首页 国内 时评 党建 省情 文化 法治 原创 视频 省委文件 新闻 政务 旅游 生态 体育 专题 图片 融媒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藏文网
 
站内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 : 青海新闻网人物故事
“90后”海归返乡深耕农业“芯片”
来源:青海日报
作者:陈俊 段振韬
发布时间:2024-10-31 07:39:59
编辑:易 娜
QQ图片20241031061316挑选良种。陈俊 摄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金秋时节,海东市平安区湟水河畔的制种麦田里泛起层层波浪,宛如一幅流动的金色画卷。伴随着收割机清脆的割麦声,麦穗被一茬茬地割下,一派硕果累累的喜人景象。

  10月28日清晨,在青海天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实验田里,一个忙碌的身影早已开始了新一天的劳作。

  “喂,老板,今年的‘阿勃’品种的小麦,为什么我种出来容易倒伏?”

  “想请教一下明年我一亩地种多少合适?今年好像种得太密了,长势反而不好了。”

  ……

  刚从麦田里精心选取完标准穗的她,轻轻擦去额头的汗水,一边认真接听电话,一边仔细记录着,只为给村民提供更精准、实用的种植建议。

  这位头戴草帽、穿着朴素,在田间辛勤忙碌的年轻女孩名叫屈忠慧,是一名留学归国后毅然返乡创业的大学生。

  “90后”的屈忠慧是土生土长的平安人,2014年从西南财经大学毕业后,进入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工作,之后赴英国利兹大学继续深造,2018年从海外学成归乡,投身于农业领域这片充满希望的沃土,凭借自身所学的知识和技术开启了创业之路。

  “起初,我只是想从父亲手中接过农业发展的接力棒,从事一些与农业相关的工作,但在实践中发现传统的育种和种植技术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我开始重新思考如何做好农业的‘芯片’——‘一粒种子’的事业。”屈忠慧说,父亲曾经是农业一线工作者,将毕生精力投入到平安区农作物种子育种事业。

  为了培育出更适宜平安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优质种子,屈忠慧怀着回馈家乡的感恩之心和满腔热忱,不知疲倦地穿梭于田间地头,从播种、收割,到晾晒、精选,种子生产的每个环节她都亲自参与。引进先进的种植技术,推广科学化、精准化种植,几年间,公司业务范围逐步扩大,农作物制种能力不断提升,成为平安区制种行业的佼佼者。

  2024年,在负责平安区农作物种子工程项目的制种过程中,屈忠慧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流转小峡街道王家庄村、沙沟回族乡石沟沿村、三合镇祁新庄村等村135公顷土地建立制种基地,带动617户农户实现稳定增收。

  “公司业务的发展离不开党的政策支持,作为一名党员,我也想尽己所能为家乡的发展出份力,给乡亲们做点实实在在的事。”屈忠慧始终秉持着以优惠价格、优良品质“让利于农民”的理念,千方百计地提高农民收入、增加社会效益,用实际行动回馈家乡。

  “我们采用季节性用工模式,在收获季节大量吸收周边农户,尤其是那些熟悉本地风土人情的‘田专家’‘土秀才’,帮助他们实现就近就业的同时,通过免费技术指导、种子供应等方式,引导农户进行科学种植,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达到‘授人以渔’的效果。”屈忠慧介绍。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持续推进,新技术、新理念在农业领域广泛应用,乡村成为年轻人创业的广阔平台,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毕业后,选择走进田间地头,把青春播撒在希望的田野上,成为“新农人”,依靠科技智慧和科学知识逐梦乡村,为农业现代化注入新活力,给乡村振兴带来新希望,让“谁来种地、怎么种地”这一时代课题有了新答案。

  “农业虽苦,但也很酷!”回想返乡创业的这几年,屈忠慧感触良多。足迹遍布海东、海西、甘肃和新疆等地区的繁种基地,看过成熟的实验基地,了解过高度机械化的大田种植,研究过科研者如何做杂交油菜和小麦育种,也深入参与过行业专家的学术交流。如今,她靠着踏踏实实的积淀在农业领域站住了脚跟,努力为平安区农业高质量发展出力。

  谈及今后的发展,屈忠慧信心满满地说:“平安区成功申请国家级制种大县项目,这为我们拓展业务带来了契机,接下来,我计划与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达成深度技术合作,依托平安区农业农村科技局的支持,打造平安区油菜及小麦‘育繁推’一体化高水平技术制繁种基地。”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壮大县域富民产业、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落实这些重要要求,更加需要有知识、有技术、有头脑的乡村人才队伍来实践。”平安区委组织部副部长蒋友谊介绍,近年来,平安区大力实施“新平安人”点亮乡村人才回引工程,在创业指导、资金扶持、项目落地、税收减免等方面提供完善保障,持续加大对农业农村实用人才扶持力度,推动要素配置、资金投入、公共服务倾斜,努力营造投身基层、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一批像屈忠慧一样的返乡人才在乡村一线实干奋斗、追逐梦想。

推荐阅读
陈刚吴晓军拜会交通运输部农业农村部
吴晓军:让脱贫成果成色更足 乡村振兴底色更亮
青海省105家养老机构成功接入“重温经典”频道
青海省3.57万余台电子计价秤完成检定备案
青海新闻网有限公司招聘笔试成绩及实操环节通知
青海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单位许可信息
青海海东:园区经济冲刺四季度决胜全年度
八项主题活动邀你冬游海北
24H热点
【牢记嘱托 实干笃行】江仓牧场群众的贴心人
“全力以赴,做好书香的传递者”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第一书...
青海玉树:20年坚守 她在雪域高原书写医者仁心
【中国梦·劳动美——模范风采】陈风莲:做好“社区...
【大道向前 天路放歌——纪念“两路”通车70周年】...
当好北山美丽园的绿色守护者
孙辉:物业先锋展担当 匠心服务暖民心
【奋进强国路 阔步新征程·青海故事】恰吉的幸福生活
【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长路携行 爱洒兰龙——...
热点图片
“全力以赴,做好书香的传递者”
“全力以赴,做好书...
【大道向前 天路放歌——纪念“两路”通车70周年】慈觉林:《文成公主》带富一座村庄
【大道向前 天路放歌...
【经济聚焦】塞奇烘焙成功背后的故事
【经济聚焦】塞奇烘...
青海西宁:一圈一策 让商圈焕发新活力
青海西宁:一圈一策 ...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高质量发展调研行】西堡草莓的“登高望远”——“走进西宁看发展·一线故事”④
【新时代 新征程 新...
【农事】海西都兰:金融助力 枸杞喜获丰收
【农事】海西都兰:...
德都服饰的华彩传承
德都服饰的华彩传承
青海循化:“树枝型”路网通往民心
青海循化:“树枝型...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青海省互联网新闻中心主办  版权所有:青海新闻网
未经青海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闻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3120170001 青ICP备19000163号 青公网安备 63010302000199号
 
img

“90后”海归返乡深耕农业“芯片”

青海日报
2024-10-31 07:39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二维码查看全文
img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img

“90后”海归返乡深耕农业“芯片”

青海日报
2024-10-31 07:39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或发送给朋友、保存图片

“90后”海归返乡深耕农业“芯片”

  • 2024-10-31 07:39:59
  • 来源:青海日报
QQ图片20241031061316挑选良种。陈俊 摄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金秋时节,海东市平安区湟水河畔的制种麦田里泛起层层波浪,宛如一幅流动的金色画卷。伴随着收割机清脆的割麦声,麦穗被一茬茬地割下,一派硕果累累的喜人景象。

  10月28日清晨,在青海天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实验田里,一个忙碌的身影早已开始了新一天的劳作。

  “喂,老板,今年的‘阿勃’品种的小麦,为什么我种出来容易倒伏?”

  “想请教一下明年我一亩地种多少合适?今年好像种得太密了,长势反而不好了。”

  ……

  刚从麦田里精心选取完标准穗的她,轻轻擦去额头的汗水,一边认真接听电话,一边仔细记录着,只为给村民提供更精准、实用的种植建议。

  这位头戴草帽、穿着朴素,在田间辛勤忙碌的年轻女孩名叫屈忠慧,是一名留学归国后毅然返乡创业的大学生。

  “90后”的屈忠慧是土生土长的平安人,2014年从西南财经大学毕业后,进入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工作,之后赴英国利兹大学继续深造,2018年从海外学成归乡,投身于农业领域这片充满希望的沃土,凭借自身所学的知识和技术开启了创业之路。

  “起初,我只是想从父亲手中接过农业发展的接力棒,从事一些与农业相关的工作,但在实践中发现传统的育种和种植技术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我开始重新思考如何做好农业的‘芯片’——‘一粒种子’的事业。”屈忠慧说,父亲曾经是农业一线工作者,将毕生精力投入到平安区农作物种子育种事业。

  为了培育出更适宜平安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优质种子,屈忠慧怀着回馈家乡的感恩之心和满腔热忱,不知疲倦地穿梭于田间地头,从播种、收割,到晾晒、精选,种子生产的每个环节她都亲自参与。引进先进的种植技术,推广科学化、精准化种植,几年间,公司业务范围逐步扩大,农作物制种能力不断提升,成为平安区制种行业的佼佼者。

  2024年,在负责平安区农作物种子工程项目的制种过程中,屈忠慧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流转小峡街道王家庄村、沙沟回族乡石沟沿村、三合镇祁新庄村等村135公顷土地建立制种基地,带动617户农户实现稳定增收。

  “公司业务的发展离不开党的政策支持,作为一名党员,我也想尽己所能为家乡的发展出份力,给乡亲们做点实实在在的事。”屈忠慧始终秉持着以优惠价格、优良品质“让利于农民”的理念,千方百计地提高农民收入、增加社会效益,用实际行动回馈家乡。

  “我们采用季节性用工模式,在收获季节大量吸收周边农户,尤其是那些熟悉本地风土人情的‘田专家’‘土秀才’,帮助他们实现就近就业的同时,通过免费技术指导、种子供应等方式,引导农户进行科学种植,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达到‘授人以渔’的效果。”屈忠慧介绍。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持续推进,新技术、新理念在农业领域广泛应用,乡村成为年轻人创业的广阔平台,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毕业后,选择走进田间地头,把青春播撒在希望的田野上,成为“新农人”,依靠科技智慧和科学知识逐梦乡村,为农业现代化注入新活力,给乡村振兴带来新希望,让“谁来种地、怎么种地”这一时代课题有了新答案。

  “农业虽苦,但也很酷!”回想返乡创业的这几年,屈忠慧感触良多。足迹遍布海东、海西、甘肃和新疆等地区的繁种基地,看过成熟的实验基地,了解过高度机械化的大田种植,研究过科研者如何做杂交油菜和小麦育种,也深入参与过行业专家的学术交流。如今,她靠着踏踏实实的积淀在农业领域站住了脚跟,努力为平安区农业高质量发展出力。

  谈及今后的发展,屈忠慧信心满满地说:“平安区成功申请国家级制种大县项目,这为我们拓展业务带来了契机,接下来,我计划与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达成深度技术合作,依托平安区农业农村科技局的支持,打造平安区油菜及小麦‘育繁推’一体化高水平技术制繁种基地。”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壮大县域富民产业、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落实这些重要要求,更加需要有知识、有技术、有头脑的乡村人才队伍来实践。”平安区委组织部副部长蒋友谊介绍,近年来,平安区大力实施“新平安人”点亮乡村人才回引工程,在创业指导、资金扶持、项目落地、税收减免等方面提供完善保障,持续加大对农业农村实用人才扶持力度,推动要素配置、资金投入、公共服务倾斜,努力营造投身基层、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一批像屈忠慧一样的返乡人才在乡村一线实干奋斗、追逐梦想。

作者 陈俊 段振韬
编辑:易 娜
青海新闻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