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内 时评 党建 省情 文化 法治 原创 视频 省委文件 新闻 政务 旅游 生态 体育 专题 图片 融媒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藏文网
 
站内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 : 青海新闻网青海社会
“青”情救 众扶助 青海省打造特色社会救助品牌
作者:周建萍
发布时间:2024-11-05 07:46:31
编辑:李娜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11月4日,来自省民政厅的消息,今年以来,我省因地制宜推进社会救助工作,着力打造富有地方特色的“‘青’情救、众扶助”社会救助品牌,通过困难群众基础数据按月比对、收入支出情况动态监测、加大困难群众主动发现力度、建立五级培训机制等措施,推动社会救助政策有效落实。

  今年以来,我省持续精简临时救助审核确认程序,简化提交资料50%以上,缩短救助时间31.5%,不断提升困难群众申请社会救助的便捷性、时效性。精准对接困难群众多方面救助需求,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志愿服务等方式,为低保对象、特困人员等社会救助家庭成员中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等特殊困难人员开展送医陪护、能力提升、心理疏导等服务。引导专业社工力量参与社会救助,帮助救助对象构建家庭和社会支持网络,支持引导志愿服务组织、社会爱心人士开展社会救助志愿服务。

  同时,加快全省民政数字化转型工作,提升社会救助管理和服务效率,积极推行“互联网+救助”模式,逐步建成省、市、县、乡、村五级联动、各类社会救助业务全覆盖的青海省社会救助信息平台。以“智慧民政”建设为载体,推广运用“一部手机办低保”,救助事项网上申请、身份信息在线认证、经济状况统一核对、办理进度在线监控、办理结果适时反馈,实现社会救助“一件事一次办”,方便困难群众申办救助事项。持续加强社会救助信息共享,定期为困难群众提供“幸福清单”,让困难群体享受综合救助帮扶。

  此外,我省已构建涵盖低保对象、特困人员、低保边缘家庭、刚性支出困难家庭、防返贫监测帮扶对象等在内的低收入人口数据库,实现对低收入人口的信息汇聚、监测预警、精准救助,通过大数据比对等手段实现低收入人口常态化监测,及时预警发现可能需要救助的低收入人口。对因病、因学、因灾等导致基本生活陷入困境的困难家庭,及时转办、转介至相应社会救助部门给予专项救助。对于接受专项救助后基本生活依然存在困难的家庭,及时落实临时救助政策,切实兜住、兜准、兜好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底线。

推荐阅读
陈刚吴晓军拜会交通运输部农业农村部
吴晓军:让脱贫成果成色更足 乡村振兴底色更亮
周拉太:潜心做农牧民群众健康的守护人
青海乐都:高素质农牧民培训班开班
青海新闻网有限公司招聘总成绩及体检等事项通知
青海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单位许可信息
主动救助 情暖人间
青海湟源:健全完善机制 规范河湖管护
24H热点
2024年青海省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开始
青海西宁警方重拳打击“网约车”取现类电诈
青海省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发布多部禁戒毒原创文艺作品
青海省首个公安智慧警务基层基础平台投用
拉脊山“四绝”让人流连忘返
G6京藏高速这一路段将交通管制
乐化高速计划年底建成通车
秋日,麒麟湾公园的十二时辰
青海扎实开展电子计价秤市场秩序综合整治
20名外卖员有了双重身份
热点图片
青海:为应届大学生就业“搭梯”
青海:为应届大学生...
青海“生命鸟巢”入选联合国COP16 “能源转型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实践案例集” 是具有代表性、创新性、可推广性、成效显著的典型案例
青海“生命鸟巢”入...
让“放心水”润泽千家万户——“强三农 促振兴”系列报道之六
让“放心水”润泽千...
绿色水电更“绿” 黄河之水更“清” ——走进大河家水电站一线见闻
绿色水电更“绿” 黄...
古驿站迸发新活力
古驿站迸发新活力
云端1号房:离天最近的鸟类安居房 ——探访“‘生命鸟巢’守护三江源头生态和谐”项目案例
云端1号房:离天最近...
青海冰壶运动员再创佳绩
青海冰壶运动员再创佳绩
【生态观察】“绿色”班玛 生态净美
【生态观察】“绿色...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青海省互联网新闻中心主办  版权所有:青海新闻网
未经青海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闻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3120170001 青ICP备19000163号 青公网安备 63010302000199号
 
img

“青”情救 众扶助 青海省打造特色社会救助品牌

西海都市报
2024-11-05 07:46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二维码查看全文
img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img

“青”情救 众扶助 青海省打造特色社会救助品牌

西海都市报
2024-11-05 07:46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或发送给朋友、保存图片

“青”情救 众扶助 青海省打造特色社会救助品牌

  • 2024-11-05 07:46:31
  • 来源:西海都市报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11月4日,来自省民政厅的消息,今年以来,我省因地制宜推进社会救助工作,着力打造富有地方特色的“‘青’情救、众扶助”社会救助品牌,通过困难群众基础数据按月比对、收入支出情况动态监测、加大困难群众主动发现力度、建立五级培训机制等措施,推动社会救助政策有效落实。

  今年以来,我省持续精简临时救助审核确认程序,简化提交资料50%以上,缩短救助时间31.5%,不断提升困难群众申请社会救助的便捷性、时效性。精准对接困难群众多方面救助需求,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志愿服务等方式,为低保对象、特困人员等社会救助家庭成员中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等特殊困难人员开展送医陪护、能力提升、心理疏导等服务。引导专业社工力量参与社会救助,帮助救助对象构建家庭和社会支持网络,支持引导志愿服务组织、社会爱心人士开展社会救助志愿服务。

  同时,加快全省民政数字化转型工作,提升社会救助管理和服务效率,积极推行“互联网+救助”模式,逐步建成省、市、县、乡、村五级联动、各类社会救助业务全覆盖的青海省社会救助信息平台。以“智慧民政”建设为载体,推广运用“一部手机办低保”,救助事项网上申请、身份信息在线认证、经济状况统一核对、办理进度在线监控、办理结果适时反馈,实现社会救助“一件事一次办”,方便困难群众申办救助事项。持续加强社会救助信息共享,定期为困难群众提供“幸福清单”,让困难群体享受综合救助帮扶。

  此外,我省已构建涵盖低保对象、特困人员、低保边缘家庭、刚性支出困难家庭、防返贫监测帮扶对象等在内的低收入人口数据库,实现对低收入人口的信息汇聚、监测预警、精准救助,通过大数据比对等手段实现低收入人口常态化监测,及时预警发现可能需要救助的低收入人口。对因病、因学、因灾等导致基本生活陷入困境的困难家庭,及时转办、转介至相应社会救助部门给予专项救助。对于接受专项救助后基本生活依然存在困难的家庭,及时落实临时救助政策,切实兜住、兜准、兜好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底线。

作者 周建萍
编辑:李娜
青海新闻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