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内 时评 党建 省情 文化 法治 原创 视频 省委文件 新闻 政务 旅游 生态 体育 专题 图片 融媒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藏文网
 
站内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 : 青海新闻网青海新闻
中国经济样本观察·县域样本篇|德令哈:海子诗歌中的荒凉小城变身“光热之都”
来源:新华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24-11-12 07:31:36
编辑:童洋

  新华社西宁11月11日电 题:德令哈:海子诗歌中的荒凉小城变身“光热之都”

  新华社记者王浡

  “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这是雨水中一座荒凉的城……”因由海子的诗歌《日记》,人们记住了德令哈这座青海的小县城,也记住了它当年的荒凉与寂静。

  这是德令哈市区一角(10月10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潘彬彬 摄)

  鲜为人知的是,近年来,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所辖的德令哈市,依托资源禀赋发展清洁能源产业,变身全国闻名的“光热之都”。

  2023年,德令哈GDP增速7.8%,远超青海省平均增速,位列全州第一。

  德令哈转型的故事是怎样发生的?

  戈壁滩上崛起科技新城

  动车疾驰在柴达木盆地黄色荒原中,当绿色开始星星点点地出现,“光热之都”德令哈就近在眼前了。

  德令哈很大,陆地面积约2.77万平方公里,与大半个海南省的陆地面积相当;德令哈很小,常住人口不足10万,开车20分钟就能穿越整个城区。

  过去,这座小城因为海子的诗歌为人知晓,被誉为“浪漫之都”;而现在,很多中国光热的“第一”在德令哈诞生,“光热之都”成了这座城市的新“标签”。

  在德令哈市郊,中控50兆瓦塔式光热电站的光热塔在太阳下折射出耀眼光芒,站在塔下,一块块巨大的定日镜将阳光精准反射到塔顶,犹如身处科幻世界。

  这是我国第一座、全世界第三座投入商业化运行的熔盐储能塔式光热电站。

  这是德令哈市郊的光伏电站(10月10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潘彬彬 摄)

  它的旁边是中广核德令哈50兆瓦光热发电示范项目,国家首批20个光热示范项目中第一个开工建设、第一个并网发电的大型商业化槽式光热电站。我国也由此成为全球第8个拥有大规模光热技术的国家……

  灼灼烈日加上瀚海戈壁,勾勒出“浪漫之都”的壮美柔情;光、热、电的循环转换,让“光热之都”在世界新能源舞台上大放异彩。

  从高空俯瞰,德令哈被光伏、光热、风能等多种电站“包围”。德令哈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王少春说,截至2024年10月底,德令哈市共建成38个发电项目,装机容量335万千瓦,累计发电251亿千瓦时。

  这是位于德令哈市的中广核德令哈50兆瓦光热发电示范项目(10月10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潘彬彬 摄)

  由“清洁”到“新质”,德令哈的产业链以此延伸,一大批新能源装备制造企业陆续在德令哈市扎根。

  塔筒车间的大门缓缓打开,一节巨大的风机塔筒被缓缓推出,工人们进到柱体内部,准备进行焊接作业……从光伏板支架到风机风筒,青海华汇新能源有限公司瞄准清洁能源配套装备,通过科技创新成长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这是位于德令哈市的青海华汇新能源有限公司生产车间(10月10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潘彬彬 摄)

  德令哈市工业信息化和科技局副局长巨彦博介绍,背靠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德令哈努力发展清洁能源装备制造产业链,在“扩链”“延链”的同时,形成产业闭环,让上下游企业在德令哈就能实现产业协同。

  青海华汇新能源有限公司塔筒车间工人在检查塔筒(10月10日摄)。新华社发(潘彬彬 摄)

  探秘发展之路

  德令哈系蒙古语“阿力腾德令哈”音译,意为“金色世界”,可德令哈最开始的颜色却是“灰白”。

  德令哈的工业发展始于煤炭、石灰石等矿产资源开发。2000年之后,德令哈引进资金和技术,以昆仑碱业、青海发投等为代表的国企进入德令哈,逐渐形成了以纯碱为主的化工产业。

  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德令哈的碱业也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在海西州纯碱产量最高的2022年,德令哈市的产量291.6万吨,占全省纯碱产量的60%以上,占全国纯碱产量的近10%。

  以碱业为代表的化工行业让德令哈迈上了工业发展“快车道”,但同时也出现了产业单一、低效粗放的发展问题。“如果仍然沿着过去的路子走下去,早晚会坐吃山空。” 德令哈市工业信息化和科技局局长徐志鹏说,德令哈的经济结构转型之路由此开始。

  ——用好戈壁里的“光”。

  德令哈是海西州光照资源最优厚的地区,也是国内最适合发展光伏产业的地区之一。

  因为看重德令哈这一独特的自然禀赋,以中广核、中控、国家电投等为代表的央企进军德令哈,众多新能源发电项目在戈壁铺开。

  “新能源开发的投资大、周期长、见效慢,需要肯下‘长功夫’的企业在此扎根”。中广核太阳能德令哈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杨涛说,工程师们顶着烈日在荒滩上勘查、施工,一个个晒得像“煤球”。

  “如果说未来光照资源是主要能源来源的话,我们就是第一批‘淘金’的人。”青海中控质量技术开发部经理谢寿安说。

  “今年初,中广核新能源青海德令哈光储热一体化200万千瓦项目开工建设,这是目前全球单机容量最大的塔式光热发电项目。”杨涛说。

  ——在黄色戈壁写下“绿色诗篇”。

  作为国家公园示范省,生态保护与发展是青海产业发展的前提。在巨彦博看来,“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并不矛盾,生态脆弱的戈壁滩也能变成‘金沙滩’”。

  “大面积光伏光热的铺设降低了地表的蒸发量,光伏板下的植被越来越多。”巨彦博说,日益增加的地表植物不仅让光伏电站变成了“光伏羊”的好牧场,还减少了空气浮尘,增加了光伏光热的发电效率。

  此外,为了改变传统制碱行业高污染、高耗能的现状,德令哈通过加大技术创新,让传统制碱产业从节水减排、资源高效利用等方面进行产业升级,“目前,德令哈制碱产业的技术水平和生产排放标准已达到全国领先地位,成为同行业的标杆。”巨彦博说。

  ——不拿工资的“职工”。

  谈到来德令哈发展的原因,青海莱德宝新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赵广帅坦言,除了看重德令哈优厚的自然资源,优良的营商环境也是企业扎根的重要因素。

  “除了政策支持,德令哈政府更多的是跟企业找到共同的发展愿景,谈思想、讲发展、讲服务。”赵广帅说,本来企业都已准备在其他省份建厂,但被德令哈干部诚恳的态度打动,毅然决然到德令哈扎根。

  从招商开始,德令哈相关部门的服务渗透到了企业扎根发展壮大的每一个环节。

  “企业遇到了问题,经理还没想好怎么解决,相关部门就已经着手去办了。”青海赣锋锂业有限公司管理人员杨海燕举例说,企业落地后的环境评估、水资源利用等手续都是相关部门的一把手上门办理,企业省了好多事。

  遇到有些需要跟省级部门沟通协调的事情,也是领导带队协调,不用企业过多操心,赵广帅说:“对接干部就像是我们企业不拿工资、没有编制的‘副总’,随时在线帮助企业解决问题,既热情又周到。”

  去年一年,德令哈市就拿下14个特色产业项目,各类特色产业项目纷至沓来。其中,总投资35亿元的莱德宝年产20吉瓦单晶拉棒项目,从初次洽谈到签约落地不到2个月时间,刷新了青海招商引资纪录。

  打造更多新型产业链

  小城之变为经济转型提供了强劲动力,也为德令哈未来的发展打下了绿色基础。

  目前,德令哈正重点打造青海省的第二条“光伏一条街”,以及全省第一条“算力一条街”。

  在德令哈天防绿色智算万卡项目现场,机器轰鸣,车来车往,施工人员正抓紧施工,争取在冬季到来之前赶赶进度。德令哈市数据局局长王霄对德令哈绿色算力产业的未来充满信心:

  “德令哈天气冷凉,能源富集,是理想的数据中心所在地,未来肯定是青藏高原的一个主要算力节点。”王霄说,德令哈将发挥优势,完善数据产业配套,争取一批绿色算力项目落户德令哈,将德令哈打造成青藏高原大数据产业高地。

  不仅是光伏光热,德令哈还重点打造风电产业链、储能产业链、氢能产业链等多条产业链,并围绕这些产业链打造区域内有影响力的清洁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基地。

  “我们现在的发展确实还有一些瓶颈,比如电力外送通道不足、交通基础设施不够、未能有效发挥‘源网荷储’一体化优势等,但只要沿着现在的路子走下去,德令哈的未来一定充满光明。”德令哈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王少春说。

  “这一片,是未来的储能基地,空气储能、电化学储能等项目已经陆续在此落地;那一片,计划再建几个光伏电站,全力打造多能互补实证基地;还有这一片,将会发展文旅……”指着办公室里的德令哈地图,王少春眼里有光。

推荐阅读
中共青海省军区第十四次代表大会召开
吴晓军: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青海西宁:“书香润夏都 阅动嘉年华”阅读季启动
青海省创新菜品技能大赛在祁连县举办
第34届中国新闻奖 18届长江韬奋奖评选结果揭晓
青海新闻网有限公司招聘总成绩及体检等事项通知
3374件!西宁涉外法律服务成果丰硕
惠及3万余人!网点化社保服务格局形成
24H热点
青海省西宁市委原委员、常委、副书记汪山泉被开除...
青海省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原副主任刘传河接...
青海首笔地方法人银行柜台债券业务成功落地
青海积极推动技能人才评价工作提质扩面
青海出台十项措施稳定畜牧业发展
1-10月实现旅游收入328.06亿元 西宁将推出一大波秋...
努力让全过程人民民主更加可感可及 省人大常委会开...
青藏集团公司旅游专列再启航
【锚定现代化 改革再深化】培育弘扬“五个文化” ...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从一杯...
热点图片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高质量发展调研行】德令哈:一座会呼吸的城市……
【新时代 新征程 新...
【祖国好 家乡美】秋染黄河生态美
【祖国好 家乡美】秋...
【牢记嘱托 实干笃行——秋行海东看发展】一桌蔬菜“拼盘”随便凑齐 乐都“菜篮子”里装着42个菜品
【牢记嘱托 实干笃行...
西宁市城北区“煤改电”项目暖身更暖心 5612户村民告别煤炉取暖
西宁市城北区“煤改...
听心声促发展 工会活动暖人心
听心声促发展 工会活...
西宁市年内绿色蔬菜输出额将突破10亿元
西宁市年内绿色蔬菜...
【文化中国行】怀敬畏之心 担传承之责——记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集体海北州文化馆
【文化中国行】怀敬...
灾后重建焕新颜 以旧换新暖民心——消费品以旧换新走进灾后恢复重建区专场活动见闻
灾后重建焕新颜 以旧...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青海省互联网新闻中心主办  版权所有:青海新闻网
未经青海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闻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3120170001 青ICP备19000163号 青公网安备 63010302000199号
 
img

中国经济样本观察·县域样本篇|德令哈:海子诗歌中的荒凉小城变身“光热之都”

新华网
2024-11-12 07:31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二维码查看全文
img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img

中国经济样本观察·县域样本篇|德令哈:海子诗歌中的荒凉小城变身“光热之都”

新华网
2024-11-12 07:31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或发送给朋友、保存图片

中国经济样本观察·县域样本篇|德令哈:海子诗歌中的荒凉小城变身“光热之都”

  • 2024-11-12 07:31:36
  •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西宁11月11日电 题:德令哈:海子诗歌中的荒凉小城变身“光热之都”

  新华社记者王浡

  “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这是雨水中一座荒凉的城……”因由海子的诗歌《日记》,人们记住了德令哈这座青海的小县城,也记住了它当年的荒凉与寂静。

  这是德令哈市区一角(10月10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潘彬彬 摄)

  鲜为人知的是,近年来,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所辖的德令哈市,依托资源禀赋发展清洁能源产业,变身全国闻名的“光热之都”。

  2023年,德令哈GDP增速7.8%,远超青海省平均增速,位列全州第一。

  德令哈转型的故事是怎样发生的?

  戈壁滩上崛起科技新城

  动车疾驰在柴达木盆地黄色荒原中,当绿色开始星星点点地出现,“光热之都”德令哈就近在眼前了。

  德令哈很大,陆地面积约2.77万平方公里,与大半个海南省的陆地面积相当;德令哈很小,常住人口不足10万,开车20分钟就能穿越整个城区。

  过去,这座小城因为海子的诗歌为人知晓,被誉为“浪漫之都”;而现在,很多中国光热的“第一”在德令哈诞生,“光热之都”成了这座城市的新“标签”。

  在德令哈市郊,中控50兆瓦塔式光热电站的光热塔在太阳下折射出耀眼光芒,站在塔下,一块块巨大的定日镜将阳光精准反射到塔顶,犹如身处科幻世界。

  这是我国第一座、全世界第三座投入商业化运行的熔盐储能塔式光热电站。

  这是德令哈市郊的光伏电站(10月10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潘彬彬 摄)

  它的旁边是中广核德令哈50兆瓦光热发电示范项目,国家首批20个光热示范项目中第一个开工建设、第一个并网发电的大型商业化槽式光热电站。我国也由此成为全球第8个拥有大规模光热技术的国家……

  灼灼烈日加上瀚海戈壁,勾勒出“浪漫之都”的壮美柔情;光、热、电的循环转换,让“光热之都”在世界新能源舞台上大放异彩。

  从高空俯瞰,德令哈被光伏、光热、风能等多种电站“包围”。德令哈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王少春说,截至2024年10月底,德令哈市共建成38个发电项目,装机容量335万千瓦,累计发电251亿千瓦时。

  这是位于德令哈市的中广核德令哈50兆瓦光热发电示范项目(10月10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潘彬彬 摄)

  由“清洁”到“新质”,德令哈的产业链以此延伸,一大批新能源装备制造企业陆续在德令哈市扎根。

  塔筒车间的大门缓缓打开,一节巨大的风机塔筒被缓缓推出,工人们进到柱体内部,准备进行焊接作业……从光伏板支架到风机风筒,青海华汇新能源有限公司瞄准清洁能源配套装备,通过科技创新成长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这是位于德令哈市的青海华汇新能源有限公司生产车间(10月10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潘彬彬 摄)

  德令哈市工业信息化和科技局副局长巨彦博介绍,背靠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德令哈努力发展清洁能源装备制造产业链,在“扩链”“延链”的同时,形成产业闭环,让上下游企业在德令哈就能实现产业协同。

  青海华汇新能源有限公司塔筒车间工人在检查塔筒(10月10日摄)。新华社发(潘彬彬 摄)

  探秘发展之路

  德令哈系蒙古语“阿力腾德令哈”音译,意为“金色世界”,可德令哈最开始的颜色却是“灰白”。

  德令哈的工业发展始于煤炭、石灰石等矿产资源开发。2000年之后,德令哈引进资金和技术,以昆仑碱业、青海发投等为代表的国企进入德令哈,逐渐形成了以纯碱为主的化工产业。

  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德令哈的碱业也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在海西州纯碱产量最高的2022年,德令哈市的产量291.6万吨,占全省纯碱产量的60%以上,占全国纯碱产量的近10%。

  以碱业为代表的化工行业让德令哈迈上了工业发展“快车道”,但同时也出现了产业单一、低效粗放的发展问题。“如果仍然沿着过去的路子走下去,早晚会坐吃山空。” 德令哈市工业信息化和科技局局长徐志鹏说,德令哈的经济结构转型之路由此开始。

  ——用好戈壁里的“光”。

  德令哈是海西州光照资源最优厚的地区,也是国内最适合发展光伏产业的地区之一。

  因为看重德令哈这一独特的自然禀赋,以中广核、中控、国家电投等为代表的央企进军德令哈,众多新能源发电项目在戈壁铺开。

  “新能源开发的投资大、周期长、见效慢,需要肯下‘长功夫’的企业在此扎根”。中广核太阳能德令哈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杨涛说,工程师们顶着烈日在荒滩上勘查、施工,一个个晒得像“煤球”。

  “如果说未来光照资源是主要能源来源的话,我们就是第一批‘淘金’的人。”青海中控质量技术开发部经理谢寿安说。

  “今年初,中广核新能源青海德令哈光储热一体化200万千瓦项目开工建设,这是目前全球单机容量最大的塔式光热发电项目。”杨涛说。

  ——在黄色戈壁写下“绿色诗篇”。

  作为国家公园示范省,生态保护与发展是青海产业发展的前提。在巨彦博看来,“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并不矛盾,生态脆弱的戈壁滩也能变成‘金沙滩’”。

  “大面积光伏光热的铺设降低了地表的蒸发量,光伏板下的植被越来越多。”巨彦博说,日益增加的地表植物不仅让光伏电站变成了“光伏羊”的好牧场,还减少了空气浮尘,增加了光伏光热的发电效率。

  此外,为了改变传统制碱行业高污染、高耗能的现状,德令哈通过加大技术创新,让传统制碱产业从节水减排、资源高效利用等方面进行产业升级,“目前,德令哈制碱产业的技术水平和生产排放标准已达到全国领先地位,成为同行业的标杆。”巨彦博说。

  ——不拿工资的“职工”。

  谈到来德令哈发展的原因,青海莱德宝新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赵广帅坦言,除了看重德令哈优厚的自然资源,优良的营商环境也是企业扎根的重要因素。

  “除了政策支持,德令哈政府更多的是跟企业找到共同的发展愿景,谈思想、讲发展、讲服务。”赵广帅说,本来企业都已准备在其他省份建厂,但被德令哈干部诚恳的态度打动,毅然决然到德令哈扎根。

  从招商开始,德令哈相关部门的服务渗透到了企业扎根发展壮大的每一个环节。

  “企业遇到了问题,经理还没想好怎么解决,相关部门就已经着手去办了。”青海赣锋锂业有限公司管理人员杨海燕举例说,企业落地后的环境评估、水资源利用等手续都是相关部门的一把手上门办理,企业省了好多事。

  遇到有些需要跟省级部门沟通协调的事情,也是领导带队协调,不用企业过多操心,赵广帅说:“对接干部就像是我们企业不拿工资、没有编制的‘副总’,随时在线帮助企业解决问题,既热情又周到。”

  去年一年,德令哈市就拿下14个特色产业项目,各类特色产业项目纷至沓来。其中,总投资35亿元的莱德宝年产20吉瓦单晶拉棒项目,从初次洽谈到签约落地不到2个月时间,刷新了青海招商引资纪录。

  打造更多新型产业链

  小城之变为经济转型提供了强劲动力,也为德令哈未来的发展打下了绿色基础。

  目前,德令哈正重点打造青海省的第二条“光伏一条街”,以及全省第一条“算力一条街”。

  在德令哈天防绿色智算万卡项目现场,机器轰鸣,车来车往,施工人员正抓紧施工,争取在冬季到来之前赶赶进度。德令哈市数据局局长王霄对德令哈绿色算力产业的未来充满信心:

  “德令哈天气冷凉,能源富集,是理想的数据中心所在地,未来肯定是青藏高原的一个主要算力节点。”王霄说,德令哈将发挥优势,完善数据产业配套,争取一批绿色算力项目落户德令哈,将德令哈打造成青藏高原大数据产业高地。

  不仅是光伏光热,德令哈还重点打造风电产业链、储能产业链、氢能产业链等多条产业链,并围绕这些产业链打造区域内有影响力的清洁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基地。

  “我们现在的发展确实还有一些瓶颈,比如电力外送通道不足、交通基础设施不够、未能有效发挥‘源网荷储’一体化优势等,但只要沿着现在的路子走下去,德令哈的未来一定充满光明。”德令哈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王少春说。

  “这一片,是未来的储能基地,空气储能、电化学储能等项目已经陆续在此落地;那一片,计划再建几个光伏电站,全力打造多能互补实证基地;还有这一片,将会发展文旅……”指着办公室里的德令哈地图,王少春眼里有光。

编辑:童洋
青海新闻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