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内 时评 党建 省情 文化 法治 原创 视频 省委文件 新闻 政务 旅游 生态 体育 专题 图片 融媒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藏文网
 
站内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 : 青海新闻网聚焦青海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高质量发展调研行】
让致富路、幸福路、连心路、振兴路越走越宽
——青海“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扫描
来源:青海日报
作者:咸文静 殷之皓 马菊香
发布时间:2024-11-12 07:52:54
编辑:孔令磊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短短几年间,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朔北藏族乡边麻沟村一改过去靠天吃饭的老路子,打造花海、发展乡村旅游,除了在景区务工,农家乐、特产店、小吃摊都成为当地村民增收致富的新门路。

  从“穷沟沟”到“金窝窝”,串联起这种变化的,正是农村公路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铺就的康庄大道。

  实践充分证明,“要想富,先修路”的想法并不过时。过去,在引领城镇发展、优化农村产业布局、服务畅通经济大循环时,农村公路——这一农村地区重要的公益性基础设施,的确存在一些短板、不足。让农村公路成为群众家门口的致富路、幸福路、连心路、振兴路,是600万高原儿女的共同期待,也是青海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义。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作出农村公路要“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的重要指示。作为一项重要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德政工程,10年来,青海坚持交通先行,加快补齐发展短板,推进路网改造升级,提升管理养护水平,优化运输服务品质,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农村公路通达深度、覆盖广度、服务满意度明显提升。

  放眼望去,地方还是那些地方。可深入到那山沟之中,才发现大地间正酝酿着新的生机。

QQ图片20241112060626一条条纵横交错的农村公路,串起千家万户,连接起广阔乡村的新生活。殷之皓 摄

  农村公路通达深度、覆盖广度、管养水平、服务满意度明显提升

  虽已立冬,但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海东市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尕楞藏族乡比塘村的村党支部书记李加发现,附近的林场还有游客的身影。

  “这原来是条砂石路,但路比较窄,时间长了,路面也有些坑坑洼洼。到街子镇40多公里,开车需要1个多小时。”比塘村是个“藏”在大山深处的村子,风景秀丽。因为路况不好,李加经常看到慕名而来的游客在中途败兴而归。上个月,随着尕楞乡至建设堂村道路提升工程顺利完工,进村路从砂石路变成了柏油路,路面也拓宽不少。这不,这个季节还有游客专程赶来。“现在,村上发展乡村旅游更有奔头了!”

  其实,受益的不仅仅是比塘村。

  这条路串联起尕楞、查汗都斯2个乡镇的18个村落。不仅解决了这些地方过去道路狭窄、路面破损、错车困难等问题,还提升了红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灵秀尕楞天然林区等周边旅游环线的观光体验。

  农村路网不断延伸,出行条件便捷高效。

  数据显示,十年来,全省新改建里程5.26万公里。具备条件的乡镇和建制村公路通畅率达100%,乡镇通三级及以上公路比例达78%,较大人口规模自然村通硬化路比例达75%,农村公路等级路、铺装率分别达86.48%、52.26%,较十年前分别提高5.38个百分点、15.57个百分点。县道沟通城乡、乡道往来交织、村道阡陌纵横,一张“外通内联、通村畅乡”的农村交通网络已然织就。

  管养机制更加完善,公路治理规范有序。

  今年40岁的史志兰是大通县东峡镇衙门庄村人。作为村上护路员之一,她对自己所管护的6公里路十分上心。打扫卫生、检查路面、清理垃圾、修补坑槽……几年下来,早有了一套自己的护路诀窍。

  其实,随着《青海省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实施方案》《青海省农村公路“路长制”实施方案》《青海省普通省道和农村公路“以奖代补”实施细则》等管理制度的相继出台,全省上下“县道县管、乡道乡管、村道村管”的三级管理体系逐步形成,“县有执法员、乡有监管员、村有护路员”的路产路权保护队伍全面落实,农村公路共建共治共享格局基本形成。

  运输能力持续提升,服务更加优质普惠。

  11月11日14时10分,桥头开往斜沟的城乡公交准时从大通县汽车客运有限责任公司的停车场驶出。一路上,车窗掠影匆匆,每站都是新的风景。40多分钟后,公交车停靠在斜沟乡站点处。家住上窑洞庄村二社的苏秀莲抱着顺路取回来的两个快递下了车。

  苏秀莲的家离下车地点不足20米。按她的话说,现在出门太方便了,公交车就差送到炕沿上。

  成环成网,由通至畅。

  日益完善的农村公路网络,让“人享其行、物畅其流”照进现实。十年来,全省道路运输基础设施支撑能力稳步提高,开通定制客运线路44条、农村客货邮融合线路30条,具备条件的乡镇和建制村通客车率达100%。建成乡镇运输服务站275个、村级寄递服务站2265个,“快递进村”覆盖率达86%。

QQ图片20241112060634在大通县景阳镇后山村统规自建安置点施工现场,沥青摊铺机缓缓前行,硬化路通到了群众家门口。咸文静 摄

  促进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让乡村振兴动能更足

  “四好农村路”,铺下的是路,连起的是心,通向的是富。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四好农村路”建设主动融入农村地区发展,一条条农村公路化身旅游路、资源路、产业路,成为农村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

  特色产业因路而兴。

  驶入循化县清水乡下滩村,一大片露天蔬菜种植基地映入眼帘。据了解,整个基地种植面积20多公顷,除线辣椒外,还种植西红柿、西葫芦、黄瓜等特色蔬菜,年产优质农产品40.4万公斤,实现产值161.6万元。

  昔日撂荒地,今朝聚宝盆,是四通八达的公路把田间地头和蔬菜市场紧紧连在一起。

  特色村寨因路更美。

  车在村里走,人在景中游。走进西宁市湟源县日月藏族乡兔尔干村,土夯墙、生土砖,一排排别具一格的民宿让人眼前一亮。作为当地颇具代表性的乡村旅游体验点,这条农村变美、农民变富、产业变强、村企共赢的乡村振兴新路子背后,离不开农村公路的“穿针引线”。

  “出门旅游,交通可是件大事。来我们这儿的游客大多数是线上预约、自驾前来,一条好路,是我们发展的基础,也是我们建设的底气。”湟源丹青文旅集团项目管理人员赵婧瑜说。

  交旅融合助力乡村全面振兴。赵婧瑜的观点,与大通县文体旅游局副局长李玲玉不谋而合。

  最近几年,大通县不断优化公交线网结构,加快改善旅游交通条件,开通城际特色旅游专线1条、城乡旅游公交专线5条,涵盖边麻沟、柏木沟、将军沟等景区,形成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节点的城乡农村公路交通网络。

  “像今年实施的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复合廊道项目,将长城沿线旅游资源串联起来,东峡河畔10公里旅游步道投入使用后得到群众的广泛称赞,真正实现了‘旅游+体育+交通’全民参与农体文旅的目标。”李玲玉说。

  乡亲百姓因路致富。

  “要想富,先修路”,这句口口相传的朴素话语,既是群众对修路致富实践的认可,也是谋求发展的心声。

  湟源县大华镇塔湾村属浅脑山地区,村落依山而建,塔湾河从村前缓缓流过。全村常住105户350人,除了种地,大多数村民都选择外出务工。

  经济发展,交通先行;农村发展,因路而兴。

  “早年间是土路,后来是四级公路,但使用年限长,路况变差。”说起村里变化,驻村第一书记杨泉年最关注的还是脚下这条路。去年,大华镇阿家图至铧尖公路升级改造工程顺利完成,这条总长18.2公里的公路有效改善了沿线1264户4793人出行条件,进一步带动了沿线村庄促进农畜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对于脱贫户杨世武来说,这条路带来的变化更为直观。今年6月,他刚花5000多元买了辆电动车。

  “路好了,有辆电动车更方便!”

  修好一条公路,搞活一片产业,带富一方百姓。

  依托乡村产业、旅游、文化等资源,青海因地制宜开展“农村公路+”融合发展模式,推进农村公路与产业园区、旅游景区、传统村落、特色小镇等有机结合,促进交通联农联产联景,实施旅游路、资源路、产业路等乡村振兴项目1.06万余项、完成192个易地搬迁村配套道路建设。

QQ图片20241112060641便捷的城乡公交让村民实现了出门柏油路,抬脚上客车。咸文静 摄

  进一步拓展丰富“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新内涵,加快推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

  “这个安置点安置了47户群众,除了配套这条2.4公里的道路外,还有1道涵洞,1503米的边沟。”在大通县景阳镇后山村的地质灾害避让搬迁统规自建安置点,随着沥青混凝土面层铺筑工作的完成,后续的绿化、亮化等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展开。据大通县交通运输局项目办主任贺占财介绍,道路工程从8月份开始施工,目前工程量已完成过半。

  硬化路铺到家门口,村民蔺守琴心里挺高兴。她家220平方米的小别墅正在装修。看这进度,今年能在新房过年。

  “搬到公路边上,别的不说,交通肯定更方便,去哪都快!”

  交通运输一头连着生产,一头连着生活,承载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放眼高原大地,一条条农村公路纵横蜿蜒。对于越来越多的村子来说,“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成为历史,“出门硬化路、抬脚上客车”化作现实。

  沿着“成长”的脉络,我们看到,这条具有高原特色青海特征的农村公路高质量发展之路,得益于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

  资金来了——十年间,全省持续巩固拓展乡镇、建制村通硬化路、通客车“两通”成果,完善农村公路基础设施网络,累计投入资金201.67亿元。

  政策来了——省委省政府连续10年将“四好农村路”写入省委1号文件,连续10年将农村公路列入全省民生实事工程,出台《青海省农村公路条例》《青海省巩固拓展农村交通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的实施方案》等法规政策,为高效推进农村公路发展保驾护航。

  创新来了——积极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等在农村公路上的广泛应用,成功在三江源地区探索运用“路面冷再生”技术试点改造砂石路段6000余公里。

  这十年,是以路兴业的支撑能力不断增强的十年。持续深入开展路域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深化“美丽农村路”建设,推动建成了一批典型的“幸福小康路”“乡村旅游路”“特色致富路”,极大增强了区域“造血功能”。

  这十年,是畅通安全的通行效能显著提升的十年。探索推行“日常养护群众化、小修工程专业化、养护工程项目化”多元化养护模式,安排“四好农村路”公益性岗位人员1.46万名,以“以工代赈”方式吸纳本省农村劳动力2.45万人。

  这十年,是持续深化的示范创建扎实推进的十年。累计成功创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6个、省级示范县13个,创建全国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2个,“四好农村路”示范创建逐步实现由区域示范引领向全域达标发展转变,带动全省形成相对完善的“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体系。玉树藏族自治州囊谦县白扎乡巴麦村至尕尔寺产业提升道路、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交通+”赋能公路建设入围全国“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

  十年跋涉,十年耕耘。如今,全省“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又站在一个新起点上。

  今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对进一步做好“四好农村路”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充分肯定了农村公路发展成就,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高度,对下一步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为新时代新征程推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强调要“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9月举行的中共青海省委十四届七次全会也提出,民生是最大的政治。必须紧紧抓住各族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不断满足各族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四好农村路’是服务乡村全面振兴、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载体”,对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要求,省交通运输厅党组书记、厅长何灿深感责任重大。

  “要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好农村路’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和考察青海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埋头苦干、担当奉献,持续发力、久久为功,为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推进现代化新青海建设提供坚强服务保障。”

推荐阅读
中共青海省军区第十四次代表大会召开
吴晓军: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青海西宁:“书香润夏都 阅动嘉年华”阅读季启动
青海省创新菜品技能大赛在祁连县举办
第34届中国新闻奖 18届长江韬奋奖评选结果揭晓
青海新闻网有限公司招聘总成绩及体检等事项通知
3374件!西宁涉外法律服务成果丰硕
惠及3万余人!网点化社保服务格局形成
24H热点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青海交通“超级工程”收...
生态秘境 树蛙部落——“宁宁协作 共赢未来”系列...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高质量发展调研行】德令哈...
历史名城 焕发新生——“宁宁协作 共赢未来”系列...
【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五心服务”编织起民族...
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前行——写在第25个中国记者节之际
【大道向前 天路放歌——纪念“两路”通车70周年】...
【牢记嘱托 实干笃行】青海金融共绘发展新篇章
五篇大文章系列报道之——科技金融为高质量发展赋能
“大通号”让更多大通制造走出青海——“宁宁协作 ...
热点图片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高质量发展调研行】德令哈:一座会呼吸的城市……
【新时代 新征程 新...
【祖国好 家乡美】秋染黄河生态美
【祖国好 家乡美】秋...
【牢记嘱托 实干笃行——秋行海东看发展】一桌蔬菜“拼盘”随便凑齐 乐都“菜篮子”里装着42个菜品
【牢记嘱托 实干笃行...
西宁市城北区“煤改电”项目暖身更暖心 5612户村民告别煤炉取暖
西宁市城北区“煤改...
听心声促发展 工会活动暖人心
听心声促发展 工会活...
西宁市年内绿色蔬菜输出额将突破10亿元
西宁市年内绿色蔬菜...
【文化中国行】怀敬畏之心 担传承之责——记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集体海北州文化馆
【文化中国行】怀敬...
灾后重建焕新颜 以旧换新暖民心——消费品以旧换新走进灾后恢复重建区专场活动见闻
灾后重建焕新颜 以旧...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青海省互联网新闻中心主办  版权所有:青海新闻网
未经青海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闻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3120170001 青ICP备19000163号 青公网安备 63010302000199号
 
img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高质量发展调研行】
让致富路、幸福路、连心路、振兴路越走越宽
——青海“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扫描

青海日报
2024-11-12 07:52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二维码查看全文
img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img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高质量发展调研行】
让致富路、幸福路、连心路、振兴路越走越宽
——青海“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扫描

青海日报
2024-11-12 07:52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或发送给朋友、保存图片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高质量发展调研行】
让致富路、幸福路、连心路、振兴路越走越宽
——青海“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扫描

  • 2024-11-12 07:52:54
  • 来源:青海日报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短短几年间,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朔北藏族乡边麻沟村一改过去靠天吃饭的老路子,打造花海、发展乡村旅游,除了在景区务工,农家乐、特产店、小吃摊都成为当地村民增收致富的新门路。

  从“穷沟沟”到“金窝窝”,串联起这种变化的,正是农村公路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铺就的康庄大道。

  实践充分证明,“要想富,先修路”的想法并不过时。过去,在引领城镇发展、优化农村产业布局、服务畅通经济大循环时,农村公路——这一农村地区重要的公益性基础设施,的确存在一些短板、不足。让农村公路成为群众家门口的致富路、幸福路、连心路、振兴路,是600万高原儿女的共同期待,也是青海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义。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作出农村公路要“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的重要指示。作为一项重要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德政工程,10年来,青海坚持交通先行,加快补齐发展短板,推进路网改造升级,提升管理养护水平,优化运输服务品质,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农村公路通达深度、覆盖广度、服务满意度明显提升。

  放眼望去,地方还是那些地方。可深入到那山沟之中,才发现大地间正酝酿着新的生机。

QQ图片20241112060626一条条纵横交错的农村公路,串起千家万户,连接起广阔乡村的新生活。殷之皓 摄

  农村公路通达深度、覆盖广度、管养水平、服务满意度明显提升

  虽已立冬,但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海东市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尕楞藏族乡比塘村的村党支部书记李加发现,附近的林场还有游客的身影。

  “这原来是条砂石路,但路比较窄,时间长了,路面也有些坑坑洼洼。到街子镇40多公里,开车需要1个多小时。”比塘村是个“藏”在大山深处的村子,风景秀丽。因为路况不好,李加经常看到慕名而来的游客在中途败兴而归。上个月,随着尕楞乡至建设堂村道路提升工程顺利完工,进村路从砂石路变成了柏油路,路面也拓宽不少。这不,这个季节还有游客专程赶来。“现在,村上发展乡村旅游更有奔头了!”

  其实,受益的不仅仅是比塘村。

  这条路串联起尕楞、查汗都斯2个乡镇的18个村落。不仅解决了这些地方过去道路狭窄、路面破损、错车困难等问题,还提升了红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灵秀尕楞天然林区等周边旅游环线的观光体验。

  农村路网不断延伸,出行条件便捷高效。

  数据显示,十年来,全省新改建里程5.26万公里。具备条件的乡镇和建制村公路通畅率达100%,乡镇通三级及以上公路比例达78%,较大人口规模自然村通硬化路比例达75%,农村公路等级路、铺装率分别达86.48%、52.26%,较十年前分别提高5.38个百分点、15.57个百分点。县道沟通城乡、乡道往来交织、村道阡陌纵横,一张“外通内联、通村畅乡”的农村交通网络已然织就。

  管养机制更加完善,公路治理规范有序。

  今年40岁的史志兰是大通县东峡镇衙门庄村人。作为村上护路员之一,她对自己所管护的6公里路十分上心。打扫卫生、检查路面、清理垃圾、修补坑槽……几年下来,早有了一套自己的护路诀窍。

  其实,随着《青海省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实施方案》《青海省农村公路“路长制”实施方案》《青海省普通省道和农村公路“以奖代补”实施细则》等管理制度的相继出台,全省上下“县道县管、乡道乡管、村道村管”的三级管理体系逐步形成,“县有执法员、乡有监管员、村有护路员”的路产路权保护队伍全面落实,农村公路共建共治共享格局基本形成。

  运输能力持续提升,服务更加优质普惠。

  11月11日14时10分,桥头开往斜沟的城乡公交准时从大通县汽车客运有限责任公司的停车场驶出。一路上,车窗掠影匆匆,每站都是新的风景。40多分钟后,公交车停靠在斜沟乡站点处。家住上窑洞庄村二社的苏秀莲抱着顺路取回来的两个快递下了车。

  苏秀莲的家离下车地点不足20米。按她的话说,现在出门太方便了,公交车就差送到炕沿上。

  成环成网,由通至畅。

  日益完善的农村公路网络,让“人享其行、物畅其流”照进现实。十年来,全省道路运输基础设施支撑能力稳步提高,开通定制客运线路44条、农村客货邮融合线路30条,具备条件的乡镇和建制村通客车率达100%。建成乡镇运输服务站275个、村级寄递服务站2265个,“快递进村”覆盖率达86%。

QQ图片20241112060634在大通县景阳镇后山村统规自建安置点施工现场,沥青摊铺机缓缓前行,硬化路通到了群众家门口。咸文静 摄

  促进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让乡村振兴动能更足

  “四好农村路”,铺下的是路,连起的是心,通向的是富。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四好农村路”建设主动融入农村地区发展,一条条农村公路化身旅游路、资源路、产业路,成为农村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

  特色产业因路而兴。

  驶入循化县清水乡下滩村,一大片露天蔬菜种植基地映入眼帘。据了解,整个基地种植面积20多公顷,除线辣椒外,还种植西红柿、西葫芦、黄瓜等特色蔬菜,年产优质农产品40.4万公斤,实现产值161.6万元。

  昔日撂荒地,今朝聚宝盆,是四通八达的公路把田间地头和蔬菜市场紧紧连在一起。

  特色村寨因路更美。

  车在村里走,人在景中游。走进西宁市湟源县日月藏族乡兔尔干村,土夯墙、生土砖,一排排别具一格的民宿让人眼前一亮。作为当地颇具代表性的乡村旅游体验点,这条农村变美、农民变富、产业变强、村企共赢的乡村振兴新路子背后,离不开农村公路的“穿针引线”。

  “出门旅游,交通可是件大事。来我们这儿的游客大多数是线上预约、自驾前来,一条好路,是我们发展的基础,也是我们建设的底气。”湟源丹青文旅集团项目管理人员赵婧瑜说。

  交旅融合助力乡村全面振兴。赵婧瑜的观点,与大通县文体旅游局副局长李玲玉不谋而合。

  最近几年,大通县不断优化公交线网结构,加快改善旅游交通条件,开通城际特色旅游专线1条、城乡旅游公交专线5条,涵盖边麻沟、柏木沟、将军沟等景区,形成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节点的城乡农村公路交通网络。

  “像今年实施的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复合廊道项目,将长城沿线旅游资源串联起来,东峡河畔10公里旅游步道投入使用后得到群众的广泛称赞,真正实现了‘旅游+体育+交通’全民参与农体文旅的目标。”李玲玉说。

  乡亲百姓因路致富。

  “要想富,先修路”,这句口口相传的朴素话语,既是群众对修路致富实践的认可,也是谋求发展的心声。

  湟源县大华镇塔湾村属浅脑山地区,村落依山而建,塔湾河从村前缓缓流过。全村常住105户350人,除了种地,大多数村民都选择外出务工。

  经济发展,交通先行;农村发展,因路而兴。

  “早年间是土路,后来是四级公路,但使用年限长,路况变差。”说起村里变化,驻村第一书记杨泉年最关注的还是脚下这条路。去年,大华镇阿家图至铧尖公路升级改造工程顺利完成,这条总长18.2公里的公路有效改善了沿线1264户4793人出行条件,进一步带动了沿线村庄促进农畜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对于脱贫户杨世武来说,这条路带来的变化更为直观。今年6月,他刚花5000多元买了辆电动车。

  “路好了,有辆电动车更方便!”

  修好一条公路,搞活一片产业,带富一方百姓。

  依托乡村产业、旅游、文化等资源,青海因地制宜开展“农村公路+”融合发展模式,推进农村公路与产业园区、旅游景区、传统村落、特色小镇等有机结合,促进交通联农联产联景,实施旅游路、资源路、产业路等乡村振兴项目1.06万余项、完成192个易地搬迁村配套道路建设。

QQ图片20241112060641便捷的城乡公交让村民实现了出门柏油路,抬脚上客车。咸文静 摄

  进一步拓展丰富“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新内涵,加快推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

  “这个安置点安置了47户群众,除了配套这条2.4公里的道路外,还有1道涵洞,1503米的边沟。”在大通县景阳镇后山村的地质灾害避让搬迁统规自建安置点,随着沥青混凝土面层铺筑工作的完成,后续的绿化、亮化等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展开。据大通县交通运输局项目办主任贺占财介绍,道路工程从8月份开始施工,目前工程量已完成过半。

  硬化路铺到家门口,村民蔺守琴心里挺高兴。她家220平方米的小别墅正在装修。看这进度,今年能在新房过年。

  “搬到公路边上,别的不说,交通肯定更方便,去哪都快!”

  交通运输一头连着生产,一头连着生活,承载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放眼高原大地,一条条农村公路纵横蜿蜒。对于越来越多的村子来说,“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成为历史,“出门硬化路、抬脚上客车”化作现实。

  沿着“成长”的脉络,我们看到,这条具有高原特色青海特征的农村公路高质量发展之路,得益于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

  资金来了——十年间,全省持续巩固拓展乡镇、建制村通硬化路、通客车“两通”成果,完善农村公路基础设施网络,累计投入资金201.67亿元。

  政策来了——省委省政府连续10年将“四好农村路”写入省委1号文件,连续10年将农村公路列入全省民生实事工程,出台《青海省农村公路条例》《青海省巩固拓展农村交通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的实施方案》等法规政策,为高效推进农村公路发展保驾护航。

  创新来了——积极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等在农村公路上的广泛应用,成功在三江源地区探索运用“路面冷再生”技术试点改造砂石路段6000余公里。

  这十年,是以路兴业的支撑能力不断增强的十年。持续深入开展路域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深化“美丽农村路”建设,推动建成了一批典型的“幸福小康路”“乡村旅游路”“特色致富路”,极大增强了区域“造血功能”。

  这十年,是畅通安全的通行效能显著提升的十年。探索推行“日常养护群众化、小修工程专业化、养护工程项目化”多元化养护模式,安排“四好农村路”公益性岗位人员1.46万名,以“以工代赈”方式吸纳本省农村劳动力2.45万人。

  这十年,是持续深化的示范创建扎实推进的十年。累计成功创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6个、省级示范县13个,创建全国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2个,“四好农村路”示范创建逐步实现由区域示范引领向全域达标发展转变,带动全省形成相对完善的“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体系。玉树藏族自治州囊谦县白扎乡巴麦村至尕尔寺产业提升道路、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交通+”赋能公路建设入围全国“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

  十年跋涉,十年耕耘。如今,全省“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又站在一个新起点上。

  今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对进一步做好“四好农村路”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充分肯定了农村公路发展成就,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高度,对下一步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为新时代新征程推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强调要“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9月举行的中共青海省委十四届七次全会也提出,民生是最大的政治。必须紧紧抓住各族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不断满足各族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四好农村路’是服务乡村全面振兴、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载体”,对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要求,省交通运输厅党组书记、厅长何灿深感责任重大。

  “要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好农村路’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和考察青海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埋头苦干、担当奉献,持续发力、久久为功,为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推进现代化新青海建设提供坚强服务保障。”

作者 咸文静 殷之皓 马菊香
编辑:孔令磊
青海新闻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