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内 时评 党建 省情 文化 法治 原创 视频 省委文件 新闻 政务 旅游 生态 体育 专题 图片 融媒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藏文网
 
站内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 : 青海新闻网民族团结
【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同心共育“石榴籽” 校园盛放“团结花”
——青海民族团结进步典型事迹系列报道之十七
来源:青海日报
作者:王 晶
发布时间:2024-11-27 07:55:55
编辑:王易
“走进民族村,共享民族情”研学活动。西宁市湟源县城关一小供图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生活在滇西北川滇交界处的小凉山彝族诺苏支系,其女性的服饰,随她们年龄的增长和身份角色的转换而不断变化……”11月18日,西宁市湟源县城关第一小学六年级三班语文教师史永婧正带着孩子们阅读《中华民族故事》。

  “为加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学校以我国历史上经典民族团结故事为主,编辑成《中华民族故事我来讲》读本。通过阅读,孩子们了解到各民族的风俗、民情,懂得民族团结的重要性,从小培养他们自觉维护民族团结、热爱祖国的强烈情感。”史永婧说。

  城关一小创办于1920年,有土族、回族、撒拉族、藏族、蒙古族等少数民族学生,秉承“裕后宽宏”的办学理念,形成“传统、人文、健康、和谐”的办学特色。学校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依托百年办校历史和古城深厚的文化底蕴,家校共育、以文塑魂、立德树人,将中华民族共同体理念根植于师生和家长心中。

  “民族团结手牵手,和谐发展心连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城关一小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思政课的重点,坚持党建和教育教学“两手抓、两手硬”,充分利用教室走廊墙壁、校园文化墙等展现校训、校歌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浓厚的育人氛围。

  创建“六讲六育”党建品牌,成立“红领巾讲解团”,讲好中华文化故事、红色故事、民族团结故事和家乡故事,打造全校师生共学共进、共绘民族团结“同心圆”。

  “老师,你在绣什么?”“老师,你好厉害啊。”“这是怎么做出来的?”……教室内,孩子们围着“丹噶尔皮绣”非遗传承人李永清纷纷提问,稚嫩的脸庞上写满好奇与兴奋。

  “这是皮绣,‌是一种在各类皮张上刺绣的民间手工艺术,具有精湛的技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丰厚的文化蕴涵,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发展历史。‌”“哇,这么久啊。”在孩子们的惊叹声中,五彩绣线在李永清手中飞舞,不一会儿,一簇簇花儿争相吐艳。

  “让孩子们深入了解湟源的非遗文化是我们非遗传承人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期待有越来越多的孩子能够了解并爱上皮绣这门艺术。”李永清说。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培植文化自信的沃土。在基础课程之外,学校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为特色,开办皮影、青绣、剪纸等10余个传统文化社团,在启迪心智、浸润涵养、陶冶情操中滋养学生家国情怀,提升他们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纸制马头琴、手抄报、泥塑、壮族五色糯米饭……民族团结手工作品展区内,从各民族服饰、代表性美食到特色建筑模型等,孩子们将“民族团结一家亲”用手工作品呈现出来。在制作过程中,孩子们不仅深切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更在心中勾勒出一幅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

  “学校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核心,紧扣中华五千年优秀文化精髓,深入挖掘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内涵,开展了一系列特色课程,让优秀传统文化在学生心里‘活’起来。各民族同学在这里教学同步、课间同乐、节日同庆,有效促进学生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湟源县城关第一小学校长薛忠说。

  组织开展“走进民族村,共享民俗情”研学活动,让孩子们在行走中拓宽视野,在实践中增长知识;依托东西部协作对口帮扶项目,与南京市夫子庙小学、六合区双语小学建立结对机制,通过建立“同伴圈”实现教师结对、学生游学、双线教研、资源共享;组织骨干教师到黄南藏族自治州等地区开展送教助学和支教工作,以“连心、暖心、聚心、融心”积极践行“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

  一堂堂精彩生动的授课、一个个主题鲜明的民族团结作品、一场场学生交流互鉴活动……近年来,城关一小不断丰富校园民族团结教育内涵,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先后获得西宁市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工作教育基地、青少年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示范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等荣誉称号。

  “手足相亲、团结一心已成为全校师生信守的‘石榴籽’精神内涵。城关第一小学将继续用理想信念凝聚人,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人,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使命激励人,倾心浇灌‘团结苗’,让湟水源头石榴花常开长盛。”薛忠说。

推荐阅读
陈刚:聚力“四地”建设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
吴晓军拜会国家有关部委和央企
“山宗水源 大美青海”2024青海文旅推介活动举办
青海久治:坚持目标导向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
关于征集大美青海客户端新LOGO的公告
关于青海省首届“十佳期刊”推荐结果的公示
青海海西:“放管服”改革助力优化营商环境
青海海西:高质量充分就业取得实效
24H热点
【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官亭:民族团结之花常开...
青海“最炫民族风” “吹”入天涯海角
【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团结社区“团结情”
【江源观察】以先进典型激发民族团结强大动能
省直机关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学习观摩活动举办
【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用心讲好每一堂课——青...
【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五心服务”编织起民族...
青海:省直机关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
【西海论坛】把社区作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重要阵地
省直机关民族团结进步专题报告会举办
热点图片
玛尔挡水电站年底将实现全部机组投产并网发电
玛尔挡水电站年底将...
青海:浴雪奋战 全力保畅
青海:浴雪奋战 全力...
冰雪中的暖色调
冰雪中的暖色调
【党旗领航】以清廉底色绘就基层治理新画卷
【党旗领航】以清廉...
青海17条国省干线公路积雪受阻 全省各地交通运输部门全力清雪保畅通
青海17条国省干线公...
【乡村振兴在青海】把科技落到地里,实现“蚕豆+”促产增收
【乡村振兴在青海】...
【乡村振兴在青海】彭家寨镇大黄丰收了
【乡村振兴在青海】...
青海韵律舞动鹿城
青海韵律舞动鹿城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青海省互联网新闻中心主办  版权所有:青海新闻网
未经青海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闻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3120170001 青ICP备19000163号 青公网安备 63010302000199号
 
img

【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同心共育“石榴籽” 校园盛放“团结花”
——青海民族团结进步典型事迹系列报道之十七

青海日报
2024-11-27 07:55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二维码查看全文
img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img

【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同心共育“石榴籽” 校园盛放“团结花”
——青海民族团结进步典型事迹系列报道之十七

青海日报
2024-11-27 07:55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或发送给朋友、保存图片

【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同心共育“石榴籽” 校园盛放“团结花”
——青海民族团结进步典型事迹系列报道之十七

  • 2024-11-27 07:55:55
  • 来源:青海日报
“走进民族村,共享民族情”研学活动。西宁市湟源县城关一小供图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生活在滇西北川滇交界处的小凉山彝族诺苏支系,其女性的服饰,随她们年龄的增长和身份角色的转换而不断变化……”11月18日,西宁市湟源县城关第一小学六年级三班语文教师史永婧正带着孩子们阅读《中华民族故事》。

  “为加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学校以我国历史上经典民族团结故事为主,编辑成《中华民族故事我来讲》读本。通过阅读,孩子们了解到各民族的风俗、民情,懂得民族团结的重要性,从小培养他们自觉维护民族团结、热爱祖国的强烈情感。”史永婧说。

  城关一小创办于1920年,有土族、回族、撒拉族、藏族、蒙古族等少数民族学生,秉承“裕后宽宏”的办学理念,形成“传统、人文、健康、和谐”的办学特色。学校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依托百年办校历史和古城深厚的文化底蕴,家校共育、以文塑魂、立德树人,将中华民族共同体理念根植于师生和家长心中。

  “民族团结手牵手,和谐发展心连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城关一小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思政课的重点,坚持党建和教育教学“两手抓、两手硬”,充分利用教室走廊墙壁、校园文化墙等展现校训、校歌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浓厚的育人氛围。

  创建“六讲六育”党建品牌,成立“红领巾讲解团”,讲好中华文化故事、红色故事、民族团结故事和家乡故事,打造全校师生共学共进、共绘民族团结“同心圆”。

  “老师,你在绣什么?”“老师,你好厉害啊。”“这是怎么做出来的?”……教室内,孩子们围着“丹噶尔皮绣”非遗传承人李永清纷纷提问,稚嫩的脸庞上写满好奇与兴奋。

  “这是皮绣,‌是一种在各类皮张上刺绣的民间手工艺术,具有精湛的技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丰厚的文化蕴涵,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发展历史。‌”“哇,这么久啊。”在孩子们的惊叹声中,五彩绣线在李永清手中飞舞,不一会儿,一簇簇花儿争相吐艳。

  “让孩子们深入了解湟源的非遗文化是我们非遗传承人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期待有越来越多的孩子能够了解并爱上皮绣这门艺术。”李永清说。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培植文化自信的沃土。在基础课程之外,学校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为特色,开办皮影、青绣、剪纸等10余个传统文化社团,在启迪心智、浸润涵养、陶冶情操中滋养学生家国情怀,提升他们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纸制马头琴、手抄报、泥塑、壮族五色糯米饭……民族团结手工作品展区内,从各民族服饰、代表性美食到特色建筑模型等,孩子们将“民族团结一家亲”用手工作品呈现出来。在制作过程中,孩子们不仅深切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更在心中勾勒出一幅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

  “学校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核心,紧扣中华五千年优秀文化精髓,深入挖掘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内涵,开展了一系列特色课程,让优秀传统文化在学生心里‘活’起来。各民族同学在这里教学同步、课间同乐、节日同庆,有效促进学生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湟源县城关第一小学校长薛忠说。

  组织开展“走进民族村,共享民俗情”研学活动,让孩子们在行走中拓宽视野,在实践中增长知识;依托东西部协作对口帮扶项目,与南京市夫子庙小学、六合区双语小学建立结对机制,通过建立“同伴圈”实现教师结对、学生游学、双线教研、资源共享;组织骨干教师到黄南藏族自治州等地区开展送教助学和支教工作,以“连心、暖心、聚心、融心”积极践行“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

  一堂堂精彩生动的授课、一个个主题鲜明的民族团结作品、一场场学生交流互鉴活动……近年来,城关一小不断丰富校园民族团结教育内涵,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先后获得西宁市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工作教育基地、青少年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示范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等荣誉称号。

  “手足相亲、团结一心已成为全校师生信守的‘石榴籽’精神内涵。城关第一小学将继续用理想信念凝聚人,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人,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使命激励人,倾心浇灌‘团结苗’,让湟水源头石榴花常开长盛。”薛忠说。

作者 王 晶
编辑:王易
青海新闻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