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内 时评 党建 省情 文化 法治 原创 视频 省委文件 新闻 政务 旅游 生态 体育 专题 图片 融媒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藏文网
 
站内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 : 青海新闻网人物故事
【文化中国行】一针一线皆关情
——记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个人吴英
来源:青海日报
作者:陈贇业 马振东
发布时间:2024-11-28 08:01:56
编辑:王易
QQ图片20241128055846吴英正在制作蒙古族服饰。马振东 陈贇业 摄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地方传统文化和历史变迁的“活化石”。近年来,青海省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保护、传承及发展给予高度重视,在政府及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下,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走出“深闺”,重新回到百姓身边,焕发出蓬勃的生命力。

  11月15日,记者来到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采访荣获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个人称号的省级非遗传承人吴英,记录她与蒙古族服饰传承及发展相关的故事。

  色彩明艳的蒙古族长袍、做工精致的帽子与腰带、小巧玲珑的荷包、美轮美奂的刺绣手工艺品……踏入格尔木市的蒙古族服饰、刺绣手工艺传承基地,仿佛步入了一个绚丽多彩的文化天地。在柔和灯光的映照下,各式各样的蒙古族服饰以及手工艺品光彩夺目、精巧别致,让人感受到浓浓的蒙古族文化氛围。

  “我们蒙古族服饰色彩绚丽,长袍的边沿、袖口、领口处大多以绸缎花边和‘云卷’图案以及动物皮毛加以装饰,既美观大方,又极为实用。刺绣和服饰是分不开的,想做好服饰,就得学好相应的针法和技艺。”在传承基地见到吴英时,她正整理一整套蒙古族服饰,向学员介绍它的特点。这位61岁的非遗传承人神情专注且认真,每一句话都清晰有力。

  “我从最初拿起针到现在已有40多年了,制作蒙古族传统服饰已成为我每天生活的一部分。小的时候,姥姥教我做一些小小的手工活,刚开始我还有些不情愿,可做着做着就喜欢上了。”谈起与蒙古族服饰之间的点点滴滴,吴英充满感情。

  蒙古族的女孩子,大多从小就跟着家人学习手工技艺,吴英也是如此。小时候,吴英跟着姥姥和母亲学习绣各种针线包、衣领袖口,到了十五六岁,已经熟练掌握了刺绣技艺,开始挑战更繁杂的花鞋、马海靴等绣品。在一针一线的穿梭中,吴英深切地感受到了蒙古族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这也为她日后踏上传承蒙古族服饰之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随着年龄的增长,吴英对蒙古族服饰的热爱之情愈发浓烈。成年后,吴英在格尔木市文化馆工作,接触到众多民间服饰以及民间手工艺。自此,她开始挖掘、收集并整理与当地蒙古族民间传统服饰相关的文物以及传承下来的老物件。同时,她深入民间,走访了许多经验丰富的年老手艺人,向她们学习濒临失传的传统针法和技艺。正是这段特殊的经历,使得吴英的技艺得到了进一步提升。此后,吴英的手工刺绣服饰及刺绣作品多次获奖,她本人也先后被评为海西州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工作后,看到很多年纪比较大的人还在做这样的传统服饰,觉得挺美、挺震撼的,于是跟他们慢慢学,学会了不少传统技艺。”吴英说,在文化馆工作的那段时光里,自己学习掌握了多种蒙古族传统服饰的裁剪、缝制和刺绣技艺,这对她而言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2014年,吴英从格尔木市文化馆退休,但她并未停下前行的脚步。2015年,吴英创办了格尔木乌仁堂纳德都蒙古族服饰有限公司,开启了独立制作当地特色蒙古族传统服饰之路。她研发制作了多款具有蒙古族民间特色的文创产品,包括刺绣柏香香包、车挂、刺绣手提包、刺绣手环、车载颈枕和刺绣首饰等,这些产品既传承了蒙古族传统刺绣技艺,又融入了现代时尚元素,深受消费者喜爱。

  2016年,海西州在格尔木市建立了蒙古族服饰、刺绣手工艺传承基地,吴英作为传承基地主要负责人,开始免费招收学员,向学员传授蒙古族传统服饰及刺绣制作技艺。这些年,吴英培养出30多位徒弟,并带动120多名服饰、刺绣爱好者加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队伍中来。为了更好地传承蒙古族服饰制作技艺,吴英多年来还坚持举办各类服饰、刺绣制作培训班,普及传授传统蒙古族服饰和刺绣技艺,培训学员近500人。期间,还积极回收学员制作的服饰及刺绣作品,增加学员的经济收入。

  “我现在所办的培训班,带徒弟全部都是免费的,所有资金、绣片、教学材料都是我自掏腰包。如今,这个传承基地已成为部分学员的业余收入来源地,让她们挣到了零花钱,还让她们找到了自信。”吴英说。

  多年的传承路上,吴英深知,只有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蒙古族服饰,这项技艺才能更好地传承下去。为此,她积极参加各类活动,为蒙古族服饰寻找更大的平台。2018年,吴英应邀参加拍摄CCTV-10“科教频道”《影响中国》(格尔木卷)栏目;2019年11月,她应邀参加拍摄中央经济频道“魅力中国城”(海西卷)栏目。在这些节目中,吴英向观众展示蒙古族服饰制作技艺及格尔木地区少数民族优秀刺绣作品,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如今,吴英时常鼓励学员携带作品去参加各类展览会和比赛,以此提升蒙古族服饰及刺绣的知名度。此外,她还自己出资组织部分优秀学徒前往外地参观学习,使她们熟悉蒙古族服饰的各种制作技艺,进而开阔眼界,提升制作传统服饰的水平。如今,在蒙古族服饰的传承与发展方面,吴英的众多想法正在逐步付诸实践。

  “我的心愿就是让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蒙古族服饰制作技艺有更好的传承和发展。这条路很长,我充满了期待,只要我能做得动,我就会继续做。”吴英说。她深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她坚信,通过大家的努力,蒙古族服饰一定能够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推荐阅读
陈刚:聚力“四地”建设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
吴晓军拜会国家有关部委和央企
巴才洛:坚守初心不改 彰显消防担当
青海省文创产品和旅游商品大赛举行
关于征集大美青海客户端新LOGO的公告
关于青海省首届“十佳期刊”推荐结果的公示
玉树“特色”亮相全国乡村文化艺术展演季
青海湟中:探索出金丝皇菊产业新路子
24H热点
高旭:水利一线的逐梦人
【文化中国行】一针一线皆关情——记全国非物质文...
【身边的感动】危难之时显担当 紧急时刻见忠诚——...
【身边的感动】开荒披绿二十载 “愚公”有志敢为先...
邹斌:以匠心筑城,绘好民生幸福画卷
【乡村振兴在青海】“粉匠”长福:用匠心与爱心撑...
【祖国好 家乡美】扎西加:不辍耕耘 启智育人
【乡村振兴在青海】追逐光 成为光 散发光
5个儿女4个姓,好妈妈用爱组成一个家
青海植物因他而火遍全网
热点图片
【高原蓝焰心向党 实干笃行护民安】系列报道二加华多杰:“热血当歌”男儿当自强
【高原蓝焰心向党 实...
【高原蓝焰心向党 实干笃行护民安】系列报道一巴才洛:坚守初心不改 彰显消防担当
【高原蓝焰心向党 实...
美食美刻 怎能少了青海土火锅
美食美刻 怎能少了青...
玉树“特色”亮相全国乡村文化艺术展演季
玉树“特色”亮相全...
“青海湖之夜”,品河湟韵味——“宁宁协作 共赢未来”系列报道之八
“青海湖之夜”,品...
暖心!一碗热汤温暖司机“滞留路”
暖心!一碗热汤温暖...
【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同心共育“石榴籽” 校园盛放“团结花”——青海民族团结进步典型事迹系列报道之十七
【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高质量发展调研行】“青货出海”亮点纷呈,这份成绩如何得来?
【新时代 新征程 新...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青海省互联网新闻中心主办  版权所有:青海新闻网
未经青海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闻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3120170001 青ICP备19000163号 青公网安备 63010302000199号
 
img

【文化中国行】一针一线皆关情
——记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个人吴英

青海日报
2024-11-28 08:01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二维码查看全文
img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img

【文化中国行】一针一线皆关情
——记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个人吴英

青海日报
2024-11-28 08:01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或发送给朋友、保存图片

【文化中国行】一针一线皆关情
——记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个人吴英

  • 2024-11-28 08:01:56
  • 来源:青海日报
QQ图片20241128055846吴英正在制作蒙古族服饰。马振东 陈贇业 摄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地方传统文化和历史变迁的“活化石”。近年来,青海省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保护、传承及发展给予高度重视,在政府及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下,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走出“深闺”,重新回到百姓身边,焕发出蓬勃的生命力。

  11月15日,记者来到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采访荣获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个人称号的省级非遗传承人吴英,记录她与蒙古族服饰传承及发展相关的故事。

  色彩明艳的蒙古族长袍、做工精致的帽子与腰带、小巧玲珑的荷包、美轮美奂的刺绣手工艺品……踏入格尔木市的蒙古族服饰、刺绣手工艺传承基地,仿佛步入了一个绚丽多彩的文化天地。在柔和灯光的映照下,各式各样的蒙古族服饰以及手工艺品光彩夺目、精巧别致,让人感受到浓浓的蒙古族文化氛围。

  “我们蒙古族服饰色彩绚丽,长袍的边沿、袖口、领口处大多以绸缎花边和‘云卷’图案以及动物皮毛加以装饰,既美观大方,又极为实用。刺绣和服饰是分不开的,想做好服饰,就得学好相应的针法和技艺。”在传承基地见到吴英时,她正整理一整套蒙古族服饰,向学员介绍它的特点。这位61岁的非遗传承人神情专注且认真,每一句话都清晰有力。

  “我从最初拿起针到现在已有40多年了,制作蒙古族传统服饰已成为我每天生活的一部分。小的时候,姥姥教我做一些小小的手工活,刚开始我还有些不情愿,可做着做着就喜欢上了。”谈起与蒙古族服饰之间的点点滴滴,吴英充满感情。

  蒙古族的女孩子,大多从小就跟着家人学习手工技艺,吴英也是如此。小时候,吴英跟着姥姥和母亲学习绣各种针线包、衣领袖口,到了十五六岁,已经熟练掌握了刺绣技艺,开始挑战更繁杂的花鞋、马海靴等绣品。在一针一线的穿梭中,吴英深切地感受到了蒙古族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这也为她日后踏上传承蒙古族服饰之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随着年龄的增长,吴英对蒙古族服饰的热爱之情愈发浓烈。成年后,吴英在格尔木市文化馆工作,接触到众多民间服饰以及民间手工艺。自此,她开始挖掘、收集并整理与当地蒙古族民间传统服饰相关的文物以及传承下来的老物件。同时,她深入民间,走访了许多经验丰富的年老手艺人,向她们学习濒临失传的传统针法和技艺。正是这段特殊的经历,使得吴英的技艺得到了进一步提升。此后,吴英的手工刺绣服饰及刺绣作品多次获奖,她本人也先后被评为海西州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工作后,看到很多年纪比较大的人还在做这样的传统服饰,觉得挺美、挺震撼的,于是跟他们慢慢学,学会了不少传统技艺。”吴英说,在文化馆工作的那段时光里,自己学习掌握了多种蒙古族传统服饰的裁剪、缝制和刺绣技艺,这对她而言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2014年,吴英从格尔木市文化馆退休,但她并未停下前行的脚步。2015年,吴英创办了格尔木乌仁堂纳德都蒙古族服饰有限公司,开启了独立制作当地特色蒙古族传统服饰之路。她研发制作了多款具有蒙古族民间特色的文创产品,包括刺绣柏香香包、车挂、刺绣手提包、刺绣手环、车载颈枕和刺绣首饰等,这些产品既传承了蒙古族传统刺绣技艺,又融入了现代时尚元素,深受消费者喜爱。

  2016年,海西州在格尔木市建立了蒙古族服饰、刺绣手工艺传承基地,吴英作为传承基地主要负责人,开始免费招收学员,向学员传授蒙古族传统服饰及刺绣制作技艺。这些年,吴英培养出30多位徒弟,并带动120多名服饰、刺绣爱好者加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队伍中来。为了更好地传承蒙古族服饰制作技艺,吴英多年来还坚持举办各类服饰、刺绣制作培训班,普及传授传统蒙古族服饰和刺绣技艺,培训学员近500人。期间,还积极回收学员制作的服饰及刺绣作品,增加学员的经济收入。

  “我现在所办的培训班,带徒弟全部都是免费的,所有资金、绣片、教学材料都是我自掏腰包。如今,这个传承基地已成为部分学员的业余收入来源地,让她们挣到了零花钱,还让她们找到了自信。”吴英说。

  多年的传承路上,吴英深知,只有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蒙古族服饰,这项技艺才能更好地传承下去。为此,她积极参加各类活动,为蒙古族服饰寻找更大的平台。2018年,吴英应邀参加拍摄CCTV-10“科教频道”《影响中国》(格尔木卷)栏目;2019年11月,她应邀参加拍摄中央经济频道“魅力中国城”(海西卷)栏目。在这些节目中,吴英向观众展示蒙古族服饰制作技艺及格尔木地区少数民族优秀刺绣作品,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如今,吴英时常鼓励学员携带作品去参加各类展览会和比赛,以此提升蒙古族服饰及刺绣的知名度。此外,她还自己出资组织部分优秀学徒前往外地参观学习,使她们熟悉蒙古族服饰的各种制作技艺,进而开阔眼界,提升制作传统服饰的水平。如今,在蒙古族服饰的传承与发展方面,吴英的众多想法正在逐步付诸实践。

  “我的心愿就是让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蒙古族服饰制作技艺有更好的传承和发展。这条路很长,我充满了期待,只要我能做得动,我就会继续做。”吴英说。她深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她坚信,通过大家的努力,蒙古族服饰一定能够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作者 陈贇业 马振东
编辑:王易
青海新闻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