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内 时评 党建 省情 文化 法治 原创 视频 省委文件 新闻 政务 旅游 生态 体育 专题 图片 融媒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藏文网
 
站内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 : 青海新闻网生态高地
【锚定现代化 改革再深化】生态教育站 牧民的“充电站”
——走进三江源国家公园⑦
来源:青海日报
作者:张多钧 王玉莹 才贡加
发布时间:2024-12-01 07:44:32
编辑:王易
俯瞰拉觉悟生态教育站全貌。张多钧 才贡加 王玉莹 摄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老师,垃圾分类怎么区分,哪些垃圾可以回收,哪些垃圾是有害垃圾,有害垃圾我们如何处理?”

  “老师,如何区分不健康食品与健康食品?”

  “老师,我们采挖虫草是不是会对草山造成伤害?”

  ……

  农牧民高素质教育培训课堂上,学员提出各种问题,扎西加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学员讲解,学员听后恍然大悟。

  11月17日,走进玉树藏族自治州曲麻莱县巴干乡团结村拉觉悟生态教育站,这里被当地牧民群众称为“充电站”,“这里不仅能学到新知识,还能改变人的观念、认知,从而改变生活,提升生活品质。”

  2018年,大学毕业后的扎西加返回家乡,组织成立了拉觉悟生态教育站,谈起生态教育站成立的初衷,扎西加打开了话匣子,“我们这里,35岁以上的牧民基本没上过学,生态环保理念淡薄,不会吃、不会穿,更不用说鉴别食品安全。”

  “以前,每年春节前,当地牧民要花费上万元购置年货,买的都是一些不健康食品,桌子上摆得满满当当,两人隔着桌子聊天,不站起来都看不到对方的脸。”从小在团结村长大的扎西加深有感触。

  生态教育站成立后,扎西加首先从牧民的饮食习惯上组织课程,哪些食物能吃,哪些食物不能吃,哪些食物是不健康的食品……对周边牧民开展培训,并加入现场制作教学,让牧民群众清楚地看到不健康食品是如何生产出来的。

拉觉悟生态教育站旁岩石上的岩羊。张多钧 才贡加 王玉莹 摄

  “起初,群众还是相对抵触的,大家觉得饮食习惯没什么问题,这么多年过来了,还不是好好的。”扎西加说,开始没有多少人愿意来,很多是专门组织的基层党员培训班,通过初期的几期课程,教育站被越来越多的群众了解,越来越多的群众走进拉觉悟生态教育站接受教育。

  拉觉悟生态教育站学员住宿每天10元,吃饭可以选择食堂就餐或者自带,为牧民提供了更多选择,“起初,所能提供的学员宿舍并不多,但每期开班基本住满,群众索性在院里搭帐篷,自带食物,不花一分钱就能在这里学习。”

  扎西加说,以前是求着来学习,牧民都不愿意,心想是不是又要去干活,现在每期开班前,各村微信群通知一声,大家积极主动报名,有的甚至学习过后还要再来。

  家住团结村的久美生格就是其中之一,以前春节办年货,花费少则八九千元,多则过万元,置办的是一些饮料和小零食,每年上山挖虫草,包里背的都是可乐和方便面。接受自然教育后,久美生格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春节置办年货1000多元就搞定了,上山挖虫草时背的是奶茶和糌粑,每期课程,久美生格都要听一下。

  “每天早上,久美生格将牦牛赶到山上后就跑来听课,一下课,就回去赶牦牛,啥事都不耽搁,还不花钱。”扎西加说。

  拉觉悟生态教育站被越来越多的人熟知,开展自然教育的形式多种多样,从起初一个村延伸到全县乃至周边县城,自然教育也从“请进来”转变为“走出去”,越来越多的教师受邀赴临县开展生态教育课程讲学,受众群体也越来越多元化,从原先的牧民拓展到中小学生和牧区青年,课程也从食品安全、生态保护延伸到基层党建、乡村振兴、传统文化。

  今天,拉觉悟生态教育站的“星星之火”,点燃了牧民群众爱护家园、守护环境的自觉,越来越多的牧民群众,走进“充电站”,成为守护三江源生态安全的基层力量。

推荐阅读
全省教育大会召开 陈刚吴岩讲话 吴晓军主持
吴晓军拜会国家有关部委和央企
青海海东:扎实推进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建设
青海茶卡盐湖景区12月1日起连续3个月免门票
关于征集大美青海客户端新LOGO的公告
关于青海省首届“十佳期刊”推荐结果的公示
青海黄南:全力改善保障房小区生活环境
西宁市公布8起违规使用医保基金典型案例
24H热点
【锚定现代化 改革再深化】生态教育站 牧民的“充...
青海西宁:“三北”工程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青海海东: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
【锚定现代化 改革再深化】生态教育站里有只“陪读...
【牢记嘱托 实干笃行】玉鼓山换上“绿衣裳”
青海果洛:河湖治理成效显著 出境水质优良率100%
【祖国好 家乡美】千湖之畔,野生动物的美丽家园—...
吴晓军在调研督导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青海湖示范区...
三江源生态管护员遇见罕见一幕:雪豹捕食白唇鹿
【锚定现代化 改革再深化】守护源头的绿色使者 —...
热点图片
青海果洛:周末好去处 图书馆里觅书香
青海果洛:周末好去...
奔跑吧 棒球少年
奔跑吧 棒球少年
青海省7个交通重点项目建成通车 全省新增公路通车里程350公里
青海省7个交通重点项...
青海天空之镜茶卡盐湖景区12月1日起连续3个月免门票
青海天空之镜茶卡盐...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亚洲硅业:技术升级一直在路上……——走进西宁看发展·一线故事⑩
【新时代 新征程 新...
【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民族团结结硕果 携手共绘幸福花——青海民族团结进步典型事迹系列报道之十八
【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
【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党旗辉映新征程 实干笃行在一线】“党建红”引领“生态绿”
【党旗在基层一线高...
【祖国好 家乡美】家庭医生守护草原百姓健康
【祖国好 家乡美】家...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青海省互联网新闻中心主办  版权所有:青海新闻网
未经青海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闻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3120170001 青ICP备19000163号 青公网安备 63010302000199号
 
img

【锚定现代化 改革再深化】生态教育站 牧民的“充电站”
——走进三江源国家公园⑦

青海日报
2024-12-01 07:44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二维码查看全文
img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img

【锚定现代化 改革再深化】生态教育站 牧民的“充电站”
——走进三江源国家公园⑦

青海日报
2024-12-01 07:44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或发送给朋友、保存图片

【锚定现代化 改革再深化】生态教育站 牧民的“充电站”
——走进三江源国家公园⑦

  • 2024-12-01 07:44:32
  • 来源:青海日报
俯瞰拉觉悟生态教育站全貌。张多钧 才贡加 王玉莹 摄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老师,垃圾分类怎么区分,哪些垃圾可以回收,哪些垃圾是有害垃圾,有害垃圾我们如何处理?”

  “老师,如何区分不健康食品与健康食品?”

  “老师,我们采挖虫草是不是会对草山造成伤害?”

  ……

  农牧民高素质教育培训课堂上,学员提出各种问题,扎西加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学员讲解,学员听后恍然大悟。

  11月17日,走进玉树藏族自治州曲麻莱县巴干乡团结村拉觉悟生态教育站,这里被当地牧民群众称为“充电站”,“这里不仅能学到新知识,还能改变人的观念、认知,从而改变生活,提升生活品质。”

  2018年,大学毕业后的扎西加返回家乡,组织成立了拉觉悟生态教育站,谈起生态教育站成立的初衷,扎西加打开了话匣子,“我们这里,35岁以上的牧民基本没上过学,生态环保理念淡薄,不会吃、不会穿,更不用说鉴别食品安全。”

  “以前,每年春节前,当地牧民要花费上万元购置年货,买的都是一些不健康食品,桌子上摆得满满当当,两人隔着桌子聊天,不站起来都看不到对方的脸。”从小在团结村长大的扎西加深有感触。

  生态教育站成立后,扎西加首先从牧民的饮食习惯上组织课程,哪些食物能吃,哪些食物不能吃,哪些食物是不健康的食品……对周边牧民开展培训,并加入现场制作教学,让牧民群众清楚地看到不健康食品是如何生产出来的。

拉觉悟生态教育站旁岩石上的岩羊。张多钧 才贡加 王玉莹 摄

  “起初,群众还是相对抵触的,大家觉得饮食习惯没什么问题,这么多年过来了,还不是好好的。”扎西加说,开始没有多少人愿意来,很多是专门组织的基层党员培训班,通过初期的几期课程,教育站被越来越多的群众了解,越来越多的群众走进拉觉悟生态教育站接受教育。

  拉觉悟生态教育站学员住宿每天10元,吃饭可以选择食堂就餐或者自带,为牧民提供了更多选择,“起初,所能提供的学员宿舍并不多,但每期开班基本住满,群众索性在院里搭帐篷,自带食物,不花一分钱就能在这里学习。”

  扎西加说,以前是求着来学习,牧民都不愿意,心想是不是又要去干活,现在每期开班前,各村微信群通知一声,大家积极主动报名,有的甚至学习过后还要再来。

  家住团结村的久美生格就是其中之一,以前春节办年货,花费少则八九千元,多则过万元,置办的是一些饮料和小零食,每年上山挖虫草,包里背的都是可乐和方便面。接受自然教育后,久美生格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春节置办年货1000多元就搞定了,上山挖虫草时背的是奶茶和糌粑,每期课程,久美生格都要听一下。

  “每天早上,久美生格将牦牛赶到山上后就跑来听课,一下课,就回去赶牦牛,啥事都不耽搁,还不花钱。”扎西加说。

  拉觉悟生态教育站被越来越多的人熟知,开展自然教育的形式多种多样,从起初一个村延伸到全县乃至周边县城,自然教育也从“请进来”转变为“走出去”,越来越多的教师受邀赴临县开展生态教育课程讲学,受众群体也越来越多元化,从原先的牧民拓展到中小学生和牧区青年,课程也从食品安全、生态保护延伸到基层党建、乡村振兴、传统文化。

  今天,拉觉悟生态教育站的“星星之火”,点燃了牧民群众爱护家园、守护环境的自觉,越来越多的牧民群众,走进“充电站”,成为守护三江源生态安全的基层力量。

作者 张多钧 王玉莹 才贡加
编辑:王易
青海新闻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