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内 时评 党建 省情 文化 法治 原创 视频 省委文件 新闻 政务 旅游 生态 体育 专题 图片 融媒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藏文网
 
站内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 : 青海新闻网青海新闻
董启龙:用仁心书写奉献华章
来源:西宁晚报
作者:张艳艳
发布时间:2024-12-05 07:50:40
编辑:何继红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爷爷,您住院回来精神好多了,往后还得适当活动,别老躺着,每天也坐会儿……”12月4日,记者走进西宁市社会福利院失能特护区内,董启龙正在耐心查房。在这里的五年时光,董启龙担起的不只是医生的职责,他更像是这些孤寡老人心底无比亲近的家人。

  草原行医:基层历练铸医魂

  1988年出生的董启龙,自2011年踏上医疗之路,职业生涯便在青海的偏远地区悄然扎根。7年的时光里,董启龙先后在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兴海县中铁卫生院、兴海县河卡中心卫生院担任临床医师。在这片气候恶劣的青藏高原上,他顶风冒雪、翻山越岭,足迹深深印在这片土地,化作牧民健康路上的“好曼巴”。这段艰苦时光,见证了他从青涩医者蜕变成为深受信赖的“草原健康卫士”的动人故事。为了更好地服务当地各民族群众,他从零起步,苦学藏语等民族语言,背起药箱,频繁穿梭于广袤牧区与偏远乡村,送医上门、宣讲知识,把公共医疗服务实实在在地送到群众家门口。“这是一个我在梦中常回去的地方。”董启龙眼睛湿润地告诉记者,在州县的几年,他为草原人民驱散了疾病的阴霾,也积累了丰富而珍贵的基层医疗工作经验,更赢得了当地各族群众的认可和称赞。“这是我的一笔宝贵财富,想他们了!”董启龙说。

  福利院坚守:温暖守护特殊群体

  “董叔”“董哥”“董大夫”,在记者采访董启龙期间,董启龙的各种称谓不断“袭来”,他一边乐呵呵地答应着,一边对记者说“这些都是福利院的病人”。2019年董启龙考入西宁市社会福利院,先后承担起综合门诊部临床医师与主任。初次接触福利院中“老弱病残、鳏寡孤独”的特殊群体时,听到他们用不太流利却充满信任与依赖的声音喊“我们院里的董大夫”,这位内心坚强的男人也不禁眼眶湿润。那一刻起,他便在心底立下誓言,要像对待自己亲人般关爱这些特殊的服务对象。怀着对弱势群体无尽的关爱与耐心细致,他以“做有温度的医护者”为信念,坚守“以人为本、服务至上”的宗旨,在福利院门诊部默默耕耘了五个春秋。在此期间,他怀着对党的崇敬与向往,庄严地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福利院的服务对象都有特殊性,他们在智力、精神方面存在一定缺陷。对待他们要有十二分的耐心。”董启龙说。在诊断与检查过程中,董启龙不仅要加倍小心,还要时刻留意他们的情绪波动。在工作中董启龙以耐心、爱心、细心和责任心,完美地诠释了既是医生又是家属的双重角色。五年来,他在工作岗位上始终任劳任怨、兢兢业业,每日坚持为全院各类服务对象仔细查房,依据病情精准开具医嘱,认真完成各项操作流程,规范书写医疗文书,严格把控诊疗过程,力求做到个性化、科学化、合理用药。对于新入住的服务对象,他会进行严谨的评估观察,并根据病情变化灵活调整治疗与康复方案。他的努力收获了广大患者、职工以及服务对象家属的理解、信任与一致好评。凭借强烈的责任感与事业心,他出色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自2021年起,连续三年在青海省事业单位年度考核中荣获优秀档次。

  福利事业推动者:创新发展谋福祉

  “让服务对象身体健康,能够安享幸福晚年”,这是董启龙心中最大的心愿与不懈追求的目标。他始终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不断强化综合门诊部医护团队的团结意识与服务意识,引领医护队伍立足岗位发光发热。持续深化“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服务理念,深入推进医疗人性化服务并优化医疗环境,稳步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与水平。积极构建“医联体”,与省内多家医疗机构成功签订合作协议,实现了小病不出院、大病有保障的高效医疗服务模式。门诊部还创新推出中药调理、艾灸理疗、养生茶、心理慰藉等特色医康护理服务,有效缓解特殊群体的慢性病与老年病困扰,大幅提升了广大服务对象的幸福感与归属感,为福利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董启龙,正以他的青春与热血,在党旗的引领下,坚定地走在担当奉献的道路上,书写着属于自己也属于这个时代的动人篇章。

推荐阅读
全省黄河文化保护弘扬专题座谈会召开 陈刚讲话
全省教育大会召开 陈刚吴岩讲话 吴晓军主持
从“国防绿”到“火焰蓝”不变的坚守与奉献
杜仕海:“我愿扎根这片高原热土”
哲学社会科学领域"青海学者"拟推荐初选人选名单
关于征集大美青海客户端新LOGO的公告
青海西宁:共富工坊里的“福禄寿桃”熟了
青海西宁:流动献血点迎来蝶变
24H热点
鸟岛国际重要湿地修复方案编制工作有了新进展
青海:玛多羊 致富羊
美育浸润建筑学院
青海省大通县将发放30万元惠民文旅券
青海西宁:新一轮汽车家电下乡活动启动
西宁交警推出多项措施便民出行
【时评】为推进生态文明高地建设贡献公益诉讼检察力量
【关注】以检察履职服务“美丽青海”建设
弘扬宪法精神 增强法治观念——青海各地积极组织开...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高质量发展调研行】工业追...
热点图片
山西晋城古代彩塑壁画艺术展走进西宁
山西晋城古代彩塑壁...
青海大通:群众家门口的“精神乐园”
青海大通:群众家门...
青海海南:江当村有个“鸡司令”
青海海南:江当村有...
青海西宁:畅通地下管网!“改”出百姓幸福感
青海西宁:畅通地下...
青海西宁:流动献血点迎来蝶变
青海西宁:流动献血...
青海2024年下半年“组团式”赴外引才活动启幕 首场“直播带岗”活动在线观看人次超7万
青海2024年下半年“...
宪法进军营 法治润军心
宪法进军营 法治润军心
把体育志愿服务送到群众心坎上——青海省社会体育指导员民族团结进步行志愿服务健身项目展演试点活动见闻
把体育志愿服务送到...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青海省互联网新闻中心主办  版权所有:青海新闻网
未经青海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闻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3120170001 青ICP备19000163号 青公网安备 63010302000199号
 
img

董启龙:用仁心书写奉献华章

西宁晚报
2024-12-05 07:50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二维码查看全文
img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img

董启龙:用仁心书写奉献华章

西宁晚报
2024-12-05 07:50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或发送给朋友、保存图片

董启龙:用仁心书写奉献华章

  • 2024-12-05 07:50:40
  • 来源:西宁晚报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爷爷,您住院回来精神好多了,往后还得适当活动,别老躺着,每天也坐会儿……”12月4日,记者走进西宁市社会福利院失能特护区内,董启龙正在耐心查房。在这里的五年时光,董启龙担起的不只是医生的职责,他更像是这些孤寡老人心底无比亲近的家人。

  草原行医:基层历练铸医魂

  1988年出生的董启龙,自2011年踏上医疗之路,职业生涯便在青海的偏远地区悄然扎根。7年的时光里,董启龙先后在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兴海县中铁卫生院、兴海县河卡中心卫生院担任临床医师。在这片气候恶劣的青藏高原上,他顶风冒雪、翻山越岭,足迹深深印在这片土地,化作牧民健康路上的“好曼巴”。这段艰苦时光,见证了他从青涩医者蜕变成为深受信赖的“草原健康卫士”的动人故事。为了更好地服务当地各民族群众,他从零起步,苦学藏语等民族语言,背起药箱,频繁穿梭于广袤牧区与偏远乡村,送医上门、宣讲知识,把公共医疗服务实实在在地送到群众家门口。“这是一个我在梦中常回去的地方。”董启龙眼睛湿润地告诉记者,在州县的几年,他为草原人民驱散了疾病的阴霾,也积累了丰富而珍贵的基层医疗工作经验,更赢得了当地各族群众的认可和称赞。“这是我的一笔宝贵财富,想他们了!”董启龙说。

  福利院坚守:温暖守护特殊群体

  “董叔”“董哥”“董大夫”,在记者采访董启龙期间,董启龙的各种称谓不断“袭来”,他一边乐呵呵地答应着,一边对记者说“这些都是福利院的病人”。2019年董启龙考入西宁市社会福利院,先后承担起综合门诊部临床医师与主任。初次接触福利院中“老弱病残、鳏寡孤独”的特殊群体时,听到他们用不太流利却充满信任与依赖的声音喊“我们院里的董大夫”,这位内心坚强的男人也不禁眼眶湿润。那一刻起,他便在心底立下誓言,要像对待自己亲人般关爱这些特殊的服务对象。怀着对弱势群体无尽的关爱与耐心细致,他以“做有温度的医护者”为信念,坚守“以人为本、服务至上”的宗旨,在福利院门诊部默默耕耘了五个春秋。在此期间,他怀着对党的崇敬与向往,庄严地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福利院的服务对象都有特殊性,他们在智力、精神方面存在一定缺陷。对待他们要有十二分的耐心。”董启龙说。在诊断与检查过程中,董启龙不仅要加倍小心,还要时刻留意他们的情绪波动。在工作中董启龙以耐心、爱心、细心和责任心,完美地诠释了既是医生又是家属的双重角色。五年来,他在工作岗位上始终任劳任怨、兢兢业业,每日坚持为全院各类服务对象仔细查房,依据病情精准开具医嘱,认真完成各项操作流程,规范书写医疗文书,严格把控诊疗过程,力求做到个性化、科学化、合理用药。对于新入住的服务对象,他会进行严谨的评估观察,并根据病情变化灵活调整治疗与康复方案。他的努力收获了广大患者、职工以及服务对象家属的理解、信任与一致好评。凭借强烈的责任感与事业心,他出色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自2021年起,连续三年在青海省事业单位年度考核中荣获优秀档次。

  福利事业推动者:创新发展谋福祉

  “让服务对象身体健康,能够安享幸福晚年”,这是董启龙心中最大的心愿与不懈追求的目标。他始终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不断强化综合门诊部医护团队的团结意识与服务意识,引领医护队伍立足岗位发光发热。持续深化“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服务理念,深入推进医疗人性化服务并优化医疗环境,稳步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与水平。积极构建“医联体”,与省内多家医疗机构成功签订合作协议,实现了小病不出院、大病有保障的高效医疗服务模式。门诊部还创新推出中药调理、艾灸理疗、养生茶、心理慰藉等特色医康护理服务,有效缓解特殊群体的慢性病与老年病困扰,大幅提升了广大服务对象的幸福感与归属感,为福利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董启龙,正以他的青春与热血,在党旗的引领下,坚定地走在担当奉献的道路上,书写着属于自己也属于这个时代的动人篇章。

作者 张艳艳
编辑:何继红
青海新闻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