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内 时评 党建 省情 文化 法治 原创 视频 省委文件 新闻 政务 旅游 生态 体育 专题 图片 融媒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藏文网
 
站内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 : 青海新闻网青海新闻
奔跑吧,少年!——青海省西宁市城中区体教融合改革一探
作者:莫青 祁晓军
发布时间:2024-12-06 07:41:14
编辑:童洋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教室里书声琅琅,操场上传来一阵阵欢呼雀跃声……12月5日,记者走访西宁市城中区多所学校发现,丰富的体育项目、多彩的校园大课间、个性化的校园体育文化,构成城中区体育特色项目“一校一品”格局,“1+1+N”体教融合改革效应凸显。

  城中区教育局对学生体质监测数据显示:“小眼睛”“小胖墩”少了很多,学生们在奔跑中释放天性,在运动中找到了快乐。

QQ图片20241206061128西宁市七一路小学大课间跳绳活动。

  “1+1+N”让体育课天天见

  何为“1+1+N”?西宁市城中区教育局体育教研员介绍,“1”为趣味跳绳,以课上+课下,校内+校外的形式,每天跳绳一刻钟,再加“1”为普及育人+专项提升开设校园足球,还有一个“N”,就是每个学校根据自身特点、校园文化等要素,确定本校的自选体育项目。“N”包括的项目很广泛,有冰上运动,如冰壶、滑冰等,也有传统运动,如空竹、武术等,还有新潮的运动,比如轮滑、射击等,形成“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体育特色。

  10时,校园大课间开始了。“军体拳表演准备!”体育老师发出口令。西宁市城中区西关街小学六年级的学生一身迷彩,挥拳踢腿,有模有样。

  “进入六年级,我们学校的特色自选体育项目就是国防教育实践课,学生们会到军营中学习生活一周,锻炼独立自理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坚韧不拔的品质。”六年级班主任张静说。

  “我们学校运动场地有限,如何才能让每一个孩子都有运动空间,培养孩子运动爱好?学校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让每一个孩子都有爱好和选择一项运动的机会。”西关街小学校长童永菊说。

  目前,学校冰上运动、射击、游泳、轮滑、武术和拳击课程都在校外专业体育场馆进行。体育课天天都有,这样的改变让担任多年校长的童永菊很有感触。

  “筑牢体育强国之基,关键就在于青少年。为了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提升学生身体素质,学校采取一系列措施,全方位关注学生的体育发展,运动带给孩子的不仅是强健的体魄,更是一种珍贵的体育精神。”童永菊说。

  在城中区体教融合改革方案中,明确规定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每天体育课时间以及大课间时间,同时,鼓励学校加强体育家庭作业设计,家庭制订学生课后和节假日体育锻炼计划,让孩子有爱上运动的时间和空间。

QQ图片20241206061136西宁市红星小学举办足球比赛。

  跳绳达人和空竹少年的梦想

  12月初的早晨,寒气袭人。西宁市城中区七一路小学校园里,跳绳的学生热情满满。“298、299、300……太棒了,你突破了300个。”六年级学生拱一晨突破了自己,完成一分钟跳绳300个的目标。

  3年前,拱一晨的跳绳成绩还是让老师头疼的一件事。“三年级学生跳绳应该达到150个左右,可是这个学生勉强跳到100个。有几次,她有些气馁,不愿意再跳绳了。在老师和同学们鼓励下,她重拾信心加入到了团队中。”体育老师赵剑虹说。

  “我在老师指导下,慢慢摸索,掌握了跳绳的技巧。尝试了几次、几十次甚至几百次后,我好像发现了跳绳的秘诀。”拱一晨分享起掌握一项运动技能时的快乐。

  越来越快,是拱一晨的跳绳目标。之后,她在校级比赛、区级比赛中崭露头角。

  跳绳达人有梦想,空竹少年也有心声。“来,走一个高山流水!”大课间时段,西宁市城中区南大街小学的学生们抖起空竹。

  “我喜欢空竹,是因为在公园看到一位老爷爷表演‘蜘蛛上网’,空竹在一根绳上翻转,太神奇了。后来学校也有了空竹社团,我第一时间报名参加。我已经玩空竹有两年时间了,空竹24式都可以上手表演。”马皓轩一边说,一边开始表演。

  自信源于运动,源于文化底蕴的传承。“空竹虽小,内涵却大。南大街小学有着百年校史文化,空竹是我国非遗民间体育传统娱乐项目,校园文化和传统体育结合,打造出了独具南大街小学特色的体育项目品牌。目前,空竹已经实现全员覆盖。”南大街小学校长贾永蓉说。

  跳绳和空竹有着一样的基本属性,便于携带,随时随地就可以动起来。每天跳绳一刻钟,这样的探索在城中区各个学校以不同的方式体现,特色鲜明。

QQ图片2024120606114512月5日,西宁市南大街小学学生练习空竹。

  足球和篮球带来的热情

  “丹增,你再穿一件衣服,外面冷!”体育老师追在后面喊着,丹增已经一溜烟跑到操场上准备踢球了。丹增是一名热爱足球的少年,位置是前锋。

  “对足球的热爱,让我一点都不冷。”可爱潇洒的丹增奔跑在球场上,准备开始一场班级对战赛。

  像丹增一样热爱足球的少年,在西宁市城中区红星小学还有很多。韩杰也是其中之一。“自从开始踢足球,我学会了很多:胜败乃兵家常事,一次失败不代表什么,只要跌倒后再爬起来继续战斗,你就会胜利。”小小少年志气高,他已经和校队夺得多个冠军。

  一句胜败是常事,就是体育运动带给韩杰最大的收获。

  一名内向娇小的女生竟然和篮球成为了好朋友,这是发生在西宁市城中区总寨逸夫小学的一个故事。

  “这个孩子很内向,不爱跟别人交流。但一次体育课上,她跳起来投篮的样子,让老师看到了她的发光点,于是鼓励她学习篮球。”班主任老师说,“现在这个孩子已经毕业,家长和老师一直保持联系,讲述着孩子遇到篮球后的变化。”

  “踢9号,踢3号……”南山路小学一处五颜六色的“脚靶墙”处最热闹,学生们争相踢球练脚法,围观的学生呐喊声不断。

  “运动让孩子有了一个抒发情感的出口。汗流浃背的时候,学生们释然的表情,我都记在心里,那种释放是其他事情所不能代替的。每天看到校园的各个角落都有运动着的孩子,就是我最开心的时刻。最好的教育,不就是班里书声琅琅,校园处处都是奔跑的身影吗!”南山路小学校长伍万雄看着学生们踢球,为他们助威。

  目前,城中区有6所国家级校园足球特色校,11所区级校园足球特色校,校园足球运动普及全区各校,提高学生参与度,提升学生足球水平,培养了一批具有足球特长的优秀学生,并在各级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同时,城中区加强足球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足球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将足球纳入学校体育课程体系,确保每周至少有一节足球课,并定期开展足球兴趣班和足球社团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足球学习和训练机会。

  人人能跳绳 班班能踢球 校校有特色

  记者走访城中区10余所学校,体育特色让人惊叹,“一校一品”“一校多品”初具效应。新一轮的体教融合改革中,城中区早谋划贴实际,让体育运动品牌成为中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让体育教育改革的红利惠及师生和家庭。

  据西宁市城中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除了开足体育课程,城中区还健全完善赛事育人体系,搭建多类型、多项目、面向人人的区、校、班三级体育赛事平台,建立校内赛、校际赛、选拔赛为一体的中小体育竞赛体系。支持高等学校、体校、社会体育机构等入校开展体育教学、训练、竞赛。鼓励各校建立各具特色的赛事体系,形成1个到2个有社会影响力的高水平赛事品牌。创建一批理念先进、体系健全、有影响力的学校体育品牌项目、品牌学校,培育品牌教师,推动实现“一校一品”“一校多品”学校体育新局面。同时,建设一批体育“全科”教师,开展教师专业培训,提升体育教师专业化水平。加大体育教师和教研员培养力度,推动名师工作室建设,培养骨干教师、卓越教师、教育家型教师。体育传统特色学校至少配备1名专(兼)职教练员。

  与此同时,制定学校体育评价改革方案,开展体育素质评价,建立日常参与、体质监测和专项运动技能测试相结合的考查机制,推动实行“过程性评价+统一现场考试”体育评价模式,完善学生体质过程性评价体系。

  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强健的体魄离不开体育运动,在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努力下,西宁市城中区体教融合改革走出一条特色之路,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你瞧!跳绳达人、空竹少年又获得了新的进步,足球小将单刀射门、篮球姑娘潇洒扣篮……学生们在操场上运动的身影已是校园中最美的一道风景。

推荐阅读
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陈刚主持
省政府举行宪法宣誓仪式 吴晓军监誓并讲话
青海省职工健身成果交流展示活动举办
【高原蓝焰心向党】系列报道1 2 3 4 5 6
哲学社会科学领域"青海学者"拟推荐初选人选名单
关于征集大美青海客户端新LOGO的公告
青海西宁:新一轮汽车家电下乡活动启动
青海省湟源县:移风易俗 让文明新风浸润人心
24H热点
青海大通:2520公顷农田“畅饮”冬灌水
趣赏冬韵悦沐温泉 冰雪海晏趣味十足——青海海晏县...
青海果洛就业率持续增长就业形势稳中向好
青海玉树扎实开展“禁塑减废”专项行动
热贡艺术保护传承创新发展成果展启幕
青海西宁首聘“校园引才大使”助力招才引智
青海海东举办“12·5”国际志愿者日暨志愿服务关爱...
青海西宁:宪法进社区 普法入人心
青海省供销合作社联合社原党组书记、理事会主任张...
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为青海捐赠价值354.31万元治疗药物
热点图片
西宁交警推出多项措施便民出行
西宁交警推出多项措...
【关注】以检察履职服务“美丽青海”建设
【关注】以检察履职...
弘扬宪法精神 增强法治观念——青海各地积极组织开展国家宪法日宣传活动
弘扬宪法精神 增强法...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高质量发展调研行】工业追“新”的西宁关键词——走进西宁看发展·蹲点调研之三
【新时代 新征程 新...
武警青海总队开展“宪法进军营”法治教育活动
武警青海总队开展“...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万人工厂里的“小镇生活”——走进西宁看发展·一线故事(11)
【新时代 新征程 新...
董启龙:用仁心书写奉献华章
董启龙:用仁心书写...
鸟岛国际重要湿地修复方案编制工作有了新进展
鸟岛国际重要湿地修...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青海省互联网新闻中心主办  版权所有:青海新闻网
未经青海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闻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3120170001 青ICP备19000163号 青公网安备 63010302000199号
 
img

奔跑吧,少年!——青海省西宁市城中区体教融合改革一探

西海都市报
2024-12-06 07:41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二维码查看全文
img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img

奔跑吧,少年!——青海省西宁市城中区体教融合改革一探

西海都市报
2024-12-06 07:41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或发送给朋友、保存图片

奔跑吧,少年!——青海省西宁市城中区体教融合改革一探

  • 2024-12-06 07:41:14
  • 来源:西海都市报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教室里书声琅琅,操场上传来一阵阵欢呼雀跃声……12月5日,记者走访西宁市城中区多所学校发现,丰富的体育项目、多彩的校园大课间、个性化的校园体育文化,构成城中区体育特色项目“一校一品”格局,“1+1+N”体教融合改革效应凸显。

  城中区教育局对学生体质监测数据显示:“小眼睛”“小胖墩”少了很多,学生们在奔跑中释放天性,在运动中找到了快乐。

QQ图片20241206061128西宁市七一路小学大课间跳绳活动。

  “1+1+N”让体育课天天见

  何为“1+1+N”?西宁市城中区教育局体育教研员介绍,“1”为趣味跳绳,以课上+课下,校内+校外的形式,每天跳绳一刻钟,再加“1”为普及育人+专项提升开设校园足球,还有一个“N”,就是每个学校根据自身特点、校园文化等要素,确定本校的自选体育项目。“N”包括的项目很广泛,有冰上运动,如冰壶、滑冰等,也有传统运动,如空竹、武术等,还有新潮的运动,比如轮滑、射击等,形成“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体育特色。

  10时,校园大课间开始了。“军体拳表演准备!”体育老师发出口令。西宁市城中区西关街小学六年级的学生一身迷彩,挥拳踢腿,有模有样。

  “进入六年级,我们学校的特色自选体育项目就是国防教育实践课,学生们会到军营中学习生活一周,锻炼独立自理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坚韧不拔的品质。”六年级班主任张静说。

  “我们学校运动场地有限,如何才能让每一个孩子都有运动空间,培养孩子运动爱好?学校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让每一个孩子都有爱好和选择一项运动的机会。”西关街小学校长童永菊说。

  目前,学校冰上运动、射击、游泳、轮滑、武术和拳击课程都在校外专业体育场馆进行。体育课天天都有,这样的改变让担任多年校长的童永菊很有感触。

  “筑牢体育强国之基,关键就在于青少年。为了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提升学生身体素质,学校采取一系列措施,全方位关注学生的体育发展,运动带给孩子的不仅是强健的体魄,更是一种珍贵的体育精神。”童永菊说。

  在城中区体教融合改革方案中,明确规定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每天体育课时间以及大课间时间,同时,鼓励学校加强体育家庭作业设计,家庭制订学生课后和节假日体育锻炼计划,让孩子有爱上运动的时间和空间。

QQ图片20241206061136西宁市红星小学举办足球比赛。

  跳绳达人和空竹少年的梦想

  12月初的早晨,寒气袭人。西宁市城中区七一路小学校园里,跳绳的学生热情满满。“298、299、300……太棒了,你突破了300个。”六年级学生拱一晨突破了自己,完成一分钟跳绳300个的目标。

  3年前,拱一晨的跳绳成绩还是让老师头疼的一件事。“三年级学生跳绳应该达到150个左右,可是这个学生勉强跳到100个。有几次,她有些气馁,不愿意再跳绳了。在老师和同学们鼓励下,她重拾信心加入到了团队中。”体育老师赵剑虹说。

  “我在老师指导下,慢慢摸索,掌握了跳绳的技巧。尝试了几次、几十次甚至几百次后,我好像发现了跳绳的秘诀。”拱一晨分享起掌握一项运动技能时的快乐。

  越来越快,是拱一晨的跳绳目标。之后,她在校级比赛、区级比赛中崭露头角。

  跳绳达人有梦想,空竹少年也有心声。“来,走一个高山流水!”大课间时段,西宁市城中区南大街小学的学生们抖起空竹。

  “我喜欢空竹,是因为在公园看到一位老爷爷表演‘蜘蛛上网’,空竹在一根绳上翻转,太神奇了。后来学校也有了空竹社团,我第一时间报名参加。我已经玩空竹有两年时间了,空竹24式都可以上手表演。”马皓轩一边说,一边开始表演。

  自信源于运动,源于文化底蕴的传承。“空竹虽小,内涵却大。南大街小学有着百年校史文化,空竹是我国非遗民间体育传统娱乐项目,校园文化和传统体育结合,打造出了独具南大街小学特色的体育项目品牌。目前,空竹已经实现全员覆盖。”南大街小学校长贾永蓉说。

  跳绳和空竹有着一样的基本属性,便于携带,随时随地就可以动起来。每天跳绳一刻钟,这样的探索在城中区各个学校以不同的方式体现,特色鲜明。

QQ图片2024120606114512月5日,西宁市南大街小学学生练习空竹。

  足球和篮球带来的热情

  “丹增,你再穿一件衣服,外面冷!”体育老师追在后面喊着,丹增已经一溜烟跑到操场上准备踢球了。丹增是一名热爱足球的少年,位置是前锋。

  “对足球的热爱,让我一点都不冷。”可爱潇洒的丹增奔跑在球场上,准备开始一场班级对战赛。

  像丹增一样热爱足球的少年,在西宁市城中区红星小学还有很多。韩杰也是其中之一。“自从开始踢足球,我学会了很多:胜败乃兵家常事,一次失败不代表什么,只要跌倒后再爬起来继续战斗,你就会胜利。”小小少年志气高,他已经和校队夺得多个冠军。

  一句胜败是常事,就是体育运动带给韩杰最大的收获。

  一名内向娇小的女生竟然和篮球成为了好朋友,这是发生在西宁市城中区总寨逸夫小学的一个故事。

  “这个孩子很内向,不爱跟别人交流。但一次体育课上,她跳起来投篮的样子,让老师看到了她的发光点,于是鼓励她学习篮球。”班主任老师说,“现在这个孩子已经毕业,家长和老师一直保持联系,讲述着孩子遇到篮球后的变化。”

  “踢9号,踢3号……”南山路小学一处五颜六色的“脚靶墙”处最热闹,学生们争相踢球练脚法,围观的学生呐喊声不断。

  “运动让孩子有了一个抒发情感的出口。汗流浃背的时候,学生们释然的表情,我都记在心里,那种释放是其他事情所不能代替的。每天看到校园的各个角落都有运动着的孩子,就是我最开心的时刻。最好的教育,不就是班里书声琅琅,校园处处都是奔跑的身影吗!”南山路小学校长伍万雄看着学生们踢球,为他们助威。

  目前,城中区有6所国家级校园足球特色校,11所区级校园足球特色校,校园足球运动普及全区各校,提高学生参与度,提升学生足球水平,培养了一批具有足球特长的优秀学生,并在各级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同时,城中区加强足球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足球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将足球纳入学校体育课程体系,确保每周至少有一节足球课,并定期开展足球兴趣班和足球社团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足球学习和训练机会。

  人人能跳绳 班班能踢球 校校有特色

  记者走访城中区10余所学校,体育特色让人惊叹,“一校一品”“一校多品”初具效应。新一轮的体教融合改革中,城中区早谋划贴实际,让体育运动品牌成为中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让体育教育改革的红利惠及师生和家庭。

  据西宁市城中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除了开足体育课程,城中区还健全完善赛事育人体系,搭建多类型、多项目、面向人人的区、校、班三级体育赛事平台,建立校内赛、校际赛、选拔赛为一体的中小体育竞赛体系。支持高等学校、体校、社会体育机构等入校开展体育教学、训练、竞赛。鼓励各校建立各具特色的赛事体系,形成1个到2个有社会影响力的高水平赛事品牌。创建一批理念先进、体系健全、有影响力的学校体育品牌项目、品牌学校,培育品牌教师,推动实现“一校一品”“一校多品”学校体育新局面。同时,建设一批体育“全科”教师,开展教师专业培训,提升体育教师专业化水平。加大体育教师和教研员培养力度,推动名师工作室建设,培养骨干教师、卓越教师、教育家型教师。体育传统特色学校至少配备1名专(兼)职教练员。

  与此同时,制定学校体育评价改革方案,开展体育素质评价,建立日常参与、体质监测和专项运动技能测试相结合的考查机制,推动实行“过程性评价+统一现场考试”体育评价模式,完善学生体质过程性评价体系。

  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强健的体魄离不开体育运动,在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努力下,西宁市城中区体教融合改革走出一条特色之路,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你瞧!跳绳达人、空竹少年又获得了新的进步,足球小将单刀射门、篮球姑娘潇洒扣篮……学生们在操场上运动的身影已是校园中最美的一道风景。

作者 莫青 祁晓军
编辑:童洋
青海新闻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