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近年来,众多年轻人投身自媒体领域,在网络上当起家乡推荐官,向网友们“安利”他们心中的小城故乡。从壮丽景观到民俗风情,从平凡日常到地道美食,他们借助镜头,展现家乡的每一寸土地、每一份情怀。
在90后自媒体博主“我是小松同学”的镜头下,互助土族自治县的美食美景、青海人的日常生活被娓娓道来……网友们通过镜头,感受这份来自高原的淳朴韵味。
这名青海姑娘用短视频记录家乡变化
西北的年味,蕴含着怎样的独特风情?西北的年,通常过到农历二月二才算结束。年味,是家家户户围坐一堂的温馨团聚,是婶婶做的热气腾腾的火锅,也是妈妈亲手包的饺子。
一个普通的西北村庄,在二十年的时光中,又经历了怎样的变化?时光回溯至二十年前,村里还是那条坑洼不平的沙土路,进一趟县城要翻一座山;十五年前,沙土路被宽阔平坦的柏油马路所取代,藏匿在山间的秀丽风光被开发为旅游景区……
在“我是小松同学”的镜头下,从西北浓郁的年味到互助县的自然风光、风土人情,一年的时间里,她化身为家乡的记录者,穿梭于家乡的每一个角落,用文字和一段段视频捕捉家乡的变化。
这名博主名叫张占萍。大学毕业后,她曾在省外多家公司从事新媒体创作与运营工作。去年,在山东参与一个农场制作项目时,她想起了遥远的家乡互助县加定镇加塘村,那些美食、美景,以及那份深深的乡愁,于是便萌生了一个念头——通过自己的方式,让更多人了解自己的家乡。
在她的镜头下小山村被更多人看到
今年年初,张占萍做了一个重要的决定——从省外辞职,毅然回到家乡互助县,投身于自媒体事业。
她仅凭一部手机,便开启了探索与记录家乡之美的旅程。从巍峨壮丽的互助龙山风光,到艳丽精湛的互助盘绣制作技艺,张占萍的镜头下,展现了一个又一个充满魅力的家乡故事。
为了更全面地捕捉县城的风貌,她买了一台二手无人机,从空中俯瞰这片熟悉的土地。为了配好每一段视频文案,她更是下足了功夫,翻阅大量相关资料,或是向村里的老人请教,力求每一个细节都能准确无误,尽显家乡的文化底蕴。
随着一系列视频的陆续发布,加塘村这个原本默默无闻的小村庄,逐渐走进了大众视野。网友们通过张占萍的镜头,不仅见证了乡村生活的真实与质朴,更深刻感受到了高原的美食美景。
谈及拍摄视频的初衷,张占萍告诉记者,这一切的起点其实非常纯粹——就是希望通过更加多元、真实的方式,去发现和记录青海,特别是她深爱的家乡互助县的美。
“无论是历史的深厚传承,还是人文的丰富沉淀,都是我亲身走访、深度挖掘的重点。”张占萍说,家乡的美,不仅仅在于那壮观的自然风光,更在于那些背后的故事,以及那些平凡生活中不平凡的人们。
希望以优质内容传递青海独特魅力
对张占萍而言,每一次拍摄都是一次深入探索家乡的过程。她以镜头为笔,用心记录着这片土地的每一个角落,每一段故事。
在拍摄过程中,最让张占萍感到鼓舞的,莫过于视频中那些来自陌生人的暖心评论。当视频的观看量不断增加,全国各地的网友纷纷表达对青海美景的赞美和向往,这些来自陌生人的鼓励与支持,让她更有幸福感与成就感,也更有动力去挖掘发生在身边的故事,让更多的人看到了家乡不一样的美,她也被互助县评为“彩虹故乡推荐官”。
从文案的撰写到视频的编辑,从拍摄的角度选择到剪辑的画面拼接,再到配音,这些繁琐而细致的工作,全都由张占萍一人承担。但是,面对这些困难,张占萍坦言,虽然创作的过程很艰辛,但也享受着创作带来的每一份快乐与满足。
“我的每一条视频都是自我摸索、边实践边学习的成果。虽然现在我的文字和视频已经吸引了不少网友的关注,但我仍希望能不断精进,创作出更多优质的内容。”12月5日,张占萍做客《请进,我们的直播间》栏目,向网友分享自己的创作历程。
聊起之后的创作方向,她希望继续通过自己的镜头和笔触,讲述青海人的真实故事。对她来说,这份坚持不仅仅是对家乡美的记录与传播,更是一种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
张占萍说,家乡的美是独一无二的,它需要被更多人看见、了解。因此,她希望能用自己的镜头,展现更多青海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传递这片土地所蕴含的深厚情感和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