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内 时评 党建 省情 文化 法治 原创 视频 省委文件 新闻 政务 旅游 生态 体育 专题 图片 融媒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藏文网
 
站内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 : 青海新闻网聚焦青海
习近平总书记关切事丨果洛藏贡麻村发展有新篇
来源:新华社
作者:
发布时间:2024-12-06 07:51:35
编辑:易 娜

  新华社西宁12月5日电 题:果洛藏贡麻村发展有新篇

  新华社记者黄豁、史卫燕、白玛央措

  初冬,金色的阳光洒在错落有致的新居,在连绵远山与广袤草原的映衬下,显得温暖安详。这里是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刚察县沙柳河镇果洛藏贡麻村,一座青海湖畔的牧民集中安置新村。

  2021年6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果洛藏贡麻村,看望慰问群众。三年多来,这个高原村落牢记总书记的谆谆嘱托,利用资源禀赋发展现代生态畜牧业,守护绿水青山,创造金山银山,在青藏高原书写乡村振兴的崭新篇章。

图为9月24日拍摄的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刚察县沙柳河镇果洛藏贡麻村。(无人机照片)(潘彬彬 摄)

  告别游牧启新程

  【“乡村振兴要突出农牧民增收这个重点,加快推进高原特色种业振兴行动,发展绿色有机农牧业,打响高原土特产品牌。”——习近平】

  逐水草,牧牛羊。

  在果洛藏贡麻村村委会副主任俄藏加的儿时记忆里,他和父母总在搬家。“一年四季都忙着放牧和转场,生活十分辛苦。”俄藏加说,那时一家人住在牛毛编织成的帐篷里,冬天漏风,夏天漏雨。终于在2014年,俄藏加和村里其他牧民告别游牧生活,在刚察县城边的牧民集中定居点里安了家。

  新居窗明几净,传统院落里有了现代冲水式厕所,小孩上学、老人就医也方便许多。俄藏加说:“这样的生活,是过去做梦都不敢想的。”

  新生活带来对新发展的渴望。

  “传统的游牧生产采取家庭养殖方式,规模小、成本高,抗风险能力低。我们要建设现代畜牧业示范基地,提高畜牧科技含量,加快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90后”村党支部书记索南才夫旦告诉记者。

  在政府引导帮扶下,村民们纷纷积极行动。2022年,村里的“能人”索南昂秀联合39户牧民成立生态畜牧合作社,探索集约管理、科学养畜的“新路子”。“2023年合作社收入57万元,出栏630只羊和180头牛。”索南昂秀说。

  乡村振兴还要靠人才。近年来,共有80多名从果洛藏贡麻村走出去的大学生陆续学成归来,积极投身返乡创业热潮,为高原村庄带来新气象。

9月24日,果洛藏贡麻村村民多杰吉在进行网络带货直播。(潘彬彬 摄)

  2022年,21岁的多杰吉返乡后在村里开起一家网红孵化机构,通过电商平台向全国朋友推荐村里生产的牛羊肉、青稞啤酒等。“我希望能让更多人了解我的家乡,看到这里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多杰吉说。

  “通过发展生态畜牧、环湖旅游、网络电商,大家的就业选择增多了,高原特色民族村寨初现雏形,牧民群众的收入增加,生活越来越有奔头。”俄藏加说。

  人湖共生新图景

  【“青海湖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取得的成效来之不易,要倍加珍惜,不断巩固拓展。”——习近平】

  “我小时候,村里的草高得能没过马蹄。”那瓦才郎热情地邀请记者在家里喝奶茶,讲述村里的过往,“青海湖环湖地区自古是人杰地灵、水草丰美的地方,后来人口逐渐增多,草场的质量开始下降。”

  果洛藏贡麻村位于青海湖北岸。近年来,为保护青海湖生态环境,守护赖以生存的草场,村里的49名牧民放下牧鞭,成了县里的生态管护员,那瓦才郎便是其中之一。

  每周在负责的片区巡护两三次,哪片水草日益丰美,哪座山越来越绿,那瓦才郎心里都有一本账。带着记者穿越冬季牧场,抵达村里的饮用水源地,那瓦才郎说:“看!茂密的植物、干净的水,都是保护的成果啊!”

  生态向好,野生动物开始频现。“野生的普氏原羚,在草场周边随处可见。”那瓦才郎感慨地说。普氏原羚是生活在青海湖地区的珍稀动物,监测数据显示,目前数量已由保护初期的不足300只增加到现在的3400余只。

9月24日,生态管护员那瓦才郎在草场上巡护。(受访者供图)

  在沙柳河观赏湟鱼洄游、在仙女湾湿地与普氏原羚“近距离”接触、在圣泉湾断崖留下“打卡照片”……以果洛藏贡麻村为中心点,感受青海湖之美的旅游线路成了不少游客的必选项。

  村后山坡草原上,散落着一栋栋小木屋,这是村里为发展旅游建起的民宿。“来村里的旅游参观团,最多时一天要接待8个。我们在思考如何把旅游业和畜牧业更好地联动起来,让村民共享生态保护成果,创造更多工作岗位。”索南才夫旦热情地在村口迎接远道而来的游人。

  “腾志”之花绽湖畔

  【“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大家只有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手足相亲、守望相助,才能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民族团结进步之花才能长盛不衰。”——习近平】

  走进村子大门,映入眼帘的是腾志广场,“腾志”在藏语中意为“团结”。

  广场中一座雕塑十分醒目:一本打开的书,白底红字的书上用藏汉双语写着“腾志”二字,上面是一双手托举着一个石榴,红红的石榴籽紧紧地抱在一起。

  2021年,总书记来到果洛藏贡麻村,牧民索南才让率一家老小热情邀请总书记到家里做客,并献上哈达。索南才让激动地说,牧民生活好,全靠党的政策好,衷心感谢共产党,衷心感谢总书记。

  离开索南才让家,村民们看到总书记来了,热情地涌到路边,欢呼着向总书记问好。总书记动情地说:“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大家只有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手足相亲、守望相助,才能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民族团结进步之花才能长盛不衰。”

图为今年9月拍摄的腾志广场。(刚察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牵挂润高原,嘱托催奋进。果洛藏贡麻村的藏族儿女,用团结奋进的汗水,浇灌着那朵长盛不衰的花朵。

  去年,53岁的才华多杰在交通事故中严重受伤,一家人为筹集治疗费用愁眉不展。不到一周的时间,村民自发组织捐牛羊、现金,帮助才华多杰一家人渡过难关。“非常感激大伙儿的帮助,今后我们更要用双手创造美好生活,回馈大家!”才华多杰说。

  3年多来,果洛藏贡麻村推动民族团结工作与平安乡村建设、“星级化”支部创建、“雪亮工程”等工作深度结合,让民族团结之花在沙柳河畔越开越艳。

  “我很荣幸今天又见到总书记了,感恩所有,祝福伟大祖国越来越强大。”9月27日,索南才夫旦激动地发了一条朋友圈。当天,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果洛藏贡麻村村民委员会被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索南才夫旦捧回了这份沉甸甸的荣誉。

  朝阳如金,洒满高原村落。广场上“腾志”二字熠熠生辉。

  “人心齐了,干劲更足了!”索南才夫旦说,“我们要继续努力,让日子过得越来越好!”

推荐阅读
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陈刚主持
省政府举行宪法宣誓仪式 吴晓军监誓并讲话
青海省职工健身成果交流展示活动举办
【高原蓝焰心向党】系列报道1 2 3 4 5 6
哲学社会科学领域"青海学者"拟推荐初选人选名单
关于征集大美青海客户端新LOGO的公告
青海西宁:新一轮汽车家电下乡活动启动
青海省湟源县:移风易俗 让文明新风浸润人心
24H热点
弘扬宪法精神 增强法治观念——青海各地积极组织开...
【锚定现代化 改革再深化】坚持改革创新 建设更高...
筑牢财经纪律防线 赋能财政工作新篇——青海省严肃...
【锚定现代化 改革再深化】守护可可西里的“精灵”...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高质量发展调研行】绿色智...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青海篇章·党旗在基层一线高...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青海篇章·乡村振兴在青海】...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青海篇章·祖国好 家乡美】...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高质量发展调研行】“诗城...
【锚定现代化 改革再深化】“绿色标尺”标出青海生...
热点图片
西宁交警推出多项措施便民出行
西宁交警推出多项措...
【关注】以检察履职服务“美丽青海”建设
【关注】以检察履职...
弘扬宪法精神 增强法治观念——青海各地积极组织开展国家宪法日宣传活动
弘扬宪法精神 增强法...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高质量发展调研行】工业追“新”的西宁关键词——走进西宁看发展·蹲点调研之三
【新时代 新征程 新...
武警青海总队开展“宪法进军营”法治教育活动
武警青海总队开展“...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万人工厂里的“小镇生活”——走进西宁看发展·一线故事(11)
【新时代 新征程 新...
董启龙:用仁心书写奉献华章
董启龙:用仁心书写...
鸟岛国际重要湿地修复方案编制工作有了新进展
鸟岛国际重要湿地修...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青海省互联网新闻中心主办  版权所有:青海新闻网
未经青海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闻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3120170001 青ICP备19000163号 青公网安备 63010302000199号
 
img

习近平总书记关切事丨果洛藏贡麻村发展有新篇

新华社
2024-12-06 07:51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二维码查看全文
img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img

习近平总书记关切事丨果洛藏贡麻村发展有新篇

新华社
2024-12-06 07:51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或发送给朋友、保存图片

习近平总书记关切事丨果洛藏贡麻村发展有新篇

  • 2024-12-06 07:51:35
  •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西宁12月5日电 题:果洛藏贡麻村发展有新篇

  新华社记者黄豁、史卫燕、白玛央措

  初冬,金色的阳光洒在错落有致的新居,在连绵远山与广袤草原的映衬下,显得温暖安详。这里是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刚察县沙柳河镇果洛藏贡麻村,一座青海湖畔的牧民集中安置新村。

  2021年6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果洛藏贡麻村,看望慰问群众。三年多来,这个高原村落牢记总书记的谆谆嘱托,利用资源禀赋发展现代生态畜牧业,守护绿水青山,创造金山银山,在青藏高原书写乡村振兴的崭新篇章。

图为9月24日拍摄的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刚察县沙柳河镇果洛藏贡麻村。(无人机照片)(潘彬彬 摄)

  告别游牧启新程

  【“乡村振兴要突出农牧民增收这个重点,加快推进高原特色种业振兴行动,发展绿色有机农牧业,打响高原土特产品牌。”——习近平】

  逐水草,牧牛羊。

  在果洛藏贡麻村村委会副主任俄藏加的儿时记忆里,他和父母总在搬家。“一年四季都忙着放牧和转场,生活十分辛苦。”俄藏加说,那时一家人住在牛毛编织成的帐篷里,冬天漏风,夏天漏雨。终于在2014年,俄藏加和村里其他牧民告别游牧生活,在刚察县城边的牧民集中定居点里安了家。

  新居窗明几净,传统院落里有了现代冲水式厕所,小孩上学、老人就医也方便许多。俄藏加说:“这样的生活,是过去做梦都不敢想的。”

  新生活带来对新发展的渴望。

  “传统的游牧生产采取家庭养殖方式,规模小、成本高,抗风险能力低。我们要建设现代畜牧业示范基地,提高畜牧科技含量,加快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90后”村党支部书记索南才夫旦告诉记者。

  在政府引导帮扶下,村民们纷纷积极行动。2022年,村里的“能人”索南昂秀联合39户牧民成立生态畜牧合作社,探索集约管理、科学养畜的“新路子”。“2023年合作社收入57万元,出栏630只羊和180头牛。”索南昂秀说。

  乡村振兴还要靠人才。近年来,共有80多名从果洛藏贡麻村走出去的大学生陆续学成归来,积极投身返乡创业热潮,为高原村庄带来新气象。

9月24日,果洛藏贡麻村村民多杰吉在进行网络带货直播。(潘彬彬 摄)

  2022年,21岁的多杰吉返乡后在村里开起一家网红孵化机构,通过电商平台向全国朋友推荐村里生产的牛羊肉、青稞啤酒等。“我希望能让更多人了解我的家乡,看到这里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多杰吉说。

  “通过发展生态畜牧、环湖旅游、网络电商,大家的就业选择增多了,高原特色民族村寨初现雏形,牧民群众的收入增加,生活越来越有奔头。”俄藏加说。

  人湖共生新图景

  【“青海湖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取得的成效来之不易,要倍加珍惜,不断巩固拓展。”——习近平】

  “我小时候,村里的草高得能没过马蹄。”那瓦才郎热情地邀请记者在家里喝奶茶,讲述村里的过往,“青海湖环湖地区自古是人杰地灵、水草丰美的地方,后来人口逐渐增多,草场的质量开始下降。”

  果洛藏贡麻村位于青海湖北岸。近年来,为保护青海湖生态环境,守护赖以生存的草场,村里的49名牧民放下牧鞭,成了县里的生态管护员,那瓦才郎便是其中之一。

  每周在负责的片区巡护两三次,哪片水草日益丰美,哪座山越来越绿,那瓦才郎心里都有一本账。带着记者穿越冬季牧场,抵达村里的饮用水源地,那瓦才郎说:“看!茂密的植物、干净的水,都是保护的成果啊!”

  生态向好,野生动物开始频现。“野生的普氏原羚,在草场周边随处可见。”那瓦才郎感慨地说。普氏原羚是生活在青海湖地区的珍稀动物,监测数据显示,目前数量已由保护初期的不足300只增加到现在的3400余只。

9月24日,生态管护员那瓦才郎在草场上巡护。(受访者供图)

  在沙柳河观赏湟鱼洄游、在仙女湾湿地与普氏原羚“近距离”接触、在圣泉湾断崖留下“打卡照片”……以果洛藏贡麻村为中心点,感受青海湖之美的旅游线路成了不少游客的必选项。

  村后山坡草原上,散落着一栋栋小木屋,这是村里为发展旅游建起的民宿。“来村里的旅游参观团,最多时一天要接待8个。我们在思考如何把旅游业和畜牧业更好地联动起来,让村民共享生态保护成果,创造更多工作岗位。”索南才夫旦热情地在村口迎接远道而来的游人。

  “腾志”之花绽湖畔

  【“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大家只有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手足相亲、守望相助,才能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民族团结进步之花才能长盛不衰。”——习近平】

  走进村子大门,映入眼帘的是腾志广场,“腾志”在藏语中意为“团结”。

  广场中一座雕塑十分醒目:一本打开的书,白底红字的书上用藏汉双语写着“腾志”二字,上面是一双手托举着一个石榴,红红的石榴籽紧紧地抱在一起。

  2021年,总书记来到果洛藏贡麻村,牧民索南才让率一家老小热情邀请总书记到家里做客,并献上哈达。索南才让激动地说,牧民生活好,全靠党的政策好,衷心感谢共产党,衷心感谢总书记。

  离开索南才让家,村民们看到总书记来了,热情地涌到路边,欢呼着向总书记问好。总书记动情地说:“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大家只有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手足相亲、守望相助,才能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民族团结进步之花才能长盛不衰。”

图为今年9月拍摄的腾志广场。(刚察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牵挂润高原,嘱托催奋进。果洛藏贡麻村的藏族儿女,用团结奋进的汗水,浇灌着那朵长盛不衰的花朵。

  去年,53岁的才华多杰在交通事故中严重受伤,一家人为筹集治疗费用愁眉不展。不到一周的时间,村民自发组织捐牛羊、现金,帮助才华多杰一家人渡过难关。“非常感激大伙儿的帮助,今后我们更要用双手创造美好生活,回馈大家!”才华多杰说。

  3年多来,果洛藏贡麻村推动民族团结工作与平安乡村建设、“星级化”支部创建、“雪亮工程”等工作深度结合,让民族团结之花在沙柳河畔越开越艳。

  “我很荣幸今天又见到总书记了,感恩所有,祝福伟大祖国越来越强大。”9月27日,索南才夫旦激动地发了一条朋友圈。当天,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果洛藏贡麻村村民委员会被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索南才夫旦捧回了这份沉甸甸的荣誉。

  朝阳如金,洒满高原村落。广场上“腾志”二字熠熠生辉。

  “人心齐了,干劲更足了!”索南才夫旦说,“我们要继续努力,让日子过得越来越好!”

编辑:易 娜
青海新闻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