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内 时评 党建 省情 文化 法治 原创 视频 省委文件 新闻 政务 旅游 生态 体育 专题 图片 融媒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藏文网
 
站内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 : 青海新闻网青海新闻
点亮时代精神 指引前行之路
——第五届“青海榜样”宣传发布活动侧记
来源:青海日报
作者:郑思哲
发布时间:2024-12-07 07:17:54
编辑:何继红
荣获“青海榜样”殊荣的个人与集体。郑思哲 摄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12月6日,大雪。仲冬已至,大地卧寒。榜样的力量却如同一束烈火,照亮了这个夜晚,温暖着江源儿女的心田。

  “初心如磐,砥砺奋进力量;榜样如炬,照亮逐梦征程。”19时许,青海广播电视台演播厅内,第五届“青海榜样”宣传发布活动在主持人简短且铿锵的开场白中,拉开帷幕。

  台上,光影交织、炫目闪耀;台下,“青海榜样”个个神采奕奕、容光焕发。

  这个夜晚,他们的感人事迹将透过光影,传遍江源大地。

  “他和同事们以高山为伴,穿行戈壁荒滩,在茫茫高原上探寻大地宝藏……”随着大屏幕上出现青海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总工程师潘彤,揭开了一代又一代地质人奋勇前行,探索地球的奥秘,为祖国地质事业的发展默默奉献的动人故事,也缓缓讲述着潘彤36年来奋战在青藏高原地质勘查事业中的点点滴滴。

  看着短片里的一幕幕,潘彤恍如隔世。“干地质勘探工作不容易,在青藏高原做这份工作更不容易,不仅要忍受寂寞和孤独,更要应对恶劣的自然环境。”

  对于自己获得的殊荣,潘彤说,他的个人成就是站在前人肩膀上取得的。“尽管这个奖是给我个人的,但这个奖是对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66年来为青海地质勘探工作、为国家能源资源安全保驾护航的一种肯定,也是对我们今后继续做好地质勘探工作、培养新一代地质勘探领军人才的激励。”

  与潘彤一样,玉树藏族自治州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推广研究员宋仁德38年来也与高山草甸为伴,几乎跑遍了玉树的山山水水和草原牧场,他用心倾听牧民心声,用脚步为百姓和草原寻找一条和谐共生的发展道路。他用坚守获得了当地牧民的赞誉,也书写着属于他自己与玉树高原的动人篇章。

  当回忆过往,宋仁德风轻云淡地诉说着自己的故事;但当妻女的话语在耳畔响起,他却几度哽咽。

  作为跟随父亲脚步,扎根高原畜牧事业团队中的一员,女儿眼里的他是严厉的导师,是严谨的学科带头人;但作为女儿,他是头发已经花白、腿脚也已有些不利索的老父亲。

  “我就在您的身后,努力地紧跟着您的脚步,请您放心。”这是宋仁德女儿心底最深切的呼唤,也是榜样力量最真切的体现。

  掌声雷动,感人至深。一段《一株紫丁香》,或许是学生们对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第二完全中学教师杨毛吉最好的赞美,却难以诉说他们对这位“杨妈妈”“毛吉额娘”的感激与敬爱。

  “您就像我的第二个母亲”“您就像一束光,照亮了我困难的生活”“您对我的爱和帮助就如同一盏明灯,照亮我前行的道路”……当屏幕上闪过学生们对杨毛吉发自肺腑的感恩话语,台上的杨毛吉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这泪水里有欣慰,也有感动。28年里,杨毛吉不仅用自己辛勤的付出培育了一代代的莘莘学子,更用自己的实际言行,践行着“中华民族一家亲”。她先后让9名不同民族的困难或问题学生住进家中,照顾他们的学习生活,培养他们走进大学校园,更是在多年里,和朋友们一起共同资助334名学生,捐赠资助金额80多万元,用温情抚慰了孩子们的心灵,用付出浇灌了民族团结的“红石榴花”。

  辛勤耕耘育桃李,赤诚构筑同心圆。杨毛吉于三尺讲台,行立德树人,倾满腔热忱,助学子逐梦;用点滴善举汇聚民族大爱暖流,以无私奉献书写高原教育华章。她,是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忠实践行者。

  风雪驱不散高原意志,孤独赶不走荒野人心,中国大气本底基准观象台(瓦里关全球大气本底站)矗立在亚欧大陆腹地之上。瓦里关人耐得住寂寞,攀得上高峰,守得住初心,以点点数据,画出了独一无二的“瓦里关曲线”,撑起了中国人在全球生态治理责任中的脊梁。

  坚守的精神也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代代相传。当瓦里关首批观测员之一的黄建青将自己手中的观测工具交到新一代瓦里关人手中,这既是老一辈对年轻人寄予的期望,更象征着精神的传承。

  “我在瓦里关站工作了21年,这期间的每一个瞬间都历历在目。作为团队里的一分子,能够获此殊荣我感到无比的荣幸,未来我们团队将把气象部门在应对气候变化、推动实现‘双碳’目标的技术支撑能力做大做强,尽我们所能,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目标上发挥应有的作用。”瓦里关站副站长王剑琼说。

  追寻信仰之光,砥砺初心使命。当聚光灯暗下,榜样的光辉依旧闪耀在现场每个人的心间。他们的事迹有形有感、生动鲜活,如同灯塔,以点滴星火点亮时代的精神坐标,指引着我们前行的方向。

推荐阅读
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陈刚主持
省政府举行宪法宣誓仪式 吴晓军监誓并讲话
青海已发放以旧换新补贴6亿多元 超过18万群众受益
【高原蓝焰心向党】系列报道1 2 3 4 5 6
哲学社会科学领域"青海学者"拟推荐初选人选名单
关于征集大美青海客户端新LOGO的公告
青海玉树扎实开展“禁塑减废”专项行动
青海大通:2520公顷农田“畅饮”冬灌水
24H热点
第五届“青海榜样”宣传发布活动在西宁举行
铆足干劲忙施工 聚力攻坚兴水利——青海省2024年第...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高质量发展调研行】双向协...
青海黄南:有效治理1.22万公顷“黑土滩”
青海海东:“青海省电商总部”试运营成绩喜人
青海省2024年第四季度水利工程集中开工
陈刚吴晓军与中国南水北调集团有限公司汪安南孙志...
全省安全生产和社会稳定工作视频调度会召开 陈刚提...
甘青携手推进荒漠化防治与“三北”工程
【对口援青】苏青协作 东西交映 教育之花绽放高原
热点图片
青海:和美循化“绘”冬景
青海:和美循化“绘...
青海大通:传承非遗,社火培训舞热这个冬天
青海大通:传承非遗...
90后自媒体博主“我是小松同学”用短视频向网友讲述家乡美
90后自媒体博主“我...
青海西宁:宪法进社区 普法入人心
青海西宁:宪法进社...
趣赏冬韵悦沐温泉 冰雪海晏趣味十足——青海海晏县冬季旅游启动仪式现场见闻
趣赏冬韵悦沐温泉 冰...
奔跑吧,少年!——青海省西宁市城中区体教融合改革一探
奔跑吧,少年!——...
青海省职工健身成果交流展示活动举办
青海省职工健身成果...
习近平总书记关切事丨果洛藏贡麻村发展有新篇
习近平总书记关切事...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青海省互联网新闻中心主办  版权所有:青海新闻网
未经青海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闻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3120170001 青ICP备19000163号 青公网安备 63010302000199号
 
img

点亮时代精神 指引前行之路
——第五届“青海榜样”宣传发布活动侧记

青海日报
2024-12-07 07:17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二维码查看全文
img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img

点亮时代精神 指引前行之路
——第五届“青海榜样”宣传发布活动侧记

青海日报
2024-12-07 07:17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或发送给朋友、保存图片

点亮时代精神 指引前行之路
——第五届“青海榜样”宣传发布活动侧记

  • 2024-12-07 07:17:54
  • 来源:青海日报
荣获“青海榜样”殊荣的个人与集体。郑思哲 摄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12月6日,大雪。仲冬已至,大地卧寒。榜样的力量却如同一束烈火,照亮了这个夜晚,温暖着江源儿女的心田。

  “初心如磐,砥砺奋进力量;榜样如炬,照亮逐梦征程。”19时许,青海广播电视台演播厅内,第五届“青海榜样”宣传发布活动在主持人简短且铿锵的开场白中,拉开帷幕。

  台上,光影交织、炫目闪耀;台下,“青海榜样”个个神采奕奕、容光焕发。

  这个夜晚,他们的感人事迹将透过光影,传遍江源大地。

  “他和同事们以高山为伴,穿行戈壁荒滩,在茫茫高原上探寻大地宝藏……”随着大屏幕上出现青海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总工程师潘彤,揭开了一代又一代地质人奋勇前行,探索地球的奥秘,为祖国地质事业的发展默默奉献的动人故事,也缓缓讲述着潘彤36年来奋战在青藏高原地质勘查事业中的点点滴滴。

  看着短片里的一幕幕,潘彤恍如隔世。“干地质勘探工作不容易,在青藏高原做这份工作更不容易,不仅要忍受寂寞和孤独,更要应对恶劣的自然环境。”

  对于自己获得的殊荣,潘彤说,他的个人成就是站在前人肩膀上取得的。“尽管这个奖是给我个人的,但这个奖是对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66年来为青海地质勘探工作、为国家能源资源安全保驾护航的一种肯定,也是对我们今后继续做好地质勘探工作、培养新一代地质勘探领军人才的激励。”

  与潘彤一样,玉树藏族自治州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推广研究员宋仁德38年来也与高山草甸为伴,几乎跑遍了玉树的山山水水和草原牧场,他用心倾听牧民心声,用脚步为百姓和草原寻找一条和谐共生的发展道路。他用坚守获得了当地牧民的赞誉,也书写着属于他自己与玉树高原的动人篇章。

  当回忆过往,宋仁德风轻云淡地诉说着自己的故事;但当妻女的话语在耳畔响起,他却几度哽咽。

  作为跟随父亲脚步,扎根高原畜牧事业团队中的一员,女儿眼里的他是严厉的导师,是严谨的学科带头人;但作为女儿,他是头发已经花白、腿脚也已有些不利索的老父亲。

  “我就在您的身后,努力地紧跟着您的脚步,请您放心。”这是宋仁德女儿心底最深切的呼唤,也是榜样力量最真切的体现。

  掌声雷动,感人至深。一段《一株紫丁香》,或许是学生们对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第二完全中学教师杨毛吉最好的赞美,却难以诉说他们对这位“杨妈妈”“毛吉额娘”的感激与敬爱。

  “您就像我的第二个母亲”“您就像一束光,照亮了我困难的生活”“您对我的爱和帮助就如同一盏明灯,照亮我前行的道路”……当屏幕上闪过学生们对杨毛吉发自肺腑的感恩话语,台上的杨毛吉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这泪水里有欣慰,也有感动。28年里,杨毛吉不仅用自己辛勤的付出培育了一代代的莘莘学子,更用自己的实际言行,践行着“中华民族一家亲”。她先后让9名不同民族的困难或问题学生住进家中,照顾他们的学习生活,培养他们走进大学校园,更是在多年里,和朋友们一起共同资助334名学生,捐赠资助金额80多万元,用温情抚慰了孩子们的心灵,用付出浇灌了民族团结的“红石榴花”。

  辛勤耕耘育桃李,赤诚构筑同心圆。杨毛吉于三尺讲台,行立德树人,倾满腔热忱,助学子逐梦;用点滴善举汇聚民族大爱暖流,以无私奉献书写高原教育华章。她,是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忠实践行者。

  风雪驱不散高原意志,孤独赶不走荒野人心,中国大气本底基准观象台(瓦里关全球大气本底站)矗立在亚欧大陆腹地之上。瓦里关人耐得住寂寞,攀得上高峰,守得住初心,以点点数据,画出了独一无二的“瓦里关曲线”,撑起了中国人在全球生态治理责任中的脊梁。

  坚守的精神也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代代相传。当瓦里关首批观测员之一的黄建青将自己手中的观测工具交到新一代瓦里关人手中,这既是老一辈对年轻人寄予的期望,更象征着精神的传承。

  “我在瓦里关站工作了21年,这期间的每一个瞬间都历历在目。作为团队里的一分子,能够获此殊荣我感到无比的荣幸,未来我们团队将把气象部门在应对气候变化、推动实现‘双碳’目标的技术支撑能力做大做强,尽我们所能,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目标上发挥应有的作用。”瓦里关站副站长王剑琼说。

  追寻信仰之光,砥砺初心使命。当聚光灯暗下,榜样的光辉依旧闪耀在现场每个人的心间。他们的事迹有形有感、生动鲜活,如同灯塔,以点滴星火点亮时代的精神坐标,指引着我们前行的方向。

作者 郑思哲
编辑:何继红
青海新闻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