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内 时评 党建 省情 文化 法治 原创 视频 省委文件 新闻 政务 旅游 生态 体育 专题 图片 融媒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藏文网
 
站内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 : 青海新闻网青海新闻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县区领导说“三农”】
育好生态农牧业 走好业兴民富路
——访玉树市农牧和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闹布江才
来源:青海日报
作者:程宦宁 余 晖
发布时间:2024-12-09 07:28:09
编辑:包拓业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近年来,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市紧扣做强做优生态农牧业发展思路,制定出台《玉树市特色产业规划》《玉树市2021-2025年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主供区建设实施方案》,锚定“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主供区”目标,以提质、稳量、补链、扩输为路径,扎实开展“五个一万”工程,为玉树市产业兴旺奠定了坚实基础。

  作为长期以来的支柱产业,玉树市在推动农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上,有哪些好做法、好经验?成效如何?12月4日,记者专访了玉树市农牧和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闹布江才。

  “我们持续在提质、稳量、补链、扩输上下功夫,结合传统产业实体市场参与度不高及前端养殖链条‘短、缺、弱’实际,投资1.6亿元实施‘玉树牦牛’高新养殖示范基地、‘百千万’合作社能力提升等特色主导产业龙头项目。同时,推动国营牧场体制改革,培育高质量牦牛产业经营主体,全市生态畜牧业量可稳、质向优。”闹布江才介绍。

  有量且有质,在“中国牦牛之都”品牌影响力的加持下,玉树市向着产业“品牌化”“高端化”进发。

  “我们力求把特色产业做专做精,2021年以来,培育了3个有机品牌,10类产品通过了国家绿色食品认证。深化与省内外企业交流合作,持续加大‘两品一标一证’认证力度,把牦牛藏羊种源、乳制品、黑青稞等区域公用品牌打造好。持续用好北京援玉平台,办好‘农文旅’结合的各项活动,以多种形式提高特色农畜产品知名度,以统一品牌引领销售。”闹布江才说。

  利用衔接资金2640万元,玉树市组织实施了上拉秀乡加桥村牦牛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和玉树市“双百”22个合作社建设项目,构建起“牧户+合作社+企业+市场”的全产业链条,畅通销售渠道。加强农畜产品冷链储运设施建设,高水平打造玉树市综合物流园区,建立了快速、高效、便捷的现代流通体系,促进全产业链向更精、更高发展。

  同时,大力推进设施农业试点建设,充分利用海拔落差大、太阳辐射强、有机肥源充足、产地环境无污染的环境资源优势,在主城区周边宜农地区构建玉树市小块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区,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闹布江才说:“我们因地制宜发展农业,通过改造设施农业基地、引进良种等有效措施,使本地蔬菜品种实现全季供应,丰富了群众的‘菜篮子’。”

  “产业兴旺了,群众生活就更有指望。”闹布江才介绍,玉树市纵向在市、乡、村三级实现资源互动,横向布局前中后三端互联,有效实现了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和农牧民稳定增收目标。

  “以‘月月出栏’‘以奖代补’等创新试点,积极引导农牧民群众发展生产、参与市场。同时,通过‘村企共建’、认定帮扶车间等举措,鼓励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以高于市场价格的形式与合作社、牧户进行精准链接,直接带动约5000户牧户增产增收,产生效益达1500万元以上。”闹布江才介绍。

  通过标准化生产加工、全流水线分割包装、农产品集散批发等关键功能的有效发挥,有效减少了农畜产品在加工环节的损耗,进一步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带动农牧民群众实现增收。

  不仅如此,玉树市积极发挥产业园区集约和共享特性,出台“免租半年”优惠政策,吸纳农畜产品加工批发、快递物流、酒店餐饮等各类经营主体25家,带动约150名进城务工农村劳动力实现稳定就业。

  “我们还通过东西部协作项目帮扶,在江苏省建湖县和玉树市开设两处特色产品销售门店,同步搭建网络直播带货平台,有效延长线上线下商品流通链条,带动20名以上农牧民群众实现务工就业。探索建立‘全局性监管引导、市场化委托经营、参与式就业创业、多元化联农带农’运营管理模式,以第三方市场化运营,年承包收益达642万元,带动了全市62个行政村和1个移民社区村集体经济增收。”闹布江才说。

推荐阅读
全省安全生产和社会稳定工作视频调度会召开
省政府举行宪法宣誓仪式 吴晓军监誓并讲话
青海已发放以旧换新补贴6亿多元 超过18万群众受益
【高原蓝焰心向党】系列报道1 2 3 4 5 6
哲学社会科学领域"青海学者"拟推荐初选人选名单
关于征集大美青海客户端新LOGO的公告
青海海东:“青海省电商总部”试运营成绩喜人
青海西宁:13个共享平台“智”撑“青海造”
24H热点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县区领...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从经济...
【文化中国行】一支画笔绘初心 一段传承铸匠心
晶硅光伏组件回收高效综合法成套工艺技术及国产化...
青海海南州首个“生态修复公益诉讼示范基地”揭牌
青海首家民间环境损害司法鉴定机构挂牌成立
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8个生态保护项目通过省级验收
海东临夏两地生态环境联席会商推动跨省共建共治
青海多举措推动汽车客运站创新转型发展
青海进一步加强社会成人教育培训监督管理
热点图片
【乡村振兴在青海】企业办到家门口 幸福生活有奔头
【乡村振兴在青海】...
【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46载光影筑梦 ——青海民族团结进步典型事迹系列报道之二十
【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
高原“冬肉”再掀购销“热”——第三届“江源玉树·天上曲麻莱”冬肉采购节见闻
高原“冬肉”再掀购...
【祖国好 家乡美】草原孩子在上海开启“逐梦之旅”
【祖国好 家乡美】草...
【文化中国行】舞剧《昆仑问道》亮相青海大剧院
【文化中国行】舞剧...
青海大通冰雪欢乐季开始啦
青海大通冰雪欢乐季...
常态化全方位助企纾困解难、牵线搭桥、清障增利 青海全力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常态化全方位助企纾...
【文化中国行】刀耕墨染 匠心传承
【文化中国行】刀耕...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青海省互联网新闻中心主办  版权所有:青海新闻网
未经青海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闻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3120170001 青ICP备19000163号 青公网安备 63010302000199号
 
img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县区领导说“三农”】
育好生态农牧业 走好业兴民富路
——访玉树市农牧和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闹布江才

青海日报
2024-12-09 07:28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二维码查看全文
img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img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县区领导说“三农”】
育好生态农牧业 走好业兴民富路
——访玉树市农牧和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闹布江才

青海日报
2024-12-09 07:28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或发送给朋友、保存图片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县区领导说“三农”】
育好生态农牧业 走好业兴民富路
——访玉树市农牧和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闹布江才

  • 2024-12-09 07:28:09
  • 来源:青海日报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近年来,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市紧扣做强做优生态农牧业发展思路,制定出台《玉树市特色产业规划》《玉树市2021-2025年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主供区建设实施方案》,锚定“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主供区”目标,以提质、稳量、补链、扩输为路径,扎实开展“五个一万”工程,为玉树市产业兴旺奠定了坚实基础。

  作为长期以来的支柱产业,玉树市在推动农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上,有哪些好做法、好经验?成效如何?12月4日,记者专访了玉树市农牧和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闹布江才。

  “我们持续在提质、稳量、补链、扩输上下功夫,结合传统产业实体市场参与度不高及前端养殖链条‘短、缺、弱’实际,投资1.6亿元实施‘玉树牦牛’高新养殖示范基地、‘百千万’合作社能力提升等特色主导产业龙头项目。同时,推动国营牧场体制改革,培育高质量牦牛产业经营主体,全市生态畜牧业量可稳、质向优。”闹布江才介绍。

  有量且有质,在“中国牦牛之都”品牌影响力的加持下,玉树市向着产业“品牌化”“高端化”进发。

  “我们力求把特色产业做专做精,2021年以来,培育了3个有机品牌,10类产品通过了国家绿色食品认证。深化与省内外企业交流合作,持续加大‘两品一标一证’认证力度,把牦牛藏羊种源、乳制品、黑青稞等区域公用品牌打造好。持续用好北京援玉平台,办好‘农文旅’结合的各项活动,以多种形式提高特色农畜产品知名度,以统一品牌引领销售。”闹布江才说。

  利用衔接资金2640万元,玉树市组织实施了上拉秀乡加桥村牦牛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和玉树市“双百”22个合作社建设项目,构建起“牧户+合作社+企业+市场”的全产业链条,畅通销售渠道。加强农畜产品冷链储运设施建设,高水平打造玉树市综合物流园区,建立了快速、高效、便捷的现代流通体系,促进全产业链向更精、更高发展。

  同时,大力推进设施农业试点建设,充分利用海拔落差大、太阳辐射强、有机肥源充足、产地环境无污染的环境资源优势,在主城区周边宜农地区构建玉树市小块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区,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闹布江才说:“我们因地制宜发展农业,通过改造设施农业基地、引进良种等有效措施,使本地蔬菜品种实现全季供应,丰富了群众的‘菜篮子’。”

  “产业兴旺了,群众生活就更有指望。”闹布江才介绍,玉树市纵向在市、乡、村三级实现资源互动,横向布局前中后三端互联,有效实现了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和农牧民稳定增收目标。

  “以‘月月出栏’‘以奖代补’等创新试点,积极引导农牧民群众发展生产、参与市场。同时,通过‘村企共建’、认定帮扶车间等举措,鼓励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以高于市场价格的形式与合作社、牧户进行精准链接,直接带动约5000户牧户增产增收,产生效益达1500万元以上。”闹布江才介绍。

  通过标准化生产加工、全流水线分割包装、农产品集散批发等关键功能的有效发挥,有效减少了农畜产品在加工环节的损耗,进一步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带动农牧民群众实现增收。

  不仅如此,玉树市积极发挥产业园区集约和共享特性,出台“免租半年”优惠政策,吸纳农畜产品加工批发、快递物流、酒店餐饮等各类经营主体25家,带动约150名进城务工农村劳动力实现稳定就业。

  “我们还通过东西部协作项目帮扶,在江苏省建湖县和玉树市开设两处特色产品销售门店,同步搭建网络直播带货平台,有效延长线上线下商品流通链条,带动20名以上农牧民群众实现务工就业。探索建立‘全局性监管引导、市场化委托经营、参与式就业创业、多元化联农带农’运营管理模式,以第三方市场化运营,年承包收益达642万元,带动了全市62个行政村和1个移民社区村集体经济增收。”闹布江才说。

作者 程宦宁 余 晖
编辑:包拓业
青海新闻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