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内 时评 党建 省情 文化 法治 原创 视频 省委文件 新闻 政务 旅游 生态 体育 专题 图片 融媒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藏文网
 
站内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 : 青海新闻网文化旅游
【文化中国行】一支画笔绘初心 一段传承铸匠心
来源:青海日报
作者:栾雨嘉
发布时间:2024-12-09 07:57:03
编辑:易 娜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11月11日,在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市罗藏旦巴热贡神艺文化艺术研究院内,院长罗藏旦巴正带着学生全身心地沉浸在唐卡绘制中。四周静谧而祥和,惟有画笔轻触画布时发出的沙沙声。

  他们时而微微皱眉,斟酌每一条线条的弧度与走向;时而嘴角轻扬,对笔下的图案露出肯定的神色。

  “前不久,我们举办了《热贡唐卡传统色彩与造型技法》等讲座,为来自全国的唐卡爱好者详细介绍唐卡的历史渊源,讲述唐卡在岁月长河中从藏族民间艺术逐渐发展成为民族文化瑰宝的历程,分享色彩搭配、图案设计等绘制技巧,让唐卡爱好者充分领略这一独特艺术形式的魅力。”罗藏旦巴兴致勃勃地介绍所开展的工作。

  “家族世代与唐卡结缘,我是第十四代传承人。”5岁起,罗藏旦巴开始学习唐卡绘画,他的老师便是身为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的父亲启加。

  对罗藏旦巴而言,那是一段刻骨铭心的时光。每一次练习,父亲都会在一旁目不转睛地看着。“父亲对线条的要求近乎苛刻,每一笔都必须精准无误,力度、弧度都要恰到好处,若达不到要求,便会让我反复重画,直到满意为止。颜料的调配也是如此,哪怕只是色泽上有细微差异,他也绝不放过,严厉地要求我重新研磨、调配。”

  父亲对唐卡的虔诚与热爱,照亮了罗藏旦巴学习唐卡的道路。他记得父亲常说,唐卡是民族的特色,承载着先辈的智慧与信仰,必须以敬畏之心对待。在他的教导下,罗藏旦巴逐渐懂得唐卡绘画不仅是一种技艺,更是一种传承,是家族使命的延续。

  在父亲的严格要求下,罗藏旦巴很快学成出师,绘画技艺独具特色。2006年,他建立画院,广泛收徒,并毫无保留地将传统热贡唐卡绘制技艺倾囊相授。

  罗藏旦巴也像父亲那般谆谆教诲,对每一位学生尽心尽责。“师父曾语重心长地告诉我们,绘画之时需心境如水,平静无波。”学生贡布说。

  在教学过程中,罗藏旦巴时刻留意学生的绘画状态。每当看到学生心浮气躁,气息紊乱,他便会如春风化雨般轻声提醒,以自己多年的经验引导他们驱散杂念,重新找回内心的宁静。他还会拿出自己在不同心境下创作的唐卡作品,一一展示讲解,让学生们清晰地看到心境波动在作品上留下的痕迹,从而深刻理解心境对于唐卡品质的重大影响。

  罗藏旦巴常告诉学生,由于唐卡绘制是精细入微的艺术,重体力活万不可为,那会使手部颤抖,进而破坏绘画中至关重要的控制力与表现力,让线条失之流畅,色彩失之精准。

  对待困难学生,他更是关怀备至。默默地为他们解决生活中的难题,提供必要的生活物资,给予经济上的援助。他希望这些学生没有后顾之忧,全身心地投入到唐卡技艺的学习中。

  在罗藏旦巴的悉心培育下,500多名青年唐卡艺术人才脱颖而出。其中,30多位徒弟已经在州级、省级工艺美术大师的行列中崭露头角,成为热贡唐卡艺术传承与发展的中流砥柱。截至目前,他和学生共绘制唐卡2600余幅,他的画院也被命名为“黄南州热贡文化人才培育示范基地”。

  罗藏旦巴认为,守正与创新是唐卡发展面临的时代课题。

  守正,是对传统的敬畏与延续。唐卡画师谨遵传承千年的绘制工艺,从构图到线条、从色彩到象征意义,无不保留着原汁原味。在构图上,严格遵循传统的对称平衡法则,确保画面呈现稳定和谐。色彩方面,坚持使用朱砂、石青、石绿等传统矿物颜料。经画师精心研磨调配后,唐卡不易褪色,赋予了唐卡经久不衰的魅力,使每一幅唐卡都承载着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深度。

  “创新,无疑是唐卡艺术于现代社会发展的命脉所在。”罗藏旦巴的话语意味深长。他在创作题材上大胆突破,在延续传统绘画题材的基础上,巧妙地将那如梦如幻的青海湖、磅礴气势的三江源等极具青海代表性的元素融入画中,或是生动展现涉藏地区日新月异的变化,使得唐卡这一古老艺术形式与现代生活紧密相连,让唐卡更贴近人们的生活。

  罗藏旦巴满怀自豪地说:“我带领着60多名学生绘制了总长195.6米的巨幅唐卡《天路》。这幅作品宛如一幅壮丽的历史画卷,细腻地描绘了青藏铁路沿线丰富多彩的人文景观和独特迷人的民情风俗,每一笔都深刻反映出在党的领导下,涉藏地区经济蓬勃发展以及当地群众生活日新月异的变化。”这幅作品不仅仅是一幅唐卡,更像是一座承载着时代记忆与民族情感的丰碑。

  唐卡的载体也在创新,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画布,而是拓展到现代工艺品领域。罗藏旦巴创作的黑丝木板唐卡、玉雕宝石唐卡、线描吉祥唐卡等20多种品类的文创产品深受艺术爱好者喜爱。

  不仅如此,罗藏旦巴和团队积极开展国际交流活动,将唐卡艺术带到世界各地。在国际艺术展览上,唐卡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无数外国友人的目光,他们被唐卡的色彩、构图和深刻的文化内涵所折服。通过这些交流活动,唐卡艺术不仅在国内获得了新的发展机遇,在国际艺术领域也赢得了极高的声誉,成为世界了解中华文化的重要窗口。

  罗藏旦巴满含深情地表示:“将矢志不渝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唐卡艺术成为乡村发展的特色产业,为乡村经济注入活力;在培养后继人才方面,倾心传授唐卡技艺,让这门古老艺术薪火相传;在促进民族地区的文化事业、带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等方面持续发力,为民族地区的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铸就唐卡艺术在新时代的辉煌。”

推荐阅读
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陈刚主持
陈刚赴乌兰县调研红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情况
青海已发放以旧换新补贴6亿多元 超过18万群众受益
【高原蓝焰心向党】系列报道1 2 3 4 5 6
哲学社会科学领域"青海学者"拟推荐初选人选名单
关于征集大美青海客户端新LOGO的公告
青海海东:“青海省电商总部”试运营成绩喜人
青海西宁:13个共享平台“智”撑“青海造”
24H热点
【文化中国行】舞剧《昆仑问道》亮相青海大剧院
青海大通冰雪欢乐季开始啦
青海省刚察县举办“登昆仑 观西海”冬季旅游活动
青海海西:《达娃的童年》荣获世界儿童电影年会奖项
奇幻之旅:“西宁+”冬季游宝藏路线
“大美三江源国家公园摄影展暨自然教育进场馆”活...
热贡艺术保护传承创新发展成果展启幕
趣赏冬韵悦沐温泉 冰雪海晏趣味十足——青海海晏县...
青海大通:传承非遗,社火培训舞热这个冬天
青海省大通县将发放30万元惠民文旅券
热点图片
【乡村振兴在青海】企业办到家门口 幸福生活有奔头
【乡村振兴在青海】...
【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46载光影筑梦 ——青海民族团结进步典型事迹系列报道之二十
【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
高原“冬肉”再掀购销“热”——第三届“江源玉树·天上曲麻莱”冬肉采购节见闻
高原“冬肉”再掀购...
【祖国好 家乡美】草原孩子在上海开启“逐梦之旅”
【祖国好 家乡美】草...
【文化中国行】舞剧《昆仑问道》亮相青海大剧院
【文化中国行】舞剧...
青海大通冰雪欢乐季开始啦
青海大通冰雪欢乐季...
常态化全方位助企纾困解难、牵线搭桥、清障增利 青海全力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常态化全方位助企纾...
【文化中国行】刀耕墨染 匠心传承
【文化中国行】刀耕...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青海省互联网新闻中心主办  版权所有:青海新闻网
未经青海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闻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3120170001 青ICP备19000163号 青公网安备 63010302000199号
 
img

【文化中国行】一支画笔绘初心 一段传承铸匠心

青海日报
2024-12-09 07:57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二维码查看全文
img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img

【文化中国行】一支画笔绘初心 一段传承铸匠心

青海日报
2024-12-09 07:57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或发送给朋友、保存图片

【文化中国行】一支画笔绘初心 一段传承铸匠心

  • 2024-12-09 07:57:03
  • 来源:青海日报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11月11日,在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市罗藏旦巴热贡神艺文化艺术研究院内,院长罗藏旦巴正带着学生全身心地沉浸在唐卡绘制中。四周静谧而祥和,惟有画笔轻触画布时发出的沙沙声。

  他们时而微微皱眉,斟酌每一条线条的弧度与走向;时而嘴角轻扬,对笔下的图案露出肯定的神色。

  “前不久,我们举办了《热贡唐卡传统色彩与造型技法》等讲座,为来自全国的唐卡爱好者详细介绍唐卡的历史渊源,讲述唐卡在岁月长河中从藏族民间艺术逐渐发展成为民族文化瑰宝的历程,分享色彩搭配、图案设计等绘制技巧,让唐卡爱好者充分领略这一独特艺术形式的魅力。”罗藏旦巴兴致勃勃地介绍所开展的工作。

  “家族世代与唐卡结缘,我是第十四代传承人。”5岁起,罗藏旦巴开始学习唐卡绘画,他的老师便是身为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的父亲启加。

  对罗藏旦巴而言,那是一段刻骨铭心的时光。每一次练习,父亲都会在一旁目不转睛地看着。“父亲对线条的要求近乎苛刻,每一笔都必须精准无误,力度、弧度都要恰到好处,若达不到要求,便会让我反复重画,直到满意为止。颜料的调配也是如此,哪怕只是色泽上有细微差异,他也绝不放过,严厉地要求我重新研磨、调配。”

  父亲对唐卡的虔诚与热爱,照亮了罗藏旦巴学习唐卡的道路。他记得父亲常说,唐卡是民族的特色,承载着先辈的智慧与信仰,必须以敬畏之心对待。在他的教导下,罗藏旦巴逐渐懂得唐卡绘画不仅是一种技艺,更是一种传承,是家族使命的延续。

  在父亲的严格要求下,罗藏旦巴很快学成出师,绘画技艺独具特色。2006年,他建立画院,广泛收徒,并毫无保留地将传统热贡唐卡绘制技艺倾囊相授。

  罗藏旦巴也像父亲那般谆谆教诲,对每一位学生尽心尽责。“师父曾语重心长地告诉我们,绘画之时需心境如水,平静无波。”学生贡布说。

  在教学过程中,罗藏旦巴时刻留意学生的绘画状态。每当看到学生心浮气躁,气息紊乱,他便会如春风化雨般轻声提醒,以自己多年的经验引导他们驱散杂念,重新找回内心的宁静。他还会拿出自己在不同心境下创作的唐卡作品,一一展示讲解,让学生们清晰地看到心境波动在作品上留下的痕迹,从而深刻理解心境对于唐卡品质的重大影响。

  罗藏旦巴常告诉学生,由于唐卡绘制是精细入微的艺术,重体力活万不可为,那会使手部颤抖,进而破坏绘画中至关重要的控制力与表现力,让线条失之流畅,色彩失之精准。

  对待困难学生,他更是关怀备至。默默地为他们解决生活中的难题,提供必要的生活物资,给予经济上的援助。他希望这些学生没有后顾之忧,全身心地投入到唐卡技艺的学习中。

  在罗藏旦巴的悉心培育下,500多名青年唐卡艺术人才脱颖而出。其中,30多位徒弟已经在州级、省级工艺美术大师的行列中崭露头角,成为热贡唐卡艺术传承与发展的中流砥柱。截至目前,他和学生共绘制唐卡2600余幅,他的画院也被命名为“黄南州热贡文化人才培育示范基地”。

  罗藏旦巴认为,守正与创新是唐卡发展面临的时代课题。

  守正,是对传统的敬畏与延续。唐卡画师谨遵传承千年的绘制工艺,从构图到线条、从色彩到象征意义,无不保留着原汁原味。在构图上,严格遵循传统的对称平衡法则,确保画面呈现稳定和谐。色彩方面,坚持使用朱砂、石青、石绿等传统矿物颜料。经画师精心研磨调配后,唐卡不易褪色,赋予了唐卡经久不衰的魅力,使每一幅唐卡都承载着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深度。

  “创新,无疑是唐卡艺术于现代社会发展的命脉所在。”罗藏旦巴的话语意味深长。他在创作题材上大胆突破,在延续传统绘画题材的基础上,巧妙地将那如梦如幻的青海湖、磅礴气势的三江源等极具青海代表性的元素融入画中,或是生动展现涉藏地区日新月异的变化,使得唐卡这一古老艺术形式与现代生活紧密相连,让唐卡更贴近人们的生活。

  罗藏旦巴满怀自豪地说:“我带领着60多名学生绘制了总长195.6米的巨幅唐卡《天路》。这幅作品宛如一幅壮丽的历史画卷,细腻地描绘了青藏铁路沿线丰富多彩的人文景观和独特迷人的民情风俗,每一笔都深刻反映出在党的领导下,涉藏地区经济蓬勃发展以及当地群众生活日新月异的变化。”这幅作品不仅仅是一幅唐卡,更像是一座承载着时代记忆与民族情感的丰碑。

  唐卡的载体也在创新,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画布,而是拓展到现代工艺品领域。罗藏旦巴创作的黑丝木板唐卡、玉雕宝石唐卡、线描吉祥唐卡等20多种品类的文创产品深受艺术爱好者喜爱。

  不仅如此,罗藏旦巴和团队积极开展国际交流活动,将唐卡艺术带到世界各地。在国际艺术展览上,唐卡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无数外国友人的目光,他们被唐卡的色彩、构图和深刻的文化内涵所折服。通过这些交流活动,唐卡艺术不仅在国内获得了新的发展机遇,在国际艺术领域也赢得了极高的声誉,成为世界了解中华文化的重要窗口。

  罗藏旦巴满含深情地表示:“将矢志不渝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唐卡艺术成为乡村发展的特色产业,为乡村经济注入活力;在培养后继人才方面,倾心传授唐卡技艺,让这门古老艺术薪火相传;在促进民族地区的文化事业、带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等方面持续发力,为民族地区的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铸就唐卡艺术在新时代的辉煌。”

作者 栾雨嘉
编辑:易 娜
青海新闻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