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内 时评 党建 省情 文化 法治 原创 视频 省委文件 新闻 政务 旅游 生态 体育 专题 图片 融媒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藏文网
 
站内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 : 青海新闻网青新时评
【江源观察】深挖人才富矿 汇聚发展力量
来源:青海日报
作者:杨燕玲
发布时间:2024-12-10 07:37:20
编辑:童洋

  新征程需要人才,呼唤人才,渴求人才。近期,青海省2024年下半年“组团式”赴外引才活动在昆明、重庆、西安、兰州举办,希望更多优秀人才汇聚在青海,为现代化新青海建设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还有一则好消息,西宁市绿色算力市域产教联合体在青海职业技术大学成立,这也是青海成立的首个绿色算力市域产教联合体,对于破解校企合作不深、校际协同不够、服务产业能力不足、学生发展受限等问题,推进绿色算力行业“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教育链、价值链”深度融合起到重要作用。

  近年来,为吸引人才,青海省持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先后出台一系列特色鲜明、配套衔接的“引才、育才、留才、用才”全链条人才政策体系,努力为来青海就业创业人才在住房保障、配偶安置、子女入学、学习进修、职称晋升、科研资助、薪酬待遇等方面提供更全面的激励保障。省人才办每年也会发布《致广大青海籍学子的一封信》,号召青海学子回到家乡,成为懂青海、爱青海、兴青海的生力军、实干家、建设者。特别是此次赴外引才过程中,一些单位和企业还提出为优秀人才提供安家费、科研经费等,确保受聘者能够在青海安心工作、放手干事。

  当前,青海正勠力打造生态文明高地、建设产业“四地”、发展绿色算力产业等,面对新形势,各单位和企业也从注重“招来人才”,向更注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转变。但我们也发现,虽然相关部门做了大量的人才工作,但“引才难”仍然是我们面临的窘境。特别是企业即便抛出高薪,依旧“一才难求”,加上所学专业与地方发展需求不匹配等因素,让很多企业陷入“远水不解近渴”而又“近水楼台不得月”的“围城”之中。因此,除了激励机制、丰厚报酬,我们还要采取更为丰富多样的形式不断拓宽引才路径,让优秀人才在青海发光发热,贡献力量。

  人才兴则发展兴,人才强则发展强。青海的人才工作承载着助推高质量发展的艰巨任务,希望我们用好“组团式”招才引智活动这一对接高校的重要平台,一方面,积极与省外高校进行广泛交流,特别是与青海发展密切相关的学科专业人才积极探讨生态环境保护、绿色算力、绿色发展等方面的问题以及解决办法,为高校科研成果转化和企业发展搭建桥梁;通过开展“毕业生访企交流”“青海学子看家乡”等招聘专题活动,组织高校毕业生前往青海的企业参观、开展现场宣讲等,帮助毕业生与企业进行深度交流。另一方面,探索引入培训机构,对毕业生进行针对性的培养,通过集中培训等方式,选出优秀者直接推送给企业;人社部门也可建立一种动态机制,对全省重点产业链企业,尤其是科技型、“专精特新”企业进行定期调研摸底,按需制定相关人才需求目录,助力“组团式”赴外引才活动取得实效。省内高等院校也应当积极行动起来,按照省情实际发展需求调整开设相关专业,更好助力青海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青海的现代化建设底色更绿、质量更高、成色更足。但如何打造具有一定竞争力的人才高地,仍然是企业还有相关部门必须深度思考的问题。企业发展需要人才,人才更需要实现人生价值的平台。愿我们深挖人才富矿,让更多优秀人才汇聚在青海,创造新青海更加美好的未来。

推荐阅读
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陈刚主持
陈刚赴乌兰县调研红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情况
青海:舞剧《昆仑问道》将全国巡演
青海:羚羊750千伏输变电工程开工建设
哲学社会科学领域"青海学者"拟推荐初选人选名单
关于征集大美青海客户端新LOGO的公告
全警出动开展“冬季行动”集中清查整治行动
西宁已有228个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小区
24H热点
【江源观察】深挖人才富矿 汇聚发展力量
【时评】为推进生态文明高地建设贡献公益诉讼检察力量
【党建新论】加强党的建设 推动深化改革进程
【西海论坛】推动领导干部变动交接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
【西海论坛】推动领导干部变动交接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
奋力谱写教育强省建设崭新篇章
【西海论坛】推动生态文明领域改革落实落地
【党建新论】织密基层监督网 夯实廉政建设基石
【江源观察】扎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党建新论】基层减负不能只“减”不“赋”
热点图片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高质量发展调研行】黄河之畔的“生态答卷”——循化县探索建立“五项机制” 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一线观察
【新时代 新征程 新...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从经济发展之“质”看群众获得之“实”——走进西宁看发展·蹲点调研之四
【新时代 新征程 新...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在希望的田野上】一颗小果撑起一个产业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
以食为媒 青海递出美味名片
以食为媒 青海递出美...
从随手扔到随手分,从垃圾到资源 西宁已有228个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小区
从随手扔到随手分,...
玉树特色农畜产品闪耀深圳食博会
玉树特色农畜产品闪...
【乡村振兴在青海】企业办到家门口 幸福生活有奔头
【乡村振兴在青海】...
【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46载光影筑梦 ——青海民族团结进步典型事迹系列报道之二十
【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青海省互联网新闻中心主办  版权所有:青海新闻网
未经青海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闻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3120170001 青ICP备19000163号 青公网安备 63010302000199号
 
img

【江源观察】深挖人才富矿 汇聚发展力量

青海日报
2024-12-10 07:37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二维码查看全文
img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img

【江源观察】深挖人才富矿 汇聚发展力量

青海日报
2024-12-10 07:37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或发送给朋友、保存图片

【江源观察】深挖人才富矿 汇聚发展力量

  • 2024-12-10 07:37:20
  • 来源:青海日报

  新征程需要人才,呼唤人才,渴求人才。近期,青海省2024年下半年“组团式”赴外引才活动在昆明、重庆、西安、兰州举办,希望更多优秀人才汇聚在青海,为现代化新青海建设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还有一则好消息,西宁市绿色算力市域产教联合体在青海职业技术大学成立,这也是青海成立的首个绿色算力市域产教联合体,对于破解校企合作不深、校际协同不够、服务产业能力不足、学生发展受限等问题,推进绿色算力行业“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教育链、价值链”深度融合起到重要作用。

  近年来,为吸引人才,青海省持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先后出台一系列特色鲜明、配套衔接的“引才、育才、留才、用才”全链条人才政策体系,努力为来青海就业创业人才在住房保障、配偶安置、子女入学、学习进修、职称晋升、科研资助、薪酬待遇等方面提供更全面的激励保障。省人才办每年也会发布《致广大青海籍学子的一封信》,号召青海学子回到家乡,成为懂青海、爱青海、兴青海的生力军、实干家、建设者。特别是此次赴外引才过程中,一些单位和企业还提出为优秀人才提供安家费、科研经费等,确保受聘者能够在青海安心工作、放手干事。

  当前,青海正勠力打造生态文明高地、建设产业“四地”、发展绿色算力产业等,面对新形势,各单位和企业也从注重“招来人才”,向更注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转变。但我们也发现,虽然相关部门做了大量的人才工作,但“引才难”仍然是我们面临的窘境。特别是企业即便抛出高薪,依旧“一才难求”,加上所学专业与地方发展需求不匹配等因素,让很多企业陷入“远水不解近渴”而又“近水楼台不得月”的“围城”之中。因此,除了激励机制、丰厚报酬,我们还要采取更为丰富多样的形式不断拓宽引才路径,让优秀人才在青海发光发热,贡献力量。

  人才兴则发展兴,人才强则发展强。青海的人才工作承载着助推高质量发展的艰巨任务,希望我们用好“组团式”招才引智活动这一对接高校的重要平台,一方面,积极与省外高校进行广泛交流,特别是与青海发展密切相关的学科专业人才积极探讨生态环境保护、绿色算力、绿色发展等方面的问题以及解决办法,为高校科研成果转化和企业发展搭建桥梁;通过开展“毕业生访企交流”“青海学子看家乡”等招聘专题活动,组织高校毕业生前往青海的企业参观、开展现场宣讲等,帮助毕业生与企业进行深度交流。另一方面,探索引入培训机构,对毕业生进行针对性的培养,通过集中培训等方式,选出优秀者直接推送给企业;人社部门也可建立一种动态机制,对全省重点产业链企业,尤其是科技型、“专精特新”企业进行定期调研摸底,按需制定相关人才需求目录,助力“组团式”赴外引才活动取得实效。省内高等院校也应当积极行动起来,按照省情实际发展需求调整开设相关专业,更好助力青海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青海的现代化建设底色更绿、质量更高、成色更足。但如何打造具有一定竞争力的人才高地,仍然是企业还有相关部门必须深度思考的问题。企业发展需要人才,人才更需要实现人生价值的平台。愿我们深挖人才富矿,让更多优秀人才汇聚在青海,创造新青海更加美好的未来。

作者 杨燕玲
编辑:童洋
青海新闻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