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内 时评 党建 省情 文化 法治 原创 视频 省委文件 新闻 政务 旅游 生态 体育 专题 图片 融媒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藏文网
 
站内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 : 青海新闻网聚焦青海
【乡村振兴在青海】寒冬草原的丰收盛景
来源:青海日报
作者:公保安加
发布时间:2024-12-12 08:00:24
编辑:马燕燕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一场雪后,大地银装素裹,寒冷的空气弥漫在每一个角落。但在黄南藏族自治州河南蒙古族自治县活畜交易集散中心,却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在这个季节,这里汇聚起来自各地的牧民、经纪人和商人,成为整个河曲草原最热闹的地方。

  日出三竿,走进交易集散中心规模宏大的场地,满载牦牛的车辆整齐排开,还有车辆陆续开进场内,车辆的鸣笛声、人们的议价声此起彼伏。

  人群中,负责人喇永清身穿厚厚的棉衣,嘴里呼着白气,穿梭在各个区域,指挥着各项工作的开展。他深知交易中心对于本地以及周边地区畜牧业发展的重要性,看着眼前热闹的场景,心中满是欣慰。

  “我们这里总投资3750万元,占地面积4.2公顷,是青海省最大的牛羊活畜交易市场之一。”喇永清介绍,交易中心功能区划分为综合服务区、活畜交易区和病体隔离区等区域,线下交易平台由信息录入统计系统、交易流程审核系统、牛羊棚管理系统三部分组成,新的信息录入系统采用二维码扫码,能够详细记录每一头(只)牛羊的信息,为交易的规范化和可追溯性提供有力保障,也为本地和周边牧民牛羊出栏提供便利。

  来自海南藏族自治州兴海县温泉乡的牧民三智,凌晨三点就和同伴驾驶着两辆车,载着18头牦牛出发,经过几个小时的奔波,终于在八点半抵达交易中心。

  “一个星期前我就来过一次,当时带了16头牛。”三智说,这里交易活跃,希望今天也能够顺利把牛全部卖出去,这样就能为家里带来一笔可观的收入。

  对于像三智一样以放牧为生的牧民来说,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交易,更能解决当下的燃眉之急,让他们可以安心为冬季的畜牧业生产做准备。

  一旁,三智的同乡本巴在藏服宽大的袖筒里,和前来购买牦牛的商贩扳起手指头,这是他们惯用的议价方式。本巴这次带来的牦牛里有一头身形高大的种牛,体重超过500公斤,强壮的体魄和威风凛凛的模样,在整个交易集散中心十分显眼,这让他对接下来的交易信心满满。

  “我今年前后来了5次,一次最多运10头,这次运了8头,到现在总共卖了50头左右。”本巴说,这里汇聚着来自四面八方的客商,出价合理、服务也好,虽然路途遥远,却是牧民安心出栏的一个好平台。说着,他还不忘将自己的交易经验兜售一番:“上午到11点卖不掉,就下午5点来,这个时候买家往往会更多一些。”

  走在交易集散中心,除了牧民和客商外,公安、交警、市场监管局执法人员的身影随处可见,他们穿梭于各摊位之间,保障交易合规,维护市场公平公正,为牧民和商家营造安全、稳定的交易环境。

  临近中午,河南县优干宁镇的牧民罗吉通过引导员指引,消毒、检疫后将车辆开进活畜交易区。虽然只带了2头牛,但在工作人员帮助下,不一会儿他就顺利完成交易。罗吉说,再不卖,草场的草就不够牛羊吃了,又得忙着备草,交易集散中心既安全方便又公平公正,帮了大忙。

  在活畜交易集散中心众多的客商中,年轻的经纪人张海林引人注目。他是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人,在河南县生活了10余年,从老市场时期便开始从事活畜交易工作,对这个行业有着深厚的感情和丰富的经验,客户遍布成都、重庆、拉萨、广州、临夏等地。

  走到一辆载满牦牛的大卡车旁,张海林第一眼就看准一头高大的黑色牦牛,迫不及待地和主人谈起价格,今天上午,他已经购买到70头牦牛,再有5头就可以满载而归。“今年到目前为止,我已经收购了28000头牛羊。最多的时候,一天能收500头,装满5车呢。”张海林的忙碌身影,正是河南县活畜交易集散中心繁荣与活力的写照。

  记者在交易集散中心电子交易平台上看到一组令人瞩目的数据:截至12月4日,交易中心牛羊总进场数已达634733头(只)。总交易量为160317头(只),总交易额达5.4亿元。今年8月以来,交易量最高的一天牛羊总进场数达到5600头(只),交易数为2100头(只)。

  这些看似简单的数字背后,反映的是交易集散中心在带动就业和提高农牧民收入方面今非昔比的成果。在寒冷的初冬里,河南县活畜交易集散中心像一条不停转动的巨大齿轮,为当地畜牧业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给牧民生活带来美好憧憬的同时,也正为河南县打造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繁荣地区经济书写着浓墨重彩的一笔。

推荐阅读
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陈刚主持
陈刚赴乌兰县调研红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情况
青海:安排极端天气防范应对工作
青海部署开展岁末年初重点领域专项普法宣传活动
哲学社会科学领域"青海学者"拟推荐初选人选名单
关于征集大美青海客户端新LOGO的公告
青海西宁:风雪夜,不归人!连夜奋战7小时
青海省大通县多举措保障群众温暖过冬
24H热点
【乡村振兴在青海】寒冬草原的丰收盛景
【祖国好 家乡美】野性江源,人与自然的和谐乐章—...
弘扬宪法精神 汇聚法治力量——2024年青海省开展“...
以食为媒 青海递出美味名片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高质量发展调研行】黄河之...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高质量发展调研行】双向协...
铆足干劲忙施工 聚力攻坚兴水利——青海省2024年第...
习近平总书记关切事丨果洛藏贡麻村发展有新篇
弘扬宪法精神 增强法治观念——青海各地积极组织开...
【锚定现代化 改革再深化】坚持改革创新 建设更高...
热点图片
冬日西宁美如画
冬日西宁美如画
冬日里最美公路建设现场
冬日里最美公路建设现场
青海共和:一渠冬水润良田 静侯来年好丰“景”
青海共和:一渠冬水...
青海大学附属医院成功开展首例房颤脉冲场消融手术
青海大学附属医院成...
【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循化民族团结花正艳
【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
街头行道树穿上彩色“毛衣”
街头行道树穿上彩色...
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共玉高速试验段建成
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共...
青海西宁:智慧医疗 让群众健康更有医靠
青海西宁:智慧医疗 ...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青海省互联网新闻中心主办  版权所有:青海新闻网
未经青海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闻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3120170001 青ICP备19000163号 青公网安备 63010302000199号
 
img

【乡村振兴在青海】寒冬草原的丰收盛景

青海日报
2024-12-12 08:00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二维码查看全文
img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img

【乡村振兴在青海】寒冬草原的丰收盛景

青海日报
2024-12-12 08:00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或发送给朋友、保存图片

【乡村振兴在青海】寒冬草原的丰收盛景

  • 2024-12-12 08:00:24
  • 来源:青海日报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一场雪后,大地银装素裹,寒冷的空气弥漫在每一个角落。但在黄南藏族自治州河南蒙古族自治县活畜交易集散中心,却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在这个季节,这里汇聚起来自各地的牧民、经纪人和商人,成为整个河曲草原最热闹的地方。

  日出三竿,走进交易集散中心规模宏大的场地,满载牦牛的车辆整齐排开,还有车辆陆续开进场内,车辆的鸣笛声、人们的议价声此起彼伏。

  人群中,负责人喇永清身穿厚厚的棉衣,嘴里呼着白气,穿梭在各个区域,指挥着各项工作的开展。他深知交易中心对于本地以及周边地区畜牧业发展的重要性,看着眼前热闹的场景,心中满是欣慰。

  “我们这里总投资3750万元,占地面积4.2公顷,是青海省最大的牛羊活畜交易市场之一。”喇永清介绍,交易中心功能区划分为综合服务区、活畜交易区和病体隔离区等区域,线下交易平台由信息录入统计系统、交易流程审核系统、牛羊棚管理系统三部分组成,新的信息录入系统采用二维码扫码,能够详细记录每一头(只)牛羊的信息,为交易的规范化和可追溯性提供有力保障,也为本地和周边牧民牛羊出栏提供便利。

  来自海南藏族自治州兴海县温泉乡的牧民三智,凌晨三点就和同伴驾驶着两辆车,载着18头牦牛出发,经过几个小时的奔波,终于在八点半抵达交易中心。

  “一个星期前我就来过一次,当时带了16头牛。”三智说,这里交易活跃,希望今天也能够顺利把牛全部卖出去,这样就能为家里带来一笔可观的收入。

  对于像三智一样以放牧为生的牧民来说,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交易,更能解决当下的燃眉之急,让他们可以安心为冬季的畜牧业生产做准备。

  一旁,三智的同乡本巴在藏服宽大的袖筒里,和前来购买牦牛的商贩扳起手指头,这是他们惯用的议价方式。本巴这次带来的牦牛里有一头身形高大的种牛,体重超过500公斤,强壮的体魄和威风凛凛的模样,在整个交易集散中心十分显眼,这让他对接下来的交易信心满满。

  “我今年前后来了5次,一次最多运10头,这次运了8头,到现在总共卖了50头左右。”本巴说,这里汇聚着来自四面八方的客商,出价合理、服务也好,虽然路途遥远,却是牧民安心出栏的一个好平台。说着,他还不忘将自己的交易经验兜售一番:“上午到11点卖不掉,就下午5点来,这个时候买家往往会更多一些。”

  走在交易集散中心,除了牧民和客商外,公安、交警、市场监管局执法人员的身影随处可见,他们穿梭于各摊位之间,保障交易合规,维护市场公平公正,为牧民和商家营造安全、稳定的交易环境。

  临近中午,河南县优干宁镇的牧民罗吉通过引导员指引,消毒、检疫后将车辆开进活畜交易区。虽然只带了2头牛,但在工作人员帮助下,不一会儿他就顺利完成交易。罗吉说,再不卖,草场的草就不够牛羊吃了,又得忙着备草,交易集散中心既安全方便又公平公正,帮了大忙。

  在活畜交易集散中心众多的客商中,年轻的经纪人张海林引人注目。他是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人,在河南县生活了10余年,从老市场时期便开始从事活畜交易工作,对这个行业有着深厚的感情和丰富的经验,客户遍布成都、重庆、拉萨、广州、临夏等地。

  走到一辆载满牦牛的大卡车旁,张海林第一眼就看准一头高大的黑色牦牛,迫不及待地和主人谈起价格,今天上午,他已经购买到70头牦牛,再有5头就可以满载而归。“今年到目前为止,我已经收购了28000头牛羊。最多的时候,一天能收500头,装满5车呢。”张海林的忙碌身影,正是河南县活畜交易集散中心繁荣与活力的写照。

  记者在交易集散中心电子交易平台上看到一组令人瞩目的数据:截至12月4日,交易中心牛羊总进场数已达634733头(只)。总交易量为160317头(只),总交易额达5.4亿元。今年8月以来,交易量最高的一天牛羊总进场数达到5600头(只),交易数为2100头(只)。

  这些看似简单的数字背后,反映的是交易集散中心在带动就业和提高农牧民收入方面今非昔比的成果。在寒冷的初冬里,河南县活畜交易集散中心像一条不停转动的巨大齿轮,为当地畜牧业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给牧民生活带来美好憧憬的同时,也正为河南县打造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繁荣地区经济书写着浓墨重彩的一笔。

作者 公保安加
编辑:马燕燕
青海新闻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