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内 时评 党建 省情 文化 法治 原创 视频 省委文件 新闻 政务 旅游 生态 体育 专题 图片 融媒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藏文网
 
站内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 : 青海新闻网图说青海
宗日:古老文明焕发“创新”风采 ——走进海南州创新示范区·一线故事⑦
来源:青海日报
作者:  洪玉杰
发布时间:2024-12-29 11:29:22
编辑:孔令磊
微信图片_20241229065008鸟瞰宗日遗址部分。 记者 洪玉杰 摄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九曲黄河蜿蜒而下,将目光停留在黄河“臂弯”里的海南藏族自治州同德县团结村,在“S”型的河谷,黄河流速变得平缓,一处被冲刷的冲积台地,如今被称为“宗日”,意为人群聚集的地方。

  说起宗日,不得不提起其遗址内出土的“国宝之冠”的舞蹈纹盆及二人抬纹盆等一系列国家级文物,作为目前黄河上游发现的时代较早、面积最大、内涵极为丰富的文化遗址,不仅是我省考古文化和文物旅游的标志,也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

  2024年12月24日,寒冬中难得的艳阳天。在同德县文体旅游局工作人员严志云的带领下,我们走进宗日遗址。宗日遗址距今约5600年左右,历经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甚至历史时期的发展阶段,经过1994年至1996年的考古发掘,共出土文物23000余件。

  驱车前往巴沟乡班多村和卡力岗村间的黄河北岸二级台地,顺着村道一直往里,几个拐弯后,下车,只见不远的地方,几处早期挖掘结束的遗址已做了玻璃罩护式保护处理。

  墓葬上方透明的玻璃盖板让观众对墓葬内展示的内容一览无余,一侧的通风口则可以让墓葬长期保持干燥,使得遗骸、陶器等遗迹保存得完好如初。

  “你看,这就是‘宗日遗址第一灶’。”顺着严志云手指的方向看去,在厚重的玻璃板下,一个约2平方米左右的灶坑清晰可见,灶内堆砌一圈石块,石块上黑色的灼烧痕迹印证着先民们昔日生活的点滴。

  据严志云介绍,“宗日遗址第一灶”是首次发现的宗日文化时期的生活区,也是一个重要的新发现。说明同德县在内的高原,在远古时代并不是蛮荒之地,而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科研赋能,“创新”推动考古发掘取得新成效。随着我省首个文物考古研究院宗日工作站、同德县宗日遗址考古研究工作站揭牌,为深入探讨黄河上游地区史前时期人群迁徙、生业模式、文化交流、技术传播等研究提供了重要新资料。

  宗日,是历史的见证和载体,是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依托。为将古老宗日文化焕发“创新”风采,同德县做足了文章。

  走进同德,目光所及之处,皆是将历史与文化写在每一处细节里,多到每一面院墙上的特色图案,巧到设计成舞蹈纹彩陶盆样式的瞭望塔,每个人都在用最质朴的方式,将历史长河里的这片土地与文明文化紧紧相连。

  文创助力,“创新”打造文旅融合发展。依托黄河大峡谷、嘉仕达林等资源,在班多村打造的宗日文化遗址景区,同德县宗日文化旅游艺术季、同德牦牛文化嘉年华系列活动、“宗日杯”高原越野跑精英赛等文化体育活动品牌,淋漓尽致地展示了同德独具特色的原生态民族文化。

  将宗日遗址纳入黄河文化公园(青海段)核心展示区,宗日遗址也被列入《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规划》和《青海省海南州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积极争取中央投资、江苏援建项目建设资金6679万元,实施宗日遗址建设、黄河文化公园(海南段)宗日遗址、同德县运动户外公共服务设施、巴沟乡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投资9000万元的同德县宗日文化博物馆有序建设中。

  赛事添彩,“创新”注入文体旅游活县新活力。充分利用丰富、优越、独特的宗日文化,举办同德县宗日文化旅游艺术季、“宗日杯”藏族扎木聂弹唱大赛,海南州首届村BA篮球赛、“宗日杯”民族传统射箭比赛、“宗日杯”真人CS挑战赛等体育赛事,全县旅游人数达95.49万人次,旅游收入达到3.4亿元。

  留住文化根脉,增强文化自信。宗日,如同历史长河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不仅呈现出先民们艺术创作的结晶,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探访,成为学术界研究黄河上游地区史前文明的重要基地;更是成为高原地区民族团结、齐心协力的象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启示着一代又一代人要携手共进,共同建设、守护美丽家园。

  “如何通过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更好地呈现和传播打造宗日遗址文化品牌,使其成为展示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的‘金名片’,这是问题所在,也是答案所在。”同德县委宣传部部长赵统英说。

推荐阅读
青海省劳动模范集体、劳动模范表彰大会召开
青海省"十五五"发展思路专家建言资政会议召开
青海枸杞产业发展有了重要法治保障
西宁建立定向招商引资新机制
关于大美青海客户端新LOGO征集评选结果的公示
"昆仑英才·高层次文化人才"拟入选人选名单公示
西宁市全力保障市场价格稳定
西宁市城西区探索消费新模式
24H热点
“天鹅湖”又现壮美生态画卷
青海省海南州绿色有机农畜产品年货大集启幕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保护一...
有温度 有记忆 有创新 水井巷“巷中井”项目今日开街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高质量发展调研行】点“草...
【锚定现代化 改革再深化】何以冠名“国家公园”—...
【身边的感动】带电作业的“光明使者”——记2024...
【乡村振兴在青海】画布前的追梦人
兰新高铁绘就青海高质量发展新画卷——兰新高铁通...
解锁湟中高原冷凉果蔬的热密码嘉宾带着新鲜果蔬走...
热点图片
“天鹅湖”又现壮美生态画卷
“天鹅湖”又现壮美...
青海省海南州绿色有机农畜产品年货大集启幕
青海省海南州绿色有...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保护一粒种子 守护千秋万代——走进海南州创新示范区·一线故事⑥
【新时代 新征程 新...
有温度 有记忆 有创新 水井巷“巷中井”项目今日开街
有温度 有记忆 有创...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高质量发展调研行】点“草”成“金”探新路——走进海南州创新示范区·一线故事⑤
【新时代 新征程 新...
【锚定现代化 改革再深化】何以冠名“国家公园”——青海改革样本观察·三江源国家公园(二)
【锚定现代化 改革再...
【身边的感动】带电作业的“光明使者”——记2024年敬业奉献“青海好人”王杰
【身边的感动】带电...
【乡村振兴在青海】画布前的追梦人
【乡村振兴在青海】...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青海省互联网新闻中心主办  版权所有:青海新闻网
未经青海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闻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3120170001 青ICP备19000163号 青公网安备 63010302000199号
 
img

宗日:古老文明焕发“创新”风采 ——走进海南州创新示范区·一线故事⑦

青海日报
2024-12-29 11:29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二维码查看全文
img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img

宗日:古老文明焕发“创新”风采 ——走进海南州创新示范区·一线故事⑦

青海日报
2024-12-29 11:29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或发送给朋友、保存图片

宗日:古老文明焕发“创新”风采 ——走进海南州创新示范区·一线故事⑦

  • 2024-12-29 11:29:22
  • 来源:青海日报
微信图片_20241229065008鸟瞰宗日遗址部分。 记者 洪玉杰 摄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九曲黄河蜿蜒而下,将目光停留在黄河“臂弯”里的海南藏族自治州同德县团结村,在“S”型的河谷,黄河流速变得平缓,一处被冲刷的冲积台地,如今被称为“宗日”,意为人群聚集的地方。

  说起宗日,不得不提起其遗址内出土的“国宝之冠”的舞蹈纹盆及二人抬纹盆等一系列国家级文物,作为目前黄河上游发现的时代较早、面积最大、内涵极为丰富的文化遗址,不仅是我省考古文化和文物旅游的标志,也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

  2024年12月24日,寒冬中难得的艳阳天。在同德县文体旅游局工作人员严志云的带领下,我们走进宗日遗址。宗日遗址距今约5600年左右,历经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甚至历史时期的发展阶段,经过1994年至1996年的考古发掘,共出土文物23000余件。

  驱车前往巴沟乡班多村和卡力岗村间的黄河北岸二级台地,顺着村道一直往里,几个拐弯后,下车,只见不远的地方,几处早期挖掘结束的遗址已做了玻璃罩护式保护处理。

  墓葬上方透明的玻璃盖板让观众对墓葬内展示的内容一览无余,一侧的通风口则可以让墓葬长期保持干燥,使得遗骸、陶器等遗迹保存得完好如初。

  “你看,这就是‘宗日遗址第一灶’。”顺着严志云手指的方向看去,在厚重的玻璃板下,一个约2平方米左右的灶坑清晰可见,灶内堆砌一圈石块,石块上黑色的灼烧痕迹印证着先民们昔日生活的点滴。

  据严志云介绍,“宗日遗址第一灶”是首次发现的宗日文化时期的生活区,也是一个重要的新发现。说明同德县在内的高原,在远古时代并不是蛮荒之地,而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科研赋能,“创新”推动考古发掘取得新成效。随着我省首个文物考古研究院宗日工作站、同德县宗日遗址考古研究工作站揭牌,为深入探讨黄河上游地区史前时期人群迁徙、生业模式、文化交流、技术传播等研究提供了重要新资料。

  宗日,是历史的见证和载体,是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依托。为将古老宗日文化焕发“创新”风采,同德县做足了文章。

  走进同德,目光所及之处,皆是将历史与文化写在每一处细节里,多到每一面院墙上的特色图案,巧到设计成舞蹈纹彩陶盆样式的瞭望塔,每个人都在用最质朴的方式,将历史长河里的这片土地与文明文化紧紧相连。

  文创助力,“创新”打造文旅融合发展。依托黄河大峡谷、嘉仕达林等资源,在班多村打造的宗日文化遗址景区,同德县宗日文化旅游艺术季、同德牦牛文化嘉年华系列活动、“宗日杯”高原越野跑精英赛等文化体育活动品牌,淋漓尽致地展示了同德独具特色的原生态民族文化。

  将宗日遗址纳入黄河文化公园(青海段)核心展示区,宗日遗址也被列入《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规划》和《青海省海南州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积极争取中央投资、江苏援建项目建设资金6679万元,实施宗日遗址建设、黄河文化公园(海南段)宗日遗址、同德县运动户外公共服务设施、巴沟乡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投资9000万元的同德县宗日文化博物馆有序建设中。

  赛事添彩,“创新”注入文体旅游活县新活力。充分利用丰富、优越、独特的宗日文化,举办同德县宗日文化旅游艺术季、“宗日杯”藏族扎木聂弹唱大赛,海南州首届村BA篮球赛、“宗日杯”民族传统射箭比赛、“宗日杯”真人CS挑战赛等体育赛事,全县旅游人数达95.49万人次,旅游收入达到3.4亿元。

  留住文化根脉,增强文化自信。宗日,如同历史长河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不仅呈现出先民们艺术创作的结晶,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探访,成为学术界研究黄河上游地区史前文明的重要基地;更是成为高原地区民族团结、齐心协力的象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启示着一代又一代人要携手共进,共同建设、守护美丽家园。

  “如何通过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更好地呈现和传播打造宗日遗址文化品牌,使其成为展示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的‘金名片’,这是问题所在,也是答案所在。”同德县委宣传部部长赵统英说。

作者   洪玉杰
编辑:孔令磊
青海新闻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