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内 时评 党建 省情 文化 法治 原创 视频 省委文件 新闻 政务 旅游 生态 体育 专题 图片 融媒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藏文网
 
站内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 : 青海新闻网青新时评
【江源观察】重中之重是把三江源这个“中华水塔”守护好
来源:青海日报
作者:郝 炜
发布时间:2025-01-07 07:23:04
编辑:何继红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考察时强调:“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加快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巩固提升生态环境保护成效。重中之重是把三江源这个‘中华水塔’守护好,保护生物多样性,提升水源涵养能力。”我们要站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对人类文明负责的高度,进一步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青海工作的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秉承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理念,把三江源保护作为青海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聚焦创建美丽中国先行区,奋力推动更高水平保护,坚决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为子孙后代留下山清水秀的生态空间。

  生态是青海最重要、最可持续的品牌,也是青海在全国能立得住、打得响的品牌。作为青藏高原重要核心区域,青海肩负着全面筑牢国家生态安全根基、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任务。三江源地区是亚洲乃至世界孕育大江大河最集中的地区之一,是长江、黄河、澜沧江三大河流的发源地,被誉为“中华水塔”。三江源国家公园肩负着为全国探索路径、积累经验、提供示范的重大使命。多年来,青海各族儿女牢记殷殷嘱托,承担“源头责任”,拿出“干流担当”,着力推进一系列改革创新举措,蹚出了一条“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契合中国国情实际、彰显三江源特色”的国家公园体制创新之路,为把青藏高原打造成为全国乃至国际生态文明高地挺膺担当、不懈奋斗。如今的三江源国家公园生物多样性持续丰富,已成为我国面积最大的国家公园。

  这些年,守护“中华水塔”、书写绿色答卷的生动实践启示我们:自然是生命之母,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相互依存、紧密联系的。我们应当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实施好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提升生态系统稳定性和可持续性。深刻认识和把握生态文明建设规律,突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追求,从更好保护生态系统完整性出发,增强各项举措的关联性和耦合性,有力有效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立足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加快完善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体制机制,保护好青藏高原的生灵草木、万水千山;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培育弘扬守护“中华水塔”的生态文化,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始终牢记“国之大者”,坚持生态保护第一,充分发挥科创驱动力作用,积极探索“两山”转化新路径,有效破解制约青海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难点堵点,高质高效推进国家公园示范省建设,坚持不懈推进生态保护治理修复,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科学有序推进生态保护治理体系建设,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今天的青海,生态文明建设仍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生态环境保护治理任重道远。我们应当坚定发展信心,保持战略定力,坚决扛起生态保护重大政治责任,承担好维护生态安全、保护三江源、保护“中华水塔”的重大使命,坚定不移做“中华水塔”守护人,聚力打造生态文明高地,书写美丽中国青海篇章。强化认识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立场和能力,突出制度性创新,实施好《青海省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现代化建设总体规划(2023—2035年)》,持续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突出系统性治理,进一步提升水源涵养能力,巩固河流国考断面优良水质100%唯一省份的殊荣,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突出科学性转化,大力推进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突出普惠性共享,始终坚持生态文明共建共治共享;着力推动经济增长低碳化,提升生态碳汇转化能力,不断拓宽生态碳汇价值转化路径,为国家“双碳”目标作出青海贡献,全方位推动更有力度、更高水平的生态文明建设,让“中华水塔”更加坚固丰沛,绿水青山成色更足,让绿水青山永远成为青海的优势和骄傲,造福人民、泽被子孙。

推荐阅读
吴晓军罗东川在西宁、海东调研
省政府党组会议召开 罗东川讲话
`2025“第一缕阳光”全球同拍中国年在青海启动
青海省30名药品安全社会监督员受聘上岗
青海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决定任命名单
关于大美青海客户端新LOGO征集评选结果的公示
西宁工会将推出增“新”添“彩”健康服务项目
青海西宁:去年城北警方返还465万元电诈钱款
24H热点
发挥援青项目建设“硬核支撑”作用
【西海论坛】解锁2025的“正确打开方式”
【时评】坚持改革创新 开创安全生产工作新局面
【党建新论】着力打造青海基层治理新格局
在“四下基层”中站稳人民立场
【时评】让“两路”精神绽放出更加夺目的时代光芒
【时评】当好广大群众的“安全员”
【西海论坛】擎旗领航 挺膺担当
【西海论坛】答卷优异 不负人民
【西海论坛】向阳生长 沐光前行
热点图片
米拉湾互通工程提速交通转换
米拉湾互通工程提速...
才让卓玛:让擀毡技艺焕发新活力
才让卓玛:让擀毡技...
【生态观察】从“五员”到“一员”:青海海晏重塑生态保护新范式
【生态观察】从“五...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第一书记风采】南书记不怕难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
【乡村振兴在青海】菜油香飘海子沟
【乡村振兴在青海】...
【乡村振兴在青海】幸福村里“猪”事顺
【乡村振兴在青海】...
【致闪闪发光的我们】魏亚琼:用传统工艺展现青海风采
【致闪闪发光的我们...
【中国梦 劳动美】青海大地上的匠心坚守——记2024年青海省劳动模范柳记套
【中国梦 劳动美】青...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青海省互联网新闻中心主办  版权所有:青海新闻网
未经青海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闻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3120170001 青ICP备19000163号 青公网安备 63010302000199号
 
img

【江源观察】重中之重是把三江源这个“中华水塔”守护好

青海日报
2025-01-07 07:23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二维码查看全文
img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img

【江源观察】重中之重是把三江源这个“中华水塔”守护好

青海日报
2025-01-07 07:23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或发送给朋友、保存图片

【江源观察】重中之重是把三江源这个“中华水塔”守护好

  • 2025-01-07 07:23:04
  • 来源:青海日报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考察时强调:“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加快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巩固提升生态环境保护成效。重中之重是把三江源这个‘中华水塔’守护好,保护生物多样性,提升水源涵养能力。”我们要站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对人类文明负责的高度,进一步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青海工作的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秉承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理念,把三江源保护作为青海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聚焦创建美丽中国先行区,奋力推动更高水平保护,坚决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为子孙后代留下山清水秀的生态空间。

  生态是青海最重要、最可持续的品牌,也是青海在全国能立得住、打得响的品牌。作为青藏高原重要核心区域,青海肩负着全面筑牢国家生态安全根基、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任务。三江源地区是亚洲乃至世界孕育大江大河最集中的地区之一,是长江、黄河、澜沧江三大河流的发源地,被誉为“中华水塔”。三江源国家公园肩负着为全国探索路径、积累经验、提供示范的重大使命。多年来,青海各族儿女牢记殷殷嘱托,承担“源头责任”,拿出“干流担当”,着力推进一系列改革创新举措,蹚出了一条“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契合中国国情实际、彰显三江源特色”的国家公园体制创新之路,为把青藏高原打造成为全国乃至国际生态文明高地挺膺担当、不懈奋斗。如今的三江源国家公园生物多样性持续丰富,已成为我国面积最大的国家公园。

  这些年,守护“中华水塔”、书写绿色答卷的生动实践启示我们:自然是生命之母,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相互依存、紧密联系的。我们应当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实施好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提升生态系统稳定性和可持续性。深刻认识和把握生态文明建设规律,突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追求,从更好保护生态系统完整性出发,增强各项举措的关联性和耦合性,有力有效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立足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加快完善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体制机制,保护好青藏高原的生灵草木、万水千山;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培育弘扬守护“中华水塔”的生态文化,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始终牢记“国之大者”,坚持生态保护第一,充分发挥科创驱动力作用,积极探索“两山”转化新路径,有效破解制约青海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难点堵点,高质高效推进国家公园示范省建设,坚持不懈推进生态保护治理修复,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科学有序推进生态保护治理体系建设,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今天的青海,生态文明建设仍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生态环境保护治理任重道远。我们应当坚定发展信心,保持战略定力,坚决扛起生态保护重大政治责任,承担好维护生态安全、保护三江源、保护“中华水塔”的重大使命,坚定不移做“中华水塔”守护人,聚力打造生态文明高地,书写美丽中国青海篇章。强化认识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立场和能力,突出制度性创新,实施好《青海省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现代化建设总体规划(2023—2035年)》,持续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突出系统性治理,进一步提升水源涵养能力,巩固河流国考断面优良水质100%唯一省份的殊荣,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突出科学性转化,大力推进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突出普惠性共享,始终坚持生态文明共建共治共享;着力推动经济增长低碳化,提升生态碳汇转化能力,不断拓宽生态碳汇价值转化路径,为国家“双碳”目标作出青海贡献,全方位推动更有力度、更高水平的生态文明建设,让“中华水塔”更加坚固丰沛,绿水青山成色更足,让绿水青山永远成为青海的优势和骄傲,造福人民、泽被子孙。

作者 郝 炜
编辑:何继红
青海新闻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