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内 时评 党建 省情 文化 法治 原创 视频 省委文件 新闻 政务 旅游 生态 体育 专题 图片 融媒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藏文网
 
站内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 : 青海新闻网人物故事
【身边的感动】温情守护“夕阳红”
——记2024年诚实守信“青海好人”白亮
来源:青海日报
作者:牛玉娇
发布时间:2025-01-07 07:56:38
编辑:易 娜
白亮(左)对老人嘘寒问暖。牛玉娇 摄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谁都不曾想到,在江苏外企做了7年工程师,有着稳定收入的“85后”青年白亮,2017年回到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的老家,干起了和此前工作毫无关联的“养老”工作。

  时光飞逝,又是一个7年,如今的白亮已然成为民和县备受赞誉的“青海好人”。这7年间,白亮成立了民和县利民养老健康保健服务中心,全身心扑在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中,助老敬老、扶弱济困,既是“夕阳红”群体的温情守护者,也是孝老爱亲精神的践行者与示范者。

  冬日清晨,记者走进民和县川口镇金塔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温暖的阳光透过落地窗洒在房间,老人像往常一样,早早来到这里,开始按摩、聊天、晒太阳。

  白亮在走廊中忙碌地穿梭着,一会儿查看设施设备,一会儿问问老人的身体,一会儿和老人聊天,一会儿又叮嘱工作人员做好服务。老人们被他的耐心细致所打动,脸上洋溢着和蔼慈祥的笑容。

  马玉芳老人是这里的“常客”,白亮时常关照她,让她心里倍感温暖。马玉芳感慨地说:“这个小伙子人好,对我们老人有耐心,做事又细致入微,这里的每个工作人员都很好,我几乎天天来这儿。”

  临近中午,老人们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来到餐厅,自觉排队盛饭,马玉芳和同伴坐到一起,夸赞着美味的饭菜,老人你一言我一语,聊得很开心。

  “来这里这么多年,每天的饭菜不重样。”

  “是啊,你看厨房里,又干净又卫生,吃着也放心。”

  “每天2块钱,我们能吃到这么可口的饭菜,真的很满意。”

  ……

  白亮向记者介绍,金塔社区是一个搬迁安置小区,人口基数大,老人也多,来日间照料中心的多为低保户老人。而他服务的远不止这些老人,还有在家的失能老人、孤寡老人。

  创业之初,白亮带着刚入行的护工走乡串户宣传“养老服务”。可当时,年轻人对“居家养老”概念懵懂无知,老人也难以接受上门服务。无奈之下,他们只能手拿政府文件挨家挨户耐心讲解,免费帮老人打扫卫生,即便如此,服务的接受程度依旧不容乐观。

  “说心里话,我也曾后悔过!”从外企到西北偏远地区,从工程师到养老服务,白亮没有做过对比,但服务得不到大众认可,这让他一度心灰意冷。

  在创业的数年里,足迹遍布民和县的各个乡镇,翻越了无数座未曾涉足的大山,走过了一条条未曾踏足的道路。最终,他坚守住了心中的信念。

  “孝老爱亲是我从小接受的教育,既然我选择了养老行业,就必然要坚定地走下去。”

  终于,人们逐渐接纳了养老服务这一全新理念,一传十,十传百,民和县利民养老健康保健服务中心的护理员逐渐增多,服务的乡镇面积也逐渐扩大,成为民和县坚持下来的两个养老社会组织之一。

  “我的父母也老了,看着这些老人,就仿佛看到了未来自己年迈的父母。既然从事养老服务,就一定要把服务做好。”

  为打造高质量养老服务机构,让老人享受更专业的服务,白亮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开展照护服务培训,为护理人员统一配备按摩仪、康复理疗仪、血压计、血氧仪、拔罐器具、中药熏蒸包等康复理疗服务器具,极大地提升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不仅如此,2018年,白亮凭借自己在外企积累的工作经验,自主研发了“利民智慧养老”信息平台,可在线上实时监管服务过程,让老人更安心。

  2020年至2021年,白亮带领团队发布了《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系统规范》《利民智慧养老工作服务流程》等32个企业标准,为推广智慧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模式,奠定了坚实的标准化、规范化基础。

  “白主任对老人尽心尽力,真心实意地为老人着想,一心只为让老人们能够安享晚年,幸福养老,他是我在这个行业的引路人。”利民养老健康保健服务中心工作人员邓香妮说,白亮对老人很有爱心和责任心。

  她告诉记者,有一年松树乡一位护工到老人家中服务,结果发现这位70多岁的老人上厕所时不小心掉进茅坑被卡住,幸得护工及时发现并将老人送往医院救治,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因这起事件,白亮启动了每月一次的“空巢独居老人探访”工作,这本不是他的常规服务范畴,但他始终坚持至今。

  2023年,为进一步解决社区老年人用餐难的问题,白亮率先在民和县两个社区开展“敬老幸福食堂”,满足老年人就近用餐需求,让老人“食”有所依。截至目前,幸福食堂已累计接待老人用餐15000人次。

  每至逢年过节,白亮都会带领团队慰问探访孤寡、残疾、贫困、高龄老人,坚持在民和县10余个农村互助幸福院和日间照料中心,为老年人提供爱心餐、文艺演出、公益讲座,多次组织邀请文工团、县老年人艺术团深入农村、社区义演。

  累计慰问探访孤寡困难老人8000余人次,提供爱心餐、文艺演出、公益讲座等活动1000余场,为4500余名高龄、空巢、独居、残疾等特殊困难老人提供居家照料和康复理疗服务约120万人次,筹资32.4万元为失聪、行动和生活有困难的老人发放助听器、轮椅等辅助器具和生活用品647人次受益,累计发放各类爱心物资价值60余万元……

  日积月累的付出,日益增多的数据,在白亮眼中,只是“敬老、爱老、助老”的职责所在,他说:“我是党员,要有责任担当,每个人都会变老,我只是做了我该做的!”

推荐阅读
吴晓军罗东川在西宁、海东调研
省政府党组会议召开 罗东川讲话
`2025“第一缕阳光”全球同拍中国年在青海启动
青海省30名药品安全社会监督员受聘上岗
青海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决定任命名单
关于大美青海客户端新LOGO征集评选结果的公示
西宁工会将推出增“新”添“彩”健康服务项目
青海西宁:去年城北警方返还465万元电诈钱款
24H热点
【中国梦 劳动美】青海大地上的匠心坚守——记...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第一书...
【致闪闪发光的我们】魏亚琼:用传统工艺展现青海风采
救人后又帮忙送货 为了一个承诺 他辗转上万公里
才让卓玛:让擀毡技艺焕发新活力
【身边的感动】点滴小善汇聚人间大爱——记2024年...
【中国梦 劳动美】金融“活水”润草原——记2024年...
【中国梦·劳动美——模范风采】凝心聚力绘就和美乡...
大爱育桃李 丹心绽芬芳——记第五届“青海榜样”杨...
转换赛道,让农产品销得出去卖得好——走近“新农...
热点图片
青海西宁年味渐浓
青海西宁年味渐浓
米拉湾互通工程提速交通转换
米拉湾互通工程提速...
才让卓玛:让擀毡技艺焕发新活力
才让卓玛:让擀毡技...
【生态观察】从“五员”到“一员”:青海海晏重塑生态保护新范式
【生态观察】从“五...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第一书记风采】南书记不怕难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
【乡村振兴在青海】菜油香飘海子沟
【乡村振兴在青海】...
【乡村振兴在青海】幸福村里“猪”事顺
【乡村振兴在青海】...
【致闪闪发光的我们】魏亚琼:用传统工艺展现青海风采
【致闪闪发光的我们...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青海省互联网新闻中心主办  版权所有:青海新闻网
未经青海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闻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3120170001 青ICP备19000163号 青公网安备 63010302000199号
 
img

【身边的感动】温情守护“夕阳红”
——记2024年诚实守信“青海好人”白亮

青海日报
2025-01-07 07:56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二维码查看全文
img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img

【身边的感动】温情守护“夕阳红”
——记2024年诚实守信“青海好人”白亮

青海日报
2025-01-07 07:56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或发送给朋友、保存图片

【身边的感动】温情守护“夕阳红”
——记2024年诚实守信“青海好人”白亮

  • 2025-01-07 07:56:38
  • 来源:青海日报
白亮(左)对老人嘘寒问暖。牛玉娇 摄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谁都不曾想到,在江苏外企做了7年工程师,有着稳定收入的“85后”青年白亮,2017年回到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的老家,干起了和此前工作毫无关联的“养老”工作。

  时光飞逝,又是一个7年,如今的白亮已然成为民和县备受赞誉的“青海好人”。这7年间,白亮成立了民和县利民养老健康保健服务中心,全身心扑在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中,助老敬老、扶弱济困,既是“夕阳红”群体的温情守护者,也是孝老爱亲精神的践行者与示范者。

  冬日清晨,记者走进民和县川口镇金塔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温暖的阳光透过落地窗洒在房间,老人像往常一样,早早来到这里,开始按摩、聊天、晒太阳。

  白亮在走廊中忙碌地穿梭着,一会儿查看设施设备,一会儿问问老人的身体,一会儿和老人聊天,一会儿又叮嘱工作人员做好服务。老人们被他的耐心细致所打动,脸上洋溢着和蔼慈祥的笑容。

  马玉芳老人是这里的“常客”,白亮时常关照她,让她心里倍感温暖。马玉芳感慨地说:“这个小伙子人好,对我们老人有耐心,做事又细致入微,这里的每个工作人员都很好,我几乎天天来这儿。”

  临近中午,老人们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来到餐厅,自觉排队盛饭,马玉芳和同伴坐到一起,夸赞着美味的饭菜,老人你一言我一语,聊得很开心。

  “来这里这么多年,每天的饭菜不重样。”

  “是啊,你看厨房里,又干净又卫生,吃着也放心。”

  “每天2块钱,我们能吃到这么可口的饭菜,真的很满意。”

  ……

  白亮向记者介绍,金塔社区是一个搬迁安置小区,人口基数大,老人也多,来日间照料中心的多为低保户老人。而他服务的远不止这些老人,还有在家的失能老人、孤寡老人。

  创业之初,白亮带着刚入行的护工走乡串户宣传“养老服务”。可当时,年轻人对“居家养老”概念懵懂无知,老人也难以接受上门服务。无奈之下,他们只能手拿政府文件挨家挨户耐心讲解,免费帮老人打扫卫生,即便如此,服务的接受程度依旧不容乐观。

  “说心里话,我也曾后悔过!”从外企到西北偏远地区,从工程师到养老服务,白亮没有做过对比,但服务得不到大众认可,这让他一度心灰意冷。

  在创业的数年里,足迹遍布民和县的各个乡镇,翻越了无数座未曾涉足的大山,走过了一条条未曾踏足的道路。最终,他坚守住了心中的信念。

  “孝老爱亲是我从小接受的教育,既然我选择了养老行业,就必然要坚定地走下去。”

  终于,人们逐渐接纳了养老服务这一全新理念,一传十,十传百,民和县利民养老健康保健服务中心的护理员逐渐增多,服务的乡镇面积也逐渐扩大,成为民和县坚持下来的两个养老社会组织之一。

  “我的父母也老了,看着这些老人,就仿佛看到了未来自己年迈的父母。既然从事养老服务,就一定要把服务做好。”

  为打造高质量养老服务机构,让老人享受更专业的服务,白亮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开展照护服务培训,为护理人员统一配备按摩仪、康复理疗仪、血压计、血氧仪、拔罐器具、中药熏蒸包等康复理疗服务器具,极大地提升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不仅如此,2018年,白亮凭借自己在外企积累的工作经验,自主研发了“利民智慧养老”信息平台,可在线上实时监管服务过程,让老人更安心。

  2020年至2021年,白亮带领团队发布了《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系统规范》《利民智慧养老工作服务流程》等32个企业标准,为推广智慧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模式,奠定了坚实的标准化、规范化基础。

  “白主任对老人尽心尽力,真心实意地为老人着想,一心只为让老人们能够安享晚年,幸福养老,他是我在这个行业的引路人。”利民养老健康保健服务中心工作人员邓香妮说,白亮对老人很有爱心和责任心。

  她告诉记者,有一年松树乡一位护工到老人家中服务,结果发现这位70多岁的老人上厕所时不小心掉进茅坑被卡住,幸得护工及时发现并将老人送往医院救治,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因这起事件,白亮启动了每月一次的“空巢独居老人探访”工作,这本不是他的常规服务范畴,但他始终坚持至今。

  2023年,为进一步解决社区老年人用餐难的问题,白亮率先在民和县两个社区开展“敬老幸福食堂”,满足老年人就近用餐需求,让老人“食”有所依。截至目前,幸福食堂已累计接待老人用餐15000人次。

  每至逢年过节,白亮都会带领团队慰问探访孤寡、残疾、贫困、高龄老人,坚持在民和县10余个农村互助幸福院和日间照料中心,为老年人提供爱心餐、文艺演出、公益讲座,多次组织邀请文工团、县老年人艺术团深入农村、社区义演。

  累计慰问探访孤寡困难老人8000余人次,提供爱心餐、文艺演出、公益讲座等活动1000余场,为4500余名高龄、空巢、独居、残疾等特殊困难老人提供居家照料和康复理疗服务约120万人次,筹资32.4万元为失聪、行动和生活有困难的老人发放助听器、轮椅等辅助器具和生活用品647人次受益,累计发放各类爱心物资价值60余万元……

  日积月累的付出,日益增多的数据,在白亮眼中,只是“敬老、爱老、助老”的职责所在,他说:“我是党员,要有责任担当,每个人都会变老,我只是做了我该做的!”

作者 牛玉娇
编辑:易 娜
青海新闻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