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岁末年初,一场场“赶大集”活动在省城西宁接连上演。借助省城超强的“人气”,省内不少州县带着精心挑选的年货纷纷涌向西宁,做市场,抢“蛋糕”。
“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时代已经远去,与其坐等机会,不如自寻出路。在商圈“内卷”日益狂热的情形下,省内不少地方主动出击,将新年的第一站纷纷放在西宁。

带着“花样”年货赶大集
“喂,强哥。”
“谁让你打我这个电话的?”
“你要的纯天然贵南黑藏羊肉,我给你找到了,除了这个,还有牦牛酸奶、羊毛被子、沙沟大馍馍,我验过了,全是好货。”
“你人在哪里?”
“就在西宁市城东区吾悦广场,年货大集贵南站。”
……
最近,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南县商户才旦扎西与影视剧《狂飙》主人公“强哥”隔空对话的短视频爆红网络。
这是海南州2025年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西宁年货大集(贵南站)推出的预告消息。短短30秒的预告片,内容丰富,形象生动,道出了贵南县政府对此次活动的重视程度。
贵南到西宁,相距两百余公里。路程的遥远,并没有阻挡贵南前往省城“赶大集”的信心。贵南县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此次到西宁参加年货大集活动,县上组织了31家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精选了220余种产品。
走进西宁市城东区吾悦广场,一股鲜嫩的羊肉味扑鼻而来。抬眼望去,不少市民端着刚出锅的羊肉汤品尝。一旁的西宁市民孙女士忍不住称赞:“肉嫩汤鲜,想必是地道的黑藏羊肉了。”
“麦香味重,吃着比一般的馍香,很像小时候的味道。”就在一旁,市民杨梅花和同伴正在品尝沙沟大馍馍。不一会儿,她们购买了心仪的沙沟大馍馍回家了。
放眼望去,偌大的集会现场摆着肉质鲜嫩的黑藏羊、软绵劲道的“夏夏”饼、麦香十足的沙沟土烧馍、醇香的酩馏酒,还有铜火锅开锅肉、传统面片、藏式点心、牦牛奶制品等,几乎是浓缩版的贵南土特产大集。除了琳琅满目的产品,一场充满民族味的文艺演出,让西宁市民大饱眼福。穿梭其间,给人带来不一样的体验。
“贵南离西宁比较远,大多数西宁市民对贵南缺乏了解,我们举办这样的活动,不单单是为西宁市民提供心仪的年货,更重要的是让更多人了解贵南土特产、贵南的风土人情。”贵南县农牧水利和科技局副局长张耀东说。
新年第一天,贵南县主动“走出去”,将“赶大集”活动主会场放在省城西宁。5天的时间里,不仅赚足了人气,更鼓了参展商的腰包。按参与活动的企业主的话说:“西宁人气旺,消费也火爆,希望政府多举办这样的活动!”

借省城“人气”为商家打call
贵南来了,果洛的达日来了,海北的刚察也来了,大家纷纷赶往西宁“赶大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目的:借省城的人气,为各自的农畜产品打开销路,助力企业增加收入。
就在不久前,远在果洛藏族自治州的达日县在西宁举办了一场特色产品展销会。地处草原的达日县是全省有名的畜牧业大县之一。最新数据显示,达日县可利用草场面积2112万余亩、牲畜存栏140042头(只)。受地理条件、人口数量等因素的限制,达日县牛羊肉销售在本地乃至果洛市场趋于饱和状态,基于此,他们将目标瞄准县域外的市场。
看中西宁市优越的市场条件和潜在的消费者,达日县在西宁市城北区吾悦广场举办了特色农畜产品推介会,为市民带来了产自海拔4000米的绿色有机农畜产品。此次展会,达日县组织商家、合作社等带来了牦牛肉礼盒、牦牛酸奶、冬虫夏草、查莫岭藏香、藏式圆帽、达日嘉嘉牦牛肉、羊肚菌等富有达日特色的产品。两天时间,各类农畜产品销售额达30余万元。
参与组织的达日县农牧水利和科技局工作人员称,展销会、“赶大集”不仅仅是一种产品的推销会,更是交流和学习的过程。放眼全省,牛羊肉品牌众多,也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通过参加展会,能深入了解西宁市场对牛羊肉的需求。回去后,他们将有针对性地在产品研发、质量、包装、推介等方面下功夫。
参与此次展销会的仁青当周受益匪浅。他说,西宁市民对达日县的产品比较青睐。大多数消费者喜欢达日牛羊肉,主要在于对原产地生态环境的认可,达日地处高原,产出的牛羊肉是有机无污染的。
对西宁市民而言,参加州县举办的特色农畜产品推介会,也是放心购买牛羊肉的一大选择。
岁末年初,一场场盛大的年货节、“赶大集”活动在西宁各大商超相继拉开帷幕,让西宁市民在家门口置办各地特色年货的同时,也为州县商家搭建起展示自我的舞台。

“赶大集”激发消费新活力
春节临近,各地年货市集纷纷开启。人们采购年货的热情逐渐高涨,在升腾的烟火气中感受浓浓年味。省内各地的积极参与,让西宁市场的年货节更加丰富多彩,热闹非凡。
“这段时间,我接连参加了几场州县特色产品推介会,感觉都不错。以往想要购买州县的特色产品,要么麻烦亲戚朋友帮忙带,要么只能在网上下单,总觉得缺了些现场挑选的乐趣和真实感。如今,在西宁就能一站式购齐青海各州的特色年货,实在是太便捷了。”市民杨女士说。
近两年来,每逢传统节日,线上“逛大集”主题就会成为流量密码,引来众多网友的沉浸式观看。线上交易虽然能够满足人们的购物欲,但传统的线下集市依然能带来强烈的新鲜感,满足购物体验,充满松弛感和节日氛围。
赶大集、年货节爆红的背后,更多的是现代人、尤其是年轻群体对生活气息与人情味的回溯与向往,更是对传统与现代融合创新场景的投入和探索,人文经济在满满“仪式感”中茁壮生长。
岁末年初之际,在西宁市新华联门口举行的海南藏族自治州绿色有机农畜产品年货大集上,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众多年轻人的身影格外引人注目。年轻的上班族李燕与朋友沿着集市主路前行,被两边极具民族特色的手工艺品及美食所吸引。她说,摊主们热情的笑脸和现场的气氛像是回到了小时候跟着父母买年货的场景,很有“氛围感”。
参与西宁“赶大集”活动的一名工作人员介绍,“赶大集”不仅仅是市场热潮的反映,更是激发地方经济活力的重要一环,也是乡村振兴和消费升级的生动实践。各市州纷纷在省城西宁举办各具特色的年货节,意义非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