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内 时评 党建 省情 文化 法治 原创 视频 省委文件 新闻 政务 旅游 生态 体育 专题 图片 融媒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藏文网
 
站内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 : 青海新闻网聚焦青海
中国城市创新能力百强,西宁榜上有名——西宁在现代化新青海建设上走在前作表率系列报道之五
来源:西宁晚报
作者:王琼
发布时间:2025-01-16 07:49:30
编辑:马燕燕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这就是西宁的创新实力!近日,科技部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发布《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24》,报告显示,西宁市创新能力指数在全国29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中排第97位,比上年提升4位,首次跻身中国城市创新能力百强。

  创新是一座城市永续发展的动力,也是一座城市不断进步发展的方式方法。跻身百强的西宁,创新力到底源自何处?

  以“西宁特色”贯穿科技创新发展路

  独特的资源禀赋加上独具一格的产业特征,西宁特色体现在科技创新发展的方方面面。近年来,西宁市聚焦生态文明高地、产业“四地”建设中的“一个创新服务基地、三个中心城市”定位,依托清洁能源、绿色算力等领域资源禀赋和产业特征,发挥创新资源聚集优势,以成果转移转化对接会、校企对接等科技活动为载体,充分利用全国科技资源和力量,构建“政产研”协同创新机制,统筹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加速全市特色产业迭代升级和优势重塑,走出一条具有西宁特色的“政产研”结合科技创新发展之路。“一协议一机制一方案”政所共建世界级盐湖产业创新基地建设成效显著。印发行动方案,从4个方面24项专项行动,高位推动西宁农谷·高品质农畜产品科创中心建设。

  以“西宁优势”扩容升级创新矩阵

  全市共有国家级和省级创新平台187家,占全省的72.76%。

  这就是西宁的优势。2024年以来,西宁市主动融入青海省十大国家级创新平台培育建设,投入市级科研经费580万元支持盐湖资源绿色高值利用、藏医药古籍文献数据库等国家级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建成国内首个大型藏医药科技文献数据中心。市第一医院眼科成功获批建设省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填补了市级医疗机构建设省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空白。统筹布局碳中和新材料新装备技术创新平台等一批市级创新平台建设,逐步构建覆盖全链条的国家、省、市三级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实施创新主体培育“量质双升”行动,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4家、市级科技型企业24家、企业研发中心11家、农业科技园16家,市级科技型企业与企业研发中心提前一年完成“十四五”目标任务。

  以“西宁力量”集聚各类创新资源

  近年来,西宁市坚持“产业出题、科技答题”,年内争取国家和省级专项资金5.3674亿元,支持盐湖、锂电、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494个项目集中攻关“卡脖子”难题,资金项目数“双量”创历史新高。高原冷凉蔬菜重大专项获批1000万元,填补近十年内争取省级重大科技专项空白。全年取得科技成果573项,同比增长13.69%,达到国际领先29项、国际先进47项。膜耦合提锂研究成果获省自然科学一等奖,4项成果获得省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成果获得省技术发明三等奖。青藏高原国家种质资源库完成实体库临时库和网站建设,青薯9号创造亩产6508公斤全国新纪录,世界首例体细胞克隆藏羊在青海诞生,青海产多晶硅入选国家级创新产品,打破我国电子级多晶硅完全依赖进口的局面。千吨级镁铝水滑石制备的关键技术与产业化示范项目突破超细粉体过滤核心设备及技术瓶颈,填补国内空白。智慧西宁时空大数据平台建设通过国家级验收,实现了正射影像、电子地图、地下管线等300多项时空数据资源的跨部门、跨业务、跨系统的共享应用。

  以“西宁理念”深化区域协同合作

  基础薄弱,资金不足,人才结构不够优化……西宁面对的问题还不少,但是西宁始终坚持一个理念,那就是科技创新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

  如何让科技创新驱动区域协同发展?

  多年来,西宁市积极构建国内大循环科技创新服务体系,成立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新农学院西宁分院,济南大学、兰州大学等高校在西宁科技大市场设立成果转移转化分中心,与天津大学、南京农业大学、江苏中国科科院植物研究所建立稳定战略合作关系,引导全国科技创新资源向西宁集聚。联合北京、上海、南京等28个城市科技部门与海西州签订合作备忘录,探索两地盐湖领域“资源共享+研发共攻+成果共落+人才共育”新模式。举办第三届黄河流域城市暨兰西城市群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对接会等4场专场对接活动,促成签订技术合作项目34项,签约金额1.25亿元。完成技术合同登记1667项,总成交额17.04亿元,增长13%。

  以“西宁人才”全面提升服务效能

  去年,西宁市选派120名科技特派员建立15个工作站,成立30名专家组成的组团式服务团队,创新开展农业技术“送田间、进圈舍、到地头、上车间”活动,科技助力乡村振兴发展成效显著。积极开展科技专员遴选工作,首批遴选85名科技专员协助企业解决难题,占全省的78%。采取包保园区、包保企业工作模式,深入200余家企业开展“保姆式”服务,解决问题300余个。积极争取科技部“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政策落地获批,新增“科创贷”担保业务5笔,金额1750万元,解决中小微科技企业融资难问题。西宁市科技创新促进中心荣获中国技术市场协会第十二届金桥奖集体二等奖、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2023年度生产力促进(服务贡献)三等奖,综合评价优秀(A类)。西宁市科技局荣获全国科普工作先进集体、全省科普讲解大赛优秀组织奖。  

推荐阅读
中共青海省第十四届纪委第四次全体会议举行
全省企业家座谈会召开 吴晓军讲话 罗东川主持
`2025“第一缕阳光”全球同拍中国年在青海启动
青海省30名药品安全社会监督员受聘上岗
2024年度省委常委班子民主生活会征求意见公告
“你好,青海”网络短视频比赛评选结果公示
乐都:聚焦节日市场 保供稳价各类农产品
海北:221基地旧址“活化”点亮红色传承之光
24H热点
【新春走基层】春运大幕开启 暖心铺就归途
【经济聚焦】增长60%,何以能?——探寻一家绿色工...
【新春走基层·情满春运路】温暖相伴 归程井然——...
清风劲吹高原 廉洁护航发展
【迎接全省两会特稿】城乡融合展颜值 美好生活有品质
【迎接全省两会特稿】以实干书写民生温暖“答卷”
【乡村振兴在青海】隆冬时节 牛羊吃上“营养餐”
【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一张温情电力网 点亮民...
【迎接全省两会特稿】青海奏响全域旅游最美和声
【平安建设在身边】“马背法庭”行走在黄河源头
热点图片
“小餐盘”托起“大民生”
“小餐盘”托起“大...
青海西宁:温情护航 温暖旅途
青海西宁:温情护航 ...
青海西宁:春节饰品 购买火热
青海西宁:春节饰品 ...
青海省青少年女足队冬训出征
青海省青少年女足队...
【迎接全省两会特稿】青海奏响全域旅游最美和声
【迎接全省两会特稿...
【品味河湟文化】一寸高跷一寸故事——“河湟文化”看西宁系列报道之二
【品味河湟文化】一...
西宁上榜2024中国蓝天百强城市
西宁上榜2024中国蓝...
青海:51名攀冰运动员大黑沟挑战自我
青海:51名攀冰运动...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青海省互联网新闻中心主办  版权所有:青海新闻网
未经青海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闻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3120170001 青ICP备19000163号 青公网安备 63010302000199号
 
img

中国城市创新能力百强,西宁榜上有名——西宁在现代化新青海建设上走在前作表率系列报道之五

西宁晚报
2025-01-16 07:49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二维码查看全文
img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img

中国城市创新能力百强,西宁榜上有名——西宁在现代化新青海建设上走在前作表率系列报道之五

西宁晚报
2025-01-16 07:49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或发送给朋友、保存图片

中国城市创新能力百强,西宁榜上有名——西宁在现代化新青海建设上走在前作表率系列报道之五

  • 2025-01-16 07:49:30
  • 来源:西宁晚报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这就是西宁的创新实力!近日,科技部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发布《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24》,报告显示,西宁市创新能力指数在全国29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中排第97位,比上年提升4位,首次跻身中国城市创新能力百强。

  创新是一座城市永续发展的动力,也是一座城市不断进步发展的方式方法。跻身百强的西宁,创新力到底源自何处?

  以“西宁特色”贯穿科技创新发展路

  独特的资源禀赋加上独具一格的产业特征,西宁特色体现在科技创新发展的方方面面。近年来,西宁市聚焦生态文明高地、产业“四地”建设中的“一个创新服务基地、三个中心城市”定位,依托清洁能源、绿色算力等领域资源禀赋和产业特征,发挥创新资源聚集优势,以成果转移转化对接会、校企对接等科技活动为载体,充分利用全国科技资源和力量,构建“政产研”协同创新机制,统筹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加速全市特色产业迭代升级和优势重塑,走出一条具有西宁特色的“政产研”结合科技创新发展之路。“一协议一机制一方案”政所共建世界级盐湖产业创新基地建设成效显著。印发行动方案,从4个方面24项专项行动,高位推动西宁农谷·高品质农畜产品科创中心建设。

  以“西宁优势”扩容升级创新矩阵

  全市共有国家级和省级创新平台187家,占全省的72.76%。

  这就是西宁的优势。2024年以来,西宁市主动融入青海省十大国家级创新平台培育建设,投入市级科研经费580万元支持盐湖资源绿色高值利用、藏医药古籍文献数据库等国家级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建成国内首个大型藏医药科技文献数据中心。市第一医院眼科成功获批建设省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填补了市级医疗机构建设省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空白。统筹布局碳中和新材料新装备技术创新平台等一批市级创新平台建设,逐步构建覆盖全链条的国家、省、市三级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实施创新主体培育“量质双升”行动,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4家、市级科技型企业24家、企业研发中心11家、农业科技园16家,市级科技型企业与企业研发中心提前一年完成“十四五”目标任务。

  以“西宁力量”集聚各类创新资源

  近年来,西宁市坚持“产业出题、科技答题”,年内争取国家和省级专项资金5.3674亿元,支持盐湖、锂电、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494个项目集中攻关“卡脖子”难题,资金项目数“双量”创历史新高。高原冷凉蔬菜重大专项获批1000万元,填补近十年内争取省级重大科技专项空白。全年取得科技成果573项,同比增长13.69%,达到国际领先29项、国际先进47项。膜耦合提锂研究成果获省自然科学一等奖,4项成果获得省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成果获得省技术发明三等奖。青藏高原国家种质资源库完成实体库临时库和网站建设,青薯9号创造亩产6508公斤全国新纪录,世界首例体细胞克隆藏羊在青海诞生,青海产多晶硅入选国家级创新产品,打破我国电子级多晶硅完全依赖进口的局面。千吨级镁铝水滑石制备的关键技术与产业化示范项目突破超细粉体过滤核心设备及技术瓶颈,填补国内空白。智慧西宁时空大数据平台建设通过国家级验收,实现了正射影像、电子地图、地下管线等300多项时空数据资源的跨部门、跨业务、跨系统的共享应用。

  以“西宁理念”深化区域协同合作

  基础薄弱,资金不足,人才结构不够优化……西宁面对的问题还不少,但是西宁始终坚持一个理念,那就是科技创新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

  如何让科技创新驱动区域协同发展?

  多年来,西宁市积极构建国内大循环科技创新服务体系,成立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新农学院西宁分院,济南大学、兰州大学等高校在西宁科技大市场设立成果转移转化分中心,与天津大学、南京农业大学、江苏中国科科院植物研究所建立稳定战略合作关系,引导全国科技创新资源向西宁集聚。联合北京、上海、南京等28个城市科技部门与海西州签订合作备忘录,探索两地盐湖领域“资源共享+研发共攻+成果共落+人才共育”新模式。举办第三届黄河流域城市暨兰西城市群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对接会等4场专场对接活动,促成签订技术合作项目34项,签约金额1.25亿元。完成技术合同登记1667项,总成交额17.04亿元,增长13%。

  以“西宁人才”全面提升服务效能

  去年,西宁市选派120名科技特派员建立15个工作站,成立30名专家组成的组团式服务团队,创新开展农业技术“送田间、进圈舍、到地头、上车间”活动,科技助力乡村振兴发展成效显著。积极开展科技专员遴选工作,首批遴选85名科技专员协助企业解决难题,占全省的78%。采取包保园区、包保企业工作模式,深入200余家企业开展“保姆式”服务,解决问题300余个。积极争取科技部“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政策落地获批,新增“科创贷”担保业务5笔,金额1750万元,解决中小微科技企业融资难问题。西宁市科技创新促进中心荣获中国技术市场协会第十二届金桥奖集体二等奖、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2023年度生产力促进(服务贡献)三等奖,综合评价优秀(A类)。西宁市科技局荣获全国科普工作先进集体、全省科普讲解大赛优秀组织奖。  

作者 王琼
编辑:马燕燕
青海新闻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