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近日,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会议在西宁召开,总结2024年青海人社工作,研究部署2025年重点任务。2025年全省城镇将新增就业6万人,农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106万人次,离校未就业应届高校毕业生帮扶就业率达85%以上,完成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8万人次。
全省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458万人、70万人、118万人,事业单位公开招聘3000人以上,专技人才、高技能人才总量分别达到19.3万人、11万人,劳动保障监察举报投诉案件结案率、拖欠农民工工资举报投诉结案率、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结案率分别达97%、98%、95%以上。
2025年,我省将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提升产业“四地”建设领域吸纳就业总量,推进财政、金融、就业、产业、区域、环保、监管等政策协同发力。扎实推进就业优先政策举措落实落地落细,制定实施《关于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实施意见》,推出一批企业和群众可感可及的增量政策。优化减负稳岗政策,高效精准落实稳岗返还、技能提升补贴、社保阶段性降费、吸纳就业补贴、创业担保贷款等政策举措,充分释放存量政策效应。
深化“青海e就业”行动,实施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城乡基层和中小微企业就业支持计划,培育人工智能训练师和数据标注员等新兴就业品牌,优化入企服务,强化用工保障。持续推动青海拉面、青绣、互助家政、大通护工等特色劳务品牌提档升级,培育打造高山向导、冷水鱼养殖等一批劳务品牌,挖掘新的就业增长点。
以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为导向,深化职称制度改革,对职称评审专业实行动态调整,探索将发展态势好、从业人员较多、人才需求量大的专业纳入职称评审范围,启动我省首批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职称专项评审工作,完善博士后及实践基地相关政策,进一步畅通高技能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通道。
全面推进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深入实施“技能照亮前程”职业技能培训行动,聚焦重点群体和供需矛盾突出的重点行业,自下而上摸清培训需求,对接重大招商引资项目等用工需求,全面推行“订单式培训+就业”,精准开展职业能力培训。扩大“新八级工”技能等级制度实施范围,发挥企业培训主体作用,支持技工院校建设一批与绿色算力等产业发展相匹配的特色专业,持续深化职业技能培训和评价专项整治,积极构建产训评一体的企业技能生态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