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灵蛇贺岁,福满人间;瑞气盈门,万象更新。2月7日,正月初十,西宁社火·火“豹”大秀——2025年西宁市优秀社火集中巡游活动启动,巡游路线从西门十字至西宁大厦,长达3公里的展演,为新春增添了热闹喜庆的氛围,让市民、游客近距离感受青海传统民俗文化的魅力。


11个板块51个节目尽显古城魅力
今年的社火巡游活动以“祥蛇纳福至 雪豹携瑞来”为主题,路线从西大街(西门十字)至东大街至大众街(西宁大厦)。11时30分,活动在西门十字启动,来自西宁市五区两县的雄狮、长龙,从长江路由北向南霸气出场,伴随着动感的音乐,雄狮英姿飒爽、长龙威严灵动。
队伍中,一只醒狮格外亮眼。以舞狮宣传大美青海的湟中区文化馆工作人员陈义身披醒狮服,与传统“北狮”切磋展演,舞者们将南北舞狮表演的“意”和“形”展现得淋漓尽致。
活动现场,道德模范、劳模等为龙狮搭红,寓意着为新的一年带来好运和福气。紧接着,巡游展演正式开始。由《“豹”请金蛇·福满西宁》《“芯”联市州·共启丰年》《中华战舞·热血英歌》《金鼓喧天·祥和夏都》《地道河湟·寻味东区》《金蛇献瑞·豹游中区》《梦启新程·魅力西区》《向新而行·活力北区》《河湟记忆·圣域湟中》《一城山水·大境通达》《唐蕃古道·日月湟源》11个板块共计51个节目组成。除西宁市及五区两县的8个板块节目以外,活动特别邀请了潮汕英歌舞、玉树藏族原生态服饰及伊舞、鼓乐表演。
龙狮、秧歌、钱棍、扇子舞、太平鼓等群体舞蹈表演,高跷、旱船、高台等巡游展演,还有报儿、灯官老爷、哑巴、胖婆娘、八仙等传统社火角色表演,在锣鼓喧天的热闹氛围中向市民传递着美好的新春祝福。健身龙、花束舞蹈等现代元素的加入更是让传统社火“洋气”起来。20个雪豹卡通人偶让“雪豹之都”城市IP更加深入人心。
大通蛙图腾祭祀舞“四片瓦”、滚灯、顶灯、太平鼓、霸王鞭等20余项非遗代表性项目均在巡游活动中陆续登场,向市民奉献了一场民俗文化的饕餮盛宴。各色花车装饰结合凤凰台、拱辰门、青海体育中心、浦宁之珠、共字桥、青海省博物馆等西宁地标建筑剪影,展现了西宁这座高原城市的现代与活力。


潮汕英歌舞首次亮相西宁
“嘿、嘿……”随着急促而有韵律的节奏,来自广东省揭阳市的仙桥镇英歌队在社火表演队伍中精彩亮相。英歌队演员们身着色彩斑斓的戏服,迈着欢腾的步伐走向场中,他们手中的双木棒在空中划出一道道弧线,场面让人热血沸腾。
巡游现场,英歌舞演员们将武术动作与戏剧元素巧妙地融合其中,跳跃、击打、旋转,舞姿矫健有力,节奏明快热烈,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活力与激情。
“太精彩了”“真好看”“场面震撼,视觉感受不错”……精彩的英歌舞表演让现场观众赞叹不已,人们纷纷举起手机拍摄,并报以阵阵热烈掌声与喝彩声。
“英歌舞从明代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形成了不同的流派和风格,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我们是一支由青年爱好者组成的中板流派英歌队,以传播潮汕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战舞为宗旨,致力打造揭阳市区一支有活力、有朝气的英歌舞表演团队。这次表演的内容取材于《水浒传》中梁山好汉化妆卖艺大闹大名府营救卢俊义的故事情节。”仙桥镇英歌队领队郑奕华说,此次受邀来到西宁展演,不仅可以让西宁市民近距离感受潮汕英歌舞的独特魅力,还能进一步丰富活跃节日文化活动,促进南北文化的交流碰撞,增强相互的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
现场众多市民表示,第一次近距离观看英歌舞,感受到了岭南文化的深厚底蕴,为春节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气息。


50余支团队近2800人参演
今年社火巡游活动由老中青少4代齐上阵,中青年群体为主力,年龄最小的参演者仅3岁,年龄最长参演者74岁,体现了群众对河湟社火的坚守与传承。
巡游展演共计51个节目,有50余支团队近2800名演职人员参与,公安、消防、应急、医疗、交通、城管、林草等多部门参与保障,活动规模为历年来全省社火展演之最,地方特色浓郁鲜明、多种文化交相辉映。
搭建高台、排练节目、制作服饰……热闹的社火背后,是每一个团队的精心准备和日复一日的排练。他们的辛苦排练和默默付出,才让这场社火巡游如此精彩纷呈,让西宁的春节充满了浓浓的年味和无尽的欢乐。
在城中区总寨镇的表演队伍中,一个个稚嫩的身影格外引人注目。10岁的卢尊,脚踏寸跷,正和小伙伴们兴奋地聊着高跷里的角色。他在父亲的指导下,已经学习了两年的寸跷技巧。虽然学习过程充满了艰辛,但卢尊从未放弃过。他说,学校放假后,他和伙伴们就开始排练社火。能在西宁街头参加社火巡游,对卢尊来说是一种鼓励,他希望有一天,能踩起更高的高跷。
任国太是总寨镇陈家窑村社火队的老成员了,演了20多年的社火,今年终于有机会站在西宁市的街头参与社火巡游。他饰演的媒婆角色夸张而生动,逗得围观群众笑声不断。说起参加社火巡游的感受,他说:“能代表陈家窑村参加这场演出,我感到非常自豪!在这里,我要祝大家新年快乐,身体健康,愿我们的社火给大家带来欢乐和吉祥!”
每年的社火展演,高跷和千户营高台是观众最期待的节目。今年,湟中区拦隆口镇千户营的20座高台分布在西宁市西门、大十字、西宁大厦等地。高台上的演员们身着华丽的服饰,演绎着一个个精彩绝伦的故事,让市民们近距离感受到了“空中杂技”的魅力。
一座高台的台长文虎介绍,近年来,千户营村高台题材越来越丰富,高台中还融入了青海的旅游景点以及民俗文化,希望能通过高台让更多人走进青海、了解青海。今年,参加高台演出的演员里,年龄最小的仅4岁。
演出开始前,湟源县城关镇光华村社火队负责人王发智挨个检查演出人员的装备,特别是高跷的绑扎情况。他严肃而认真地提醒每一个人:“大家再检查检查,高跷都绑好了没,一定要注意安全。”
王发智介绍,光华村社火队从腊月初就开始筹备这次演出,队员们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努力。而他们的付出也得到了回报,在社火展演中,他们将经典民间故事生动地呈现给观众,赢得了阵阵掌声。


一场社火点燃市民热情
当天,虽然天气寒冷,但丝毫不影响市民的热情,随着精彩的节目陆续上演,人群中不时爆发出阵阵喝彩声。观众熟知的湟中“三小只”再次亮相,吸引众多市民驻足拍照。社火巡游道路两侧,市民游客熙熙攘攘,近13万人次驻足观看。
“几天前就看到各大媒体推送的社火信息,节目内容丰富,特别期待。”市民张女士说,为了能抢到最佳观赏位置,她一早便带着孩子来到了西门口十字。
像张女士一样,许多市民都早早地来到社火巡游的起始点,抢占最佳观赏位置,期待着这场视觉盛宴。
“快看,孙悟空!”人群中,小观众乐乐指着眼前的“孙悟空”,兴奋地说。乐乐妈妈王蕊告诉记者,这是他们第一次在西宁看到社火巡游,这么热闹的社火表演,让他们十分震撼。
“太精彩了!这才是过年该有的样子,以前只在电视上看过社火表演,今天在现场看,感觉完全不一样。”市民杜斌感慨道,“社火表演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年味,更让我们领略到了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爸爸,我也想学扭秧歌。”看着表演者们欢快的舞步,8岁的朵朵也忍不住跟着扭动起来。一旁的市民看着朵朵有模有样地学起来,都竖起大拇指,给了她一个大大的赞。
震天的锣鼓敲起来,欢快的秧歌扭起来,威武的龙狮舞起来……西宁街头,社火表演精彩纷呈,高潮迭起。来自陕西的游客刘畅伟一边用手机记录着精彩的瞬间,一边给身边的孩子讲解着社火的文化内涵。
“社火表演不仅仅是热闹好看,更重要的是它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我希望通过这次旅行,让孩子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更深的了解和认识。”刘畅伟说,这场民俗盛宴,不仅让外地游客感受到了浓浓的年味,也让孩子们在欢声笑语中,感受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热闹的不只有巡游现场,还有对巡游活动全程直播的西海都市报全媒体平台直播间。“河湟社火精彩绝伦!”“我在山东看家乡的社火,祝西宁越来越好!”“我在广州,我为家乡人点赞!”……一时间,本报直播间引来全国网友的围观。
春节期间,西宁市以市级大型社火巡游活动为带动,还将开展县区社火巡游展演、村(社区)小型社火展演活动2000余场,以“千场社火走千村”的浓厚年节氛围,让河湟社火走街串巷、进村入户送喜送福,让群众度过一个热热闹闹、欢乐祥和的新春佳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