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内 时评 党建 省情 文化 法治 原创 视频 省委文件 新闻 政务 旅游 生态 体育 专题 图片 融媒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藏文网
 
站内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 : 青海新闻网生态高地
青海:三大江河出境水质保持优良
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96.3%
作者:赵俊杰
发布时间:2025-02-11 07:49:06
编辑:马燕燕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记者从2025年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上了解到,过去一年,我省各级生态环境部门聚力打造生态文明高地,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扎实推进第三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推动全省生态环境质量在较高水平上持续改善。

  空气质量稳中向好

  全面落实国家《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和我省实施方案,以PM2.5防治为主线,强化多污染物协同控制,支持实施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工业企业深度治理、移动源管理等41个项目,完成燃气锅炉低氮改造218蒸吨、散煤治理7.86万户,淘汰老旧车1.6万余辆,实现区域环境质量稳步改善。

  2024年全省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96.3% 高出全国平均水平9.4个百分点

  地级以上城市PM2.5平均浓度为19微克/立方米 较全国平均水平低10.3微克/立方米

  水环境质量持续稳定

  深入推进长江、黄河、湟水和青海湖等重点流域湖库保护治理,持续开展县级及以上城市黑臭水体排查整治,加快推进乡镇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立治工作,巩固提升饮用水安全保障水平。完成重点流域入河(湖)排污口排查整治年度任务。全面排查整治工业园区水环境问题。建立青海湖旅游项目“三证”机制,加强青海湖旅游项目规划管控、审批准入、运营监管全过程生态环境保护。

  2024年底全省35个地表水国考断面优良水体比例为100% 较全国总体水平高9.6个百分点

  黄河干流、长江、澜沧江出省境断面水质稳定保持在Ⅱ类及以上 

      湟水出省境断面水质达Ⅲ类及以上 

      青海湖、龙羊峡等重点湖库水体优良

  土壤环境保持清洁

  分类开展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加强重点建设用地准入管理,完成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评估和地下水重点防控区划定。青海省污染防治远程巡检系统上线运行,基本实现重点涉危险废物企业和生活垃圾填埋场全覆盖。强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探索污泥、农作物秸秆、畜禽粪污的协同处置模式。扎实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认定。大力推进西宁、海西、玉树三地“无废城市”建设。有效探索青海湖刚毛藻水华治理及资源化利用工作,守住了刚毛藻不发生大规模暴发。开展青海湖流域污染源调查溯源,启动控源截污工作。2024年,全省污染耕地、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分别达到99%、100%,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率提升至41.3%,提前完成国家“十四五”规划目标。

  相关新闻:

    @青海人 这份“绿色福利”请查收

  今年是全面落实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任务、深入推进美丽青海建设的关键一年,主要目标是:全省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96.3%以上;长江、黄河干流、澜沧江出省境断面水质稳定保持在Ⅱ类及以上,湟水出省境断面年均水质达到Ⅲ类;地表水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保持100%,劣Ⅴ类水体比例为0;完成国家下达的4项主要污染物年度减排目标任务。

  今年,省生态环境厅将着力完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全面实行排污许可“一证式”管理,完善企业环境信用评价、环境信息依法披露等制度,推动重点行业生态环境统计与排污许可衔接。同时,持续完善绿色低碳发展机制,深度参与全国碳市场建设,落实企业碳管理、项目碳评价、产品碳足迹等管理要求,探索建立“碳普惠”等公众参与机制。深入推进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健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重大案件督办制度,完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与检察公益诉讼衔接机制。推动黄河、湟水流域生态综合补偿,建立湟水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

  立足省情实际,系统谋划具有青海特色的美丽中国先行区建设布局,组织编制《青海省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实施方案》,积极争取将我省纳入国家首批5个先行区建设省份。扎实开展统筹城乡推进美丽中国建设行动,选择2个城市、5个县率先形成一批美丽城市、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标杆,为全省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积累经验。深入实施美丽河湖建设提升行动,积极申报国家美丽河湖试点,为健全保护三江源“中华水塔”支持体系提供支撑。

  持续深入推进蓝天保卫战,加强重点区域和重点领域大气污染治理,强化西宁、海东两市大气污染联防联控,以降低PM2.5浓度为主线,强化多污染物协同控制。主城区实施燃煤设施清单化管理,因地制宜推进燃煤设施清洁化改造,有序实施民用和农业散煤替代。推进钢铁、水泥等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强化石化、化工等行业VOCs综合治理,推进大宗货物运输企业清洁运输。

  把移动源减排作为新的突破口,加强柴油货车、非道路移动机械及成品油全链条监管,持续推进高排放老旧车辆淘汰。加强扬尘、油烟、恶臭等大气面源污染精细化管理,推动秸秆禁烧依法科学管控。开展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划定。

  持续深入推进碧水保卫战,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加强入河排污口监管和整治提升,全面完成排查整治任务。深入开展城市、县城黑臭水体和工业园区水环境问题排查整治。协同做好青海湖陆域污染综合整治和刚毛藻治理。大力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完成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分类整改,巩固农村黑臭水体整治成果,进一步改善城乡人居环境。

推荐阅读
中国盐湖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揭牌
吴晓军罗东川与浙商代表团一行座谈
`2025“第一缕阳光”全球同拍中国年在青海启动
青海省30名药品安全社会监督员受聘上岗
青海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
2024年度省委常委班子民主生活会征求意见公告
青海海东:“五力”齐发打造智算超算核心集群
青海贵德:龙腾狮跃贺新春
24H热点
青海:三大江河出境水质保持优良 空气质量优良...
青海省黄河干流防洪二期工程获批
今年青海将建设34条(段、个)幸福河湖
青海全面推进高原水网建设 提升区域水资源配置能力
青海省多措并举持续优化招商引资生态环境服务保障
青海省生态环境厅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保护督察运行工...
青海省生态环境厅:开展春节期间重点区域环境监管...
青海省林业和草原局:以试点建设增添国有林场发展...
青海省生态环境厅:九方面措施深化全省生态环境领...
青海湖流域全面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
热点图片
坚守在海拔4000多米的风雪护路人
坚守在海拔4000多米...
柴达木天然气“温暖”哈萨克群众
柴达木天然气“温暖...
【文化中国行】社火——西宁人自己的春节大舞台——正月十二西宁各县区社火巡演(调演)活动速写
【文化中国行】社火...
【新春走基层】“智慧医保”升级百姓就医体验
【新春走基层】“智...
【致敬奋斗者】天路“暖房”里的贴心“小管家”
【致敬奋斗者】天路...
【文化中国年】非遗氆氇织就幸福画卷
【文化中国年】非遗...
青海互助:“高原蓝精灵”蓝莓成熟啦
青海互助:“高原蓝...
【坚定信心 实干争先】复工复产忙 冲刺开门红
【坚定信心 实干争先...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青海省互联网新闻中心主办  版权所有:青海新闻网
未经青海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闻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3120170001 青ICP备19000163号 青公网安备 63010302000199号
 
img

青海:三大江河出境水质保持优良
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96.3%

西海都市报
2025-02-11 07:49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二维码查看全文
img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img

青海:三大江河出境水质保持优良
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96.3%

西海都市报
2025-02-11 07:49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或发送给朋友、保存图片

青海:三大江河出境水质保持优良
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96.3%

  • 2025-02-11 07:49:06
  • 来源:西海都市报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记者从2025年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上了解到,过去一年,我省各级生态环境部门聚力打造生态文明高地,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扎实推进第三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推动全省生态环境质量在较高水平上持续改善。

  空气质量稳中向好

  全面落实国家《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和我省实施方案,以PM2.5防治为主线,强化多污染物协同控制,支持实施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工业企业深度治理、移动源管理等41个项目,完成燃气锅炉低氮改造218蒸吨、散煤治理7.86万户,淘汰老旧车1.6万余辆,实现区域环境质量稳步改善。

  2024年全省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96.3% 高出全国平均水平9.4个百分点

  地级以上城市PM2.5平均浓度为19微克/立方米 较全国平均水平低10.3微克/立方米

  水环境质量持续稳定

  深入推进长江、黄河、湟水和青海湖等重点流域湖库保护治理,持续开展县级及以上城市黑臭水体排查整治,加快推进乡镇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立治工作,巩固提升饮用水安全保障水平。完成重点流域入河(湖)排污口排查整治年度任务。全面排查整治工业园区水环境问题。建立青海湖旅游项目“三证”机制,加强青海湖旅游项目规划管控、审批准入、运营监管全过程生态环境保护。

  2024年底全省35个地表水国考断面优良水体比例为100% 较全国总体水平高9.6个百分点

  黄河干流、长江、澜沧江出省境断面水质稳定保持在Ⅱ类及以上 

      湟水出省境断面水质达Ⅲ类及以上 

      青海湖、龙羊峡等重点湖库水体优良

  土壤环境保持清洁

  分类开展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加强重点建设用地准入管理,完成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评估和地下水重点防控区划定。青海省污染防治远程巡检系统上线运行,基本实现重点涉危险废物企业和生活垃圾填埋场全覆盖。强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探索污泥、农作物秸秆、畜禽粪污的协同处置模式。扎实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认定。大力推进西宁、海西、玉树三地“无废城市”建设。有效探索青海湖刚毛藻水华治理及资源化利用工作,守住了刚毛藻不发生大规模暴发。开展青海湖流域污染源调查溯源,启动控源截污工作。2024年,全省污染耕地、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分别达到99%、100%,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率提升至41.3%,提前完成国家“十四五”规划目标。

  相关新闻:

    @青海人 这份“绿色福利”请查收

  今年是全面落实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任务、深入推进美丽青海建设的关键一年,主要目标是:全省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96.3%以上;长江、黄河干流、澜沧江出省境断面水质稳定保持在Ⅱ类及以上,湟水出省境断面年均水质达到Ⅲ类;地表水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保持100%,劣Ⅴ类水体比例为0;完成国家下达的4项主要污染物年度减排目标任务。

  今年,省生态环境厅将着力完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全面实行排污许可“一证式”管理,完善企业环境信用评价、环境信息依法披露等制度,推动重点行业生态环境统计与排污许可衔接。同时,持续完善绿色低碳发展机制,深度参与全国碳市场建设,落实企业碳管理、项目碳评价、产品碳足迹等管理要求,探索建立“碳普惠”等公众参与机制。深入推进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健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重大案件督办制度,完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与检察公益诉讼衔接机制。推动黄河、湟水流域生态综合补偿,建立湟水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

  立足省情实际,系统谋划具有青海特色的美丽中国先行区建设布局,组织编制《青海省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实施方案》,积极争取将我省纳入国家首批5个先行区建设省份。扎实开展统筹城乡推进美丽中国建设行动,选择2个城市、5个县率先形成一批美丽城市、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标杆,为全省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积累经验。深入实施美丽河湖建设提升行动,积极申报国家美丽河湖试点,为健全保护三江源“中华水塔”支持体系提供支撑。

  持续深入推进蓝天保卫战,加强重点区域和重点领域大气污染治理,强化西宁、海东两市大气污染联防联控,以降低PM2.5浓度为主线,强化多污染物协同控制。主城区实施燃煤设施清单化管理,因地制宜推进燃煤设施清洁化改造,有序实施民用和农业散煤替代。推进钢铁、水泥等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强化石化、化工等行业VOCs综合治理,推进大宗货物运输企业清洁运输。

  把移动源减排作为新的突破口,加强柴油货车、非道路移动机械及成品油全链条监管,持续推进高排放老旧车辆淘汰。加强扬尘、油烟、恶臭等大气面源污染精细化管理,推动秸秆禁烧依法科学管控。开展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划定。

  持续深入推进碧水保卫战,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加强入河排污口监管和整治提升,全面完成排查整治任务。深入开展城市、县城黑臭水体和工业园区水环境问题排查整治。协同做好青海湖陆域污染综合整治和刚毛藻治理。大力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完成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分类整改,巩固农村黑臭水体整治成果,进一步改善城乡人居环境。

作者 赵俊杰
编辑:马燕燕
青海新闻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