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近日,省博物馆在元宵佳节来临之际特别策划举办了“重造非遗:当锦灰堆碰见湟源排灯”主题社会教育活动,以匠心巧思连接历史与当下,20组家庭报名参与。
据了解,本次活动以花灯为媒,通过讲述花灯的历史文化、参观非遗展厅以及制作锦灰堆花灯三个环节,带领观众走进非遗的世界,感受传统技艺的魅力。花灯作为元宵节的重要象征,最早可追溯至汉代,起初是宫廷祭祀的用具,后逐渐演变为民间节庆的装饰。到了唐代,元宵赏灯已成为全民参与的盛事,宋代更是将花灯艺术推向高峰,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灯彩文化。除讲述花灯的历史渊源外,此次活动还介绍了宫灯、滚灯、孔明灯和以“湟源排灯”为代表的排灯等不同的花灯种类,让参与者领略了花灯跨越千年的文化脉络。
“锦灰堆”是中国传统艺术中独特的“碎片美学”,以残破的古籍、书画、拓片等元素拼贴重组,形成古朴雅致的残缺之美。在本次活动的“锦灰堆花灯制作”环节,孩子和家长们亲手体验了锦灰堆与排灯技艺的结合,安装花灯骨架、拼贴宣纸碎片、绘制传统纹样、彩笔勾勒细节……最终点亮属于自己的非遗小灯,让大家以“破与立”的创意进一步理解了非遗传承的意义。
此次“重造非遗:当锦灰堆碰见湟源排灯”活动,不仅让观众领略了花灯的历史文化,还通过互动体验拉近了非遗与公众的距离。非遗不是静止的“遗产”,而是流动的智慧,这个元宵佳节,省博物馆还将推出不同形式的花灯活动,让古老技艺与现代审美对话,为广大市民带来节日的欢乐与文化的滋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