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月16日下午,在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农作物种子站,一台包衣机“吞”进黄白色的麦种后“吐”出穿上红色“外衣”的种子,业内把这种科技加持的行为形象地称为种子包衣。据介绍,通过包衣机拌种工艺,在种子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在防治苗期病虫害、促进生长发育等方面效果明显。图为装袋的包衣麦种成品。
|
![]() |
|
|
|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青海省互联网新闻中心主办 版权所有:青海新闻网 未经青海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闻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3120170001 青ICP备19000163号 青公网安备 63010302000199号 |
![]() |
![]() |
![]() |
青海民和:15万公斤春播麦种穿上“防护服”
青海民和:15万公斤春播麦种穿上“防护服”
2月16日下午,在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农作物种子站,一台包衣机“吞”进黄白色的麦种后“吐”出穿上红色“外衣”的种子,业内把这种科技加持的行为形象地称为种子包衣。据介绍,通过包衣机拌种工艺,在种子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在防治苗期病虫害、促进生长发育等方面效果明显。图为装袋的包衣麦种成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