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内 时评 党建 省情 文化 法治 原创 视频 省委文件 新闻 政务 旅游 生态 体育 专题 图片 融媒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藏文网
 
站内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 : 青海新闻网聚焦青海
【感党恩 听党话 跟党走·和谐青海行】玛可河畔,品味乡土间的幸福烟火
来源:青海日报
作者:李兴发
发布时间:2025-02-19 07:44:17
编辑:易 娜
QQ图片20250219054001情景歌曲剧《吉缘年酒》。班玛县文旅局供图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2月12日的果洛藏族自治州班玛县玛可河畔,雪花伴随着悠扬的乐曲在空中飘扬,格萨尔广场上一场别开生面的闹元宵“村晚”在这里上演。几首藏歌,几曲乡音,几段锅庄,一个个由村民自编自导、自排自演的“草根节目”,演的是身边人,说的是身边事,赞的是新生活。

  “我们一家人下午五点多就来了,还以为来得早呢,没想到前排的位置还是没抢到。”环顾广场,满是前来参加“村晚”的人。从江日堂乡多日麻村赶来的村民改忠说,“这样的晚会,班玛县已连续办了4年,一年比一年热闹。”

  “今天是个吉祥的日子,我们欢聚一堂,举起吉祥的美酒……”藏语歌曲《吉祥的日子》拉开了“村晚”的序幕。悠扬的骨笛、荡气回肠的扎木聂交织着欢快的鼓点响彻舞台,藏族小伙儿、姑娘们表演的舞蹈《颂祥和》,一上场便掀起高潮,引得掌声、喝彩声不断。

  班玛县地处大渡河上游,森林覆盖率31.79%,被誉为果洛州最美藏乡。闹元宵“村晚”举办地赛来塘镇,牧民能歌善舞,在歌舞升平中展示着人民安居乐业、产业欣欣向荣的幸福画面。

  “独特的民族风情、民俗文化,让我们的‘村晚’好办更好看。”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为数不多的藏黑陶制作艺人谢格太,是“村晚”的热心观众。今年他的目光被从西宁市湟中区借来举办百日火锅宴,高达2.8米、口径2米多、重达1.2吨,全国目前最大的手工铜制火锅所吸引。焊接的八条金龙、锤揲的狮头、镶嵌的吉祥八宝,让谢格太在歌舞声中开启了研究模式,“一看就知道是纯手工制作,里面錾刻、花丝、烤蓝值得在黑陶制作中借鉴。”

  内行看门道,4年前,谢格太在第一届“村晚”歌舞中获得灵感,将藏族舞蹈元素融入黑陶制作,在传统工艺中大胆创新,把黑陶从日常生活品升格为艺术品。大到雕龙、刻纹的黑陶工艺品,小到茶盏、梳子等旅游纪念品,2024年,谢格太创新的黑陶制品有几十个品种,共销售7000多件,盈利87万多元。“去年销售是最好的一年,今年的头开得也不错,元宵节前一天接到重庆客户500件的订单。”谢格太用时一年研发的黑陶咖啡器皿,今年也将推向市场。

  一边是“村晚”节目的精彩纷呈,一边是牧民围着篝火欢跳锅庄的其乐融融。正中央的大火锅里香气扑鼻,散发着班玛牦牛油与成都麻辣味碰撞后特有的味道。“牦牛油火锅底料,牦牛肉、蘑菇、羊肚菌,参加‘村晚’的人喝的藏雪茶、矿泉水都产自我们班玛!”班玛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孙林告诉记者,近年来,随着乡村全面振兴深入推进,班玛县也推出了切合当地实际的特色产业,让大山里的特产走向了全国,能歌善舞的牧民喜欢用歌舞来表达幸福的生活。

  “日渐富足的村民,文化需求也日益旺盛,组织民族特色活动的呼声越来越高。2021年春节前,顺应牧民群众的需求,我们举办了首届‘村晚’,很多村民搬着小板凳来看。”班玛县文体旅游广电局局长扎西当周介绍。

  “‘村晚’为什么火?火在村民是主角,火在群众生活质量提高后对文化生活的需求,对乡土文化的热爱。”情景歌曲剧《吉缘年酒》编导才让三智表示,节目结合藏族传统歌舞与牧民参与特色产业发展的场景,把民俗文化与生活相结合,村民自排自演,既体现了文化特色和活力,又反映了当下和谐、安乐的生活。

  2024年底,才让三智萌生了编排情景歌曲剧《吉缘年酒》的想法。他走访班玛县多位生活发生巨变的牧民,挖掘、整理他们的奋斗故事,和创作团队一起推敲打磨剧本。

  “来,以茶代酒敬远方的朋友!”

  “这茶太好喝啦!”

  “那当然,茶是我们这里的绿色有机藏雪茶;茶具是有百年技艺传承的黑陶制品,能锁住茶香;水是我们这里的天然矿泉水,纯净可口。”

  “嗯,这饼干也好吃!”

  “它是用黑青稞面做的。因为环境保护得好,产的有机黑青稞保留着原始的味道,去年我们家靠种藏雪茶和黑青稞产业挣了不少钱!”

  牧民昂多参与了《吉缘年酒》的创作和演出。演出结束,走下舞台的他感慨不已:“演的就是我自己,讲的都是身边的故事,说的都是心里话,过瘾!”

  “‘村晚’有乡土味,展现民俗、地域特色,又有烟火气,是村民幸福生活的直观写照。”在班玛县文体旅游广电局局长扎西当周看来,“村晚”是场晚会,更是乡村文化艺术的“宝箱”、民俗文化的“展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集市”,这些来源于生活的艺术,所反映的是时代的发展,传唱的是乡村全面振兴、梦想照进现实的时代乐章。

推荐阅读
吴晓军参加指导民和县委常委班子民主生活会
罗东川在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调研
`2025“第一缕阳光”全球同拍中国年在青海启动
青海省30名药品安全社会监督员受聘上岗
青海省拟申报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名单公示
青海公开考录公务员 人民警察 司法辅助人员公告
青海海东“点对点”输送助力务工者无忧上岗
青海西宁:让为民服务从“独奏”变为“交响”
24H热点
【感党恩 听党话 跟党走·和谐青海行】玛可河畔...
向“新”而行 向“高”攀登 推动青海民营经济不断...
青港合作结硕果 携手共赢再出发——2024年以来青海...
【锚定现代化 改革再深化】当好家庭健康守门人——...
【生态观察】大美青海 生灵家园
【感党恩 听党话 跟党走·和谐青海行】“移居”变“...
【一宣三促·万名干部下乡】春日下乡行,尖巴昂村启...
逐梦冰雪 绽放亚冬
【乡村振兴在青海】禾角日村的金色“堡垒”
【文化中国行】社火“出圈”背后的文化密码
热点图片
雪豹情缘 温暖守护
雪豹情缘 温暖守护
三江源国家公园现野牦牛大种群
三江源国家公园现野...
【乡村振兴在青海】尕么堂村土鸡“啄”出致富新路子
【乡村振兴在青海】...
【党旗领航】机关党建领航向 砥砺前行创佳绩——2024年省直机关工委全面推进机关党建高质量发展综述
【党旗领航】机关党...
南川工业园区:持续创新帮扶模式筑牢安全屏障
南川工业园区:持续...
【图说】从“坐诊”到“走诊”
【图说】从“坐诊”...
青海民和:15万公斤春播麦种穿上“防护服”
青海民和:15万公斤...
【一宣三促·万名干部下乡】行走在春天里
【一宣三促·万名干部...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青海省互联网新闻中心主办  版权所有:青海新闻网
未经青海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闻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3120170001 青ICP备19000163号 青公网安备 63010302000199号
 
img

【感党恩 听党话 跟党走·和谐青海行】玛可河畔,品味乡土间的幸福烟火

青海日报
2025-02-19 07:44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二维码查看全文
img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img

【感党恩 听党话 跟党走·和谐青海行】玛可河畔,品味乡土间的幸福烟火

青海日报
2025-02-19 07:44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或发送给朋友、保存图片

【感党恩 听党话 跟党走·和谐青海行】玛可河畔,品味乡土间的幸福烟火

  • 2025-02-19 07:44:17
  • 来源:青海日报
QQ图片20250219054001情景歌曲剧《吉缘年酒》。班玛县文旅局供图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2月12日的果洛藏族自治州班玛县玛可河畔,雪花伴随着悠扬的乐曲在空中飘扬,格萨尔广场上一场别开生面的闹元宵“村晚”在这里上演。几首藏歌,几曲乡音,几段锅庄,一个个由村民自编自导、自排自演的“草根节目”,演的是身边人,说的是身边事,赞的是新生活。

  “我们一家人下午五点多就来了,还以为来得早呢,没想到前排的位置还是没抢到。”环顾广场,满是前来参加“村晚”的人。从江日堂乡多日麻村赶来的村民改忠说,“这样的晚会,班玛县已连续办了4年,一年比一年热闹。”

  “今天是个吉祥的日子,我们欢聚一堂,举起吉祥的美酒……”藏语歌曲《吉祥的日子》拉开了“村晚”的序幕。悠扬的骨笛、荡气回肠的扎木聂交织着欢快的鼓点响彻舞台,藏族小伙儿、姑娘们表演的舞蹈《颂祥和》,一上场便掀起高潮,引得掌声、喝彩声不断。

  班玛县地处大渡河上游,森林覆盖率31.79%,被誉为果洛州最美藏乡。闹元宵“村晚”举办地赛来塘镇,牧民能歌善舞,在歌舞升平中展示着人民安居乐业、产业欣欣向荣的幸福画面。

  “独特的民族风情、民俗文化,让我们的‘村晚’好办更好看。”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为数不多的藏黑陶制作艺人谢格太,是“村晚”的热心观众。今年他的目光被从西宁市湟中区借来举办百日火锅宴,高达2.8米、口径2米多、重达1.2吨,全国目前最大的手工铜制火锅所吸引。焊接的八条金龙、锤揲的狮头、镶嵌的吉祥八宝,让谢格太在歌舞声中开启了研究模式,“一看就知道是纯手工制作,里面錾刻、花丝、烤蓝值得在黑陶制作中借鉴。”

  内行看门道,4年前,谢格太在第一届“村晚”歌舞中获得灵感,将藏族舞蹈元素融入黑陶制作,在传统工艺中大胆创新,把黑陶从日常生活品升格为艺术品。大到雕龙、刻纹的黑陶工艺品,小到茶盏、梳子等旅游纪念品,2024年,谢格太创新的黑陶制品有几十个品种,共销售7000多件,盈利87万多元。“去年销售是最好的一年,今年的头开得也不错,元宵节前一天接到重庆客户500件的订单。”谢格太用时一年研发的黑陶咖啡器皿,今年也将推向市场。

  一边是“村晚”节目的精彩纷呈,一边是牧民围着篝火欢跳锅庄的其乐融融。正中央的大火锅里香气扑鼻,散发着班玛牦牛油与成都麻辣味碰撞后特有的味道。“牦牛油火锅底料,牦牛肉、蘑菇、羊肚菌,参加‘村晚’的人喝的藏雪茶、矿泉水都产自我们班玛!”班玛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孙林告诉记者,近年来,随着乡村全面振兴深入推进,班玛县也推出了切合当地实际的特色产业,让大山里的特产走向了全国,能歌善舞的牧民喜欢用歌舞来表达幸福的生活。

  “日渐富足的村民,文化需求也日益旺盛,组织民族特色活动的呼声越来越高。2021年春节前,顺应牧民群众的需求,我们举办了首届‘村晚’,很多村民搬着小板凳来看。”班玛县文体旅游广电局局长扎西当周介绍。

  “‘村晚’为什么火?火在村民是主角,火在群众生活质量提高后对文化生活的需求,对乡土文化的热爱。”情景歌曲剧《吉缘年酒》编导才让三智表示,节目结合藏族传统歌舞与牧民参与特色产业发展的场景,把民俗文化与生活相结合,村民自排自演,既体现了文化特色和活力,又反映了当下和谐、安乐的生活。

  2024年底,才让三智萌生了编排情景歌曲剧《吉缘年酒》的想法。他走访班玛县多位生活发生巨变的牧民,挖掘、整理他们的奋斗故事,和创作团队一起推敲打磨剧本。

  “来,以茶代酒敬远方的朋友!”

  “这茶太好喝啦!”

  “那当然,茶是我们这里的绿色有机藏雪茶;茶具是有百年技艺传承的黑陶制品,能锁住茶香;水是我们这里的天然矿泉水,纯净可口。”

  “嗯,这饼干也好吃!”

  “它是用黑青稞面做的。因为环境保护得好,产的有机黑青稞保留着原始的味道,去年我们家靠种藏雪茶和黑青稞产业挣了不少钱!”

  牧民昂多参与了《吉缘年酒》的创作和演出。演出结束,走下舞台的他感慨不已:“演的就是我自己,讲的都是身边的故事,说的都是心里话,过瘾!”

  “‘村晚’有乡土味,展现民俗、地域特色,又有烟火气,是村民幸福生活的直观写照。”在班玛县文体旅游广电局局长扎西当周看来,“村晚”是场晚会,更是乡村文化艺术的“宝箱”、民俗文化的“展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集市”,这些来源于生活的艺术,所反映的是时代的发展,传唱的是乡村全面振兴、梦想照进现实的时代乐章。

作者 李兴发
编辑:易 娜
青海新闻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