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内 时评 党建 省情 文化 法治 原创 视频 省委文件 新闻 政务 旅游 生态 体育 专题 图片 融媒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藏文网
 
站内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 : 青海新闻网党风廉政
【先锋力量】“三产融合”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来源:青海日报
作者:郑思哲
发布时间:2025-02-25 07:40:56
编辑:李娜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新春的暖阳驱散着寒意,也映衬着韩秀花幸福的脸庞。

  “从没想过从小学习的刺绣有一天能够成为谋生的手段。”海东市化隆回族自治县甘都镇阿河滩村村民韩秀花小时候就学会了刺绣,在进入阿河滩村青绣扶贫工坊之前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农村妇女。如今,凭着过人的手艺,韩秀花已经成为了工坊里数一数二的专业绣娘。“一个月大概能绣三到五件绣品,差不多有3000多元的收入。”韩秀花说。

  韩秀花生活的改变,源于阿河滩村“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产业发展思路。

  阿河滩村地质、历史文化资源禀赋良好,村内不仅有800多年仍根深叶茂的空心古榆树,还有着拥有700多年历史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阿河滩清真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撒拉族刺绣等5处人文历史资源,更有地下水潜蚀作用形成的树枝状潜蚀沟和漏斗状潜蚀穴等6处地质资源。丰富且独特的自然景观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为阿河滩村的文旅融合发展提供了资源优势。

  早在2013年,阿河滩村就借助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定点帮扶化隆县的机会,建成了青海省第一个成功获批的地质文化村。随后,村里按照“地质为基、文化为魂、融合为要、惠民为本”的地质文化理念和乡村旅游发展的基本定位,确立了“地质+生态旅游”的文旅发展模式,通过一系列发展举措,于2024年9月顺利通过考评,成为全国仅有的五个四星级地质文化村之一。

  借着这股强劲的发展势头,阿河滩村充分利用结对帮扶单位青海省社会科学院智库平台优势,制定了阿河滩村中长期旅游发展规划,整合优化不同类型旅游资源,推动文旅产业与农业、民俗手工业等其他产业融合互动。

  韩秀花所在青绣扶贫工坊就是在这一发展思路下诞生的。通过创建青绣就业工坊,阿河滩山河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充分发挥企业的带农增收作用,为脱贫户提供就业平台,以“公司+农户”的模式带动周边100多名妇女从事刺绣制作,也通过“在自家炕头挣到钱”的方式,灵活调动妇女从事撒拉族女儿绣的积极性,增加其家庭经济收入。

  阿河滩甘红种养殖合作社、山河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古榆山庄农家院、古色古香餐饮服务有限公司、太空舱旅游民宿……阿河滩村通过这些乡村农文旅产业经营主体,让当地200多名劳动力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增收,并逐步形成了文旅特色产业集群优势,因地制宜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

推荐阅读
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召开(扩大)学习会
全省审计工作会议召开 罗东川出席并讲话
`2025“第一缕阳光”全球同拍中国年在青海启动
青海省30名药品安全社会监督员受聘上岗
青海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单位许可信息
青海省拟申报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名单公示
德令哈:以“合力”激发招商“活力”
宣讲中央一号文件 解锁村民幸福密码
24H热点
青海西宁:水井巷商圈有了流动党员党支部
【先锋力量】党建引领焕发基层治理新气象
【党旗领航】机关党建领航向 砥砺前行创佳绩——20...
【先锋力量】“党建红+志愿红”让基层治理有温度
【坚定信心 实干争先】海西州九条措施改进会风提升...
全省党员队伍建设暨流动党员登记接收工作推进会召开
【党建领航】当好理论政策“播种机” 架起服务群众...
【先锋力量】党建赋能 锻造“应急先锋”鲜红底色
【党建新论】当好“四员”,推动“四下基层”走深走实
青海湟源县:党建引领绘就易地搬迁村发展新图景
热点图片
梦起初春时,努力向未来——2025年西宁地区中小学春季开学见闻
梦起初春时,努力向...
【报效祖国 建功西部】返乡逐梦 青春无悔——记海东市乐都区瞿昙镇徐家台村党支部书记李金善
【报效祖国 建功西部...
乡村奏响惠民曲 幸福生活踏歌来
乡村奏响惠民曲 幸福...
民和8000余名灾后重建地学生踏春迎开学
民和8000余名灾后重...
“吒”味十足 AI科技抢眼 新元素点亮新学期
“吒”味十足 AI科技...
宣讲中央一号文件 解锁村民幸福密码
宣讲中央一号文件 解...
西宁:巡游网约公交车便捷市民出行
西宁:巡游网约公交...
开工!大通县150名劳动力点对点输出
开工!大通县150名劳...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青海省互联网新闻中心主办  版权所有:青海新闻网
未经青海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闻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3120170001 青ICP备19000163号 青公网安备 63010302000199号
 
img

【先锋力量】“三产融合”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青海日报
2025-02-25 07:40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二维码查看全文
img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img

【先锋力量】“三产融合”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青海日报
2025-02-25 07:40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或发送给朋友、保存图片

【先锋力量】“三产融合”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 2025-02-25 07:40:56
  • 来源:青海日报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新春的暖阳驱散着寒意,也映衬着韩秀花幸福的脸庞。

  “从没想过从小学习的刺绣有一天能够成为谋生的手段。”海东市化隆回族自治县甘都镇阿河滩村村民韩秀花小时候就学会了刺绣,在进入阿河滩村青绣扶贫工坊之前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农村妇女。如今,凭着过人的手艺,韩秀花已经成为了工坊里数一数二的专业绣娘。“一个月大概能绣三到五件绣品,差不多有3000多元的收入。”韩秀花说。

  韩秀花生活的改变,源于阿河滩村“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产业发展思路。

  阿河滩村地质、历史文化资源禀赋良好,村内不仅有800多年仍根深叶茂的空心古榆树,还有着拥有700多年历史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阿河滩清真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撒拉族刺绣等5处人文历史资源,更有地下水潜蚀作用形成的树枝状潜蚀沟和漏斗状潜蚀穴等6处地质资源。丰富且独特的自然景观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为阿河滩村的文旅融合发展提供了资源优势。

  早在2013年,阿河滩村就借助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定点帮扶化隆县的机会,建成了青海省第一个成功获批的地质文化村。随后,村里按照“地质为基、文化为魂、融合为要、惠民为本”的地质文化理念和乡村旅游发展的基本定位,确立了“地质+生态旅游”的文旅发展模式,通过一系列发展举措,于2024年9月顺利通过考评,成为全国仅有的五个四星级地质文化村之一。

  借着这股强劲的发展势头,阿河滩村充分利用结对帮扶单位青海省社会科学院智库平台优势,制定了阿河滩村中长期旅游发展规划,整合优化不同类型旅游资源,推动文旅产业与农业、民俗手工业等其他产业融合互动。

  韩秀花所在青绣扶贫工坊就是在这一发展思路下诞生的。通过创建青绣就业工坊,阿河滩山河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充分发挥企业的带农增收作用,为脱贫户提供就业平台,以“公司+农户”的模式带动周边100多名妇女从事刺绣制作,也通过“在自家炕头挣到钱”的方式,灵活调动妇女从事撒拉族女儿绣的积极性,增加其家庭经济收入。

  阿河滩甘红种养殖合作社、山河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古榆山庄农家院、古色古香餐饮服务有限公司、太空舱旅游民宿……阿河滩村通过这些乡村农文旅产业经营主体,让当地200多名劳动力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增收,并逐步形成了文旅特色产业集群优势,因地制宜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

作者 郑思哲
编辑:李娜
青海新闻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