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内 时评 党建 省情 文化 法治 原创 视频 省委文件 新闻 政务 旅游 生态 体育 专题 图片 融媒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藏文网
 
站内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 : 青海新闻网党风廉政
【一宣三促·万名干部下乡】阡陌间耕耘幸福年轮
来源:青海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25-02-26 07:28:01
编辑:李娜

祁万强(海东市乐都区中岭乡马家洼村驻村第一书记)

  【驻村日记】

  找门路 寻岗位 促就业

  2月8日 星期六 晴

  2月5日,春节过后上班第一天,乐都区就业服务局举办“春风行动”,除了现场招聘,还采取“互联网+”模式,用“直播带岗”的形式,线上同步介绍企业情况与岗位信息。

  了解到这一消息后,我们工作队及时和村“两委”负责人联系,通过在村民微信联系群中发送链接、电话通知重点村民等方式,确认好岗位信息、薪资待遇、职业发展等问题,提前为各类求职者选择合适的工作岗位,为返村人员创造更多高薪就业机会。

  值得欣慰的是,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根据乐都区和中岭乡政府提供的就业信息,我们村的二十多名村民找到了自己中意的岗位。在后期的工作中,我们将持续了解掌握群众就业意愿和培训需求情况,把脱贫户、监测户作为重点,积极协调各方资源帮助他们找门路、寻岗位。

  短视频 说政策 好点子

  2月14日 星期五 晴

  农历正月十六,刚刚回村过完春节的村民余玺昌,告别老母亲又要赴甘肃省务工。马家洼村的大多数年轻人和他一样,按照惯例群众节后都会外出务工,热闹的村庄一下子冷清了下来。

  针对这一情况,我和驻村工作队员商量后决定,除了对村里的常住户和在乐都区居住的搬迁户开展上门宣讲政策以外,选择群众关注的民生等话题,拍摄制作“驻村书记方言说一号文件”短视频。以方言讲述的方式,用村民听得懂的“乡音土话”,通过网络让远在他乡务工的乡亲们成为惠农政策的“受益人”“明白人”,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聚合力、赋动能。我想,这样喜闻乐见的宣讲方式,群众肯定喜欢听、听得懂、记得住、学得会。

  拓销路 办实事 增收益

  2月17日 星期一 小雪

  全面发展洋芋种植业,帮助农户销售马铃薯种是我和驻村工作队员确定的为帮扶村所办的实事之一。随着春耕农忙季节的到来,我们和村里的腾马马铃薯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沟通后得知,今年还有8000多公斤优质薯种还没有销售出去。

  马家洼村地处乐都区北山地区,作为传统作物的马铃薯具有品质高、抗病性强等特点,是当地农民的“致富薯”。凭借着先天优势,驻村工作队在派出单位青海日报社的大力帮助下,积极和湟中区、贵德县等地的种植大户取得联系,通过主动销售和网络推广等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积极拓宽销路,为腾马马铃薯种植专业合作社带来实实在在的经济收益,也切实鼓起了农民的“钱袋子”。

  察实情 听民声 跟踪访

  2月20日 星期四 多云转晴

  今天,我们驻村工作队员到监测户余四姐家走访。老人虽然已年逾古稀,但生活还能自理。

  2023年,余四姐和还在上大学的孙女李积梅因病、因学原因,作为突发严重困难户类型被纳为监测户,在落实民政兜底保障措施的同时,享受“雨露计划”补助金等惠民政策。去年7月份,李积梅大学毕业后有了一份稳定的收入,年底取消了整户低保金。然而,今年年初,孙女出嫁户口也即将迁出,作为单人户的余四姐无农业劳动能力,一下子就没有了经济收入。

  扎实做好防返贫监测帮扶工作是筑牢乡村振兴根基的关键,接下来,工作队对余四姐暂不消除风险,而是持续跟踪监测,重新申请民政兜底保障措施,提供村级公益岗位,落实好“一联双帮”责任,确保让有实际困难、符合监测条件的群众都能精准、尽早识别,纳入帮扶。(陈俊 整理)

推荐阅读
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召开(扩大)学习会
全省审计工作会议召开 罗东川出席并讲话
`2025“第一缕阳光”全球同拍中国年在青海启动
青海省30名药品安全社会监督员受聘上岗
青海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单位许可信息
青海省拟申报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名单公示
海北全面打响春耕备耕主动仗
海南州建成95座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
24H热点
【一宣三促·万名干部下乡】深入基层讲政策 倾...
【党旗领航】凝心铸魂强根基 赋能发展添动力——20...
【先锋力量】沏好“三杯茶” 温暖群众心
【先锋力量】“三产融合”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青海西宁:水井巷商圈有了流动党员党支部
【先锋力量】党建引领焕发基层治理新气象
【党旗领航】机关党建领航向 砥砺前行创佳绩——20...
【先锋力量】“党建红+志愿红”让基层治理有温度
【坚定信心 实干争先】海西州九条措施改进会风提升...
全省党员队伍建设暨流动党员登记接收工作推进会召开
热点图片
“爱心积分超市”兑出文明新风尚
“爱心积分超市”兑...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从“马上办”到“加速办”:青海树起绿算项目的“服务标杆”——从“中国联通·阿里云万卡绿色算力”项目看青海“绿色算力”产业发展蓝图(中)
【新时代 新征程 新...
风光起瀚海 绿电送八桂——写在柴达木格尔木东沙漠基地电源项目开工之际
风光起瀚海 绿电送八...
【感党恩 听党话 跟党走·和谐青海行】“富裕之地”话幸福
【感党恩 听党话 跟...
西宁从避暑胜地到旅游热都的华丽转身——探秘西宁“避暑旅居”魅力系列报道之二
西宁从避暑胜地到旅...
我省首次监测到黑颈鹤等鸟类越冬
我省首次监测到黑颈...
西海在哪里——探寻《哪吒2》背后的青海元素(一)
西海在哪里——探寻...
【党旗领航】凝心铸魂强根基 赋能发展添动力——2024年青海省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综述
【党旗领航】凝心铸...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青海省互联网新闻中心主办  版权所有:青海新闻网
未经青海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闻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3120170001 青ICP备19000163号 青公网安备 63010302000199号
 
img

【一宣三促·万名干部下乡】阡陌间耕耘幸福年轮

青海日报
2025-02-26 07:28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二维码查看全文
img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img

【一宣三促·万名干部下乡】阡陌间耕耘幸福年轮

青海日报
2025-02-26 07:28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或发送给朋友、保存图片

【一宣三促·万名干部下乡】阡陌间耕耘幸福年轮

  • 2025-02-26 07:28:01
  • 来源:青海日报

祁万强(海东市乐都区中岭乡马家洼村驻村第一书记)

  【驻村日记】

  找门路 寻岗位 促就业

  2月8日 星期六 晴

  2月5日,春节过后上班第一天,乐都区就业服务局举办“春风行动”,除了现场招聘,还采取“互联网+”模式,用“直播带岗”的形式,线上同步介绍企业情况与岗位信息。

  了解到这一消息后,我们工作队及时和村“两委”负责人联系,通过在村民微信联系群中发送链接、电话通知重点村民等方式,确认好岗位信息、薪资待遇、职业发展等问题,提前为各类求职者选择合适的工作岗位,为返村人员创造更多高薪就业机会。

  值得欣慰的是,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根据乐都区和中岭乡政府提供的就业信息,我们村的二十多名村民找到了自己中意的岗位。在后期的工作中,我们将持续了解掌握群众就业意愿和培训需求情况,把脱贫户、监测户作为重点,积极协调各方资源帮助他们找门路、寻岗位。

  短视频 说政策 好点子

  2月14日 星期五 晴

  农历正月十六,刚刚回村过完春节的村民余玺昌,告别老母亲又要赴甘肃省务工。马家洼村的大多数年轻人和他一样,按照惯例群众节后都会外出务工,热闹的村庄一下子冷清了下来。

  针对这一情况,我和驻村工作队员商量后决定,除了对村里的常住户和在乐都区居住的搬迁户开展上门宣讲政策以外,选择群众关注的民生等话题,拍摄制作“驻村书记方言说一号文件”短视频。以方言讲述的方式,用村民听得懂的“乡音土话”,通过网络让远在他乡务工的乡亲们成为惠农政策的“受益人”“明白人”,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聚合力、赋动能。我想,这样喜闻乐见的宣讲方式,群众肯定喜欢听、听得懂、记得住、学得会。

  拓销路 办实事 增收益

  2月17日 星期一 小雪

  全面发展洋芋种植业,帮助农户销售马铃薯种是我和驻村工作队员确定的为帮扶村所办的实事之一。随着春耕农忙季节的到来,我们和村里的腾马马铃薯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沟通后得知,今年还有8000多公斤优质薯种还没有销售出去。

  马家洼村地处乐都区北山地区,作为传统作物的马铃薯具有品质高、抗病性强等特点,是当地农民的“致富薯”。凭借着先天优势,驻村工作队在派出单位青海日报社的大力帮助下,积极和湟中区、贵德县等地的种植大户取得联系,通过主动销售和网络推广等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积极拓宽销路,为腾马马铃薯种植专业合作社带来实实在在的经济收益,也切实鼓起了农民的“钱袋子”。

  察实情 听民声 跟踪访

  2月20日 星期四 多云转晴

  今天,我们驻村工作队员到监测户余四姐家走访。老人虽然已年逾古稀,但生活还能自理。

  2023年,余四姐和还在上大学的孙女李积梅因病、因学原因,作为突发严重困难户类型被纳为监测户,在落实民政兜底保障措施的同时,享受“雨露计划”补助金等惠民政策。去年7月份,李积梅大学毕业后有了一份稳定的收入,年底取消了整户低保金。然而,今年年初,孙女出嫁户口也即将迁出,作为单人户的余四姐无农业劳动能力,一下子就没有了经济收入。

  扎实做好防返贫监测帮扶工作是筑牢乡村振兴根基的关键,接下来,工作队对余四姐暂不消除风险,而是持续跟踪监测,重新申请民政兜底保障措施,提供村级公益岗位,落实好“一联双帮”责任,确保让有实际困难、符合监测条件的群众都能精准、尽早识别,纳入帮扶。(陈俊 整理)

编辑:李娜
青海新闻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