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青春是什么?是敢想敢做的冲劲,是朝气蓬勃的活力,是无悔担当的勇气。对今年25岁的周伟业来说,青春是以志愿为名,献身西部,播撒爱的种子。
2024年8月,周伟业跨越千里,从江苏扬州来到大美青海,投身西部计划志愿服务,开启了一场年轻人与西部的双向奔赴。
半年时间转瞬即逝,回首在西宁的每一天,周伟业都感到无比珍贵。在这片高原上,他把对青春的理解,化作一个个生动的故事,传递给学生;他将江南水乡的温婉与开阔,带到这片土地,促成知识的交流、文化的交融,完成了一场刻骨铭心的志愿之行。

初次上高原:满腔热忱 背负使命
今年25岁的周伟业2000年出生在江苏扬州,出生在梨园世家的他从小热爱戏曲表演,也因此造就大胆自信、热情奔放的性格。2024年8月,从南京师范大学毕业后,周伟业以西部计划志愿者的身份来到青海,望着眼前与江南水乡截然不同的高原风光,周伟业的内心满是兴奋和期待。
8月,正是青海高原最美的季节。油菜花满目金黄、格桑花鲜艳绽放、特色美食飘香大街小巷,这些,都让初来乍到的周伟业发自内心地觉得:选择青海没有错!
报名西部计划时,周伟业有四川、广西、青海和贵州四个地区可选。尽管青海的高海拔令许多志愿者心生顾虑,但他毅然决然地选择了这里。在他看来,西部计划志愿者就该到大西北,在艰苦环境中磨炼意志、提升能力。
怀揣着满腔热忱与光荣使命,周伟业像一只破笼而出的小鸟,降落在西宁。此后,他便在这片高原上展开了自由飞翔的翅膀。
来到西宁后,周伟业跟其他西部计划志愿者一同接受了培训,随后被安排到湟中区多巴镇政府,参与农业相关工作。在这一个月里,他开始慢慢了解西宁的风土人情。“我们去脱贫户家中做数据统计时,发现家家户户门口都种着花,特别漂亮。我问他们这是什么花,农户们说,这叫格桑花,是高原上生命力最顽强的花,表示‘美好’。这种花特别容易养,随手撒下,就能开花。”周伟业被当地人这种随性又热爱生活的态度深深打动,在他眼中,这里的人们活得潇洒、敞亮。
在镇政府适应了一个月后,当年9月,周伟业正式以西部计划志愿者的身份入职多巴高级中学,并在这里播下了青春奋进的种子,将爱与自由传递给学生。
初次管理班级:以爱为底 大胆表达
奔赴青海,既是周伟业内心的渴望,也是西部计划的感召与政策的引领。周伟业报名西部计划,一方面源于南京师范大学为西部计划志愿者提供的攻读研究生的优惠政策,另一方面,“中国好人”孙宁生的事迹深深触动了他。
七旬老人孙宁生从南京师范大学退休后,便只身前往云南和贵州,托举山里的孩子,垫高他们的人生,被评为“中国好人”。一次,孙宁生回到母校分享支教故事,那时还是大三学生的周伟业,被他的无私奉献深深打动。在孙宁生的鼓励下,周伟业当年就报名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
2024年秋季第一学期,周伟业毛遂自荐,担任高一(11)班的班主任和语文老师,同时还负责另一个班级的语文教学。初登讲台,毫无班级管理经验的他,选择用毫无保留的爱去浇灌学生。
“我尝试着用戏曲表演的方式讲语文课,学生们都很喜欢。毕竟我们年龄相差不大!”周伟业说,当上教师后,他仿佛看到坐在台下的是当年的自己,站在台上的是他高中时候的班主任,他顽皮又无知无畏,班主任充满爱与包容,一直贴心鼓励,让他从扬州最差的高中以专业第二的成绩考到了南京师范大学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所以,在教学中,周伟业格外注重以潜移默化的方式传授知识,他分享自己的大学经历,描绘外面广阔的世界,主动添加学生微信,关心他们的生活点滴,在食堂遇见学生,还会贴心地买鸡腿给他们加餐。
就这样,慢慢地,站在讲台上的周伟业变得如鱼得水,相差九岁的师生关系相处得非常和谐。“因为高一在三楼,我管学生的时候又非常严厉,所以学生们都叫我‘掌管三楼的神’。”聊到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周伟业的眼中满是感动。他说,这些学生就像他人生路上的“白月光”,见证了他的成长。他曾在学生放学后的空教室里落泪,会为学生带早饭,学生因没吃早饭晕倒送医,他毫不犹豫地垫付医药费。他们是师生,更像朋友。
初次接触河湟文化:耀眼夺目 光辉灿烂
经过一学期的相处,周伟业与学生之间形成了一种特别的关系,学生有什么动态都会与他分享,他的朋友圈满是学生的点赞和评论。“这个春节,我的朋友圈和抖音都被耿金花刷屏了!我的学生还有参加社火表演的,都给我发了照片。”眼前的周伟业,正眉飞色舞地讲述着春节期间与学生的交流,在这些简短的信息中,他和学生热烈地讨论起了社火。
周伟业自小生活在扬州,喜欢唱京剧和昆曲,对大西北的社火从未了解过,也从未见识过。乙巳年春节,从学生们发的抖音和朋友圈中,周伟业第一次了解到西北的艺术奇葩——社火,瞬间被深深吸引。
“戏曲里有耿金花,社火里也有,我就想能不能找到扮演者,深入交流一下,拍成视频分享给扬州的亲朋好友。”周伟业对社火充满好奇,渴望探寻其中的文化内涵,也期待亲眼看看高跷、高台表演。
接触社火、了解社火后,让周伟业对青海文化更加感兴趣。其实,早在2024年秋季学期,他在湟中文化馆参加活动时,就被加牙藏毯编织技艺传承人杨永良的精湛手艺所震撼。
看到精致的加牙藏毯后,周伟业以一名传统文化爱好者的身份把与杨永良的对话拍成了视频,促成了一场艺术爱好者之间的对话,让更多千里之外的江南人知道了青海的非遗。
短短半年,周伟业似乎成了一个“老青海”。他知道西宁哪里最好玩、到各个景点怎么坐车,还学会了简单的青海话。他没有把自己当成局外人,而是扎扎实实地奉献着自己的一切。在学校,周伟业主动为学生开设职业规划课程,帮助他们了解高考分科、选专业与未来职业的关联。课余时间,周伟业积极参加各种诗歌朗诵、主持人比赛,讲述他与青海、与戏曲的故事。他还把在青海的这些经历记录下来,想着回到扬州后,想念青海之时,看一看这不平凡的一年。
新学期如期而至,多巴高级中学里,欢声笑语交织着琅琅书声,处处洋溢着蓬勃的朝气。这学期,周伟业不再担任班主任,他悉心陪伴的班级也完成了重新分班、分科。“志愿者之路只剩短短一学期了,但这段经历会成为我人生的重要节点。”周伟业感慨道,“青海高原,充满了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