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内 时评 党建 省情 文化 法治 原创 视频 省委文件 新闻 政务 旅游 生态 体育 专题 图片 融媒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藏文网
 
站内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 : 青海新闻网人物故事
【报效祖国 建功西部】尹博士“解锁”藏乡致富新密码
——记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市场监督管理局2023年选调生尹卫
来源:青海日报
作者:王玉莹
发布时间:2025-03-12 07:45:10
编辑:孔令磊
尹卫查看百合长势。受访者供图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尹博士,你来啦。”“快去家里坐。”“还有事情要麻烦你咧。”2月20日,记者跟随“尹博士”来到互助土族自治县巴扎藏族乡抓什究村。刚到村里,村民桂英措什姐便热情地迎了上来。

  桂英措什姐口中的“尹博士”是抓什究村驻村工作队员尹卫,青海大学农学博士研究生。2023年,刚刚博士毕业的他通过选调生考试,选调至互助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到村任职来到巴扎乡抓什究村。

  “尹博士,我的营业执照年审手机上咋都传不上去,您帮我看看是咋回事。”桂英措什姐热情地招呼大家坐下,把手机给尹卫递了过去,她说:“手机上的字太小,划来划去就找不到了,不管是在电脑上还是手机上,要是有什么需要提交的材料,都得找尹博士帮忙。”

  2024年4月,尹卫又被省委组织部任命为抓什究村驻村工作队员。尹卫感慨地说:“我和互助北山有缘,博二在读时我和学弟学妹们就来这里采集过野生羊肚菌资源,用于课题研究。毕业后再来,我就从学生变成了驻村队员,刚来时还有些不适应咧!”

  尹卫的工作日志第一页记着抓什究村基本情况,随手往后一翻,里面写着:“4月13日,李图哇什加,低保每月735元,5400元入股北山景区管委会,第一年分红540元,第二年分红400多元……4月18日,王得忠,社会护林员30000元/年,2023年7月售出羊4只共6000元……4月24日,魏淑花,6个子女,土地补助158元/年,草原补助439.32元/年……”一笔一画,承载着他对村民的关怀。

  调解纠纷、解读政策、上传下达……上到国家政策解读,下到百姓细微诉求都有驻村队员的身影,尹卫每天跟着驻村第一书记尹得才入户“串门儿”,大家都知道村里来了个“博士”。渐渐地,他和村民熟络起来,有了归属感,尹卫开始琢磨村里的产业。

  抓什究村共有133户,487人,是个小村,虽占地面积大,但耕地只有68.47公顷,在这么小的耕地上能做什么文章?

  “种中藏药怎么样?”“要不种蔬菜?”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再三考虑,想到了一个新点子——种食用百合。

  食用百合对土壤的透气性要求高,土层深厚疏松,能保持适当湿润又排水良好的沙壤土为最好,巴扎乡人少山多、水源好,正好能符合种植要求。

  有了初步计划,尹卫立马联系了青海大学老师,利用自己的资源给村里要来了10斤百合母子,在村里试种了1分地。尹得才翻找着手机里种植百合的照片说:“去年春天试种的百合到10月份时长势还不错,今年计划再种10亩,试种成功就可以进行推广。百合分很多品种,有的是食用型、有的是药材型,市场价每斤25元到35元,如果试点成功,村里1亩地就能收成15000元左右。”

  雷发庭是村里的会计,他在一旁激动地说:“去年,尹博士带我去了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对百合的种苗育种、筛选、种植、管理、销售、储存进行了全流程考察,我觉得种百合的路子行得通,我去县上开会时其他村的书记都很感兴趣,也想试着种种呢。”

  种植业有了探索的大方向,养殖业也不能落下。

  巴扎乡是个藏族乡,牦牛、藏羊等养殖规模较大,但村民普遍沿用传统的畜牧养殖方式,对于科学养殖没有概念。

  尹卫便邀请母校的教授、博士为村民讲解牛羊养殖技术,给村民讲解饲料配比、使用方法。

  青海西北鸿农牧科技有限公司给村里无偿捐赠的3吨饲料、360瓶驱虫剂,按照牛羊数量等比分发给了村民。

  尹卫回忆道:“当时村民拿到饲料非常高兴,盘算着冬季补饲时吃几斤,配几斤玉米……看得出来他们很重视,很认真地在学,我做的工作实实在在落地了,种子地里长着,饲料老百姓用着,我觉得工作有了价值,心里很踏实。”

  说起在村里做的事,尹卫笑了笑:“我只是利用自身专业优势,为村民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也许现在改变不了什么,但未来的某一天,村民需要的时候还能想起当时尹博士提的‘集中养殖’,那我做的一切就值得。”

  “百合种植成了的话,又是一个文旅亮点,每年旅游旺季可以做百合采收体验,还能设计伴手礼等,将百合优势发挥出来,让村民增收。”尹卫畅想着抓什究村的未来,他和北山的缘分还在延续……

推荐阅读
青海代表团举行全体会议 吴晓军参加
青海代表团审议各项决议草案 吴晓军罗东川参加
`2025“第一缕阳光”全球同拍中国年在青海启动
青海省30名药品安全社会监督员受聘上岗
青海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推荐人选名单公示
2024年青海省出版系列高级职称任职资格人员公示
青海西宁:数智赋能推动工业产业转型升级
青海海西:下达3.7亿元草原生态补助惠民生
24H热点
【报效祖国 建功西部】“青海高原,充满了吸引...
【报效祖国 建功西部】为了一张张红扑扑的笑脸——...
【雷锋精神永放光芒·一线故事】“95后”货车司机以...
【代表委员履职故事】全国政协委员赵海兴:履职尽...
【代表委员履职故事】全国人大代表刘小蓉:从街巷...
牛世林:村民们心中的“健康守护者”
【报效祖国 建功西部】她想在西北大地种下一颗颗“...
【一线故事】家乡的牦牛肉走进直播间……
【报效祖国 建功西部】返乡逐梦 青春无悔——记海...
【报效祖国 建功西部】许红霞:小身板蕴藏大能量
热点图片
祁连山的守望
祁连山的守望
【两会特别报道】共赴春之约 共绘新蓝图
【两会特别报道】共...
【两会特别报道】两会视界
【两会特别报道】两...
【两会特别报道·京青一家人】希望的种子,在“第二个家”盎然生长
【两会特别报道·京青...
【两会特别报道】青海:数字浪潮下的“融合”之道
【两会特别报道】青...
【感党恩 听党话 跟党走·和谐青海行】洛哇村,日子越过越“得劲儿”
【感党恩 听党话 跟...
【坚定信心 实干争先】扎根“沃土” 开出“繁花”
【坚定信心 实干争先...
【两会特刊·今日关注】小村庄的“十有”幸福清单
【两会特刊·今日关注...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青海省互联网新闻中心主办  版权所有:青海新闻网
未经青海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闻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3120170001 青ICP备19000163号 青公网安备 63010302000199号
 
img

【报效祖国 建功西部】尹博士“解锁”藏乡致富新密码
——记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市场监督管理局2023年选调生尹卫

青海日报
2025-03-12 07:45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二维码查看全文
img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img

【报效祖国 建功西部】尹博士“解锁”藏乡致富新密码
——记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市场监督管理局2023年选调生尹卫

青海日报
2025-03-12 07:45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或发送给朋友、保存图片

【报效祖国 建功西部】尹博士“解锁”藏乡致富新密码
——记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市场监督管理局2023年选调生尹卫

  • 2025-03-12 07:45:10
  • 来源:青海日报
尹卫查看百合长势。受访者供图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尹博士,你来啦。”“快去家里坐。”“还有事情要麻烦你咧。”2月20日,记者跟随“尹博士”来到互助土族自治县巴扎藏族乡抓什究村。刚到村里,村民桂英措什姐便热情地迎了上来。

  桂英措什姐口中的“尹博士”是抓什究村驻村工作队员尹卫,青海大学农学博士研究生。2023年,刚刚博士毕业的他通过选调生考试,选调至互助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到村任职来到巴扎乡抓什究村。

  “尹博士,我的营业执照年审手机上咋都传不上去,您帮我看看是咋回事。”桂英措什姐热情地招呼大家坐下,把手机给尹卫递了过去,她说:“手机上的字太小,划来划去就找不到了,不管是在电脑上还是手机上,要是有什么需要提交的材料,都得找尹博士帮忙。”

  2024年4月,尹卫又被省委组织部任命为抓什究村驻村工作队员。尹卫感慨地说:“我和互助北山有缘,博二在读时我和学弟学妹们就来这里采集过野生羊肚菌资源,用于课题研究。毕业后再来,我就从学生变成了驻村队员,刚来时还有些不适应咧!”

  尹卫的工作日志第一页记着抓什究村基本情况,随手往后一翻,里面写着:“4月13日,李图哇什加,低保每月735元,5400元入股北山景区管委会,第一年分红540元,第二年分红400多元……4月18日,王得忠,社会护林员30000元/年,2023年7月售出羊4只共6000元……4月24日,魏淑花,6个子女,土地补助158元/年,草原补助439.32元/年……”一笔一画,承载着他对村民的关怀。

  调解纠纷、解读政策、上传下达……上到国家政策解读,下到百姓细微诉求都有驻村队员的身影,尹卫每天跟着驻村第一书记尹得才入户“串门儿”,大家都知道村里来了个“博士”。渐渐地,他和村民熟络起来,有了归属感,尹卫开始琢磨村里的产业。

  抓什究村共有133户,487人,是个小村,虽占地面积大,但耕地只有68.47公顷,在这么小的耕地上能做什么文章?

  “种中藏药怎么样?”“要不种蔬菜?”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再三考虑,想到了一个新点子——种食用百合。

  食用百合对土壤的透气性要求高,土层深厚疏松,能保持适当湿润又排水良好的沙壤土为最好,巴扎乡人少山多、水源好,正好能符合种植要求。

  有了初步计划,尹卫立马联系了青海大学老师,利用自己的资源给村里要来了10斤百合母子,在村里试种了1分地。尹得才翻找着手机里种植百合的照片说:“去年春天试种的百合到10月份时长势还不错,今年计划再种10亩,试种成功就可以进行推广。百合分很多品种,有的是食用型、有的是药材型,市场价每斤25元到35元,如果试点成功,村里1亩地就能收成15000元左右。”

  雷发庭是村里的会计,他在一旁激动地说:“去年,尹博士带我去了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对百合的种苗育种、筛选、种植、管理、销售、储存进行了全流程考察,我觉得种百合的路子行得通,我去县上开会时其他村的书记都很感兴趣,也想试着种种呢。”

  种植业有了探索的大方向,养殖业也不能落下。

  巴扎乡是个藏族乡,牦牛、藏羊等养殖规模较大,但村民普遍沿用传统的畜牧养殖方式,对于科学养殖没有概念。

  尹卫便邀请母校的教授、博士为村民讲解牛羊养殖技术,给村民讲解饲料配比、使用方法。

  青海西北鸿农牧科技有限公司给村里无偿捐赠的3吨饲料、360瓶驱虫剂,按照牛羊数量等比分发给了村民。

  尹卫回忆道:“当时村民拿到饲料非常高兴,盘算着冬季补饲时吃几斤,配几斤玉米……看得出来他们很重视,很认真地在学,我做的工作实实在在落地了,种子地里长着,饲料老百姓用着,我觉得工作有了价值,心里很踏实。”

  说起在村里做的事,尹卫笑了笑:“我只是利用自身专业优势,为村民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也许现在改变不了什么,但未来的某一天,村民需要的时候还能想起当时尹博士提的‘集中养殖’,那我做的一切就值得。”

  “百合种植成了的话,又是一个文旅亮点,每年旅游旺季可以做百合采收体验,还能设计伴手礼等,将百合优势发挥出来,让村民增收。”尹卫畅想着抓什究村的未来,他和北山的缘分还在延续……

作者 王玉莹
编辑:孔令磊
青海新闻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