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内 时评 党建 省情 文化 法治 原创 视频 省委文件 新闻 政务 旅游 生态 体育 专题 图片 融媒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藏文网
 
站内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 : 青海新闻网图说青海
【感党恩 听党话 跟党走·和谐青海行】冷水鱼养出“热产业”
来源:青海日报
作者:苏烽
发布时间:2025-03-13 11:20:59
编辑:赵生欣
QQ图片20250313054040合作社的加工车间里员工正在加工虹鳟鱼。陶娅 摄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3月的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乌兰县刚落下一场春雪,在希里沟镇东庄村东南面的冷水鱼养殖基地里,赵登华正弯腰往镀锌板帆布池里撒饲料,池子里的三倍体虹鳟鱼欢快地扑腾吃食,溅起片片水花。

  “瞧这精神头!2024年5月投的苗,现在最大的都长到五斤重了。”赵登华呵着气笑道。眼前,六座直径6米,高1.85米的养殖池整齐排列,充满勃勃生机,谁也想不到,三年前这里还只是片荒滩。

  故事还要从一次考察说起。2017年春,乌兰县组织人员到共和县龙羊峡参观,赵登华头次见到冷水鱼养殖。“当时,看到合作社里养殖的三文鱼个个活蹦乱跳,而且那边的气候也和这边差不多,我就想我们那里能不能养?”从那时起,赵登华便有了养鱼的想法。

  2022年,乌兰县农兴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的钢架厂房在东庄村东南面的空地上建了起来,赵登华准备大干一场,然而,现实给了他当头一棒。转年投下的万尾鱼苗,不出俩月就折损过半。他蹲在池边,看着翻白肚的鱼苗直揪心。

  技术员一语道破:“水温差半度,溶氧少毫厘,它们就给你脸色看。”村里也开始对这件事议论纷纷,“听说老赵养的鱼死了一半”“我们这里能养鱼吗?”“是啊,这还没养呢,就死了这么多”……

  可是,越是这样,赵登华越是较上了劲。从此,养殖日志摞起半尺高,温度计两小时一查,饲料配比精确到克,连巡夜时手电的照射角度都成了学问。

  功夫不负有心人,到2024年9月,赵登华养的鱼苗成活率达到了90%,卖掉后也挣了6万多元。赵登华的成功让同村的人羡慕不已。

  基地后厨飘来阵阵鲜香,隔壁农家乐的老板娘正片着刺身,“老赵养的鱼没土腥味,客人尝过都说很新鲜。”案板上的鱼肉透着樱花粉,蘸点酱油,成了村里的招牌菜,光是一个月就能消纳掉20到30条鱼,有不少客人慕名从县城而来。

  “目前,我们生产的虹鳟鱼主要销售到乌兰县本地和海西州境内。”站在加工车间前,赵登华盘算着:“明年产量能破1万公斤,还打算搞渔家乐,让客人现钓现吃。”

  夕阳给雪地镀了层金光,养殖池里的银鳞又跃动起来,恍若撒满了鱼池的星星。

  “我们正着手规划乡村旅游产业,打造特色旅游项目,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同时,坚持绿色有机标准,带动农户参与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为广大农户树立发展典范。”如今已是乌兰县农兴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的赵登华说。

  远处215县道上,冷链车正鸣笛启程。过不了多久,这些在高原孕育出的冷水鱼,将沿着蜿蜒的山路“游”向更远的餐桌。

推荐阅读
青海代表团继续审议各项决议草案
青海代表团召开工作总结会
`2025“第一缕阳光”全球同拍中国年在青海启动
青海省30名药品安全社会监督员受聘上岗
青海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推荐人选名单公示
2024年青海省出版系列高级职称任职资格人员公示
2024年西宁市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781.6万元
青海海西:举办DeepSeek政务应用培训
24H热点
“2025把爱带回家·贴心关爱她”主题关爱活动在...
【一宣三促·万名干部下乡】走村入户连民情 宣讲政...
青海省高级人民法院设立警务室
春日笑脸 传递温暖
【两会特别报道】同沐春风启新程——青海省全国人...
【报效祖国 建功西部】尹博士“解锁”藏乡致富新密...
【坚定信心 实干争先】青海果洛州组团式就业人员抵...
【一宣三促·万名干部下乡】围炉话变迁 党恩润心田
【两会特刊·青报观察】石榴花开在青海 心手相连话...
【两会特刊·今日关注】带着“生命之花”走向世界舞台
热点图片
“2025把爱带回家·贴心关爱她”主题关爱活动在青海西宁举行
“2025把爱带回家·贴...
【一宣三促·万名干部下乡】走村入户连民情 宣讲政策暖民心
【一宣三促·万名干部...
青海省高级人民法院设立警务室
青海省高级人民法院...
春日笑脸 传递温暖
春日笑脸 传递温暖
【两会特别报道】同沐春风启新程——青海省全国人大代表出席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闭幕会侧记
【两会特别报道】同...
【报效祖国 建功西部】尹博士“解锁”藏乡致富新密码——记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市场监督管理局2023年选调生尹卫
【报效祖国 建功西部...
【坚定信心 实干争先】青海果洛州组团式就业人员抵沪入职
【坚定信心 实干争先...
【一宣三促·万名干部下乡】围炉话变迁 党恩润心田
【一宣三促·万名干部...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青海省互联网新闻中心主办  版权所有:青海新闻网
未经青海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闻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3120170001 青ICP备19000163号 青公网安备 63010302000199号
 
img

【感党恩 听党话 跟党走·和谐青海行】冷水鱼养出“热产业”

青海日报
2025-03-13 11:20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二维码查看全文
img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img

【感党恩 听党话 跟党走·和谐青海行】冷水鱼养出“热产业”

青海日报
2025-03-13 11:20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或发送给朋友、保存图片

【感党恩 听党话 跟党走·和谐青海行】冷水鱼养出“热产业”

  • 2025-03-13 11:20:59
  • 来源:青海日报
QQ图片20250313054040合作社的加工车间里员工正在加工虹鳟鱼。陶娅 摄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3月的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乌兰县刚落下一场春雪,在希里沟镇东庄村东南面的冷水鱼养殖基地里,赵登华正弯腰往镀锌板帆布池里撒饲料,池子里的三倍体虹鳟鱼欢快地扑腾吃食,溅起片片水花。

  “瞧这精神头!2024年5月投的苗,现在最大的都长到五斤重了。”赵登华呵着气笑道。眼前,六座直径6米,高1.85米的养殖池整齐排列,充满勃勃生机,谁也想不到,三年前这里还只是片荒滩。

  故事还要从一次考察说起。2017年春,乌兰县组织人员到共和县龙羊峡参观,赵登华头次见到冷水鱼养殖。“当时,看到合作社里养殖的三文鱼个个活蹦乱跳,而且那边的气候也和这边差不多,我就想我们那里能不能养?”从那时起,赵登华便有了养鱼的想法。

  2022年,乌兰县农兴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的钢架厂房在东庄村东南面的空地上建了起来,赵登华准备大干一场,然而,现实给了他当头一棒。转年投下的万尾鱼苗,不出俩月就折损过半。他蹲在池边,看着翻白肚的鱼苗直揪心。

  技术员一语道破:“水温差半度,溶氧少毫厘,它们就给你脸色看。”村里也开始对这件事议论纷纷,“听说老赵养的鱼死了一半”“我们这里能养鱼吗?”“是啊,这还没养呢,就死了这么多”……

  可是,越是这样,赵登华越是较上了劲。从此,养殖日志摞起半尺高,温度计两小时一查,饲料配比精确到克,连巡夜时手电的照射角度都成了学问。

  功夫不负有心人,到2024年9月,赵登华养的鱼苗成活率达到了90%,卖掉后也挣了6万多元。赵登华的成功让同村的人羡慕不已。

  基地后厨飘来阵阵鲜香,隔壁农家乐的老板娘正片着刺身,“老赵养的鱼没土腥味,客人尝过都说很新鲜。”案板上的鱼肉透着樱花粉,蘸点酱油,成了村里的招牌菜,光是一个月就能消纳掉20到30条鱼,有不少客人慕名从县城而来。

  “目前,我们生产的虹鳟鱼主要销售到乌兰县本地和海西州境内。”站在加工车间前,赵登华盘算着:“明年产量能破1万公斤,还打算搞渔家乐,让客人现钓现吃。”

  夕阳给雪地镀了层金光,养殖池里的银鳞又跃动起来,恍若撒满了鱼池的星星。

  “我们正着手规划乡村旅游产业,打造特色旅游项目,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同时,坚持绿色有机标准,带动农户参与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为广大农户树立发展典范。”如今已是乌兰县农兴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的赵登华说。

  远处215县道上,冷链车正鸣笛启程。过不了多久,这些在高原孕育出的冷水鱼,将沿着蜿蜒的山路“游”向更远的餐桌。

作者 苏烽
编辑:赵生欣
青海新闻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