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内 时评 党建 省情 文化 法治 原创 视频 省委文件 新闻 政务 旅游 生态 体育 专题 图片 融媒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藏文网
 
站内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 : 青海新闻网青海新闻
【感党恩 听党话 跟党走·和谐青海行】长江源村的多彩新生活
来源:青海日报
作者:陈贇业
发布时间:2025-03-15 06:53:09
编辑:童洋
QQ图片20250315060221三木吉(左二)和社员一起盘点手工艺品。受访者供图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碧空如洗的春日午后,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唐古拉山镇长江源村广场上回荡着孩童银铃般的笑声。

  53岁的村民才仁扎队站在自家庭院前,目光掠过统一规划却各具特色的联排藏居——卓玛家的光伏板在屋脊闪烁着幽蓝微光,扎西家门口的新汽车引擎轰鸣,村道上太阳能路灯与藏式雕花相得益彰……二十年光阴在这些细节里层层晕染,如同唐卡画师笔下的金粉渐次沉淀。

  才仁扎队曾在村委会工作了十多个年头,亲眼见证了乡亲们2004年响应国家三江源生态保护政策搬迁至长江源村后的生活变化。从游牧帐篷到现代新村,搬迁后的民生图景日渐丰盈:民族学校、卫生院、敬老院等民生设施相继落成,草原生态保护补助、生态管护岗位等政策接续落地。如今的村民不再困守传统生计,他们经营农畜产品、开民族服饰店、做餐饮,多元收入托起大家稳稳的幸福。

  “过去,大家围着牛羊转,做饭烧牛粪,喝水得跑老远背,孩子上学、大人就医都难。现在,家里暖气、天然气、自来水齐全,出门不远就是超市、学校和卫生院,住在这儿舒坦又方便。”谈及这些年生活的变迁,才仁扎队感慨万千,他欣慰地说,自家孙女次央拉姆作为长江源村土生土长的新一代,已深度融入长江源村便捷多彩的新生活。

  生活的改变,于长江源村而言,不只是村民富了、村子美了,更在于牧民群众精神世界的蜕变。才仁扎队告诉记者,搬下山的这些年,村民们的生态保护理念、创业意识与集体责任感日益增强。村民大会上,牧民代表从腼腆到自信,在村务议事中建言献策头头是道。绿水青山间,年轻一代的基因里已镌刻下生态文明的密码。

QQ图片20250315060228孩子们在长江源村广场上玩耍。陈贇业 摄

  长江源村的岗巴布民族手工艺品加工专业合作社内,满目皆是藏族风情。图纹丰富的氆氇、色彩艳丽的掐丝唐卡……一排排极富藏族特色的手工编织品和工艺品琳琅满目,展现着藏族文化的深厚底蕴。

  “这些作品都出自我们合作社社员和学员之手。”合作社社员三木吉用流利的汉语介绍说,合作社自2015年成立至今已培训了2000多名来自长江源村及周边乡镇的农牧民学员,不仅为灵活就业女性群体提供了就业机会,还让民族手工艺文化得到保护与传承。

  在三木吉等带头人的引领下,合作社的社员与学员们制作出一大批美轮美奂的民族手工艺品。像氆氇、掐丝唐卡等作品,凭借其浓郁的原生态韵味以及精湛的高原手工技艺,在各类展览会上脱颖而出,成功吸引诸多客商的目光,收获大量好评。如今,这些产品已成功推广至西藏、成都等地,深受当地市场欢迎。

  “订单多了,就分给社员和学员。像我们的学员刚卡拉毛,零基础起步,通过合作社培训掌握了多种技能,现在靠做手工编织品,一年能有五六万元收入。”三木吉说。

  扎牢帐篷、更换灯泡、清点物资……在长江源村毗邻六子湖生态教育基地的“长江牧歌”野奢帐篷营地,26岁的村民日格楚鼓足干劲为即将拉开帷幕的营业季做着充分准备。

  “3月下旬帐篷营地准备营业,我得提前把工作干好。”日格楚在帐篷支架旁紧了紧最后一道防风绳,对记者说,这份工作每月为他带来4500元的稳定收入,让他在家门口端上了增收饭碗。

  日格楚从长江源民族学校毕业后,先后尝试了新能源企业员工、酒吧服务生、汽修店合伙人、户外向导等职业,却始终未能找到人生方向。2024年初“长江牧歌”野奢帐篷营地筹备之际,经党支部极力推荐,日格楚得到了这份难得的工作。如今,曾经频繁跳槽的他扎根帐篷营地,决心要把这份生意经营得红红火火。

  “今年,我打算跟老板提议搞优惠、办歌舞表演,招揽新老顾客,把生意盘活。等时机合适,我还打算跟心爱的姑娘结婚,一起组建温馨小家。”说起未来规划,日格楚满脸都是幸福。

推荐阅读
吴晓军罗东川拜会国家有关部委和央企
青海代表团继续审议各项决议草案
`2025“第一缕阳光”全球同拍中国年在青海启动
青海省30名药品安全社会监督员受聘上岗
青海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推荐人选名单公示
2024年青海省出版系列高级职称任职资格人员公示
戈壁小村,在“三新”中“振兴”
脑山沟里的惠农大礼包
24H热点
【坚定信心 实干争先】青海果洛:正式迈入5G-A...
青海工业企业开复工率达80%
省政府党组会议召开 传达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 罗...
吴晓军罗东川与金山软件董事长雷军座谈
全省领导干部会议召开 传达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 ...
青海市场监管系统消费维权工作综述
青海省消协联合10省市消协组织开展汽车维保养护消...
青海同德:上门听证打通司法救助“最后一公里”
【跟着赛事去旅行】手球联赛:以赛为媒探秘大美青海
【文化中国行】“云端课堂”架起武汉西宁小学生交...
热点图片
春至囊谦,生灵欢歌
春至囊谦,生灵欢歌
环保消费 绿色生活
环保消费 绿色生活
青海果洛:护航消费安全 强化权益保障
青海果洛:护航消费...
【感党恩 听党话 跟党走·和谐青海行】冷水鱼养出“热产业”
【感党恩 听党话 跟...
2024—2025赛季中国手球超级联赛(西宁赛区)开赛
2024—2025赛季中国...
“2025把爱带回家·贴心关爱她”主题关爱活动在青海西宁举行
“2025把爱带回家·贴...
【一宣三促·万名干部下乡】走村入户连民情 宣讲政策暖民心
【一宣三促·万名干部...
春日笑脸 传递温暖
春日笑脸 传递温暖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青海省互联网新闻中心主办  版权所有:青海新闻网
未经青海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闻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3120170001 青ICP备19000163号 青公网安备 63010302000199号
 
img

【感党恩 听党话 跟党走·和谐青海行】长江源村的多彩新生活

青海日报
2025-03-15 06:53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二维码查看全文
img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img

【感党恩 听党话 跟党走·和谐青海行】长江源村的多彩新生活

青海日报
2025-03-15 06:53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或发送给朋友、保存图片

【感党恩 听党话 跟党走·和谐青海行】长江源村的多彩新生活

  • 2025-03-15 06:53:09
  • 来源:青海日报
QQ图片20250315060221三木吉(左二)和社员一起盘点手工艺品。受访者供图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碧空如洗的春日午后,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唐古拉山镇长江源村广场上回荡着孩童银铃般的笑声。

  53岁的村民才仁扎队站在自家庭院前,目光掠过统一规划却各具特色的联排藏居——卓玛家的光伏板在屋脊闪烁着幽蓝微光,扎西家门口的新汽车引擎轰鸣,村道上太阳能路灯与藏式雕花相得益彰……二十年光阴在这些细节里层层晕染,如同唐卡画师笔下的金粉渐次沉淀。

  才仁扎队曾在村委会工作了十多个年头,亲眼见证了乡亲们2004年响应国家三江源生态保护政策搬迁至长江源村后的生活变化。从游牧帐篷到现代新村,搬迁后的民生图景日渐丰盈:民族学校、卫生院、敬老院等民生设施相继落成,草原生态保护补助、生态管护岗位等政策接续落地。如今的村民不再困守传统生计,他们经营农畜产品、开民族服饰店、做餐饮,多元收入托起大家稳稳的幸福。

  “过去,大家围着牛羊转,做饭烧牛粪,喝水得跑老远背,孩子上学、大人就医都难。现在,家里暖气、天然气、自来水齐全,出门不远就是超市、学校和卫生院,住在这儿舒坦又方便。”谈及这些年生活的变迁,才仁扎队感慨万千,他欣慰地说,自家孙女次央拉姆作为长江源村土生土长的新一代,已深度融入长江源村便捷多彩的新生活。

  生活的改变,于长江源村而言,不只是村民富了、村子美了,更在于牧民群众精神世界的蜕变。才仁扎队告诉记者,搬下山的这些年,村民们的生态保护理念、创业意识与集体责任感日益增强。村民大会上,牧民代表从腼腆到自信,在村务议事中建言献策头头是道。绿水青山间,年轻一代的基因里已镌刻下生态文明的密码。

QQ图片20250315060228孩子们在长江源村广场上玩耍。陈贇业 摄

  长江源村的岗巴布民族手工艺品加工专业合作社内,满目皆是藏族风情。图纹丰富的氆氇、色彩艳丽的掐丝唐卡……一排排极富藏族特色的手工编织品和工艺品琳琅满目,展现着藏族文化的深厚底蕴。

  “这些作品都出自我们合作社社员和学员之手。”合作社社员三木吉用流利的汉语介绍说,合作社自2015年成立至今已培训了2000多名来自长江源村及周边乡镇的农牧民学员,不仅为灵活就业女性群体提供了就业机会,还让民族手工艺文化得到保护与传承。

  在三木吉等带头人的引领下,合作社的社员与学员们制作出一大批美轮美奂的民族手工艺品。像氆氇、掐丝唐卡等作品,凭借其浓郁的原生态韵味以及精湛的高原手工技艺,在各类展览会上脱颖而出,成功吸引诸多客商的目光,收获大量好评。如今,这些产品已成功推广至西藏、成都等地,深受当地市场欢迎。

  “订单多了,就分给社员和学员。像我们的学员刚卡拉毛,零基础起步,通过合作社培训掌握了多种技能,现在靠做手工编织品,一年能有五六万元收入。”三木吉说。

  扎牢帐篷、更换灯泡、清点物资……在长江源村毗邻六子湖生态教育基地的“长江牧歌”野奢帐篷营地,26岁的村民日格楚鼓足干劲为即将拉开帷幕的营业季做着充分准备。

  “3月下旬帐篷营地准备营业,我得提前把工作干好。”日格楚在帐篷支架旁紧了紧最后一道防风绳,对记者说,这份工作每月为他带来4500元的稳定收入,让他在家门口端上了增收饭碗。

  日格楚从长江源民族学校毕业后,先后尝试了新能源企业员工、酒吧服务生、汽修店合伙人、户外向导等职业,却始终未能找到人生方向。2024年初“长江牧歌”野奢帐篷营地筹备之际,经党支部极力推荐,日格楚得到了这份难得的工作。如今,曾经频繁跳槽的他扎根帐篷营地,决心要把这份生意经营得红红火火。

  “今年,我打算跟老板提议搞优惠、办歌舞表演,招揽新老顾客,把生意盘活。等时机合适,我还打算跟心爱的姑娘结婚,一起组建温馨小家。”说起未来规划,日格楚满脸都是幸福。

作者 陈贇业
编辑:童洋
青海新闻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