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内 时评 党建 省情 文化 法治 原创 视频 省委文件 新闻 政务 旅游 生态 体育 专题 图片 融媒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藏文网
 
站内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 : 青海新闻网聚焦青海
【乡村振兴在青海】江源茫茫皆沃土 千村处处有通途
——“巩固拓展交通运输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系列报道之一
来源:青海日报
作者:倪晓颖
发布时间:2025-03-17 08:03:55
编辑:易 娜

  【编者按】从河湟谷地到大漠戈壁,从浩瀚草原到高山深谷,广袤无垠的青海大地之上,一幅波澜壮阔的交通画卷正徐徐展开,大美青海的每一寸土地,都因这交通网而焕发出勃勃生机,跃动着前行的脉搏,奏响高质量发展的和谐乐章。

  今起推出“巩固拓展交通运输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系列报道,充分报道全省交通运输行业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论述,深入开展“四好农村路”建设,努力提升乡村交通基础设施完备度和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水平,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提供更加坚强有力交通运输保障的生动实践。敬请关注。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在“建好”上提档升级,实施路网延伸通达工程,不断畅通微循环;在“管好”上规范有效,落实“路长制”,实现“路常治”;在“护好”上优质高效,实施农村公路危旧桥梁改造,抓好农村公路重要路段的安全隐患排查整治等;在“运营好”上协同推进,持续推动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加快乡村旅游路、产业路、资源路建设……持续发力、久久为功,近年来,青海持续推进“四好农村路”提质增效行动,农村公路路网结构明显优化,质量明显提高,养护全面加强,基本形成以县道为骨架、乡道为支线、村道为脉络的农村公路网络体系。

微信截图_20250317062057

依山傍水的大通县东峡镇田家沟村,村道整洁。记者 咸文静 摄

  农村公路成为

  百姓家门口的“幸福路

  3月16日,玉树藏族自治州治多县立新乡叶青村村民尕玛一大早就开上刚买不久的新车前往玉树市采购生活用品,他说:“现在的立新乡公路是一条柏油路,宽敞平坦又干净,走在路上心情都舒畅。”

  2024年升级扩建的治多县立新乡公路焕然一新,这条全长63公里的路不仅是G215国道通向立新乡的关键纽带,还将叶青村一社、二社及周边村社与“万里长江第一湾”景点紧密相连。交通标线精准划定后,崭新的沥青路面黑白分明,成为一道亮丽风景线。

  “过去立新乡的公路是砂石路,路面比较窄。升级改扩建后,这条路让我们的出行更加便捷了。”叶青村党支部书记多玛多杰才仁说。

  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十年来,青海加快补齐发展短板,推进路网改造升级,提升管理养护水平,优化运输服务品质,农村公路通达深度、覆盖广度、服务满意度明显提升,“四好农村路”建设成效显著,全省总里程达6.71万公里的农村公路成为老百姓家门口的“致富路、幸福路、连心路、振兴路”。

  为建好“四好农村路”,青海先后出台《青海省农村公路条例》等法规政策,强化目标责任考核,政府主导、行业监管、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基本形成。目前,具备条件的乡镇和建制村公路通畅率达100%,乡镇通三级及以上公路比例达78%,较大人口规模自然村通硬化路比例达75%,农村公路等级率、铺装率分别达86.48%、52.26%。

  2024年,青海深入实施助力乡村振兴五大工程,新改建普通省道和农村公路5733公里,新增通三级及以上公路乡镇16个,新增自然村通硬化路150个,连续3年实现投资增效、里程增长“双增”目标。

  在此基础上,青海实施农村公路安防工程203公里,改造普通省道和农村公路危旧桥梁23座,实施溜索改桥5座,完成民和中川、祁连麻拉河村等公路“照我回家”亮化工程,农村公路列养率达到100%;黄南藏族自治州、海南藏族自治州积极开展“四好农村路”示范创建,在全省实现“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全覆盖。

  此外,青海省投入定点帮扶资金2330万元,实施8个定点帮扶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23项,支持成立5家村集体经济实体,8个定点帮扶村脱贫户人均纯收入同比增长6%,5个村实现集体经济50万元“强村”目标。

  “四好农村路”示范创建

  朝着全域达标发展

  初春,青海大地逐渐从冬日的沉寂中苏醒,展现出独特魅力。走进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只见一条条农村公路犹如玉带环绕在山水之间,一盏盏路灯整齐排列,一座座房屋错落有致……一幅路美人和共富的幸福画卷徐徐展开。

  西宁市交通运输局多措并举,提升农村公路服务品质、提高服务效率、拓展服务功能。当前,在区域路网结构通畅水平、“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创建、路长制建立以及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创建四个方面,西宁市均处于全省领先地位。

  西宁市大通、湟中、湟源三个县成功创建国家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西宁市省级及以上示范县创建比例达100%。

  这是青海深入开展“四好农村路”示范创建,努力提升乡村交通基础设施完备度和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水平的一个缩影。

  如今,全省农村公路通达深度和覆盖广度明显提升,“四好农村路”示范创建逐步实现由区域示范引领向全域达标发展转变。同时,依托乡村产业、旅游、文化等资源,因地制宜开展“农村公路+”融合发展模式,推进农村公路与产业园区、旅游景区、传统村落、特色小镇等有机结合,促进交通联农联产联景,实施旅游路、资源路、产业路等乡村振兴项目1万余项。

  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我省《探索“交通+”模式赋能公路建设创新走实》入选交通运输部等联合发布的“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囊谦白扎乡巴麦村至尕尔寺产业路、格尔木“交通+”赋能公路建设入围全国“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建成省级“美丽公路”124公里。这是青海省坚持夯实基础利民生,让交通发展成果更多惠及群众的生动实践。

  个性化服务

  让群众“说走就走”

  2月24日起,每天7时30分,西宁市湟中区田家寨镇谢家台村广场站点都会有公交专车准时停靠,等待孩子乘坐前往学校。

  谢家台村距离学校较远,村里的学生每天乘私家车或者电动三轮车上学,存在安全隐患。为解决谢家台村中小学生出行难、出行贵、出行不安全的问题,经青海省交通运输厅实地调研后,与西宁市湟中区交通运输局协商,开通校园公交专线。

  家长纷纷表示,以前每天都为孩子上学的安全问题提心吊胆,现在有了专车接送,他们可以放心了。同样,学生也非常开心,坐在宽敞明亮的校车上,一路上欢声笑语。“以前我每天都要坐爷爷的电动三轮车上学,现在坐公交车上学又快又暖和。”田家寨小学学生王海中说。谢家台村“上学专车”的开通,是青海交通部门让政策不再是纸面上的文字,而是群众摸得着、感受得到的实惠。

  数据显示,2024年,青海新开通定制客运线路11条、通学和适老化公交线路10条,优化城市公交线路12条,全省二级及以上汽车客运站、定制客运线路基本实现电子客票全覆盖;开通农村客货邮融合线路35条,建成村级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2299个;全省首辆无人驾驶快递车亮相大通。

  目前,青海道路运输基础设施支撑能力稳步提升,道路客运、货运及汽车客运站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客货邮融合发展进程快速推进,“一点多能、一网多用、功能集约、便利高效”的农村运输服务新模式加快构建,开通定制客运线路47条,具备条件的乡镇和建制村通客车率达100%。西宁市、海东市、黄南藏族自治州、海南藏族自治州开展定制客运服务,定制客运线路类型涵盖市际、县际、县内班线,人民群众通过班线客运出行方式更加丰富。定制客运服务不仅满足了群众的多元化出行需求,在安全上做到了全方位保护,在便利上也实现了为群众出行量身定制。

  青海以交通“细布局”带动文旅“大格局”,交通基础网络实现了由“通”到“畅”的转变,一条条“动脉”纵横交错,连接四方;一支支“血管”进村到户,带富百姓;一个个“名片”形成环线,铺就了经济发展、百姓幸福的“快车道”。

推荐阅读
全省领导干部会议召开 吴晓军主持并讲话
吴晓军罗东川与金山软件董事长雷军座谈
`2025“第一缕阳光”全球同拍中国年在青海启动
青海省30名药品安全社会监督员受聘上岗
青海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推荐人选名单公示
2024年青海省出版系列高级职称任职资格人员公示
【一宣三促·万名干部下乡】别样分红暖人心
西宁市检察机关开展法治进校园活动
24H热点
精耕人才引育留用全链条 激活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乡村振兴在青海】江源茫茫皆沃土 千村处处有通途...
【两会特刊·今日关注】万众一心安广厦 山河淬火铸新城
离天最近油田上的工匠光芒
【两会特刊·青报观察】以高水平安全为现代化新青海...
【两会特刊·今日关注】同心协力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
打造幸福之城 西宁的温暖承诺——关注西宁打造“五...
【两会特刊·青报观察】“千万工程”绘就乡村振兴新...
【两会特刊·党报联动】千里青电牵 山河共发展——...
【两会特刊·今日关注】从“心”出发 为民情怀暖万家
热点图片
【一宣三促·万名干部下乡】循化:科普惠及民生 新品助农增收
【一宣三促·万名干部...
山水“汇”成水墨画
山水“汇”成水墨画
青海大通:春雪润大地 村民忙春耕
青海大通:春雪润大...
青海民和开启春季绿化序幕
青海民和开启春季绿...
青海海南州举办首届人力资源发展大会
青海海南州举办首届...
全国冰壶锦标赛青海西宁开赛
全国冰壶锦标赛青海...
青海又一养老康养中心启用
青海又一养老康养中...
【一宣三促·万名干部下乡】别样分红暖人心
【一宣三促·万名干部...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青海省互联网新闻中心主办  版权所有:青海新闻网
未经青海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闻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3120170001 青ICP备19000163号 青公网安备 63010302000199号
 
img

【乡村振兴在青海】江源茫茫皆沃土 千村处处有通途
——“巩固拓展交通运输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系列报道之一

青海日报
2025-03-17 08:03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二维码查看全文
img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img

【乡村振兴在青海】江源茫茫皆沃土 千村处处有通途
——“巩固拓展交通运输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系列报道之一

青海日报
2025-03-17 08:03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或发送给朋友、保存图片

【乡村振兴在青海】江源茫茫皆沃土 千村处处有通途
——“巩固拓展交通运输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系列报道之一

  • 2025-03-17 08:03:55
  • 来源:青海日报

  【编者按】从河湟谷地到大漠戈壁,从浩瀚草原到高山深谷,广袤无垠的青海大地之上,一幅波澜壮阔的交通画卷正徐徐展开,大美青海的每一寸土地,都因这交通网而焕发出勃勃生机,跃动着前行的脉搏,奏响高质量发展的和谐乐章。

  今起推出“巩固拓展交通运输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系列报道,充分报道全省交通运输行业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论述,深入开展“四好农村路”建设,努力提升乡村交通基础设施完备度和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水平,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提供更加坚强有力交通运输保障的生动实践。敬请关注。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在“建好”上提档升级,实施路网延伸通达工程,不断畅通微循环;在“管好”上规范有效,落实“路长制”,实现“路常治”;在“护好”上优质高效,实施农村公路危旧桥梁改造,抓好农村公路重要路段的安全隐患排查整治等;在“运营好”上协同推进,持续推动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加快乡村旅游路、产业路、资源路建设……持续发力、久久为功,近年来,青海持续推进“四好农村路”提质增效行动,农村公路路网结构明显优化,质量明显提高,养护全面加强,基本形成以县道为骨架、乡道为支线、村道为脉络的农村公路网络体系。

微信截图_20250317062057

依山傍水的大通县东峡镇田家沟村,村道整洁。记者 咸文静 摄

  农村公路成为

  百姓家门口的“幸福路

  3月16日,玉树藏族自治州治多县立新乡叶青村村民尕玛一大早就开上刚买不久的新车前往玉树市采购生活用品,他说:“现在的立新乡公路是一条柏油路,宽敞平坦又干净,走在路上心情都舒畅。”

  2024年升级扩建的治多县立新乡公路焕然一新,这条全长63公里的路不仅是G215国道通向立新乡的关键纽带,还将叶青村一社、二社及周边村社与“万里长江第一湾”景点紧密相连。交通标线精准划定后,崭新的沥青路面黑白分明,成为一道亮丽风景线。

  “过去立新乡的公路是砂石路,路面比较窄。升级改扩建后,这条路让我们的出行更加便捷了。”叶青村党支部书记多玛多杰才仁说。

  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十年来,青海加快补齐发展短板,推进路网改造升级,提升管理养护水平,优化运输服务品质,农村公路通达深度、覆盖广度、服务满意度明显提升,“四好农村路”建设成效显著,全省总里程达6.71万公里的农村公路成为老百姓家门口的“致富路、幸福路、连心路、振兴路”。

  为建好“四好农村路”,青海先后出台《青海省农村公路条例》等法规政策,强化目标责任考核,政府主导、行业监管、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基本形成。目前,具备条件的乡镇和建制村公路通畅率达100%,乡镇通三级及以上公路比例达78%,较大人口规模自然村通硬化路比例达75%,农村公路等级率、铺装率分别达86.48%、52.26%。

  2024年,青海深入实施助力乡村振兴五大工程,新改建普通省道和农村公路5733公里,新增通三级及以上公路乡镇16个,新增自然村通硬化路150个,连续3年实现投资增效、里程增长“双增”目标。

  在此基础上,青海实施农村公路安防工程203公里,改造普通省道和农村公路危旧桥梁23座,实施溜索改桥5座,完成民和中川、祁连麻拉河村等公路“照我回家”亮化工程,农村公路列养率达到100%;黄南藏族自治州、海南藏族自治州积极开展“四好农村路”示范创建,在全省实现“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全覆盖。

  此外,青海省投入定点帮扶资金2330万元,实施8个定点帮扶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23项,支持成立5家村集体经济实体,8个定点帮扶村脱贫户人均纯收入同比增长6%,5个村实现集体经济50万元“强村”目标。

  “四好农村路”示范创建

  朝着全域达标发展

  初春,青海大地逐渐从冬日的沉寂中苏醒,展现出独特魅力。走进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只见一条条农村公路犹如玉带环绕在山水之间,一盏盏路灯整齐排列,一座座房屋错落有致……一幅路美人和共富的幸福画卷徐徐展开。

  西宁市交通运输局多措并举,提升农村公路服务品质、提高服务效率、拓展服务功能。当前,在区域路网结构通畅水平、“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创建、路长制建立以及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创建四个方面,西宁市均处于全省领先地位。

  西宁市大通、湟中、湟源三个县成功创建国家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西宁市省级及以上示范县创建比例达100%。

  这是青海深入开展“四好农村路”示范创建,努力提升乡村交通基础设施完备度和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水平的一个缩影。

  如今,全省农村公路通达深度和覆盖广度明显提升,“四好农村路”示范创建逐步实现由区域示范引领向全域达标发展转变。同时,依托乡村产业、旅游、文化等资源,因地制宜开展“农村公路+”融合发展模式,推进农村公路与产业园区、旅游景区、传统村落、特色小镇等有机结合,促进交通联农联产联景,实施旅游路、资源路、产业路等乡村振兴项目1万余项。

  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我省《探索“交通+”模式赋能公路建设创新走实》入选交通运输部等联合发布的“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囊谦白扎乡巴麦村至尕尔寺产业路、格尔木“交通+”赋能公路建设入围全国“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建成省级“美丽公路”124公里。这是青海省坚持夯实基础利民生,让交通发展成果更多惠及群众的生动实践。

  个性化服务

  让群众“说走就走”

  2月24日起,每天7时30分,西宁市湟中区田家寨镇谢家台村广场站点都会有公交专车准时停靠,等待孩子乘坐前往学校。

  谢家台村距离学校较远,村里的学生每天乘私家车或者电动三轮车上学,存在安全隐患。为解决谢家台村中小学生出行难、出行贵、出行不安全的问题,经青海省交通运输厅实地调研后,与西宁市湟中区交通运输局协商,开通校园公交专线。

  家长纷纷表示,以前每天都为孩子上学的安全问题提心吊胆,现在有了专车接送,他们可以放心了。同样,学生也非常开心,坐在宽敞明亮的校车上,一路上欢声笑语。“以前我每天都要坐爷爷的电动三轮车上学,现在坐公交车上学又快又暖和。”田家寨小学学生王海中说。谢家台村“上学专车”的开通,是青海交通部门让政策不再是纸面上的文字,而是群众摸得着、感受得到的实惠。

  数据显示,2024年,青海新开通定制客运线路11条、通学和适老化公交线路10条,优化城市公交线路12条,全省二级及以上汽车客运站、定制客运线路基本实现电子客票全覆盖;开通农村客货邮融合线路35条,建成村级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2299个;全省首辆无人驾驶快递车亮相大通。

  目前,青海道路运输基础设施支撑能力稳步提升,道路客运、货运及汽车客运站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客货邮融合发展进程快速推进,“一点多能、一网多用、功能集约、便利高效”的农村运输服务新模式加快构建,开通定制客运线路47条,具备条件的乡镇和建制村通客车率达100%。西宁市、海东市、黄南藏族自治州、海南藏族自治州开展定制客运服务,定制客运线路类型涵盖市际、县际、县内班线,人民群众通过班线客运出行方式更加丰富。定制客运服务不仅满足了群众的多元化出行需求,在安全上做到了全方位保护,在便利上也实现了为群众出行量身定制。

  青海以交通“细布局”带动文旅“大格局”,交通基础网络实现了由“通”到“畅”的转变,一条条“动脉”纵横交错,连接四方;一支支“血管”进村到户,带富百姓;一个个“名片”形成环线,铺就了经济发展、百姓幸福的“快车道”。

作者 倪晓颖
编辑:易 娜
青海新闻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