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内 时评 党建 省情 文化 法治 原创 视频 省委文件 新闻 政务 旅游 生态 体育 专题 图片 融媒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藏文网
 
站内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 : 青海新闻网青海新闻
【报效祖国 建功西部】让青春在磨砺中强筋壮骨
——记青海曲麻莱县麻多乡巴颜村党支部书记助理刘丹心
来源:青海日报
作者:程宦宁
发布时间:2025-03-19 06:54:20
编辑:童洋
QQ图片20250319053151刘丹心(左二)入户宣讲。本人供图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三月的玉树藏族自治州曲麻莱寒风凛冽,不时飘着雪花。

  3月8日时逢周末,曲麻莱县麻多乡巴颜村党支部书记助理刘丹心依旧未停下工作的脚步,一大早,他带着准备好的慰问品和村干部碰面。“扎西德勒,今天我们一起去几户老人家里,为他们送去三八妇女节的温暖和祝福。”

  在去村民家中的路上,刘丹心和村干部谈到:“昨晚我转发在工作群里的藏文版中央一号文件你们看到了吗?近期,我们党员干部要带头学习,多向群众宣讲,把党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精准送达到群众身边,今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5年过渡期的最后一年,我们一定要一起把各项工作做好,今后乡村振兴事业会越来越好,老百姓的日子也会越来越好。”

  村干部扎格拉毛说:“看了看了,我们还拿本子把重点的和我们相关的一些政策都记下来了,回头我们组织牧民群众一起学。”

  很快,几人便到达了俄代老人家里,刘丹心从怀里拿出提前准备好的哈达,为老人送去了节日的祝福。

  俄代的脸上写满了笑容,为众人倒上醇香的酥油茶,大家开始聊家常。

  “家里有牛羊吗,去年收入有多少,草山补助有多少?”“孩子们平时回来看您吗?”

  “腿疼了有多久了?县医院里来了‘组团式’帮扶的专家医疗队,需要的话我去帮您联系。”

  “还是要积极乐观,现在各方面的政策都很好,以后的生活会越来越好!”……

  从“柴米油盐”到“家长里短”,从“党的政策”到“乡村振兴”,尽管语言不通需要在旁的村干部翻译,但刘丹心也尽可能用通俗的语言耐心讲解询问,并认真详实记录着老人家中的基本情况和需求。

  像这样的场景,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经常出现在巴颜村的牧民家里,“喝一口酥油茶,吃一口糌粑,看一看变化,谈一谈真心话,听一听想法”,是这位年轻大学生参加工作伊始给自己定下的规矩。

  2023年8月,研究生毕业的刘丹心通过参加选调生考试从湟水河畔的家乡来到黄河源头的巴颜村,在过去一年多时间里,黄河源头的寄宿制小学、牧民群众的“夏窝子”“冬牧场”、易地搬迁安置点、牦牛养殖繁育基地,都有他调研走访忙碌的身影。

  走访慰问困难家庭、政策宣讲、调解化解矛盾纠纷、排查雨季道路安全隐患、帮助村干部提升普通话、源头生态修复治理、谋划村集体经济产业发展路径……这些都是工作日常。

  从“三农”工作的学习者转变为“三农”工作的实践者,让他对基层工作和牧区生活有了新的了解和认识。

  “听风八百遍,才知是人间。相较于上学的时光,基层的工作生活略显清苦,在平均海拔4500多米的麻多乡工作,更是考验和磨砺人的意志,从‘象牙塔’到‘练兵场’,在黄河源头,我以一滴水的形式融入体验,以一株高原植物的形式扎根感受。”一年多的工作历练,俨然让这位青年眼中充满成熟和坚定,一年多的高原生活,也早已让刘丹心情感浸润。

  这里有高寒和缺氧,但也有热情和感动。去年年底,当巴颜村党支部书记尼玛扎西代表村民将一面沉甸甸的锦旗交到刘丹心手中,他连连说受之有愧,自己只是做了一些职责所在和力所能及的事情,其中离不开组织的保障和群众的支持,而这何尝不是巴颜村群众对他最朴素的情感表达。

  巴颜村党支部书记尼玛扎西说:“小刘是我们村来的第一个选调生助理,他懂政策、会宣传、能吃苦,一点儿架子都没有,来到我们村后,很快就适应了这里的生活,和我们一起走村入户干工作,帮助我们举办各种活动,定期走访慰问孤寡老人、残疾人家庭,为我们村的产业发展出谋划策做宣传,去年还为我们协调争取了一批藏汉双语的党建政策书籍,不管是村干部还是村民都很认可他,他早就是我们村的人了。”

  “把壮阔的山河放在心里,把细微的工作做到实处,把群众的事儿放在心上。”望着远山,刘丹心在纸上写下2025年的工作目标。

推荐阅读
省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全体会议召开
罗东川在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调研
`2025“第一缕阳光”全球同拍中国年在青海启动
青海省30名药品安全社会监督员受聘上岗
青海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推荐人选名单公示
2024年青海省出版系列高级职称任职资格人员公示
青海湟中加快推进检验结果互认工作
青海大通为劳动者追讨工资1019.83万元
24H热点
省人大常委会党组会议召开
吴晓军罗东川在海东市调研座谈时强调 奋力争先 勇...
青海省老年大学新校区春季学期开学 千名学员共启银...
青海举行“3·15”食品安全开放日活动公众零距离见...
阿来长篇非虚构作品《大河源》(《黄河源传》)研...
青海省织密困难群众保障网 社会救助工作成果显著
青海西宁气温回暖,春意渐浓
闲置变宝藏!西宁资产盘活记——西宁经济发展扫描三
青海西宁野生动物园新增172个停车位
青海西宁生物园区:用金融活水“浇灌”企业助力发展
热点图片
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成功实施首例神经内镜肿瘤微创手术
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
【乡村振兴在青海】“我家门口那座桥”架起乡村好前景——“巩固拓展交通运输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系列报道之二
【乡村振兴在青海】...
【感党恩 听党话 跟党走·和谐青海行】“现在就像住在福窝窝里啊!”
【感党恩 听党话 跟...
【一宣三促·万名干部下乡】入户宣讲听民意 精准发力暖人心
【一宣三促·万名干部...
【乡村振兴在青海】电力赋能,特色产业增收致富
【乡村振兴在青海】...
【党旗领航】搭建平台 拓宽路径 助力区域人才队伍协调发展——青海省“一心两区”人才示范区建设综述
【党旗领航】搭建平...
青海互助县:秸尽所能 变废为宝
青海互助县:秸尽所...
中国山地自行车联赛第一站 我省运动员李公加夺冠
中国山地自行车联赛...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青海省互联网新闻中心主办  版权所有:青海新闻网
未经青海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闻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3120170001 青ICP备19000163号 青公网安备 63010302000199号
 
img

【报效祖国 建功西部】让青春在磨砺中强筋壮骨
——记青海曲麻莱县麻多乡巴颜村党支部书记助理刘丹心

青海日报
2025-03-19 06:54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二维码查看全文
img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img

【报效祖国 建功西部】让青春在磨砺中强筋壮骨
——记青海曲麻莱县麻多乡巴颜村党支部书记助理刘丹心

青海日报
2025-03-19 06:54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或发送给朋友、保存图片

【报效祖国 建功西部】让青春在磨砺中强筋壮骨
——记青海曲麻莱县麻多乡巴颜村党支部书记助理刘丹心

  • 2025-03-19 06:54:20
  • 来源:青海日报
QQ图片20250319053151刘丹心(左二)入户宣讲。本人供图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三月的玉树藏族自治州曲麻莱寒风凛冽,不时飘着雪花。

  3月8日时逢周末,曲麻莱县麻多乡巴颜村党支部书记助理刘丹心依旧未停下工作的脚步,一大早,他带着准备好的慰问品和村干部碰面。“扎西德勒,今天我们一起去几户老人家里,为他们送去三八妇女节的温暖和祝福。”

  在去村民家中的路上,刘丹心和村干部谈到:“昨晚我转发在工作群里的藏文版中央一号文件你们看到了吗?近期,我们党员干部要带头学习,多向群众宣讲,把党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精准送达到群众身边,今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5年过渡期的最后一年,我们一定要一起把各项工作做好,今后乡村振兴事业会越来越好,老百姓的日子也会越来越好。”

  村干部扎格拉毛说:“看了看了,我们还拿本子把重点的和我们相关的一些政策都记下来了,回头我们组织牧民群众一起学。”

  很快,几人便到达了俄代老人家里,刘丹心从怀里拿出提前准备好的哈达,为老人送去了节日的祝福。

  俄代的脸上写满了笑容,为众人倒上醇香的酥油茶,大家开始聊家常。

  “家里有牛羊吗,去年收入有多少,草山补助有多少?”“孩子们平时回来看您吗?”

  “腿疼了有多久了?县医院里来了‘组团式’帮扶的专家医疗队,需要的话我去帮您联系。”

  “还是要积极乐观,现在各方面的政策都很好,以后的生活会越来越好!”……

  从“柴米油盐”到“家长里短”,从“党的政策”到“乡村振兴”,尽管语言不通需要在旁的村干部翻译,但刘丹心也尽可能用通俗的语言耐心讲解询问,并认真详实记录着老人家中的基本情况和需求。

  像这样的场景,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经常出现在巴颜村的牧民家里,“喝一口酥油茶,吃一口糌粑,看一看变化,谈一谈真心话,听一听想法”,是这位年轻大学生参加工作伊始给自己定下的规矩。

  2023年8月,研究生毕业的刘丹心通过参加选调生考试从湟水河畔的家乡来到黄河源头的巴颜村,在过去一年多时间里,黄河源头的寄宿制小学、牧民群众的“夏窝子”“冬牧场”、易地搬迁安置点、牦牛养殖繁育基地,都有他调研走访忙碌的身影。

  走访慰问困难家庭、政策宣讲、调解化解矛盾纠纷、排查雨季道路安全隐患、帮助村干部提升普通话、源头生态修复治理、谋划村集体经济产业发展路径……这些都是工作日常。

  从“三农”工作的学习者转变为“三农”工作的实践者,让他对基层工作和牧区生活有了新的了解和认识。

  “听风八百遍,才知是人间。相较于上学的时光,基层的工作生活略显清苦,在平均海拔4500多米的麻多乡工作,更是考验和磨砺人的意志,从‘象牙塔’到‘练兵场’,在黄河源头,我以一滴水的形式融入体验,以一株高原植物的形式扎根感受。”一年多的工作历练,俨然让这位青年眼中充满成熟和坚定,一年多的高原生活,也早已让刘丹心情感浸润。

  这里有高寒和缺氧,但也有热情和感动。去年年底,当巴颜村党支部书记尼玛扎西代表村民将一面沉甸甸的锦旗交到刘丹心手中,他连连说受之有愧,自己只是做了一些职责所在和力所能及的事情,其中离不开组织的保障和群众的支持,而这何尝不是巴颜村群众对他最朴素的情感表达。

  巴颜村党支部书记尼玛扎西说:“小刘是我们村来的第一个选调生助理,他懂政策、会宣传、能吃苦,一点儿架子都没有,来到我们村后,很快就适应了这里的生活,和我们一起走村入户干工作,帮助我们举办各种活动,定期走访慰问孤寡老人、残疾人家庭,为我们村的产业发展出谋划策做宣传,去年还为我们协调争取了一批藏汉双语的党建政策书籍,不管是村干部还是村民都很认可他,他早就是我们村的人了。”

  “把壮阔的山河放在心里,把细微的工作做到实处,把群众的事儿放在心上。”望着远山,刘丹心在纸上写下2025年的工作目标。

作者 程宦宁
编辑:童洋
青海新闻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