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内 时评 党建 省情 文化 法治 原创 视频 省委文件 新闻 政务 旅游 生态 体育 专题 图片 融媒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藏文网
 
站内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 : 青海新闻网聚焦青海
【洁净青海·绿色算力】一心向绿 数智生金
作者:周建萍
发布时间:2025-03-21 07:09:42
编辑:马燕燕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3月20日,冰封许久的青海湖缓缓苏醒。彼时,临湖东南方向的塔拉滩上,一座座光伏电站如蓝色海洋般铺展,一座座绿电智算中心数据中心机房的指示灯昼夜闪烁,一个个新能源车间里机械臂精准挥舞……

  过去一年,青海省以绿色算力产业为突破口,依托清洁能源优势,交出了一份令人瞩目的高质量发展答卷:算力规模突破8400PFLOPS,清洁能源装机占比达94.6%,招商引资签约项目超百个,人才引进专项支持逾千万元。这片曾被视作“生态屏障”的西部高原,正通过科技创新与产业转型,焕发着前所未有的生机。

  绿色算力 从“零”到“一”的产业跃升

  走进中国联通(青海)三江源国家大数据基地,成排的服务器集群在恒温机房中低鸣运转,“我们实现了100%绿电供应,PUE值(能源使用效率)低至1.2以下。”基地负责人介绍。这一数字的背后,是青海构建的“源网荷储”一体化绿色算电协同体系——

  “过去的一年,在青海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全省上下协力持续完善政策体系、深化招商引资、夯实基础设施、推进数据援青、拓展产业生态,推动绿色算力产业发展取得积极进展。”青海省数据局副局长陈卫军介绍。

  短短一年时间,青海先后出台促进绿色算力产业发展的一揽子政策举措,初步构建起集方案、措施、标准于一体的政策体系。着力建设西宁绿电智算融合示范园、海东零碳算力产业园,加快推进柴达木微电网算力中心示范项目,聚力打造集“源网荷储”和绿色算力于一体的全功能绿色算电协同发展集聚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阿里、百度、京东、金山、360、科大讯飞、寒武纪等头部企业纷纷与青海签订战略合作协议,阿里云智算基地、百度标注中心、金山智算中心、京东智算私有云等项目已落地建设。

  更富战略意义的是,青海绿色算电协同发展在全国先行先试,我省第一家省外科创基地——青海(北京)科技创新基地暨青海(北京)绿色算力创新基地挂牌运行。持续推动拓展产业领域,积极发展人工智能应用产业,目前,百度、青海蓝算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已在青海建立人工智能数据标注基地。西宁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网络互联能力更是全面提升,移动、电信、联通数据中心上榜国家绿色数据中心名单。

  清洁能源 从资源禀赋到技术高地

  初春时节,在海南藏族自治州千万千瓦级可再生能源基地,全球最大规模的光伏发电园区铺设了超过700万块的光伏板,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还在逐年递增;在龙羊峡水光互补电站,以850兆瓦总装机容量实现水与光的协同运行,开创了水光互补的国际先例;在青海—河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起点,高原清洁能源跨越1587公里,点亮中原大地的万家灯火。而这些,都是青海清洁能源发展呈现多维突破成果的缩影。

  青海省能源局副局长周武介绍,2024年青海省能源结构持续优化,清洁装机领跑全国。截至2024年年底,全省电力总装机7190.4万千瓦(含储能208.1万千瓦),其中,清洁能源装机占比94.6%(发电量占比84%),新能源发电装机占比70.7%(发电量占比45%),均居全国前列。青海省成为全国清洁能源发展的标杆,清洁能源成为青海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金名片。

  同时,青海在太阳能领域,光热等新技术规模化发展,共和光伏园区装机已超千万千瓦;在风能方面,大兆瓦机型广泛应用,风电规模迅速增长,成为全国重要的风电基地;在水能方面,黄河干流已建成7座百万千瓦级大型水电站,3座抽水蓄能电站已全面开工建设;在新型储能、智能电网等领域也取得重要突破。清洁能源领域新技术层出不穷,已成为青海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

  清洁能源领域投资持续增长,为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压舱石作用。“十四五”以来,青海省能源领域累计完成投资2010亿元,占全省固定资产投资的28.9%。这些投资不仅筑牢了清洁能源产业高地的基石,带动了上下游产业繁荣发展,更创造了众多高质量的就业岗位。

  双招双引 激活发展“一池春水”

  “青海的效率真是快。”计划总投资50亿元的中国电建集团四川工程有限公司暨青海天逸储能产业有限公司10吉瓦时短时高频储能智造及分布式光伏项目在西宁开发区南川工业园区开工建设,项目负责人连连感叹。这背后是青海省创新招商引资模式的缩影。

  青海省招商局副局长、一级巡视员杨忠说,自下发《青海省实施招商引资“六大行动”工作方案(2022—2025年)》后,青海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又印发了《青海省关于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工作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若干措施》,对先进制造业项目优先配置新能源指标,落实高新企业所得税优惠,建立绿电溯源认证体系,促进绿电就地消纳,招引“碳关税”敏感和高载能项目,大力发展绿硅、绿铝、绿氢、绿氨、绿醇及绿色算力等产业,加快建设绿色算电协同一体化示范区。

  无论是招商引资还是招贤纳才,青海都不遗余力。“在人才引进方面,我们加大人才计划对绿色算力人才倾斜力度。在‘昆仑英才·高端创新创业人才’计划中每年拿出不少于30%的指标,专门用于评选绿色算力领域急需紧缺人才。去年年底,我们以‘随到随评、动态入选’的方式,首次开展‘绿色算力人才计划’申报推荐工作,遴选支持115名个人、两个团队。对入选计划的绿算人才,按拔尖、领军、杰出三个层次给予支持。”省委组织部人才工作一处处长王宗礼介绍,对直接引进但未入选计划的绿色算力领域急需紧缺人才,根据年度《青海省绿色算力重点领域人才岗位需求目录》,将按照与绿色算力产业密切程度,由省政府分别给予硕士20万元、10万元、5万元,本科10万元、5万元、3万元的一次性奖励。

  青海的实践让“绿电—绿算—绿产”的闭环正在加速推进。当光伏板下牧草破土发芽,当数据流与黄河水协同奔腾,青海证明:生态高地完全能够成为经济高地。随着“东数西算”“西电东送”战略深化,这片土地正从生态屏障蜕变为绿色经济发展的高原样板——其探索之路,对于全国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推荐阅读
省委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召开 吴晓军主持
吴晓军罗东川与赛乐·哈卜提一行座谈
`2025“第一缕阳光”全球同拍中国年在青海启动
青海省30名药品安全社会监督员受聘上岗
青海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推荐人选名单公示
2024年青海省出版系列高级职称任职资格人员公示
青海省西宁市落实2025年以工代赈资金1.91亿元
青海海北实现规范化零工驿站建设县域全覆盖
24H热点
【洁净青海·绿色算力】一心向绿 数智生金
【洁净青海·绿色算力】“皇冠上的明珠”何以“闪耀...
【关注】聚焦“三农” 以“专”业之力谋发展新篇
【经济聚焦】优化营商环境 厚植兴业沃土
【乡村振兴在青海】“交通线”变“风景线” 交旅融...
【坚定信心 实干争先】以旧换新政策发力 青海消费...
【乡村振兴在青海】路灯照亮幸福线 实事温暖群众心...
【乡村振兴在青海】电力赋能,特色产业增收致富
【感党恩 听党话 跟党走·和谐青海行】“现在就像住...
【乡村振兴在青海】“我家门口那座桥”架起乡村好...
热点图片
青海察尔汗盐湖景区开园 开启盐湖文旅融合发展新篇章
青海察尔汗盐湖景区...
“国家喊咱减肥了”! @青海人,请这样管理你的体重
“国家喊咱减肥了”...
【文化中国行】仁青卓玛:让传统服饰焕发新魅力
【文化中国行】仁青...
2025青海省家居消费品换新和家装焕新补贴活动启动
2025青海省家居消费...
能源纳贤 “职”引未来——2025年青海海南州“春风行动”新能源产业专场招聘活动见闻
能源纳贤 “职”引未...
【一宣三促·万名干部下乡】家常话里“唠”出幸福路
【一宣三促·万名干部...
【经济聚焦】优化营商环境 厚植兴业沃土
【经济聚焦】优化营...
【关注】聚焦“三农” 以“专”业之力谋发展新篇
【关注】聚焦“三农...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青海省互联网新闻中心主办  版权所有:青海新闻网
未经青海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闻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3120170001 青ICP备19000163号 青公网安备 63010302000199号
 
img

【洁净青海·绿色算力】一心向绿 数智生金

西海都市报
2025-03-21 07:09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二维码查看全文
img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img

【洁净青海·绿色算力】一心向绿 数智生金

西海都市报
2025-03-21 07:09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或发送给朋友、保存图片

【洁净青海·绿色算力】一心向绿 数智生金

  • 2025-03-21 07:09:42
  • 来源:西海都市报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3月20日,冰封许久的青海湖缓缓苏醒。彼时,临湖东南方向的塔拉滩上,一座座光伏电站如蓝色海洋般铺展,一座座绿电智算中心数据中心机房的指示灯昼夜闪烁,一个个新能源车间里机械臂精准挥舞……

  过去一年,青海省以绿色算力产业为突破口,依托清洁能源优势,交出了一份令人瞩目的高质量发展答卷:算力规模突破8400PFLOPS,清洁能源装机占比达94.6%,招商引资签约项目超百个,人才引进专项支持逾千万元。这片曾被视作“生态屏障”的西部高原,正通过科技创新与产业转型,焕发着前所未有的生机。

  绿色算力 从“零”到“一”的产业跃升

  走进中国联通(青海)三江源国家大数据基地,成排的服务器集群在恒温机房中低鸣运转,“我们实现了100%绿电供应,PUE值(能源使用效率)低至1.2以下。”基地负责人介绍。这一数字的背后,是青海构建的“源网荷储”一体化绿色算电协同体系——

  “过去的一年,在青海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全省上下协力持续完善政策体系、深化招商引资、夯实基础设施、推进数据援青、拓展产业生态,推动绿色算力产业发展取得积极进展。”青海省数据局副局长陈卫军介绍。

  短短一年时间,青海先后出台促进绿色算力产业发展的一揽子政策举措,初步构建起集方案、措施、标准于一体的政策体系。着力建设西宁绿电智算融合示范园、海东零碳算力产业园,加快推进柴达木微电网算力中心示范项目,聚力打造集“源网荷储”和绿色算力于一体的全功能绿色算电协同发展集聚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阿里、百度、京东、金山、360、科大讯飞、寒武纪等头部企业纷纷与青海签订战略合作协议,阿里云智算基地、百度标注中心、金山智算中心、京东智算私有云等项目已落地建设。

  更富战略意义的是,青海绿色算电协同发展在全国先行先试,我省第一家省外科创基地——青海(北京)科技创新基地暨青海(北京)绿色算力创新基地挂牌运行。持续推动拓展产业领域,积极发展人工智能应用产业,目前,百度、青海蓝算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已在青海建立人工智能数据标注基地。西宁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网络互联能力更是全面提升,移动、电信、联通数据中心上榜国家绿色数据中心名单。

  清洁能源 从资源禀赋到技术高地

  初春时节,在海南藏族自治州千万千瓦级可再生能源基地,全球最大规模的光伏发电园区铺设了超过700万块的光伏板,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还在逐年递增;在龙羊峡水光互补电站,以850兆瓦总装机容量实现水与光的协同运行,开创了水光互补的国际先例;在青海—河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起点,高原清洁能源跨越1587公里,点亮中原大地的万家灯火。而这些,都是青海清洁能源发展呈现多维突破成果的缩影。

  青海省能源局副局长周武介绍,2024年青海省能源结构持续优化,清洁装机领跑全国。截至2024年年底,全省电力总装机7190.4万千瓦(含储能208.1万千瓦),其中,清洁能源装机占比94.6%(发电量占比84%),新能源发电装机占比70.7%(发电量占比45%),均居全国前列。青海省成为全国清洁能源发展的标杆,清洁能源成为青海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金名片。

  同时,青海在太阳能领域,光热等新技术规模化发展,共和光伏园区装机已超千万千瓦;在风能方面,大兆瓦机型广泛应用,风电规模迅速增长,成为全国重要的风电基地;在水能方面,黄河干流已建成7座百万千瓦级大型水电站,3座抽水蓄能电站已全面开工建设;在新型储能、智能电网等领域也取得重要突破。清洁能源领域新技术层出不穷,已成为青海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

  清洁能源领域投资持续增长,为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压舱石作用。“十四五”以来,青海省能源领域累计完成投资2010亿元,占全省固定资产投资的28.9%。这些投资不仅筑牢了清洁能源产业高地的基石,带动了上下游产业繁荣发展,更创造了众多高质量的就业岗位。

  双招双引 激活发展“一池春水”

  “青海的效率真是快。”计划总投资50亿元的中国电建集团四川工程有限公司暨青海天逸储能产业有限公司10吉瓦时短时高频储能智造及分布式光伏项目在西宁开发区南川工业园区开工建设,项目负责人连连感叹。这背后是青海省创新招商引资模式的缩影。

  青海省招商局副局长、一级巡视员杨忠说,自下发《青海省实施招商引资“六大行动”工作方案(2022—2025年)》后,青海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又印发了《青海省关于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工作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若干措施》,对先进制造业项目优先配置新能源指标,落实高新企业所得税优惠,建立绿电溯源认证体系,促进绿电就地消纳,招引“碳关税”敏感和高载能项目,大力发展绿硅、绿铝、绿氢、绿氨、绿醇及绿色算力等产业,加快建设绿色算电协同一体化示范区。

  无论是招商引资还是招贤纳才,青海都不遗余力。“在人才引进方面,我们加大人才计划对绿色算力人才倾斜力度。在‘昆仑英才·高端创新创业人才’计划中每年拿出不少于30%的指标,专门用于评选绿色算力领域急需紧缺人才。去年年底,我们以‘随到随评、动态入选’的方式,首次开展‘绿色算力人才计划’申报推荐工作,遴选支持115名个人、两个团队。对入选计划的绿算人才,按拔尖、领军、杰出三个层次给予支持。”省委组织部人才工作一处处长王宗礼介绍,对直接引进但未入选计划的绿色算力领域急需紧缺人才,根据年度《青海省绿色算力重点领域人才岗位需求目录》,将按照与绿色算力产业密切程度,由省政府分别给予硕士20万元、10万元、5万元,本科10万元、5万元、3万元的一次性奖励。

  青海的实践让“绿电—绿算—绿产”的闭环正在加速推进。当光伏板下牧草破土发芽,当数据流与黄河水协同奔腾,青海证明:生态高地完全能够成为经济高地。随着“东数西算”“西电东送”战略深化,这片土地正从生态屏障蜕变为绿色经济发展的高原样板——其探索之路,对于全国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作者 周建萍
编辑:马燕燕
青海新闻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