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内 时评 党建 省情 文化 法治 原创 视频 省委文件 新闻 政务 旅游 生态 体育 专题 图片 融媒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藏文网
 
站内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 : 青海新闻网青海新闻
误差0.038毫米:冰壶赛道是如何打造的
来源:西宁晚报
作者:金华山
发布时间:2025-03-22 07:32:16
编辑:何继红
左爽 摄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冰壶制冰师们如何将一块普通的水泥地变成“冰上艺术品”?

  误差最大不超过0.038毫米(相当于头发丝直径的五分之一)的完美冰面是如何制作完成的?

  带着这些疑问,3月17日,记者走进青海多巴国家高原体育训练基地冰壶馆,去探寻冰壶赛道制作背后的故事。

  1800平方米冰壶馆冰面:连续工作一个月制作完成

  冰壶比赛对冰面的要求极高,平整度误差必须控制在0.038毫米以内,这需要制冰师具备极高的技术水平和丰富的经验。

  明来生,作为世界冰壶联合会认证的制冰师,已经在制冰领域深耕九年。他带领的团队不仅在国内多项赛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还多次参与国际大赛的制冰工作,包括冬奥会和世锦赛。

  “冰壶赛道的制作并非简单的冰面铺设,而是一场精细的艺术创作。”明来生介绍,冰壶馆的制冰过程复杂且耗时,从浇水、喷漆、放线、放图案到修冰,每一个环节都必须精准无误。一个完整的冰壶馆冰面制作需要连续工作一个月左右,仅制冰面积就达1800平方米。在过去的九年里,明来生及其团队完成了30个冰壶比赛的制冰工作,累计制冰面积超过54000平方米。

  明来生回忆道:“2016年,我第一次接触制冰工作时,面对的只是一块普通的水泥地。当时,我跟随加拿大制冰师学习,看着他们将水泥地变成一块完美的冰壶赛道,我被深深震撼。”从那时起,他便立志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制冰师,并将这项技术带回多巴基地。

  制冰师的工作不仅需要精湛的技术,还需要超强的体力和耐心。明来生介绍,制作冰壶赛道的第一步是浇水,制冰师需要在冰面上均匀地浇出一层薄冰,作为底冰。随后,他们会在底冰上喷漆,画出赛道的图案和标识,再覆盖一层薄冰加以固定。这一步骤需要极高的精确度,因为任何微小的误差都可能导致冰面不平整,影响比赛结果。

  “制冰过程中,水的温度、浇冰的速度、冰面的厚度,每一个细节都需要严格把控。”明来生说,仅底冰就需要重复铺设10遍才能达到2厘米的厚度,而整个冰面的制作过程需要耗费70多吨水。

  冰点:制冰过程中最具挑战性的环节之一

  明来生介绍,冰壶赛道的制作并非简单的冰面铺设,而是一场精细的艺术创作。制冰师需要在冰面上均匀喷洒水珠,形成密密麻麻的小凸起,专业术语称为“冰点”,这些冰点可以增加赛道的滑度,方便冰壶滑行和刷冰。打点过程要求极高,制冰师需身背水箱,一手握喷头,一手持秒表,双脚均匀交替快速后退,45秒内完成一次打点。这些冰点的大小、厚度、密度和温度都会影响比赛结果。

  “打点是制冰过程中最具挑战性的环节之一。”明来生解释道,冰点的大小和密度需要根据比赛场地的温度、湿度以及冰面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如果冰点过大或过密,冰壶的滑行速度会变快,难以控制;如果冰点过小或过稀,冰壶则会滑行困难。因此,制冰师需要根据比赛当天的环境条件,实时调整打点的参数。

  除了打点,制冰师还需要对冰面进行多次修整,确保冰面的平整度和光滑度。比赛期间,制冰师还需根据冰面温度和滑度的变化进行实时调整,确保比赛的顺利进行。明来生说:“修冰是制冰过程中最考验耐心和细致的环节。我们使用特制的修冰刀,将冰面修整到误差不超过0.038毫米的平整度。这相当于头发丝直径的五分之一,任何微小的误差都可能影响运动员的表现。”

  在比赛期间,制冰师的工作并未结束。他们需要时刻关注冰面的变化,及时修复冰面的划痕和磨损。明来生介绍:“运动员的每一次滑行和冰刷的每一次清扫都可能对冰面造成微小的破坏。我们需要在比赛间隙迅速修复这些痕迹,确保冰面始终保持最佳状态。”

  团队成员之间默契的协作是成功的关键

  明来生的制冰团队共有四人,包括虎跃、尤奇和张旭。他们分别负责不同的工作内容,如修冰、打点、铲雪、刮冰点等,共同保障冰壶比赛的顺利进行。明来生表示,团队成员之间默契的协作是成功的关键,而通过制冰工作帮助国家队和青海队在国际和国内取得优异成绩,也是他们不懈努力的动力。

  虎跃是团队中的一员,2016年开始接触冰壶制冰工作。他回忆道:“第一次看到制冰师在冰面上操作时,我被深深吸引。制冰不仅是一项技术工作,更是一门艺术。”虎跃主要负责修冰和打点工作,他介绍:“修冰时,我们需要用修冰刀将冰面刮平,再用喷雾器喷洒一层薄冰,填补刮痕。这个过程需要极高的专注力和耐心。”

  尤奇和张旭则负责铲雪和刮冰点等工作。尤奇说:“虽然我们的工作看似简单,但实际上需要极高的精确度。铲雪时,我们不能破坏冰点,也不能留下任何痕迹,否则会影响冰壶的滑行。”张旭则表示:“刮冰点需要根据比赛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如果冰点过高,我们需要将其刮平;如果冰点过低,我们需要重新打点。”

  明来生不仅是团队的负责人,也是他们的师傅。他介绍:“制冰师的工作需要长期的经验积累和实践。通过多年的努力,我们已经培养出了一批优秀的制冰师,他们在国内赛事中表现出色,也为国际赛事提供了高质量的保障。”

  从无到有:中国制冰师的成长之路

  中国在制冰领域的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取得了显著的进步。明来生是国内为数不多的国际一级制冰师之一,他的成长之路也见证了中国制冰师从无到有的发展历程。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明来生及其团队不仅在国内赛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还多次参与国际大赛的制冰工作,赢得了国际认可。

  明来生回忆道:“2016年,国内的制冰师寥寥无几。当时,我们只能依靠外国专家的帮助。但经过几年的努力,我们已经能够独立完成冰壶赛道的制作,并且在国际赛事中获得了认可。”他介绍,近年来,随着中国冰雪运动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关注并投身制冰行业。

  “制冰不仅是一项技术工作,更是一门艺术。”明来生说,“我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人了解冰壶运动,了解制冰师的工作。同时,我们也希望通过培养更多的制冰师,为中国冰雪运动的发展贡献力量。”

  冰壶制冰师:幕后英雄的坚守与奉献

  冰壶制冰师们用他们的匠心和执着,在冰面上雕刻出一件件艺术品。他们不仅为运动员提供了完美的比赛条件,也为冰壶运动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明来生及其团队的故事,是中国冰雪运动发展的一个缩影,也是无数幕后工作者默默奉献的生动写照。

  明来生表示:“运动员享受的就是冰面,我们把冰面做得越标准化、越国际化,他们就不会因为冰面而影响发挥。”

  “把水泥地变成冰上国际象棋的精美艺术品,是我最大的收获,也是我熬夜无数而不退缩的理由。”明来生说,“看到运动员在我们制作的冰面上取得优异成绩,是我最开心的时刻。”

  在未来,明来生及其团队将继续以匠心为笔,以冰雪为纸,书写更多属于冰壶运动的精彩篇章。他们将继续为国内外重大赛事提供高质量的制冰保障,为中国冰雪运动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推荐阅读
省委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召开 吴晓军主持
吴晓军罗东川与赛乐·哈卜提一行座谈
`2025“第一缕阳光”全球同拍中国年在青海启动
青海省30名药品安全社会监督员受聘上岗
“大美青海”客户端申请办理记者证人员名单公示
青海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推荐人选名单公示
青海西宁市严防死守筑牢森林草原“防火墙”
青海西宁:一键“派单”为居民解忧
24H热点
青海西宁:“银龄学堂”免费开课啦
青海民和桃花最佳观赏期为4月中旬
青海省出台临时救助工作实施办法
青海民和首批29吨马铃薯出口泰国
青海省连续提高义务兵家庭优待金标准
全省检察机关刑事检察工作会议召开
西宁开发区与建设银行青海分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感党恩 听党话 跟党走·和谐青海行】藏庄春耕“第...
“黄金海拔”亮相首届上海国际个人保养博览会
青海省总工会举办巾帼劳模宣讲进校园活动
热点图片
【一宣三促·万名干部下乡】春风轻拂高原暖 政策甘泉润万心
【一宣三促·万名干部...
邂逅“天空之镜” 共赴春日童话
邂逅“天空之镜” 共...
青海:十条措施持续加大绿色算力人才引育力度
青海:十条措施持续...
青海门源:2025岗什卡滑雪登山暨青海骢(浩门马)赛马春季挑战赛主题活动启幕
青海门源:2025岗什...
青海省2025年“文润校园·德育新人”集中观影活动启动
青海省2025年“文润...
2025年“青海湖开湖季”系列活动启动
2025年“青海湖开湖...
【洁净青海·绿色算力】“皇冠上的明珠”何以“闪耀”高原?——“青海绿算一来年”系列报道①
【洁净青海·绿色算力...
银鳞破冰处 绿意相逢时——2025年“青海湖·开湖季”系列活动开幕侧记
银鳞破冰处 绿意相逢...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青海省互联网新闻中心主办  版权所有:青海新闻网
未经青海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闻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3120170001 青ICP备19000163号 青公网安备 63010302000199号
 
img

误差0.038毫米:冰壶赛道是如何打造的

西宁晚报
2025-03-22 07:32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二维码查看全文
img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img

误差0.038毫米:冰壶赛道是如何打造的

西宁晚报
2025-03-22 07:32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或发送给朋友、保存图片

误差0.038毫米:冰壶赛道是如何打造的

  • 2025-03-22 07:32:16
  • 来源:西宁晚报
左爽 摄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冰壶制冰师们如何将一块普通的水泥地变成“冰上艺术品”?

  误差最大不超过0.038毫米(相当于头发丝直径的五分之一)的完美冰面是如何制作完成的?

  带着这些疑问,3月17日,记者走进青海多巴国家高原体育训练基地冰壶馆,去探寻冰壶赛道制作背后的故事。

  1800平方米冰壶馆冰面:连续工作一个月制作完成

  冰壶比赛对冰面的要求极高,平整度误差必须控制在0.038毫米以内,这需要制冰师具备极高的技术水平和丰富的经验。

  明来生,作为世界冰壶联合会认证的制冰师,已经在制冰领域深耕九年。他带领的团队不仅在国内多项赛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还多次参与国际大赛的制冰工作,包括冬奥会和世锦赛。

  “冰壶赛道的制作并非简单的冰面铺设,而是一场精细的艺术创作。”明来生介绍,冰壶馆的制冰过程复杂且耗时,从浇水、喷漆、放线、放图案到修冰,每一个环节都必须精准无误。一个完整的冰壶馆冰面制作需要连续工作一个月左右,仅制冰面积就达1800平方米。在过去的九年里,明来生及其团队完成了30个冰壶比赛的制冰工作,累计制冰面积超过54000平方米。

  明来生回忆道:“2016年,我第一次接触制冰工作时,面对的只是一块普通的水泥地。当时,我跟随加拿大制冰师学习,看着他们将水泥地变成一块完美的冰壶赛道,我被深深震撼。”从那时起,他便立志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制冰师,并将这项技术带回多巴基地。

  制冰师的工作不仅需要精湛的技术,还需要超强的体力和耐心。明来生介绍,制作冰壶赛道的第一步是浇水,制冰师需要在冰面上均匀地浇出一层薄冰,作为底冰。随后,他们会在底冰上喷漆,画出赛道的图案和标识,再覆盖一层薄冰加以固定。这一步骤需要极高的精确度,因为任何微小的误差都可能导致冰面不平整,影响比赛结果。

  “制冰过程中,水的温度、浇冰的速度、冰面的厚度,每一个细节都需要严格把控。”明来生说,仅底冰就需要重复铺设10遍才能达到2厘米的厚度,而整个冰面的制作过程需要耗费70多吨水。

  冰点:制冰过程中最具挑战性的环节之一

  明来生介绍,冰壶赛道的制作并非简单的冰面铺设,而是一场精细的艺术创作。制冰师需要在冰面上均匀喷洒水珠,形成密密麻麻的小凸起,专业术语称为“冰点”,这些冰点可以增加赛道的滑度,方便冰壶滑行和刷冰。打点过程要求极高,制冰师需身背水箱,一手握喷头,一手持秒表,双脚均匀交替快速后退,45秒内完成一次打点。这些冰点的大小、厚度、密度和温度都会影响比赛结果。

  “打点是制冰过程中最具挑战性的环节之一。”明来生解释道,冰点的大小和密度需要根据比赛场地的温度、湿度以及冰面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如果冰点过大或过密,冰壶的滑行速度会变快,难以控制;如果冰点过小或过稀,冰壶则会滑行困难。因此,制冰师需要根据比赛当天的环境条件,实时调整打点的参数。

  除了打点,制冰师还需要对冰面进行多次修整,确保冰面的平整度和光滑度。比赛期间,制冰师还需根据冰面温度和滑度的变化进行实时调整,确保比赛的顺利进行。明来生说:“修冰是制冰过程中最考验耐心和细致的环节。我们使用特制的修冰刀,将冰面修整到误差不超过0.038毫米的平整度。这相当于头发丝直径的五分之一,任何微小的误差都可能影响运动员的表现。”

  在比赛期间,制冰师的工作并未结束。他们需要时刻关注冰面的变化,及时修复冰面的划痕和磨损。明来生介绍:“运动员的每一次滑行和冰刷的每一次清扫都可能对冰面造成微小的破坏。我们需要在比赛间隙迅速修复这些痕迹,确保冰面始终保持最佳状态。”

  团队成员之间默契的协作是成功的关键

  明来生的制冰团队共有四人,包括虎跃、尤奇和张旭。他们分别负责不同的工作内容,如修冰、打点、铲雪、刮冰点等,共同保障冰壶比赛的顺利进行。明来生表示,团队成员之间默契的协作是成功的关键,而通过制冰工作帮助国家队和青海队在国际和国内取得优异成绩,也是他们不懈努力的动力。

  虎跃是团队中的一员,2016年开始接触冰壶制冰工作。他回忆道:“第一次看到制冰师在冰面上操作时,我被深深吸引。制冰不仅是一项技术工作,更是一门艺术。”虎跃主要负责修冰和打点工作,他介绍:“修冰时,我们需要用修冰刀将冰面刮平,再用喷雾器喷洒一层薄冰,填补刮痕。这个过程需要极高的专注力和耐心。”

  尤奇和张旭则负责铲雪和刮冰点等工作。尤奇说:“虽然我们的工作看似简单,但实际上需要极高的精确度。铲雪时,我们不能破坏冰点,也不能留下任何痕迹,否则会影响冰壶的滑行。”张旭则表示:“刮冰点需要根据比赛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如果冰点过高,我们需要将其刮平;如果冰点过低,我们需要重新打点。”

  明来生不仅是团队的负责人,也是他们的师傅。他介绍:“制冰师的工作需要长期的经验积累和实践。通过多年的努力,我们已经培养出了一批优秀的制冰师,他们在国内赛事中表现出色,也为国际赛事提供了高质量的保障。”

  从无到有:中国制冰师的成长之路

  中国在制冰领域的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取得了显著的进步。明来生是国内为数不多的国际一级制冰师之一,他的成长之路也见证了中国制冰师从无到有的发展历程。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明来生及其团队不仅在国内赛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还多次参与国际大赛的制冰工作,赢得了国际认可。

  明来生回忆道:“2016年,国内的制冰师寥寥无几。当时,我们只能依靠外国专家的帮助。但经过几年的努力,我们已经能够独立完成冰壶赛道的制作,并且在国际赛事中获得了认可。”他介绍,近年来,随着中国冰雪运动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关注并投身制冰行业。

  “制冰不仅是一项技术工作,更是一门艺术。”明来生说,“我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人了解冰壶运动,了解制冰师的工作。同时,我们也希望通过培养更多的制冰师,为中国冰雪运动的发展贡献力量。”

  冰壶制冰师:幕后英雄的坚守与奉献

  冰壶制冰师们用他们的匠心和执着,在冰面上雕刻出一件件艺术品。他们不仅为运动员提供了完美的比赛条件,也为冰壶运动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明来生及其团队的故事,是中国冰雪运动发展的一个缩影,也是无数幕后工作者默默奉献的生动写照。

  明来生表示:“运动员享受的就是冰面,我们把冰面做得越标准化、越国际化,他们就不会因为冰面而影响发挥。”

  “把水泥地变成冰上国际象棋的精美艺术品,是我最大的收获,也是我熬夜无数而不退缩的理由。”明来生说,“看到运动员在我们制作的冰面上取得优异成绩,是我最开心的时刻。”

  在未来,明来生及其团队将继续以匠心为笔,以冰雪为纸,书写更多属于冰壶运动的精彩篇章。他们将继续为国内外重大赛事提供高质量的制冰保障,为中国冰雪运动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者 金华山
编辑:何继红
青海新闻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