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内 时评 党建 省情 文化 法治 原创 视频 省委文件 新闻 政务 旅游 生态 体育 专题 图片 融媒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藏文网
 
站内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 : 青海新闻网图说青海
【让好人上头条】春风不问路 善行自成蹊
作者:郭红霞
发布时间:2025-03-24 11:02:50
编辑:赵生欣

王海秀和彭德的合影。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因一句玩笑话,20岁时,她成了一名陌生老人的干女儿,从此承担起了为老人端屎端尿、养老送终的责任。

  因一次偶然的听闻,40岁时,她帮助半身瘫痪的陌生女子,为她洗头洗脚,帮她的女儿筹资完成学业。

  因不忍看表哥受苦,43岁时,她为身患癌症、无人照顾的表哥筹钱看病。

  提及这些经历时,今年50岁的王海秀总是满脸笑容,她从未觉得这些需要她帮助的人是负担。

  胜似亲人

  守护孤寡老人最后一程

  3月18日,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桥头镇天麒文轩小区的家里,王海秀正在收拾家务。放眼望去,小家收拾得干净整洁,透过卧室敞开的门看去,床铺打扫得一尘不染。茶几、餐桌、柜子上,所有东西整齐摆放。阳台上的盆栽绿意盎然,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很温馨。

  身材瘦小的王海秀,留着一头干练的短发,脸上总是充满笑容。见陌生人进来,她热情地招呼客人进门。聊起和干爹彭德的过往,王海秀拿出一张光盘。“我和彭德老人的故事全在里面,这是十几年前一家媒体的采访视频,当时老人还在世,你们可以看看,但是用完得还回来,这是我唯一的念想。”王海秀说着,讲述那段尘封近20年的故事。

  彭德是广东人,很早就独自一人来到青海工作,一生未婚且无儿无女。“他是我父亲的同事,性格孤僻,不喜欢跟人说话。”王海秀回忆说,见彭德独自在西宁生活,父亲经常给他带些吃食,久而久之,她跟彭德也有了交集。

  令人奇怪的是,彭德不喜欢跟人说话,可唯独喜欢王海秀。王海秀家共6个兄弟姊妹,她排行老六。一天,彭德向王海秀的父亲开玩笑地说:“老王,你有这么多孩子,让老六给我当干女儿吧。”彭德随口一说,王海秀的父亲也当玩笑答应了。

  可谁也没想到,缘分从这一刻开始。在王海秀的记忆里,二十世纪90年代的时候,家家户户的经济条件都不富裕,但彭德常常买海鲜给她吃。她见彭德的家里凌乱,便帮他收拾得干干净净。

  后来,王海秀的父亲去世,可她并没有减少和彭德的走动,她经常帮老人收拾家务、照顾老人的生活。

  随着时间的推移,彭德的身体每况愈下,甚至卧床不起。那时,王海秀刚结婚不久,女儿还小,她一边照顾彭德,一边兼顾自己的小家。那段日子,她常常觉得时间不够用。

  为了让彭德身体尽快好转,王海秀将彭德送往医院就医。没想到,被医生确诊为脑萎缩并伴有阿尔茨海默病。彭德住院期间,王海秀的娘家人也经常去医院照看。王海秀记得,有次她赶到医院时发现病房有一股难闻的味道,同病房的其他人告诉她彭德可能拉稀了。王海秀没多想,赶紧帮彭德清理了床铺,还擦洗了身体。

  “我给老人清洗身体时,刚开始他不愿意配合。我也知道他的难处,执意帮他,在我的再三坚持下,他终于松了口,当时看到他的眼里溢满泪花。”王海秀说,医生悄悄告诉她,彭德的病已经没有了治疗的意义,不少人建议把彭德送到福利院,但她没有同意。

  寒冷的冬天,为了让老人住得暖和,王海秀在自家小区的一楼租了一套房。彭德出院后,王海秀将老人带到新租的房子,为了照顾老人,她还辞去了工作。王海秀把彭德当成了自己的亲人,而彭德也已把王海秀当成了亲生女儿。

  “我认识她的时候,她就一直在照顾彭德老人,我们的孩子还很小,她又辞去工作专门照顾老人,但我支持她的每个决定。”在王海秀的丈夫李保珠眼里,妻子是个善良又热心的人。

  李保珠不善言辞,总是默默支持着王海秀。只要有空闲,他便帮妻子照顾彭德,也会尽力多做家务活儿。“我能做的,就是让她少操点心,让她好好照顾老人。”李保珠说。

  尽管彭德长期卧床不起,但全身上下没有生过一块褥疮。王海秀经常查看彭德有没有尿床、身体有没有不舒服,她从未嫌弃他。

  一天,彭德突然提出想把个人名下的一套房留给王海秀。“当时我就拒绝了,我不想让老人在弥留之际觉得我是看上他的房子,才会选择照顾他。”王海秀说,之后的每一天,她都无微不至地照顾着老人,直到老人安心地离世。

  予人玫瑰

  用善心感动一位瘫痪的母亲

  “妈妈,我有一个同学,她的妈妈好像生病了,听说半个身子不能动弹。”2015年的一天,女儿的一句话,让王海秀记在了心里,她让女儿要了同学母亲的电话,准备详细了解一下情况。

  王海秀第一次见到女儿同学的母亲洪玉梅时,她正坐着轮椅收拾家务,那一幕,让她至今难忘。“她的家里非常干净,根本看不出来家里有身体不便的人。”和洪玉梅的第一次见面,给王海秀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那天起,她一有空就到洪玉梅家帮忙。

  说到王海秀,轮椅上生活了半辈子的洪玉梅有说不完的感谢。“第一次见面,她就像老朋友一样跟我聊天,从来不嫌弃我。见我半身瘫痪,她经常买菜过来给我做饭,有时候还给我洗头洗脚。以前,帮我一两次的人很多,但帮忙数十年的人少见,王海秀便是。”洪玉梅说。

  自从认识了王海秀,洪玉梅不仅多了一个知心的好姐妹,还多了一个胜似亲人的家人。为了帮助洪玉梅母女,王海秀不仅自己出资,还跟同事、朋友一起筹集资金,帮助洪玉梅的女儿顺利完成学业。

  传递爱心

  将爱的事业进行到底

  2018年,王海秀的善心再次触动身边的亲朋好友。她得知表兄陶世有患上癌症,带他求医看病的同时,还筹集了1万余元的治疗费用,并个人捐款2000元。后来,陶世有病情恶化离世,王海秀帮忙处理后事,并将剩余的钱交给陶世有的母亲,让老人有所依,心有所安。

  20多年来,每当听到王海秀的名字,不少人总会竖起大拇指,她的善良温暖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如今,王海秀已经50岁了。谈起她做过的一件件好事,她总会想到自己过世的父母。“我的父母亲都是心地善良的老实人,我做这些事,也是受了父母的影响。父母健在时,经常教导我们要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人。”王海秀说。

  这段时间,王海秀听说黄南藏族自治州一家福利机构的孩子需要帮助,她准备带着女儿前去探望。王海秀说,平时,只要她看到的,或者听说的,只要有人需要帮助,她总会尽自己所能提供帮助。

推荐阅读
省委中心组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读书班结业
省委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召开 吴晓军主持
`2025“第一缕阳光”全球同拍中国年在青海启动
青海省30名药品安全社会监督员受聘上岗
“大美青海”客户端申请办理记者证人员名单公示
青海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推荐人选名单公示
西宁市城北区持续推进“筑牢堡垒夯基行动”
青海省湟源县靶向施策激发干部队伍活力
24H热点
青海第一条铁路迎来首次集中“大手术”
【让好人上头条】春风不问路 善行自成蹊
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吴晓军主持
《全力救治凌小蛰》后续报道 凌小蛰能独立爬行进食了
供岗2000余个!我省开展退役军人专场招聘活动
单日参观人数破5000人:红色文化受追捧
【人勤春早 实干争先】解锁青海招商引资“新范式”...
【洁净青海·绿色算力】逐“绿”启“新”,驰骋绿算...
【坚定信心 实干争先】春分麦起身 肥水要紧跟
【乡村振兴在青海】“土蛋蛋”变形记
热点图片
青海第一条铁路迎来首次集中“大手术”
青海第一条铁路迎来...
【让好人上头条】春风不问路 善行自成蹊
【让好人上头条】春...
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吴晓军主持
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
《全力救治凌小蛰》后续报道 凌小蛰能独立爬行进食了
《全力救治凌小蛰》...
供岗2000余个!我省开展退役军人专场招聘活动
供岗2000余个!我省...
单日参观人数破5000人:红色文化受追捧
单日参观人数破5000...
【人勤春早 实干争先】解锁青海招商引资“新范式”瞄准“高精尖” 产业链招商图谱全面升级
【人勤春早 实干争先...
【洁净青海·绿色算力】逐“绿”启“新”,驰骋绿算发展新赛道——“青海绿算一年来”系列报道④
【洁净青海·绿色算力...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青海省互联网新闻中心主办  版权所有:青海新闻网
未经青海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闻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3120170001 青ICP备19000163号 青公网安备 63010302000199号
 
img

【让好人上头条】春风不问路 善行自成蹊

西海都市报
2025-03-24 11:02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二维码查看全文
img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img

【让好人上头条】春风不问路 善行自成蹊

西海都市报
2025-03-24 11:02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或发送给朋友、保存图片

【让好人上头条】春风不问路 善行自成蹊

  • 2025-03-24 11:02:50
  • 来源:西海都市报

王海秀和彭德的合影。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因一句玩笑话,20岁时,她成了一名陌生老人的干女儿,从此承担起了为老人端屎端尿、养老送终的责任。

  因一次偶然的听闻,40岁时,她帮助半身瘫痪的陌生女子,为她洗头洗脚,帮她的女儿筹资完成学业。

  因不忍看表哥受苦,43岁时,她为身患癌症、无人照顾的表哥筹钱看病。

  提及这些经历时,今年50岁的王海秀总是满脸笑容,她从未觉得这些需要她帮助的人是负担。

  胜似亲人

  守护孤寡老人最后一程

  3月18日,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桥头镇天麒文轩小区的家里,王海秀正在收拾家务。放眼望去,小家收拾得干净整洁,透过卧室敞开的门看去,床铺打扫得一尘不染。茶几、餐桌、柜子上,所有东西整齐摆放。阳台上的盆栽绿意盎然,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很温馨。

  身材瘦小的王海秀,留着一头干练的短发,脸上总是充满笑容。见陌生人进来,她热情地招呼客人进门。聊起和干爹彭德的过往,王海秀拿出一张光盘。“我和彭德老人的故事全在里面,这是十几年前一家媒体的采访视频,当时老人还在世,你们可以看看,但是用完得还回来,这是我唯一的念想。”王海秀说着,讲述那段尘封近20年的故事。

  彭德是广东人,很早就独自一人来到青海工作,一生未婚且无儿无女。“他是我父亲的同事,性格孤僻,不喜欢跟人说话。”王海秀回忆说,见彭德独自在西宁生活,父亲经常给他带些吃食,久而久之,她跟彭德也有了交集。

  令人奇怪的是,彭德不喜欢跟人说话,可唯独喜欢王海秀。王海秀家共6个兄弟姊妹,她排行老六。一天,彭德向王海秀的父亲开玩笑地说:“老王,你有这么多孩子,让老六给我当干女儿吧。”彭德随口一说,王海秀的父亲也当玩笑答应了。

  可谁也没想到,缘分从这一刻开始。在王海秀的记忆里,二十世纪90年代的时候,家家户户的经济条件都不富裕,但彭德常常买海鲜给她吃。她见彭德的家里凌乱,便帮他收拾得干干净净。

  后来,王海秀的父亲去世,可她并没有减少和彭德的走动,她经常帮老人收拾家务、照顾老人的生活。

  随着时间的推移,彭德的身体每况愈下,甚至卧床不起。那时,王海秀刚结婚不久,女儿还小,她一边照顾彭德,一边兼顾自己的小家。那段日子,她常常觉得时间不够用。

  为了让彭德身体尽快好转,王海秀将彭德送往医院就医。没想到,被医生确诊为脑萎缩并伴有阿尔茨海默病。彭德住院期间,王海秀的娘家人也经常去医院照看。王海秀记得,有次她赶到医院时发现病房有一股难闻的味道,同病房的其他人告诉她彭德可能拉稀了。王海秀没多想,赶紧帮彭德清理了床铺,还擦洗了身体。

  “我给老人清洗身体时,刚开始他不愿意配合。我也知道他的难处,执意帮他,在我的再三坚持下,他终于松了口,当时看到他的眼里溢满泪花。”王海秀说,医生悄悄告诉她,彭德的病已经没有了治疗的意义,不少人建议把彭德送到福利院,但她没有同意。

  寒冷的冬天,为了让老人住得暖和,王海秀在自家小区的一楼租了一套房。彭德出院后,王海秀将老人带到新租的房子,为了照顾老人,她还辞去了工作。王海秀把彭德当成了自己的亲人,而彭德也已把王海秀当成了亲生女儿。

  “我认识她的时候,她就一直在照顾彭德老人,我们的孩子还很小,她又辞去工作专门照顾老人,但我支持她的每个决定。”在王海秀的丈夫李保珠眼里,妻子是个善良又热心的人。

  李保珠不善言辞,总是默默支持着王海秀。只要有空闲,他便帮妻子照顾彭德,也会尽力多做家务活儿。“我能做的,就是让她少操点心,让她好好照顾老人。”李保珠说。

  尽管彭德长期卧床不起,但全身上下没有生过一块褥疮。王海秀经常查看彭德有没有尿床、身体有没有不舒服,她从未嫌弃他。

  一天,彭德突然提出想把个人名下的一套房留给王海秀。“当时我就拒绝了,我不想让老人在弥留之际觉得我是看上他的房子,才会选择照顾他。”王海秀说,之后的每一天,她都无微不至地照顾着老人,直到老人安心地离世。

  予人玫瑰

  用善心感动一位瘫痪的母亲

  “妈妈,我有一个同学,她的妈妈好像生病了,听说半个身子不能动弹。”2015年的一天,女儿的一句话,让王海秀记在了心里,她让女儿要了同学母亲的电话,准备详细了解一下情况。

  王海秀第一次见到女儿同学的母亲洪玉梅时,她正坐着轮椅收拾家务,那一幕,让她至今难忘。“她的家里非常干净,根本看不出来家里有身体不便的人。”和洪玉梅的第一次见面,给王海秀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那天起,她一有空就到洪玉梅家帮忙。

  说到王海秀,轮椅上生活了半辈子的洪玉梅有说不完的感谢。“第一次见面,她就像老朋友一样跟我聊天,从来不嫌弃我。见我半身瘫痪,她经常买菜过来给我做饭,有时候还给我洗头洗脚。以前,帮我一两次的人很多,但帮忙数十年的人少见,王海秀便是。”洪玉梅说。

  自从认识了王海秀,洪玉梅不仅多了一个知心的好姐妹,还多了一个胜似亲人的家人。为了帮助洪玉梅母女,王海秀不仅自己出资,还跟同事、朋友一起筹集资金,帮助洪玉梅的女儿顺利完成学业。

  传递爱心

  将爱的事业进行到底

  2018年,王海秀的善心再次触动身边的亲朋好友。她得知表兄陶世有患上癌症,带他求医看病的同时,还筹集了1万余元的治疗费用,并个人捐款2000元。后来,陶世有病情恶化离世,王海秀帮忙处理后事,并将剩余的钱交给陶世有的母亲,让老人有所依,心有所安。

  20多年来,每当听到王海秀的名字,不少人总会竖起大拇指,她的善良温暖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如今,王海秀已经50岁了。谈起她做过的一件件好事,她总会想到自己过世的父母。“我的父母亲都是心地善良的老实人,我做这些事,也是受了父母的影响。父母健在时,经常教导我们要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人。”王海秀说。

  这段时间,王海秀听说黄南藏族自治州一家福利机构的孩子需要帮助,她准备带着女儿前去探望。王海秀说,平时,只要她看到的,或者听说的,只要有人需要帮助,她总会尽自己所能提供帮助。

作者 郭红霞
编辑:赵生欣
青海新闻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