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内 时评 党建 省情 文化 法治 原创 视频 省委文件 新闻 政务 旅游 生态 体育 专题 图片 融媒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藏文网
 
站内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 : 青海新闻网党风廉政
西宁市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模式谱写团结和谐新篇章
来源:西宁晚报
作者:徐顺凯
发布时间:2025-03-29 07:35:45
编辑:易 娜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近年来,西宁市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创新基层治理模式,聚焦各族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推动形成党建引领、多元共治、服务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为促进民族团结、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环境提供了生动实践。

  党建引领,建强民族团结“主阵地”。西宁市把基层党组织作为夯实民族工作基础,增强凝聚力、向心力的核心关键,把社区作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重要阵地,在全市构建“党建+社区石榴籽家园”工作体系。目前,已建成67家市级、167家县区级“石榴籽家园”,成立“石榴籽”党支部,形成“社区党组织—楼院(栋)长—党员先锋—各族群众”四级联动机制,让民族团结的根系深扎基层土壤。在社区设立“民族事务服务窗口”,打造“一家亲”服务团,将一二级重度残疾人纳入“爱老幸福食堂”保障服务范围,日就餐人数达210人;针对“双减”政策后的教育需求,将“四点半课堂”升级为青少年社会实践基地,实现“老有所养、幼有所育”的全周期关怀,进一步提升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民呼我应,构建基层治理“新闭环”。坚持创建为民,创建惠民,创建党建引领“有诉必应马上办”工作机制,通过“接、派、办、督、评、报”等环节闭环管理,办理时限压缩至1、3、7、11天,一般事项实际平均办理时限压缩至5天,累计解决7.4万余件民生难题。为深化服务效能,将民族工作纳入社区考评,开展“未诉先办”行动,通过问卷调研、上门走访等方式收集群众意见,推动服务模式从“政府派单”向“群众点单”转变,各族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多元共治,绘就社区服务“同心圆”。创新构建“四方联动”“五社协同”治理模式,通过社区党组织、业委会、物业企业、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协同发力,实现全市社区综合服务中心“一站式”服务全覆盖,各族群众对社区归属感明显增强。如,城北区通过探索基层治理与物业有机融合发展的新模式,指导西宁隆聚物业管理公司在朝阳街道光明小区创建了“红色物业”示范点,打造“红色网格”。成立由党员、网格长、楼长、志愿者、辖区单位组成的“红色志愿”队伍,建立了“隆情宜家服务站”,建成集党员学习、居民休闲放松、业主协商议事为一体的“小区客厅”,定期召开居民决策听证会、矛盾协调会和政务评议会,先后解决23件小区居民的难心事、揪心事。

  就业赋能,激活共同富裕“新引擎”。探索打造“东城·共富工坊”区域品牌,将非遗传承与就业增收深度融合,“伊莲手工编织队”在社区组织下,2024年累计培训2000余人次青绣技艺,20名骨干成员实现月增收800元,年营业额突破35万元,“指尖技艺”焕发共富活力。城东区东关大街党工委通过成立“青海花儿卷卷商贸有限公司”,注册“花儿卷卷”品牌商标,帮助23名低收入群众实现就业增收,打通就业服务“最后一公里”;清真巷街道党工委借势“市井经济”,在网红打卡地下南关步行街,设立300余个特色摊位,经营千余种民族美食、手工艺品,带动700余人就业。打造“东城共富工坊·零工e站”,以15分钟服务圈为半径,动态匹配岗位与劳动力需求,让283名妇女通过“线上接单、家中做单”实现灵活就业,真正把“社区治理力”转化为“群众获得感”。

推荐阅读
吴晓军罗东川拜会国家有关部委
吴晓军在海南州调研座谈
`2025“第一缕阳光”全球同拍中国年在青海启动
青海省30名药品安全社会监督员受聘上岗
关于拟选树青海省“最美生态管护员”名单的公示
“大美青海”客户端申请办理记者证人员名单公示
青海西宁下南关街开启街区商业化新进程
西宁“三解”工作法为民办实事
24H热点
青海西宁纳家山林场:党建引领下的生态先锋
青海:党建引领聚合力 冰雪经济谱新篇
青海省海晏县金滩乡入选全国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典型案例
青海西宁积极探索党建工作数字化转型
【先锋力量】政企联动聚合力 共建融合促发展
【先锋力量】激活“流动引擎” 让党员“离家”不“...
【党旗领航】搭建平台 拓宽路径 助力区域人才队伍...
【正风肃纪在身边】“查、改、治”贯通发力 守护学...
【两会特别报道】以严的基调深化全面从严治党 推进...
关于6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问题的通报
热点图片
青海省举办民营企业与高校毕业生供需见面专场招聘会
青海省举办民营企业...
青海祁连:冰雪经济激活“天境”新活力
青海祁连:冰雪经济...
【洁净青海·绿色算力】江河源涌“数”清流——写在第二届青海绿色算力产业发展推介会举办之际
【洁净青海·绿色算力...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高质量发展调研行】田野三问
【新时代 新征程 新...
【感党恩 听党话 跟党走·和谐青海行】“松多小江南”日子安稳又幸福
【感党恩 听党话 跟...
【关注】“雪山之王”与“雪豹之都”
【关注】“雪山之王...
【洁净青海·绿色算力】第二届青海绿色算力产业发展推介会3月28日开幕
【洁净青海·绿色算力...
寒潮沙尘为何组团来袭
寒潮沙尘为何组团来袭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青海省互联网新闻中心主办  版权所有:青海新闻网
未经青海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闻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3120170001 青ICP备19000163号 青公网安备 63010302000199号
 
img

西宁市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模式谱写团结和谐新篇章

西宁晚报
2025-03-29 07:35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二维码查看全文
img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img

西宁市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模式谱写团结和谐新篇章

西宁晚报
2025-03-29 07:35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或发送给朋友、保存图片

西宁市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模式谱写团结和谐新篇章

  • 2025-03-29 07:35:45
  • 来源:西宁晚报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近年来,西宁市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创新基层治理模式,聚焦各族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推动形成党建引领、多元共治、服务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为促进民族团结、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环境提供了生动实践。

  党建引领,建强民族团结“主阵地”。西宁市把基层党组织作为夯实民族工作基础,增强凝聚力、向心力的核心关键,把社区作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重要阵地,在全市构建“党建+社区石榴籽家园”工作体系。目前,已建成67家市级、167家县区级“石榴籽家园”,成立“石榴籽”党支部,形成“社区党组织—楼院(栋)长—党员先锋—各族群众”四级联动机制,让民族团结的根系深扎基层土壤。在社区设立“民族事务服务窗口”,打造“一家亲”服务团,将一二级重度残疾人纳入“爱老幸福食堂”保障服务范围,日就餐人数达210人;针对“双减”政策后的教育需求,将“四点半课堂”升级为青少年社会实践基地,实现“老有所养、幼有所育”的全周期关怀,进一步提升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民呼我应,构建基层治理“新闭环”。坚持创建为民,创建惠民,创建党建引领“有诉必应马上办”工作机制,通过“接、派、办、督、评、报”等环节闭环管理,办理时限压缩至1、3、7、11天,一般事项实际平均办理时限压缩至5天,累计解决7.4万余件民生难题。为深化服务效能,将民族工作纳入社区考评,开展“未诉先办”行动,通过问卷调研、上门走访等方式收集群众意见,推动服务模式从“政府派单”向“群众点单”转变,各族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多元共治,绘就社区服务“同心圆”。创新构建“四方联动”“五社协同”治理模式,通过社区党组织、业委会、物业企业、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协同发力,实现全市社区综合服务中心“一站式”服务全覆盖,各族群众对社区归属感明显增强。如,城北区通过探索基层治理与物业有机融合发展的新模式,指导西宁隆聚物业管理公司在朝阳街道光明小区创建了“红色物业”示范点,打造“红色网格”。成立由党员、网格长、楼长、志愿者、辖区单位组成的“红色志愿”队伍,建立了“隆情宜家服务站”,建成集党员学习、居民休闲放松、业主协商议事为一体的“小区客厅”,定期召开居民决策听证会、矛盾协调会和政务评议会,先后解决23件小区居民的难心事、揪心事。

  就业赋能,激活共同富裕“新引擎”。探索打造“东城·共富工坊”区域品牌,将非遗传承与就业增收深度融合,“伊莲手工编织队”在社区组织下,2024年累计培训2000余人次青绣技艺,20名骨干成员实现月增收800元,年营业额突破35万元,“指尖技艺”焕发共富活力。城东区东关大街党工委通过成立“青海花儿卷卷商贸有限公司”,注册“花儿卷卷”品牌商标,帮助23名低收入群众实现就业增收,打通就业服务“最后一公里”;清真巷街道党工委借势“市井经济”,在网红打卡地下南关步行街,设立300余个特色摊位,经营千余种民族美食、手工艺品,带动700余人就业。打造“东城共富工坊·零工e站”,以15分钟服务圈为半径,动态匹配岗位与劳动力需求,让283名妇女通过“线上接单、家中做单”实现灵活就业,真正把“社区治理力”转化为“群众获得感”。

作者 徐顺凯
编辑:易 娜
青海新闻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