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内 时评 党建 省情 文化 法治 原创 视频 省委文件 新闻 政务 旅游 生态 体育 专题 图片 融媒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藏文网
 
站内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 : 青海新闻网青新时评
【时评】以系统思维护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来源:青海日报
作者:戴美玲
发布时间:2025-04-10 07:32:41
编辑:何继红

  未成年人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不仅关乎个体成长,更影响社会长远发展。3月7日,青海省人民检察院联合省高级人民法院、省妇联、省教育厅等多部门召开新闻发布会,揭牌省级“未爱守心”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站。“未爱守心”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站的成立正是对强化家庭、学校、社会和司法协同治理,护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这一理念的生动实践。

  那么,为何要特别强调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其深远意义何在?又该如何构建科学有效的保护体系?

  首先,未成年人在认知、情感和社会经验上尚未成熟,缺乏足够的自我保护能力以及判断力,容易受到暴力、不良信息等侵害。近年来,校园欺凌、家庭暴力、网络诈骗等案件频发,凸显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的紧迫性。其次,家庭监护缺位或失当。部分家长缺乏科学教育理念,或疏于管教,或过度控制,甚至存在虐待、忽视等问题,导致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受损、行为出现偏差。青海发布的12件典型案例中,许多问题少年背后都有家庭教育缺失的原因。第三,互联网的普及使未成年人面临网络暴力、不良信息、沉迷游戏等风险不同程度的存在,对于未成年人价值观的确立具有挑战性。同时,社会经济结构变化也使留守儿童、流动儿童等群体权益保障难度加大。因此,保护未成年人权益对于保障个体健康成长、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彰显法治文明、推动社会进步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

  此次省级“未爱守心”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站的成立不仅是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的贯彻落实,更彰显了青海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中的系统性和整体性思维,即以家庭教育为抓手,凝聚多方合力,构建科学、长效的未成年人成长保障体系。检察院和法院提供司法保障,妇联和教育部门发挥专业优势,民政和团委补充社会资源,形成“司法干预+社会服务+教育引导”的综合治理模式。在办理涉未成年人案件中全面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全面履行法律监督职责,强化家庭教育责任与能力。这种协同机制能够避免过去各部门“单打独斗”的局限,真正实现资源整合、精准施策。

  家庭教育不仅是“家事”,更是“国事”。“司法干预+社会服务+教育引导”的综合治理模式值得推广,但也应该注意到,家庭教育的优化绝非一朝一夕,需要久久为功。不同家庭面临的问题各异,有的需要法律约束,有的需要心理疏导,有的则需要经济帮扶,对此,应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思路,坚持问题导向,做到精准施策,避免“一刀切”。相关部门应建立分类评估机制,坚持目标导向,提供个性化指导方案,确保干预措施切实有效。同时,未成年人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法律、政策、文化和社会资源的全方位支持。也需要政府、社会、家庭持续投入,形成“法治保障+社会支持+家庭自觉”的良性循环。未来,我们仍需在立法、执法、教育和社会服务等方面持续创新,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阳光下健康成长,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推荐阅读
省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全体会议召开 吴晓军讲话
全省河长制湖长制工作会议召开 吴晓军讲话
`2025“第一缕阳光”全球同拍中国年在青海启动
青海省30名药品安全社会监督员受聘上岗
2025年青海省全民阅读优秀项目公示
青海报业深度融合发展创新案例拟入选名单的公示
西宁开发区:一季度新开工项目25项
西宁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经验做法在全省推广
24H热点
【党建新论】以基层组织建设为引领 不断夯实党...
更好构建易地搬迁群众“扎根”机制
【江源观察】让职业教育成为青海高质量发展的“技...
【思想论坛】要善于刀刃向内破作风积弊
【专家观点】以新质生产力赋能青海产业“四地”建设
【理论前沿】把握五个“必须统筹” 奋力做好经济工作
【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一体推进“学查...
【西海论坛】缅怀先烈 传承精神
【西海论坛】在慎终追远中传承文明之光
【时评】以高质量备案审查为法制统一“蓄力赋能”
热点图片
青海化隆:“春游警务”贴心守护暖游客
青海化隆:“春游警...
青海海北:春日研学启新程 红色传承润初心
青海海北:春日研学...
青海玉树隆宝:黑颈鹤“如约而至”
青海玉树隆宝:黑颈...
发展智慧党建 打造幸福社区
发展智慧党建 打造幸...
假期坚守:为市民出行按下“加速键”
假期坚守:为市民出...
海东民和:创新为翼 激活一池春水
海东民和:创新为翼 ...
春日繁花批量“上线” “赏花经济”火爆出圈
春日繁花批量“上线...
鹤影翩跹背后的守护约定
鹤影翩跹背后的守护约定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青海省互联网新闻中心主办  版权所有:青海新闻网
未经青海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闻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3120170001 青ICP备19000163号 青公网安备 63010302000199号
 
img

【时评】以系统思维护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青海日报
2025-04-10 07:32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二维码查看全文
img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img

【时评】以系统思维护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青海日报
2025-04-10 07:32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或发送给朋友、保存图片

【时评】以系统思维护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 2025-04-10 07:32:41
  • 来源:青海日报

  未成年人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不仅关乎个体成长,更影响社会长远发展。3月7日,青海省人民检察院联合省高级人民法院、省妇联、省教育厅等多部门召开新闻发布会,揭牌省级“未爱守心”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站。“未爱守心”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站的成立正是对强化家庭、学校、社会和司法协同治理,护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这一理念的生动实践。

  那么,为何要特别强调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其深远意义何在?又该如何构建科学有效的保护体系?

  首先,未成年人在认知、情感和社会经验上尚未成熟,缺乏足够的自我保护能力以及判断力,容易受到暴力、不良信息等侵害。近年来,校园欺凌、家庭暴力、网络诈骗等案件频发,凸显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的紧迫性。其次,家庭监护缺位或失当。部分家长缺乏科学教育理念,或疏于管教,或过度控制,甚至存在虐待、忽视等问题,导致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受损、行为出现偏差。青海发布的12件典型案例中,许多问题少年背后都有家庭教育缺失的原因。第三,互联网的普及使未成年人面临网络暴力、不良信息、沉迷游戏等风险不同程度的存在,对于未成年人价值观的确立具有挑战性。同时,社会经济结构变化也使留守儿童、流动儿童等群体权益保障难度加大。因此,保护未成年人权益对于保障个体健康成长、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彰显法治文明、推动社会进步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

  此次省级“未爱守心”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站的成立不仅是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的贯彻落实,更彰显了青海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中的系统性和整体性思维,即以家庭教育为抓手,凝聚多方合力,构建科学、长效的未成年人成长保障体系。检察院和法院提供司法保障,妇联和教育部门发挥专业优势,民政和团委补充社会资源,形成“司法干预+社会服务+教育引导”的综合治理模式。在办理涉未成年人案件中全面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全面履行法律监督职责,强化家庭教育责任与能力。这种协同机制能够避免过去各部门“单打独斗”的局限,真正实现资源整合、精准施策。

  家庭教育不仅是“家事”,更是“国事”。“司法干预+社会服务+教育引导”的综合治理模式值得推广,但也应该注意到,家庭教育的优化绝非一朝一夕,需要久久为功。不同家庭面临的问题各异,有的需要法律约束,有的需要心理疏导,有的则需要经济帮扶,对此,应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思路,坚持问题导向,做到精准施策,避免“一刀切”。相关部门应建立分类评估机制,坚持目标导向,提供个性化指导方案,确保干预措施切实有效。同时,未成年人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法律、政策、文化和社会资源的全方位支持。也需要政府、社会、家庭持续投入,形成“法治保障+社会支持+家庭自觉”的良性循环。未来,我们仍需在立法、执法、教育和社会服务等方面持续创新,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阳光下健康成长,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作者 戴美玲
编辑:何继红
青海新闻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