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内 时评 党建 省情 文化 法治 原创 视频 省委文件 新闻 政务 旅游 生态 体育 专题 图片 融媒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藏文网
 
站内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 : 青海新闻网人物故事
【最美高原奋斗者·最美生态管护员】34年,用青春交换一抹绿
——记青海省金融系统大寺沟绿化区护林员段国禄
来源:青海日报
作者:李延平
发布时间:2025-04-10 07:52:05
编辑:孔令磊

  编者按:在青海72万平方公里广袤的土地上,他们或穿梭于高原峡谷间、或坚守在草原深处、或跋涉于湿地湖畔……他们是高原奋斗者,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践行者。即日起,青海日报推出“最美高原奋斗者之最美生态管护员”专栏,带您走进最美生态管护员的日常,聆听他们与草木生灵的对话,激励全省上下争当“懂青海、爱青海、兴青海”的新时代奋斗者,坚定信心、实干争先,开拓创新、建功立业,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青海实践。敬请关注。

段国禄在修剪枝条。李延平 摄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1991年,年仅18岁的段国禄第一次踏上北山,连绵起伏的山上寸草不生,狂风呼啸而过吹得人站立不稳,一盆洗脸水承载着十个人的温度……这一切让他心中生怯。

  然而34年后站在北山遥望,满眼都是圆柏、油松和云杉等,和煦的暖阳下山毛桃花开正艳……这绿色奇迹的背后是无数南北山绿化人的坚守。

  4月9日,初见段国禄时,他在青海省金融系统大寺沟绿化区修剪枝条。茂密枝叶的缝隙间,他跪在一棵挺拔的油松前,凝视着层层叠叠、错综复杂的枝桠,伴随着“咔嚓”一声脆响,枝条应声而断,从下而上,相互缠绕、阻碍生长的枝条被一一清理后,原本杂乱无章的油松仿佛挺直了腰杆。“这些树就跟孩子一样,需要精心呵护才能茁壮成长。”段国禄修剪完油松后走向下一棵树。

  段国禄的故事要从这片承载着希望与使命的北山说起。1991年,段国禄在父亲的鼓励下,怀揣着对未来的憧憬与懵懂,跟随时任副省长尕布龙上山,投身生态绿化事业。起初,年少的段国禄有两次忍不住跑回了家。然而,尕布龙副省长并没有放弃,一次次将段国禄接回山上,他坚定的眼神、恳切的话语,如同一股暖流,深深打动着段国禄的心,内心深处的责任感被唤醒,段国禄最终留了下来,决心为这片荒山的绿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1996年,段国禄的妻子范英,也毅然来到山上,陪伴丈夫一同坚守。从此,北山的艰苦环境中,多了这对夫妻相互扶持的身影。“刚到这里的场景历历在目,没想到一晃30年过去了,这里就是我的家,这里有我的牵挂,有时离开一两天还不安心呢。”范英笑着说。

  曾经的北山寸草不生,陡峭的山坡随处可见,土壤是碱性的,而且红色栗钙土占比高,这种土壤遇水即散,太阳一晒就板结,还伴生着大量“羊脑石”,树苗种一批死一批。曾经有人说这里根本不可能种活一棵树。

  但尕布龙就是不信这个邪,他带领工人将黄土用背篼背到山上,用尖镐凿“羊脑石”。“挖出80厘米乘以80厘米的坑,用黄土填埋,只有这样才能成活。那时我们两个人一天挖三个坑。”段国禄回忆,当时为了改善土壤想尽了办法,除了换土的方法,也尝试了以灌养土,就是先种植灌木沙棘进行养土增肥,等土壤有了一定养分后再挖走,种植其他树种。

  “尕布龙副省长还提出了‘适地适种’,大寺沟绿化区是山顶土质较好,越到山脚土质越差,因此根据每一块土地的不同土质选择不同的树种进行栽种。那时最大的成就感就是种活一棵树。”段国禄感慨。

站在北山俯瞰西宁。李延平 摄

  终于,奇迹出现了!一片又一片树林在北山拔地而起,绿水青山在北山不再是梦。春天,段国禄夫妇每天天不亮起床,扛着树苗,拿着工具,穿梭在山间。夏天,烈日炎炎,水分蒸发极快,给树苗浇水成了重要任务。秋天,拿起镰刀,修剪着杂草,防止杂草与树苗争夺养分。冬天,万物蛰伏,防火成为了首要任务,段国禄时刻警惕着,在林间巡逻。

  “我们以尕布龙副省长为榜样,守护着北山上的一草一木。”在北山植绿的一幕幕已深深地刻在了段国禄的心里,他笑着说:“就想一直守护在这里,直到走也走不动。”

  34年如一日,守护一草一木,见证北山从荒山到绿树成荫,身边队员换了一拨又一拨,段国禄始终怀揣感恩之心,追随尕布龙脚步前行,用脚步丈量绿化区的每一寸土地,守护着80多万株苗木。

  “你看!这是我第一次发现油松种子自然掉落后生根发芽了,这是多么美好的事儿,说明咱们的土壤养分已经足够让油松种子自然成活,土质改善情况好,这也是近几年试种槐树、山楂树等成活率较高的原因。”段国禄激动地翻出手机中的照片说。照片中落叶间一棵小小的油松树破土发芽,长出针叶,微小的身躯内蕴藏着一股蓬勃的生命力,向下牢牢扎根,寻找水源与养分,向上生长,冲破土壤与落叶的层层阻碍。

  如果说上山时看到的是风景,那么下山时看到的便是精神。南北山绿化人,将心血与汗水倾注于树木,让西宁绿色发展的底蕴更加浓厚。良好的城市面貌,宜居的城市环境,让西宁拥有了长足发展不可或缺的条件,让居住在此的人们拥有更多的自豪和幸福。郁郁葱葱的山林,是南北山绿化人为西宁发展献上的珍贵礼物。

推荐阅读
省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全体会议召开 吴晓军讲话
全省河长制湖长制工作会议召开 吴晓军讲话
`2025“第一缕阳光”全球同拍中国年在青海启动
青海省30名药品安全社会监督员受聘上岗
2025年青海省全民阅读优秀项目公示
青海报业深度融合发展创新案例拟入选名单的公示
西宁开发区:一季度新开工项目25项
西宁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经验做法在全省推广
24H热点
【感党恩 听党话 跟党走·和谐青海行】村医土青加
【报效祖国 建功西部】让青春绽放在基层一线——记...
“布鞋院长”的援青答卷——记浙江第五批援青医疗...
【报效祖国 建功西部】“山西娃”扎根青海 是契机...
【报效祖国 建功西部】潘国俊:正青春,当挥洒“薯...
行走在云端上的女军医——记“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
大地的女儿——记海北州农牧科研所主任安海梅
【让好人上头条】春风不问路 善行自成蹊
大学生村支书鸟生军的履职答卷
【文化中国行】仁青卓玛:让传统服饰焕发新魅力
热点图片
青海化隆:“春游警务”贴心守护暖游客
青海化隆:“春游警...
青海海北:春日研学启新程 红色传承润初心
青海海北:春日研学...
青海玉树隆宝:黑颈鹤“如约而至”
青海玉树隆宝:黑颈...
发展智慧党建 打造幸福社区
发展智慧党建 打造幸...
假期坚守:为市民出行按下“加速键”
假期坚守:为市民出...
海东民和:创新为翼 激活一池春水
海东民和:创新为翼 ...
春日繁花批量“上线” “赏花经济”火爆出圈
春日繁花批量“上线...
鹤影翩跹背后的守护约定
鹤影翩跹背后的守护约定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青海省互联网新闻中心主办  版权所有:青海新闻网
未经青海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闻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3120170001 青ICP备19000163号 青公网安备 63010302000199号
 
img

【最美高原奋斗者·最美生态管护员】34年,用青春交换一抹绿
——记青海省金融系统大寺沟绿化区护林员段国禄

青海日报
2025-04-10 07:52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二维码查看全文
img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img

【最美高原奋斗者·最美生态管护员】34年,用青春交换一抹绿
——记青海省金融系统大寺沟绿化区护林员段国禄

青海日报
2025-04-10 07:52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或发送给朋友、保存图片

【最美高原奋斗者·最美生态管护员】34年,用青春交换一抹绿
——记青海省金融系统大寺沟绿化区护林员段国禄

  • 2025-04-10 07:52:05
  • 来源:青海日报

  编者按:在青海72万平方公里广袤的土地上,他们或穿梭于高原峡谷间、或坚守在草原深处、或跋涉于湿地湖畔……他们是高原奋斗者,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践行者。即日起,青海日报推出“最美高原奋斗者之最美生态管护员”专栏,带您走进最美生态管护员的日常,聆听他们与草木生灵的对话,激励全省上下争当“懂青海、爱青海、兴青海”的新时代奋斗者,坚定信心、实干争先,开拓创新、建功立业,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青海实践。敬请关注。

段国禄在修剪枝条。李延平 摄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1991年,年仅18岁的段国禄第一次踏上北山,连绵起伏的山上寸草不生,狂风呼啸而过吹得人站立不稳,一盆洗脸水承载着十个人的温度……这一切让他心中生怯。

  然而34年后站在北山遥望,满眼都是圆柏、油松和云杉等,和煦的暖阳下山毛桃花开正艳……这绿色奇迹的背后是无数南北山绿化人的坚守。

  4月9日,初见段国禄时,他在青海省金融系统大寺沟绿化区修剪枝条。茂密枝叶的缝隙间,他跪在一棵挺拔的油松前,凝视着层层叠叠、错综复杂的枝桠,伴随着“咔嚓”一声脆响,枝条应声而断,从下而上,相互缠绕、阻碍生长的枝条被一一清理后,原本杂乱无章的油松仿佛挺直了腰杆。“这些树就跟孩子一样,需要精心呵护才能茁壮成长。”段国禄修剪完油松后走向下一棵树。

  段国禄的故事要从这片承载着希望与使命的北山说起。1991年,段国禄在父亲的鼓励下,怀揣着对未来的憧憬与懵懂,跟随时任副省长尕布龙上山,投身生态绿化事业。起初,年少的段国禄有两次忍不住跑回了家。然而,尕布龙副省长并没有放弃,一次次将段国禄接回山上,他坚定的眼神、恳切的话语,如同一股暖流,深深打动着段国禄的心,内心深处的责任感被唤醒,段国禄最终留了下来,决心为这片荒山的绿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1996年,段国禄的妻子范英,也毅然来到山上,陪伴丈夫一同坚守。从此,北山的艰苦环境中,多了这对夫妻相互扶持的身影。“刚到这里的场景历历在目,没想到一晃30年过去了,这里就是我的家,这里有我的牵挂,有时离开一两天还不安心呢。”范英笑着说。

  曾经的北山寸草不生,陡峭的山坡随处可见,土壤是碱性的,而且红色栗钙土占比高,这种土壤遇水即散,太阳一晒就板结,还伴生着大量“羊脑石”,树苗种一批死一批。曾经有人说这里根本不可能种活一棵树。

  但尕布龙就是不信这个邪,他带领工人将黄土用背篼背到山上,用尖镐凿“羊脑石”。“挖出80厘米乘以80厘米的坑,用黄土填埋,只有这样才能成活。那时我们两个人一天挖三个坑。”段国禄回忆,当时为了改善土壤想尽了办法,除了换土的方法,也尝试了以灌养土,就是先种植灌木沙棘进行养土增肥,等土壤有了一定养分后再挖走,种植其他树种。

  “尕布龙副省长还提出了‘适地适种’,大寺沟绿化区是山顶土质较好,越到山脚土质越差,因此根据每一块土地的不同土质选择不同的树种进行栽种。那时最大的成就感就是种活一棵树。”段国禄感慨。

站在北山俯瞰西宁。李延平 摄

  终于,奇迹出现了!一片又一片树林在北山拔地而起,绿水青山在北山不再是梦。春天,段国禄夫妇每天天不亮起床,扛着树苗,拿着工具,穿梭在山间。夏天,烈日炎炎,水分蒸发极快,给树苗浇水成了重要任务。秋天,拿起镰刀,修剪着杂草,防止杂草与树苗争夺养分。冬天,万物蛰伏,防火成为了首要任务,段国禄时刻警惕着,在林间巡逻。

  “我们以尕布龙副省长为榜样,守护着北山上的一草一木。”在北山植绿的一幕幕已深深地刻在了段国禄的心里,他笑着说:“就想一直守护在这里,直到走也走不动。”

  34年如一日,守护一草一木,见证北山从荒山到绿树成荫,身边队员换了一拨又一拨,段国禄始终怀揣感恩之心,追随尕布龙脚步前行,用脚步丈量绿化区的每一寸土地,守护着80多万株苗木。

  “你看!这是我第一次发现油松种子自然掉落后生根发芽了,这是多么美好的事儿,说明咱们的土壤养分已经足够让油松种子自然成活,土质改善情况好,这也是近几年试种槐树、山楂树等成活率较高的原因。”段国禄激动地翻出手机中的照片说。照片中落叶间一棵小小的油松树破土发芽,长出针叶,微小的身躯内蕴藏着一股蓬勃的生命力,向下牢牢扎根,寻找水源与养分,向上生长,冲破土壤与落叶的层层阻碍。

  如果说上山时看到的是风景,那么下山时看到的便是精神。南北山绿化人,将心血与汗水倾注于树木,让西宁绿色发展的底蕴更加浓厚。良好的城市面貌,宜居的城市环境,让西宁拥有了长足发展不可或缺的条件,让居住在此的人们拥有更多的自豪和幸福。郁郁葱葱的山林,是南北山绿化人为西宁发展献上的珍贵礼物。

作者 李延平
编辑:孔令磊
青海新闻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