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内 时评 党建 省情 文化 法治 原创 视频 省委文件 新闻 政务 旅游 生态 体育 专题 图片 融媒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藏文网
 
站内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 : 青海新闻网人物故事
他一袭白衣,千里赴青“1+20”次
来源:青海日报
作者:郭靓
发布时间:2025-04-12 07:25:30
编辑:孔令磊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一袭白衣,千里赴青“1+20”次,只为心中的那份执念!

  4月5日,正值清明假期,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科主任医师曾诚博士,暂别岭南夜雨,跨越2000多公里,再次回到青海省妇幼保健院坐诊、手术、带教。

  短短1天,40余例门诊精准施治、3台高难度手术保驾护航、现场专题培训倾囊相授……他说:“这是我的责任,更是我的承诺。”

  2015年,曾诚作为中组部第十六批援青博士团成员,挂职省妇幼保健院副院长,开启为期一年的援青工作。

  “一次援青行,一生青海情。”援青工作结束,曾诚说:“身体暂别,心一直在!”

  之后,曾诚作为青海省“昆仑英才·高端创新创业人才”,每年都会利用假期休息时间奔赴青海,周期性地为省妇幼保健院提供妇幼医疗、教学、科研、技术指导和推广服务。从岭南到高原,从1年到20次,从青丝到华发,他以十年如一日的坚守诠释援青初心,用医者仁心守护高原百姓健康。

援青期间,曾诚参加健康中国万里行活动,为百姓送医送药。省妇幼保健院供图

  立足临床,开展各项医疗服务

  七旬老人子宫脱垂严重、基础疾病复杂。4月5日,曾诚主刀完成这台高难度妇科手术。他凭借丰富的阴式手术经验,以创伤小、恢复快的术式成功帮助老人解除多年痛苦。

  “瓜真切!瓜真切!广东好曼巴!”老人的儿子在手术室门口紧紧握住曾诚的手,淳朴而真挚地表达感激之情……

  这是曾诚结束援青工作后,第20次利用假期休息时间,回到青海坐诊、手术。

  “让高原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的医疗服务,是我们援青医生的初衷。”

  每次来青海,曾诚克服高原缺氧,宛如“永动机”一般,全身心投入到临床一线。他耐心倾听每一位患者的心声,细致入微地分析病情,发挥中西医协同优势,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门诊间隙,他更是争分夺秒奔赴手术室,施以妙手为患者祛痛解疾。

  十年前,曾诚与青海结缘伊始,常在心中思考“我能为青海做些什么?”

  十年来,他用一次次不远千里、一件件暖心实事,汇聚起前行的信心和力量。

  他调研、考察,根据医院学科发展需要,组建中药房和中医妇科;用“简、便、验、廉”的中医药施治方案为民众解除病痛,毫无保留公开自己的协定处方、经验方外,还邀请全国知名中医药专家来青讲课;利用交班之际,用实物、图文与同事分享诊疗思路和手术技巧;发挥专家优势,常态化开展培训讲座及手术台在线会诊,培养妇科人才……

  省妇幼保健院妇科主任医师赵永新对此体会更深:“曾博士为我们带来了先进的管理理念和高精尖的学科技术,不仅让医院的妇科从单纯的保健常规门诊诊疗,到手术加中医妇科全方位开花,也让产科、儿科等各学科水平再上新台阶。”

曾诚(右二)定期来省妇幼保健院坐诊、手术、带教。省妇幼保健院供图

  挖掘潜力,发展新项目新业务

  在省妇幼保健院门诊楼4楼,岭南罗氏妇科流派传承工作室青海工作站赫然醒目,在这里,曾诚将岭南罗氏妇科“调经、种子、安胎、止带”学术理论运用于青海的医教研工作中,深受高原患者和医护人员信赖。

  作为岭南罗氏妇科流派第四代传承人,曾诚结合自身临床经验和青海地域环境特点,反复分析高原患者证型,提炼归纳西北患者“寒、湿、瘀”的特点,同时指出亦不乏虚实夹杂、脾肾两虚患者,他由此制作了40多个临床协定方并在全院分享,用于妇科、妇保、内科综合的中医诊疗。

  另一边,曾诚在导师罗颂平教授指导下,与同为博士团成员、岭南罗氏妇科流派传承人的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周英教授,将岭南罗氏妇科8个四季膏方引入省妇幼保健院,结合青海本地药材和疾病特点灵活变通,使广东膏方本土化,满足当地患者需求。

  随着青海患者对岭南罗氏妇科膏方和经验方需求日渐增多,为了适配当地临床证型和药品供应情况,曾诚“看菜吃饭,看药开方”,对协定方因地制宜调整,比如将成方中的活血止痛药物救必应、两面针改为三棱、莪术,或王不留行、路路通;止血药岗稔、地稔改成茜草、海螵蛸等,保障疗效不“打折”。

  2018年,在他的努力下,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与省妇幼保健院建立医疗技术帮扶关系,在医疗技术、专科建设、人才培养、科研合作等方面促进岭南医学、中医药技术在省妇幼保健院的应用,提升医疗服务能力。

  岭南罗氏妇科在全世界范围内迄今共成立12个工作站。而在青海,正因为有曾诚这样大爱奉献的流派传承人,才有了岭南特色的中医妇科流派与青海高原医学完美而紧密融合,并渐次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惠及更多患者。

  医教协同,医疗技术落地生根

  “如何用有限的援青时间提高当地医院的医疗水平?只有给医院‘造血’、给医护人员‘充电’,才能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

  曾诚在援青期间,摸索出一套适合省妇幼保健院临床能力提高的路子,就是他的“1+1+4”人才培养模式,即培养1名高级职称人员专攻妇科手术、1名高级职称人员专攻疑难病的中医或中西医结合诊疗、4名年轻医生轮流到专家门诊跟诊学习妇科疾病的诊疗思路和规范。

  十年帮扶,曾诚通过“手术带教+专题培训”,向省妇幼保健院妇科团队传授微创技术要点,并针对高原地区妇科疾病特点,提出中西医结合诊疗优化方案。

  为提升临床医生的专业技能和鼓励中标新课题、开展新技术新项目,曾诚自愿捐赠青海省高端创新人才柔性引进领军人才项目支持经费35万元,成立青海省妇幼保健院“曾诚人才培养基金”,并四处募集社会友好人士捐赠,助推青海省妇幼保健院学科体系建设和人才梯队建设。截至目前,曾诚累计向基金无偿捐赠和募集注资达190余万元。

  此外,为提升帮扶效果的延续性,曾诚牵头成立青海省中医临床技术骨干进修班,建立人才培养长效机制。如今,9期共229名青海全省范围内遴选出的医疗骨干人才赴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轮训学习,回青后学有所长、学有所用,为推动青海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

  “来青海,我就是想为这里做更多的事。”谈及这段跨越十载的援青情缘,曾诚笑着说:“被这里的患者和医生需要,是幸福,更是鼓励。”

  他在自己的微信上写道:“念念不忘,静待回响。”他把对青海的大爱写在山宗水源之间,他说他的援青路援青情,未完待续……

推荐阅读
全省国土绿化暨"三北"工程攻坚战推进大会召开
2025年义务植树活动举行 吴晓军罗东川参加
`2025“第一缕阳光”全球同拍中国年在青海启动
青海省30名药品安全社会监督员受聘上岗
2025年青海省全民阅读优秀项目公示
青海报业深度融合发展创新案例拟入选名单的公示
西宁市启动第37个爱国卫生月活动
西宁开发区一季度外贸出口实现高位增长
24H热点
【最美高原奋斗者·最美生态管护员】绿色情怀汇...
【最美高原奋斗者·最美生态管护员】34年,用青春交...
【感党恩 听党话 跟党走·和谐青海行】村医土青加
【报效祖国 建功西部】让青春绽放在基层一线——记...
“布鞋院长”的援青答卷——记浙江第五批援青医疗...
【报效祖国 建功西部】“山西娃”扎根青海 是契机...
【报效祖国 建功西部】潘国俊:正青春,当挥洒“薯...
行走在云端上的女军医——记“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
大地的女儿——记海北州农牧科研所主任安海梅
【让好人上头条】春风不问路 善行自成蹊
热点图片
大河滩水库工程顺利下闸蓄水
大河滩水库工程顺利...
湟中露地冷凉蔬菜开种 预计今年种植面积将达到12万亩左右
湟中露地冷凉蔬菜开...
探访减重管理门诊:科学减肥 各有妙招
探访减重管理门诊:...
青海“春日经济”持续升温
青海“春日经济”持...
【最美高原奋斗者·最美生态管护员】绿色情怀汇成诗——记互助土族自治县南门峡林场生态管护员雷发鸣
【最美高原奋斗者·最...
2025年义务植树(种草)活动举行 吴晓军罗东川参加
2025年义务植树(种...
青海化隆:“春游警务”贴心守护暖游客
青海化隆:“春游警...
青海海北:春日研学启新程 红色传承润初心
青海海北:春日研学...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青海省互联网新闻中心主办  版权所有:青海新闻网
未经青海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闻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3120170001 青ICP备19000163号 青公网安备 63010302000199号
 
img

他一袭白衣,千里赴青“1+20”次

青海日报
2025-04-12 07:25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二维码查看全文
img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img

他一袭白衣,千里赴青“1+20”次

青海日报
2025-04-12 07:25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或发送给朋友、保存图片

他一袭白衣,千里赴青“1+20”次

  • 2025-04-12 07:25:30
  • 来源:青海日报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一袭白衣,千里赴青“1+20”次,只为心中的那份执念!

  4月5日,正值清明假期,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科主任医师曾诚博士,暂别岭南夜雨,跨越2000多公里,再次回到青海省妇幼保健院坐诊、手术、带教。

  短短1天,40余例门诊精准施治、3台高难度手术保驾护航、现场专题培训倾囊相授……他说:“这是我的责任,更是我的承诺。”

  2015年,曾诚作为中组部第十六批援青博士团成员,挂职省妇幼保健院副院长,开启为期一年的援青工作。

  “一次援青行,一生青海情。”援青工作结束,曾诚说:“身体暂别,心一直在!”

  之后,曾诚作为青海省“昆仑英才·高端创新创业人才”,每年都会利用假期休息时间奔赴青海,周期性地为省妇幼保健院提供妇幼医疗、教学、科研、技术指导和推广服务。从岭南到高原,从1年到20次,从青丝到华发,他以十年如一日的坚守诠释援青初心,用医者仁心守护高原百姓健康。

援青期间,曾诚参加健康中国万里行活动,为百姓送医送药。省妇幼保健院供图

  立足临床,开展各项医疗服务

  七旬老人子宫脱垂严重、基础疾病复杂。4月5日,曾诚主刀完成这台高难度妇科手术。他凭借丰富的阴式手术经验,以创伤小、恢复快的术式成功帮助老人解除多年痛苦。

  “瓜真切!瓜真切!广东好曼巴!”老人的儿子在手术室门口紧紧握住曾诚的手,淳朴而真挚地表达感激之情……

  这是曾诚结束援青工作后,第20次利用假期休息时间,回到青海坐诊、手术。

  “让高原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的医疗服务,是我们援青医生的初衷。”

  每次来青海,曾诚克服高原缺氧,宛如“永动机”一般,全身心投入到临床一线。他耐心倾听每一位患者的心声,细致入微地分析病情,发挥中西医协同优势,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门诊间隙,他更是争分夺秒奔赴手术室,施以妙手为患者祛痛解疾。

  十年前,曾诚与青海结缘伊始,常在心中思考“我能为青海做些什么?”

  十年来,他用一次次不远千里、一件件暖心实事,汇聚起前行的信心和力量。

  他调研、考察,根据医院学科发展需要,组建中药房和中医妇科;用“简、便、验、廉”的中医药施治方案为民众解除病痛,毫无保留公开自己的协定处方、经验方外,还邀请全国知名中医药专家来青讲课;利用交班之际,用实物、图文与同事分享诊疗思路和手术技巧;发挥专家优势,常态化开展培训讲座及手术台在线会诊,培养妇科人才……

  省妇幼保健院妇科主任医师赵永新对此体会更深:“曾博士为我们带来了先进的管理理念和高精尖的学科技术,不仅让医院的妇科从单纯的保健常规门诊诊疗,到手术加中医妇科全方位开花,也让产科、儿科等各学科水平再上新台阶。”

曾诚(右二)定期来省妇幼保健院坐诊、手术、带教。省妇幼保健院供图

  挖掘潜力,发展新项目新业务

  在省妇幼保健院门诊楼4楼,岭南罗氏妇科流派传承工作室青海工作站赫然醒目,在这里,曾诚将岭南罗氏妇科“调经、种子、安胎、止带”学术理论运用于青海的医教研工作中,深受高原患者和医护人员信赖。

  作为岭南罗氏妇科流派第四代传承人,曾诚结合自身临床经验和青海地域环境特点,反复分析高原患者证型,提炼归纳西北患者“寒、湿、瘀”的特点,同时指出亦不乏虚实夹杂、脾肾两虚患者,他由此制作了40多个临床协定方并在全院分享,用于妇科、妇保、内科综合的中医诊疗。

  另一边,曾诚在导师罗颂平教授指导下,与同为博士团成员、岭南罗氏妇科流派传承人的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周英教授,将岭南罗氏妇科8个四季膏方引入省妇幼保健院,结合青海本地药材和疾病特点灵活变通,使广东膏方本土化,满足当地患者需求。

  随着青海患者对岭南罗氏妇科膏方和经验方需求日渐增多,为了适配当地临床证型和药品供应情况,曾诚“看菜吃饭,看药开方”,对协定方因地制宜调整,比如将成方中的活血止痛药物救必应、两面针改为三棱、莪术,或王不留行、路路通;止血药岗稔、地稔改成茜草、海螵蛸等,保障疗效不“打折”。

  2018年,在他的努力下,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与省妇幼保健院建立医疗技术帮扶关系,在医疗技术、专科建设、人才培养、科研合作等方面促进岭南医学、中医药技术在省妇幼保健院的应用,提升医疗服务能力。

  岭南罗氏妇科在全世界范围内迄今共成立12个工作站。而在青海,正因为有曾诚这样大爱奉献的流派传承人,才有了岭南特色的中医妇科流派与青海高原医学完美而紧密融合,并渐次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惠及更多患者。

  医教协同,医疗技术落地生根

  “如何用有限的援青时间提高当地医院的医疗水平?只有给医院‘造血’、给医护人员‘充电’,才能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

  曾诚在援青期间,摸索出一套适合省妇幼保健院临床能力提高的路子,就是他的“1+1+4”人才培养模式,即培养1名高级职称人员专攻妇科手术、1名高级职称人员专攻疑难病的中医或中西医结合诊疗、4名年轻医生轮流到专家门诊跟诊学习妇科疾病的诊疗思路和规范。

  十年帮扶,曾诚通过“手术带教+专题培训”,向省妇幼保健院妇科团队传授微创技术要点,并针对高原地区妇科疾病特点,提出中西医结合诊疗优化方案。

  为提升临床医生的专业技能和鼓励中标新课题、开展新技术新项目,曾诚自愿捐赠青海省高端创新人才柔性引进领军人才项目支持经费35万元,成立青海省妇幼保健院“曾诚人才培养基金”,并四处募集社会友好人士捐赠,助推青海省妇幼保健院学科体系建设和人才梯队建设。截至目前,曾诚累计向基金无偿捐赠和募集注资达190余万元。

  此外,为提升帮扶效果的延续性,曾诚牵头成立青海省中医临床技术骨干进修班,建立人才培养长效机制。如今,9期共229名青海全省范围内遴选出的医疗骨干人才赴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轮训学习,回青后学有所长、学有所用,为推动青海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

  “来青海,我就是想为这里做更多的事。”谈及这段跨越十载的援青情缘,曾诚笑着说:“被这里的患者和医生需要,是幸福,更是鼓励。”

  他在自己的微信上写道:“念念不忘,静待回响。”他把对青海的大爱写在山宗水源之间,他说他的援青路援青情,未完待续……

作者 郭靓
编辑:孔令磊
青海新闻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