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内 时评 党建 省情 文化 法治 原创 视频 省委文件 新闻 政务 旅游 生态 体育 专题 图片 融媒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藏文网
 
站内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 : 青海新闻网人物故事
【报效祖国 建功西部】在乡村播撒希望的种子
——记青海省财政厅2021年选调生朱亚辉
来源:青海日报
作者:刘祎
发布时间:2025-04-13 07:33:28
编辑:孔令磊
微信图片_20250413064036
朱亚辉在图书馆给孩子们讲解电脑键盘基础操作。刘祎 摄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叔,娃娃起床了没,我在图书馆,可以送她过来,今天我们学电脑键盘的基础操作。”4月7日上午,在西宁市湟源县大华镇巴汉村,村党支部书记助理兼驻村工作队员朱亚辉给孩子家长打电话,督促孩子前来学习。一会儿功夫,6名孩子围坐在图书馆里,人手一个键盘,一边在键盘上敲击,一边仔细聆听朱老师讲解键盘的使用方法。

  朱亚辉毕业于郑州大学,2021年,作为选调生,她来到青海省财政厅工作。一年半之后,根据组织安排,到大华镇巴汉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助理兼驻村工作队员,开启了与这片土地的不解之缘。这位来自河南的29岁姑娘,用青春与热忱,书写着一心为民的帮扶故事。

  “叔,你家的羊最近咋样?”

  “有一只生病,虽然打针了,但还是死了,得的啥病我还不确定。农业保险给赔了400元。”

  “没事,叔,正好这两天村里组织养殖讲座,专家老师讲解关于牛羊高效养殖的相关知识,你一定去听听。”

  在日常走访中,朱亚辉结识了脱贫户李海周一家。李海周夫妻育有一儿一女,女儿艳梅研究生毕业后顺利考上了老师。李海周告诉记者,当初女儿在西宁复习考试期间,朱亚辉还让艳梅住在她的出租屋里,方便学习生活,这让他特别感动。

  初到巴汉村,朱亚辉面临着诸多挑战。作为外地人,语言不通、工作方法不成熟,村民对她存在天然的不信任。而驻村工作的重点——入户调查,涉及收入统计、政策落实、扶贫政策宣传等关键事项,没有村民的信任,工作根本无法有效开展。朱亚辉没有退缩,因为她深知,只有真正走进村民的生活,才能赢得他们的信任。

  在不断的探索与实践中,驻村工作队逐渐找到了打开工作局面的关键——教育帮扶。

  2023年9月23日,县图书馆到村联合开展中秋朗诵活动,琅琅诵读声让朱亚辉看到了孩子们身上的光芒,也让她意识到教育对于乡村发展的重要性。

  从2023年10月开始,驻村工作队全身心投入到教育帮扶工作中,常态化开展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课后辅导,帮助孩子们解决学习中的难题;定期组织读书分享会,引导孩子们“好读书、读好书”,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和思维能力。2024年暑期,有针对性地开展两期共10天的中小学生新课预习辅导活动,为孩子们的新学期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同年,驻村工作队在省财政厅联点帮扶处室的协调下,组织巴汉村39名学生前往西宁市图书馆、博物馆、青藏高原野生动物园,开展“立大志 上大舞台”一日冬令营活动,拓宽孩子们的视野。

  如今,驻村工作队主要帮扶的学生有14名,其中年龄最小的10岁,最大的15岁。孩子们在朱亚辉的帮助下,学习积极性显著提高。“这是学生李燕参加完冬令营活动的感想,看她写到要勇于走向更广阔的天地,人生才有更多可能性这句话后,让我们深受触动。”朱亚辉感叹,“这正是我们开展教育帮扶的初衷,希望在孩子们心中种下‘立大志 上大舞台’的种子,让他们看到更广阔的世界。”

  为了给孩子们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2025年1月,巴汉村在相关单位帮扶下建成村民之家图书馆。驻村工作队再也不用带着孩子们在村委会学习了,新的图书馆环境更加舒适,设施更加齐全,在这里,也可以更好地开展文化活动。

  驻村两年,朱亚辉不仅见证了巴汉村孩子们的成长与变化,也目睹了村子的整体发展。村口整洁的主干道、便民的过河桥等基础设施的改善,让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越来越好。而驻村工作队的教育帮扶工作,也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着孩子们的精神面貌。“孩子们对学习的热情、对世界的好奇,已经成为我驻村工作最宝贵的收获。”朱亚辉动情地说。

  作为一名选调生,朱亚辉远离家乡,扎根巴汉村,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道路上努力前行。她播下一颗希望的种子,在巴汉村的土地上生根发芽,为这片土地带来生机与活力,也让人们看到了助力乡村振兴的另一种可能性。

推荐阅读
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学习会召开
2025年义务植树活动举行 吴晓军罗东川参加
`2025“第一缕阳光”全球同拍中国年在青海启动
青海省30名药品安全社会监督员受聘上岗
2025年青海省全民阅读优秀项目公示
青海报业深度融合发展创新案例拟入选名单的公示
尖扎:全民植树正当时
西宁市启动第37个爱国卫生月活动
24H热点
他一袭白衣,千里赴青“1+20”次
【最美高原奋斗者·最美生态管护员】绿色情怀汇成诗...
【最美高原奋斗者·最美生态管护员】34年,用青春交...
【感党恩 听党话 跟党走·和谐青海行】村医土青加
【报效祖国 建功西部】让青春绽放在基层一线——记...
“布鞋院长”的援青答卷——记浙江第五批援青医疗...
【报效祖国 建功西部】“山西娃”扎根青海 是契机...
【报效祖国 建功西部】潘国俊:正青春,当挥洒“薯...
行走在云端上的女军医——记“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
大地的女儿——记海北州农牧科研所主任安海梅
热点图片
守护生物安全 人人都是主角
守护生物安全 人人都...
【坚定信心 实干争先】川青铁路青海境内首个特大桥高位落梁完成
【坚定信心 实干争先...
青海西宁:沈家寨学校科技嘉年华燃起来
青海西宁:沈家寨学...
进北京 近世界——2025“美美与共”拉面访谈暨(美心)青海“家宴”菜品北京首发活动侧记
进北京 近世界——20...
【为建设美丽青海增绿添彩】尖扎:全民植树正当时
【为建设美丽青海增...
【感党恩 听党话 跟党走·和谐青海行】“寻找水獭的踪迹就是寻找我们的幸福”——“走进新玉树”系列报道①
【感党恩 听党话 跟...
坎布拉国家地质公园正式成为世界地质公园 也是青海第7处拥有“世界级”称号的自然保护地
坎布拉国家地质公园...
他一袭白衣,千里赴青“1+20”次
他一袭白衣,千里赴...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青海省互联网新闻中心主办  版权所有:青海新闻网
未经青海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闻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3120170001 青ICP备19000163号 青公网安备 63010302000199号
 
img

【报效祖国 建功西部】在乡村播撒希望的种子
——记青海省财政厅2021年选调生朱亚辉

青海日报
2025-04-13 07:33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二维码查看全文
img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img

【报效祖国 建功西部】在乡村播撒希望的种子
——记青海省财政厅2021年选调生朱亚辉

青海日报
2025-04-13 07:33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或发送给朋友、保存图片

【报效祖国 建功西部】在乡村播撒希望的种子
——记青海省财政厅2021年选调生朱亚辉

  • 2025-04-13 07:33:28
  • 来源:青海日报
微信图片_20250413064036
朱亚辉在图书馆给孩子们讲解电脑键盘基础操作。刘祎 摄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叔,娃娃起床了没,我在图书馆,可以送她过来,今天我们学电脑键盘的基础操作。”4月7日上午,在西宁市湟源县大华镇巴汉村,村党支部书记助理兼驻村工作队员朱亚辉给孩子家长打电话,督促孩子前来学习。一会儿功夫,6名孩子围坐在图书馆里,人手一个键盘,一边在键盘上敲击,一边仔细聆听朱老师讲解键盘的使用方法。

  朱亚辉毕业于郑州大学,2021年,作为选调生,她来到青海省财政厅工作。一年半之后,根据组织安排,到大华镇巴汉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助理兼驻村工作队员,开启了与这片土地的不解之缘。这位来自河南的29岁姑娘,用青春与热忱,书写着一心为民的帮扶故事。

  “叔,你家的羊最近咋样?”

  “有一只生病,虽然打针了,但还是死了,得的啥病我还不确定。农业保险给赔了400元。”

  “没事,叔,正好这两天村里组织养殖讲座,专家老师讲解关于牛羊高效养殖的相关知识,你一定去听听。”

  在日常走访中,朱亚辉结识了脱贫户李海周一家。李海周夫妻育有一儿一女,女儿艳梅研究生毕业后顺利考上了老师。李海周告诉记者,当初女儿在西宁复习考试期间,朱亚辉还让艳梅住在她的出租屋里,方便学习生活,这让他特别感动。

  初到巴汉村,朱亚辉面临着诸多挑战。作为外地人,语言不通、工作方法不成熟,村民对她存在天然的不信任。而驻村工作的重点——入户调查,涉及收入统计、政策落实、扶贫政策宣传等关键事项,没有村民的信任,工作根本无法有效开展。朱亚辉没有退缩,因为她深知,只有真正走进村民的生活,才能赢得他们的信任。

  在不断的探索与实践中,驻村工作队逐渐找到了打开工作局面的关键——教育帮扶。

  2023年9月23日,县图书馆到村联合开展中秋朗诵活动,琅琅诵读声让朱亚辉看到了孩子们身上的光芒,也让她意识到教育对于乡村发展的重要性。

  从2023年10月开始,驻村工作队全身心投入到教育帮扶工作中,常态化开展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课后辅导,帮助孩子们解决学习中的难题;定期组织读书分享会,引导孩子们“好读书、读好书”,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和思维能力。2024年暑期,有针对性地开展两期共10天的中小学生新课预习辅导活动,为孩子们的新学期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同年,驻村工作队在省财政厅联点帮扶处室的协调下,组织巴汉村39名学生前往西宁市图书馆、博物馆、青藏高原野生动物园,开展“立大志 上大舞台”一日冬令营活动,拓宽孩子们的视野。

  如今,驻村工作队主要帮扶的学生有14名,其中年龄最小的10岁,最大的15岁。孩子们在朱亚辉的帮助下,学习积极性显著提高。“这是学生李燕参加完冬令营活动的感想,看她写到要勇于走向更广阔的天地,人生才有更多可能性这句话后,让我们深受触动。”朱亚辉感叹,“这正是我们开展教育帮扶的初衷,希望在孩子们心中种下‘立大志 上大舞台’的种子,让他们看到更广阔的世界。”

  为了给孩子们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2025年1月,巴汉村在相关单位帮扶下建成村民之家图书馆。驻村工作队再也不用带着孩子们在村委会学习了,新的图书馆环境更加舒适,设施更加齐全,在这里,也可以更好地开展文化活动。

  驻村两年,朱亚辉不仅见证了巴汉村孩子们的成长与变化,也目睹了村子的整体发展。村口整洁的主干道、便民的过河桥等基础设施的改善,让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越来越好。而驻村工作队的教育帮扶工作,也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着孩子们的精神面貌。“孩子们对学习的热情、对世界的好奇,已经成为我驻村工作最宝贵的收获。”朱亚辉动情地说。

  作为一名选调生,朱亚辉远离家乡,扎根巴汉村,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道路上努力前行。她播下一颗希望的种子,在巴汉村的土地上生根发芽,为这片土地带来生机与活力,也让人们看到了助力乡村振兴的另一种可能性。

作者 刘祎
编辑:孔令磊
青海新闻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