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内 时评 党建 省情 文化 法治 原创 视频 省委文件 新闻 政务 旅游 生态 体育 专题 图片 融媒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藏文网
 
站内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 : 青海新闻网青海新闻
【向“新”而动 向“质”而行 来自一线的经济观察】
青绣:创新发展之路 创造亿元产业
作者:何耀军
发布时间:2025-04-16 15:41:14
编辑:何继红

  青海新闻网·江源新闻客户端讯 提起青绣,您会想到什么?是老一辈手绣的鞋垫,还是结婚时的绣花枕头,或是民族服装上手绣的各式图案?如果走进青绣传承保护基地、青绣产业数字化总部,眼前的青绣文创产品会让您大吃一惊:青海各民族的“针线活儿”正在创造亿元产业,成为青海的一张新名片。

陈玉秀(左)接受记者采访。

  传承:这里有5万多件青绣绣片

  4月8日,西宁市湟中区李家山镇上坪村,陈玉秀再次穿行在青绣传承保护基地展厅的绣品之间。5年多的时间里,她在这里一次次接待各界来宾、访客,介绍20多年收集的5万多件绣片。

  老绣片的下方,摆放着青绣文创产品。展示的老绣片、新绣品的背后,是陈玉秀的传承创新之路。小时候,她看着奶奶飞针走线,一根根彩线像是被施了魔法一般,顷刻间变成美丽的图案。从兼职绣娘到职业绣娘,陈玉秀迷上了刺绣。她跋山涉水,到青海各地寻找绣片。20多年来,她收集的绣片有5万多件。

  作为第十一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得主、青海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河湟刺绣代表性传承人、青海省妇女手工制品协会会长,陈玉秀创办了青海马莲花民间工艺文化传承有限公司,将传统刺绣和现代生活融合,设计了以河湟刺绣为特色的披肩、围巾、抱枕、摆台、卷轴画等产品,让传统技艺走入更多人生活,同时带动更多绣娘创造美好生活。

  陈玉秀全身心投入传承、保护民间刺绣,收集整理并绣制了《外婆的绣样》,发起了“发现青绣5万件数字化工程”,对收集的5万多件刺绣作品数字化保护,促进青绣技艺的保护与传承,为河湟刺绣建设了“基因库”。

  “青绣是青海各民族群众手工刺绣工艺的统称,是高原儿女世代传承的民间手工艺术瑰宝,是青海省委、省政府精心打造的刺绣文化品牌。”陈玉秀说,今年她的头等大事,就是建成青绣研学基地,让更多人来触摸青绣技艺、感受青绣魅力,让更多人通过青绣了解青海的文化底蕴。

苏晓莉(左二)向来宾介绍青绣。

  创新:去年青绣销售额9694万元

  4月9日,海东河湟新区,青海高原青绣产业数字化总部负责人、青海省刺绣行业协会会长苏晓莉,又接待了一批来客。2024年,这里接待的游客、各界来宾超过20万人。

  青绣全国线上线下销售可视化大数据平台是苏晓莉奋斗的成果之一。从十多年前转让自己好不容易经营起来的鞋店和服装店,筹集二次创业资金,投身青绣产业至今,苏晓莉带动绣娘就业增收,与国内外知名企业合作,开发青绣产品,开拓国内外市场。

  苏晓莉介绍,青海青绣数字化总部,建立以海东为枢纽、各市州联动、向全国延伸的青海青绣产业供应链体系,实现产业全链条数字化升级。截至目前,已有140家企业(工坊)入驻,集中培训工坊带头人50余人,培训绣娘1500人,孵化10家企业,签订青绣订单产品6万余件,上架产品420款。

  “在总部引领带动下,31家省级青绣工坊、60家培育企业3年累计实现销售收入2.23亿元,直接带动5万多名群众就业,间接带动从业人员10余万人。”苏晓莉说。

  青海高原青绣产业数字化总部的大屏上,显示着青绣全国线上线下销售大数据:2024年1月至12月,青绣全国线上线下销售额9694万元;2025年1月至2月,青绣全国线上线下销售额807.8万元。

青海绣娘制作的雪豹玩偶。

  借势:青海绣娘做出30多万只“雪豹”

  “这是湟中堆绣,2018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遗项目名录,绣法分为平堆、棱堆和高堆三大类……”4月9日下午,西宁市黄河路旁的西宁市文旅产业服务中心一楼,青海非遗生活馆的讲解员李文颖向来观摩的嘉宾介绍起了湟中堆绣。展馆里摆放着湟中堆绣、丹噶尔皮绣、土族盘绣、河湟刺绣等绣种的作品,其中自然少不了雪豹绣品的身影。

  2024年,西宁市打造“雪豹之都”,赋予这座高原古城有趣的灵魂。漫步西宁大街小巷,不时可见各种形态的“雪豹”雕像和图像。“豹街”爆火,吸引全国各地游客打卡。2024年,薛之谦“天外来物”巡回演唱会西宁站,张信哲“未来式终极版”世界巡回演唱会西宁站……一场场音乐盛宴,点燃了歌迷的热情,也引爆了西宁的“演唱会经济”。几乎与此同时,雪豹手环、雪豹玩偶、雪豹挂件等成为了现场观众、众多游客的美好纪念品。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这些雪豹文创产品的背后,有无数青海绣娘的贡献。

  陈玉秀告诉记者,得益于多年来实施“公司+农户”的培训产销模式,青绣产业在新品设计、生产能力方面有了很大提升,2024年接到雪豹挂件的订单后,6个多月时间里,30多名绣娘参与制作了27万余个雪豹挂件。苏晓莉说,接到雪豹玩偶订单后,青绣产业数字化总部将任务分给各工坊,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制作了4万多个雪豹玩偶及相关文创产品。

青绣作品《九曲黄河第一湾》。
高原植物绿绒蒿被绣在披肩上。

  发展:青绣产业还需继续强筋骨

  在青绣传承保护基地,青绣绣成了山水画,展现大美青海风光;绣上了披肩,点缀美好生活;绣成了丁香花,与手提袋完美融合。在青海高原青绣产业数字化总部,青绣绣上婚纱,让洁白婚纱成为独一无二;绣成了项链,让人们感受传承的温度;绣上了丝巾,让传承随风飘扬。

  雪豹手环、雪豹玩偶、雪豹挂件等产品,是2024年青绣产业重点推出的文创产品,其中有些文创产品带有青绣元素,而有些没有青绣元素。这从一个侧面说明,经过多年发展,青绣产品的设计、制造能力不断提升,青绣产业版图不断扩大。

  尽管青绣产业发展有了很大进步,但需要面对的难题还是不容忽视。陈玉秀说,青绣要实现创新发展,就要在传承中创新发展,保留时代记忆,融入现代符号,进入日常生活。在各级部门支持下,青绣产业链不断延伸,青绣产品设计和制作能力有了明显提升,青绣衍生产品越来越多,青海手工艺品生产能力也有了很大提升。与此同时,要清醒地看到,青绣产业的发展还存在民营企业发展缓慢、绣娘队伍不稳定、市场空间收缩等影响产业发展的问题。

  对青绣产业发展面临的难题,苏晓莉深有感触。苏晓莉建议,要加强对青绣原创作品的保护,加大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培养选拔力度,相关职能部门要完善政策,制定细化实施方案,强化推进落实。同时,要注重产学研深度融合。

  观摩的嘉宾逐渐离开,李文颖在等待下一批访客到来的间隙,开始为第二天的研学做准备了。她身后的青绣等待着被天南海北的游客带回家,在五湖四海遍地开花。

推荐阅读
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吴晓军主持
吴晓军: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青海篇章海北实践
`2025“第一缕阳光”全球同拍中国年在青海启动
青海省30名药品安全社会监督员受聘上岗
2025年青海省全民阅读优秀项目公示
青海报业深度融合发展创新案例拟入选名单的公示
青海西宁:全国首款“豹豹车”上路啦
青海海北:门源开通“国安号”公交专线
24H热点
省内部分道路施工半幅通行
“红石榴就业行动”输送劳务人员近2万人
青海省8个市州人口排名来了
高原臻品香飘椰城——青海特色农畜产品亮相第五届...
青海海北:门源开通“国安号”公交专线
【坚定信心 实干争先】青海海东:一季度项目投资稳...
青海海北:山东援青助力祁连教育高质量发展
青海西宁:一季度大通二手房成交量同比增长7.5%
青海开展民政服务机构消防安全专项检查
青海跆拳道小将全国青少儿巡回赛赛场传捷报
热点图片
青海海东:民和供港蔬菜种植忙
青海海东:民和供港...
“西宁地区‘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新时代国家安全历史成就主题书画摄影展”举办
“西宁地区‘4·15’...
【为建设美丽青海增绿添彩】都兰:防沙治沙 向绿而行
【为建设美丽青海增...
【坚定信心 实干争先】绿算崛起,看青海如何勇立潮头——2025青海经济首季观察之二
【坚定信心 实干争先...
【坚定信心 实干争先】“春日经济”升温 释放别样活力
【坚定信心 实干争先...
【乡村振兴在青海】膜侧条播,孕育一年好“丰”景
【乡村振兴在青海】...
【为建设美丽青海增绿添彩】玉树州举行全民义务植树活动
【为建设美丽青海增...
青海优品吸睛热力持续
青海优品吸睛热力持续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青海省互联网新闻中心主办  版权所有:青海新闻网
未经青海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闻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3120170001 青ICP备19000163号 青公网安备 63010302000199号
 
img

【向“新”而动 向“质”而行 来自一线的经济观察】
青绣:创新发展之路 创造亿元产业

西海都市报
2025-04-16 15:41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二维码查看全文
img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img

【向“新”而动 向“质”而行 来自一线的经济观察】
青绣:创新发展之路 创造亿元产业

西海都市报
2025-04-16 03:41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或发送给朋友、保存图片

【向“新”而动 向“质”而行 来自一线的经济观察】
青绣:创新发展之路 创造亿元产业

  • 2025-04-16 03:41:14
  • 来源:西海都市报

  青海新闻网·江源新闻客户端讯 提起青绣,您会想到什么?是老一辈手绣的鞋垫,还是结婚时的绣花枕头,或是民族服装上手绣的各式图案?如果走进青绣传承保护基地、青绣产业数字化总部,眼前的青绣文创产品会让您大吃一惊:青海各民族的“针线活儿”正在创造亿元产业,成为青海的一张新名片。

陈玉秀(左)接受记者采访。

  传承:这里有5万多件青绣绣片

  4月8日,西宁市湟中区李家山镇上坪村,陈玉秀再次穿行在青绣传承保护基地展厅的绣品之间。5年多的时间里,她在这里一次次接待各界来宾、访客,介绍20多年收集的5万多件绣片。

  老绣片的下方,摆放着青绣文创产品。展示的老绣片、新绣品的背后,是陈玉秀的传承创新之路。小时候,她看着奶奶飞针走线,一根根彩线像是被施了魔法一般,顷刻间变成美丽的图案。从兼职绣娘到职业绣娘,陈玉秀迷上了刺绣。她跋山涉水,到青海各地寻找绣片。20多年来,她收集的绣片有5万多件。

  作为第十一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得主、青海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河湟刺绣代表性传承人、青海省妇女手工制品协会会长,陈玉秀创办了青海马莲花民间工艺文化传承有限公司,将传统刺绣和现代生活融合,设计了以河湟刺绣为特色的披肩、围巾、抱枕、摆台、卷轴画等产品,让传统技艺走入更多人生活,同时带动更多绣娘创造美好生活。

  陈玉秀全身心投入传承、保护民间刺绣,收集整理并绣制了《外婆的绣样》,发起了“发现青绣5万件数字化工程”,对收集的5万多件刺绣作品数字化保护,促进青绣技艺的保护与传承,为河湟刺绣建设了“基因库”。

  “青绣是青海各民族群众手工刺绣工艺的统称,是高原儿女世代传承的民间手工艺术瑰宝,是青海省委、省政府精心打造的刺绣文化品牌。”陈玉秀说,今年她的头等大事,就是建成青绣研学基地,让更多人来触摸青绣技艺、感受青绣魅力,让更多人通过青绣了解青海的文化底蕴。

苏晓莉(左二)向来宾介绍青绣。

  创新:去年青绣销售额9694万元

  4月9日,海东河湟新区,青海高原青绣产业数字化总部负责人、青海省刺绣行业协会会长苏晓莉,又接待了一批来客。2024年,这里接待的游客、各界来宾超过20万人。

  青绣全国线上线下销售可视化大数据平台是苏晓莉奋斗的成果之一。从十多年前转让自己好不容易经营起来的鞋店和服装店,筹集二次创业资金,投身青绣产业至今,苏晓莉带动绣娘就业增收,与国内外知名企业合作,开发青绣产品,开拓国内外市场。

  苏晓莉介绍,青海青绣数字化总部,建立以海东为枢纽、各市州联动、向全国延伸的青海青绣产业供应链体系,实现产业全链条数字化升级。截至目前,已有140家企业(工坊)入驻,集中培训工坊带头人50余人,培训绣娘1500人,孵化10家企业,签订青绣订单产品6万余件,上架产品420款。

  “在总部引领带动下,31家省级青绣工坊、60家培育企业3年累计实现销售收入2.23亿元,直接带动5万多名群众就业,间接带动从业人员10余万人。”苏晓莉说。

  青海高原青绣产业数字化总部的大屏上,显示着青绣全国线上线下销售大数据:2024年1月至12月,青绣全国线上线下销售额9694万元;2025年1月至2月,青绣全国线上线下销售额807.8万元。

青海绣娘制作的雪豹玩偶。

  借势:青海绣娘做出30多万只“雪豹”

  “这是湟中堆绣,2018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遗项目名录,绣法分为平堆、棱堆和高堆三大类……”4月9日下午,西宁市黄河路旁的西宁市文旅产业服务中心一楼,青海非遗生活馆的讲解员李文颖向来观摩的嘉宾介绍起了湟中堆绣。展馆里摆放着湟中堆绣、丹噶尔皮绣、土族盘绣、河湟刺绣等绣种的作品,其中自然少不了雪豹绣品的身影。

  2024年,西宁市打造“雪豹之都”,赋予这座高原古城有趣的灵魂。漫步西宁大街小巷,不时可见各种形态的“雪豹”雕像和图像。“豹街”爆火,吸引全国各地游客打卡。2024年,薛之谦“天外来物”巡回演唱会西宁站,张信哲“未来式终极版”世界巡回演唱会西宁站……一场场音乐盛宴,点燃了歌迷的热情,也引爆了西宁的“演唱会经济”。几乎与此同时,雪豹手环、雪豹玩偶、雪豹挂件等成为了现场观众、众多游客的美好纪念品。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这些雪豹文创产品的背后,有无数青海绣娘的贡献。

  陈玉秀告诉记者,得益于多年来实施“公司+农户”的培训产销模式,青绣产业在新品设计、生产能力方面有了很大提升,2024年接到雪豹挂件的订单后,6个多月时间里,30多名绣娘参与制作了27万余个雪豹挂件。苏晓莉说,接到雪豹玩偶订单后,青绣产业数字化总部将任务分给各工坊,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制作了4万多个雪豹玩偶及相关文创产品。

青绣作品《九曲黄河第一湾》。
高原植物绿绒蒿被绣在披肩上。

  发展:青绣产业还需继续强筋骨

  在青绣传承保护基地,青绣绣成了山水画,展现大美青海风光;绣上了披肩,点缀美好生活;绣成了丁香花,与手提袋完美融合。在青海高原青绣产业数字化总部,青绣绣上婚纱,让洁白婚纱成为独一无二;绣成了项链,让人们感受传承的温度;绣上了丝巾,让传承随风飘扬。

  雪豹手环、雪豹玩偶、雪豹挂件等产品,是2024年青绣产业重点推出的文创产品,其中有些文创产品带有青绣元素,而有些没有青绣元素。这从一个侧面说明,经过多年发展,青绣产品的设计、制造能力不断提升,青绣产业版图不断扩大。

  尽管青绣产业发展有了很大进步,但需要面对的难题还是不容忽视。陈玉秀说,青绣要实现创新发展,就要在传承中创新发展,保留时代记忆,融入现代符号,进入日常生活。在各级部门支持下,青绣产业链不断延伸,青绣产品设计和制作能力有了明显提升,青绣衍生产品越来越多,青海手工艺品生产能力也有了很大提升。与此同时,要清醒地看到,青绣产业的发展还存在民营企业发展缓慢、绣娘队伍不稳定、市场空间收缩等影响产业发展的问题。

  对青绣产业发展面临的难题,苏晓莉深有感触。苏晓莉建议,要加强对青绣原创作品的保护,加大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培养选拔力度,相关职能部门要完善政策,制定细化实施方案,强化推进落实。同时,要注重产学研深度融合。

  观摩的嘉宾逐渐离开,李文颖在等待下一批访客到来的间隙,开始为第二天的研学做准备了。她身后的青绣等待着被天南海北的游客带回家,在五湖四海遍地开花。

作者 何耀军
编辑:何继红
青海新闻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