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内 时评 党建 省情 文化 法治 原创 视频 省委文件 新闻 政务 旅游 生态 体育 专题 图片 融媒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藏文网
 
站内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 : 青海新闻网聚焦青海
【向“新”而动 向“质”而行·来自一线的经济观察】
青海大月饼:老手艺开拓新市场
作者:何耀军
发布时间:2025-04-23 07:17:51
编辑:马燕燕

  青海新闻网·江源新闻客户端讯 51岁的严兆江急匆匆赶了回来,这比原计划的时间晚了半个小时。

  自从开始制作大月饼,他忙碌的脚步几乎没有停下来过。因为,他不仅是老板,还是技术总监、送货员、销售员,身兼多职。

  他所在的平安月饼传承空间,位于青海省海东市平安区古城大道旁,墙上挂着的全国月饼地图上,青海区域标注的“平安月饼”十分醒目。

QQ图片20250423062253平安月饼传承空间,手艺人在制作大月饼。何耀军 摄

  怀念儿时的味道,他把制作大月饼当成事业

  “打开天窗说亮话——我小时候学习不太好,但特别勤快!”4月17日下午,聊起做大月饼,严兆江从小时候开始说起。

  1974年,严兆江出生在海东市平安区三合镇新安村。他的童年记忆中,总有能干的妈妈帮乡邻做月饼的场景。尤其是中秋节前,妈妈不是被这家叫走帮忙,就是被那家喊走帮忙做月饼。只有到了中秋节,妈妈才有时间给家人做月饼。

  那个年代,红糖还是稀罕物,妈妈总会用粮票换点红糖,在中秋节做一个红糖大月饼。至今,严兆江还记得红糖混合面香的大月饼的味道。尽管后来离开乡村到县城上学,但儿时大月饼的味道一直留在严兆江的记忆深处。

  高中毕业后,严兆江离开家乡,开过餐馆、卖过熟食,生意好的时候,一天能挣两千多元,也积攒了一笔资本。然而,走走转转,他又回到了家乡。

  此时的严兆江,将目光投向了让他念念不忘的大月饼。2016年,他开始收购麦子,磨成面粉,一边销售自磨面粉,一边制作大月饼出售。

  自己家吃的大月饼,拿到市场会有人买?严兆江准备放手大干的事业,遭到很多人质疑。此时的严兆江,坚持自己的判断,坚定自己的选择,注册“老严哥”商标,做起了“老严哥平安月饼”。

  8年努力,他的大月饼闯出新市场

  清晨,西宁市长江路与西宁体育馆之间的一条小巷,运送大月饼的配送车到了,李占秀清点了大大小小的月饼,按照惯例放入展示柜。

  李占秀是严兆江的表姐。她是看着严兆江把制作大月饼做成了事业,还在西宁开了直营店。西宁体育馆附近的这家店,是“老严哥平安月饼”在西宁市的第一家直营店。

  店内醒目位置悬挂着月饼价位表,这里的月饼分为大、中、中小、小4个规格。同时,为了满足顾客不同需求,大月饼像切蛋糕一样切块,可以分块称重出售。

  李占秀说,月饼以前是节日食物,现在变成了平常食物,直营店日销量不错,一天营业额能到2000元左右,而且几乎每天都有西宁市民预订大月饼。

  与李占秀的乐观不同,严兆江冷静分析,尽管经过多年,大月饼市场有了很大发展,旺季一天销售额在3万元左右,但春节之后到“五一”假期前这段时间,是大月饼的销售淡季,做月饼存在赔本赚吆喝风险,所以大月饼的市场还有待进一步拓展。

  从开馍馍铺、组建合作社,到公司化运营,再到创设平安月饼传承空间,其中的无数个片段让严兆江记忆深刻,他对无数人心存感激。

QQ图片20250423062259

  老手艺被认可,但他差点被“逼疯”

  严兆江做的“平安月饼”,也可以称为“青海大月饼”,这种在青海河湟地区流传的面点,其吸引力在于老手艺、手工制作、家乡味道。

  然而,随着青海大月饼不断开拓市场,一系列困难接踵而至。其中,人力资源短缺和人工成本高成为发展的瓶颈。被严兆江称为“老嫂子”的大月饼制作师傅普遍年龄偏大,而有手艺的中年人不愿干,有体力和脑力的年轻人不想干。

  尽管如此,严兆江仍然从选料、制作等环节精益求精,力求传承老手艺,努力让老手艺开拓新市场。2023年,“老严哥平安月饼”制作技艺被列入海东市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其后不久,“老严哥平安月饼”上了央视,同时被平安区多个部门在各种场合重点推介。

  大流量带来众多订单。当时,2023年中秋节快到了,一年中的最旺季来了,但严兆江快被“逼疯”了,他的大月饼事业遭遇生死考验。距离中秋节还有半个月,他的两部手机几乎被打爆,一个电话还没挂断,另一个来电不断提醒,订单量远远超过了预计。

  “区长,你可要帮帮我,现在不帮我,我就是死路一条。”凌晨时分,严兆江紧急致电帮助他发展大月饼产业的国家税务总局挂职干部、海东市平安区政府副区长张齐。

  得知情况,张齐告诉严兆江:“老严,你不要着急,现在先休息。明天早上一上班,我立即帮你联系三合镇党委、政府,用最快的速度给你找帮手。”

QQ图片20250423062309切开的大月饼,层次分明。受访者供图

  想做事的“老哥”,遇到一群能干事的人

  每年的中秋节,对严兆江来说,都要面临一场大战。他和妻子每天晚上最多休息两三个小时。而2023年这场大战,是大月饼火出圈后遭遇的一场前所未有的生死存亡战:扛过去,大月饼事业的关键一步就走出去了;扛不过去,刚刚做起来的市场,就可能在无法完成订单的失信中土崩瓦解。

  第二天,张齐和三合镇政府相关负责人来现场了解情况,三合镇妇联迅速下发通知,为严兆江找来锅炉工和制作月饼的师傅。此后,三十多人在大月饼制作、销售等环节协作配合,圆满完成了订单。面对这次“突发事件”暴露出的问题,张齐深入调研沟通,联合乡镇动员留守妇女参与生产,协调就业局开设“月饼技工速成班”,缓解了月饼产量不足的问题。

  2023年的中秋节,严兆江在平安区相关单位、各方人士大力帮助下成功“渡劫”。这场大战让他有了更多思考:如何避免类似“劫难”再现,如何将老手艺传承下去,怎样拓展大月饼市场,带动更多人增收……

  2024年,为了解决大月饼较长时间保存问题,严兆江研发出保质期可延长至7天的烤制平安月饼。这种大月饼外表看起来像烤的蛋糕,切开后里面保留有大月饼的层次感和味道。同时,严兆江和张齐一起推动“平安月饼”参加政府组织的各类文化活动展演,并通过媒体推介拓宽销售渠道。

  所有的努力终得花开:严兆江成为海东市平安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平安月饼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入选省级乡村工匠名单;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与阿里巴巴公益联合发起乡村工匠赋能计划落地平安区,老严哥农产品加工专业合作社成为项目支持对象;“平安月饼”技能培训纳入国家税务总局帮扶项目。

  阿里巴巴乡村特派员、海东市平安区区长助理冯中辉说,这一项目通过工匠学徒、传承空间、学徒奖金、产业扶持,为乡村工匠提升技能水平和市场竞争力搭建平台,促进乡村工匠人才队伍培育,带动更多群众投身乡村特色产业,开拓乡土特色品牌市场,实现从技艺到经济价值的转化,进一步推动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

  平安月饼传承空间已经建成、平安月饼制作技艺学徒培训第一期开班、月饼制作师傅“老嫂子”队伍逐渐年轻、平安月饼店面统一标识设计已启动……说起大月饼的当下与未来发展,严兆江有很多想法,一些想法已经落地,一些谋划提上了日程。

  采访手记

  河湟大地传承多年的青海大月饼,正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如何为青海大月饼开拓新市场,西宁市和海东市等地有不同探索,打造“老严哥平安月饼”的严兆江是为此奋斗的人士之一。

  助力青海特色产业良好发展,需要众多青海手艺人在传承中创新发展,还需要更强大的乡村工匠队伍做支撑,更需要政府部门的大力扶持和帮助。希望在青海大地上,有更多特色产业品牌出现,更好带动美丽乡村建设、助力乡村振兴。

推荐阅读
吴晓军在西宁市调研一季度经济发展情况
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吴晓军主持
`2025“第一缕阳光”全球同拍中国年在青海启动
青海省30名药品安全社会监督员受聘上岗
全省新闻系列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人员的公示
2025年青海省全民阅读优秀项目公示
青海祁连县:招商引资春季攻势全面展开
青海湟源县以真金白银全力支持春耕备耕
24H热点
【感党恩 听党话 跟党走·和谐青海行】走进德吉...
【坚定信心 实干争先】“游”出新意,文旅新活力持...
【感党恩 听党话 跟党走·和谐青海行】好风光里有好...
【坚定信心 实干争先】以“变”破局 打一场主动仗...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高质量发展调研行】“政”...
【坚定信心 实干争先】暖心送岗,让就业“春风”吹...
【坚定信心 实干争先】今年一季度青海省外贸进出口...
【坚定信心 实干争先】以“新”促消,看青海消费市...
【坚定信心 实干争先】勇闯新路,看青海开局就奔跑...
【坚定信心 实干争先】绿算崛起,看青海如何勇立潮...
热点图片
春花悄然绽放
春花悄然绽放
青海班玛县进入春耕时节
青海班玛县进入春耕时节
青藏公路旁藏野驴春日觅食显生机
青藏公路旁藏野驴春...
【文化中国行】土族盘绣 惊艳时光
【文化中国行】土族...
【坚定信心 实干争先】不负农时 忙春灌
【坚定信心 实干争先...
续航提升的“幕后英雄”——超薄铜箔
续航提升的“幕后英...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高质量发展调研行】“政”能量托底,青海民企“放手去干”——推动青海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政”能量(三)
【新时代 新征程 新...
青海西宁:城东区以“练”备战筑牢森林防火安全线
青海西宁:城东区以...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青海省互联网新闻中心主办  版权所有:青海新闻网
未经青海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闻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3120170001 青ICP备19000163号 青公网安备 63010302000199号
 
img

【向“新”而动 向“质”而行·来自一线的经济观察】
青海大月饼:老手艺开拓新市场

西海都市报
2025-04-23 07:17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二维码查看全文
img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img

【向“新”而动 向“质”而行·来自一线的经济观察】
青海大月饼:老手艺开拓新市场

西海都市报
2025-04-23 07:17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或发送给朋友、保存图片

【向“新”而动 向“质”而行·来自一线的经济观察】
青海大月饼:老手艺开拓新市场

  • 2025-04-23 07:17:51
  • 来源:西海都市报

  青海新闻网·江源新闻客户端讯 51岁的严兆江急匆匆赶了回来,这比原计划的时间晚了半个小时。

  自从开始制作大月饼,他忙碌的脚步几乎没有停下来过。因为,他不仅是老板,还是技术总监、送货员、销售员,身兼多职。

  他所在的平安月饼传承空间,位于青海省海东市平安区古城大道旁,墙上挂着的全国月饼地图上,青海区域标注的“平安月饼”十分醒目。

QQ图片20250423062253平安月饼传承空间,手艺人在制作大月饼。何耀军 摄

  怀念儿时的味道,他把制作大月饼当成事业

  “打开天窗说亮话——我小时候学习不太好,但特别勤快!”4月17日下午,聊起做大月饼,严兆江从小时候开始说起。

  1974年,严兆江出生在海东市平安区三合镇新安村。他的童年记忆中,总有能干的妈妈帮乡邻做月饼的场景。尤其是中秋节前,妈妈不是被这家叫走帮忙,就是被那家喊走帮忙做月饼。只有到了中秋节,妈妈才有时间给家人做月饼。

  那个年代,红糖还是稀罕物,妈妈总会用粮票换点红糖,在中秋节做一个红糖大月饼。至今,严兆江还记得红糖混合面香的大月饼的味道。尽管后来离开乡村到县城上学,但儿时大月饼的味道一直留在严兆江的记忆深处。

  高中毕业后,严兆江离开家乡,开过餐馆、卖过熟食,生意好的时候,一天能挣两千多元,也积攒了一笔资本。然而,走走转转,他又回到了家乡。

  此时的严兆江,将目光投向了让他念念不忘的大月饼。2016年,他开始收购麦子,磨成面粉,一边销售自磨面粉,一边制作大月饼出售。

  自己家吃的大月饼,拿到市场会有人买?严兆江准备放手大干的事业,遭到很多人质疑。此时的严兆江,坚持自己的判断,坚定自己的选择,注册“老严哥”商标,做起了“老严哥平安月饼”。

  8年努力,他的大月饼闯出新市场

  清晨,西宁市长江路与西宁体育馆之间的一条小巷,运送大月饼的配送车到了,李占秀清点了大大小小的月饼,按照惯例放入展示柜。

  李占秀是严兆江的表姐。她是看着严兆江把制作大月饼做成了事业,还在西宁开了直营店。西宁体育馆附近的这家店,是“老严哥平安月饼”在西宁市的第一家直营店。

  店内醒目位置悬挂着月饼价位表,这里的月饼分为大、中、中小、小4个规格。同时,为了满足顾客不同需求,大月饼像切蛋糕一样切块,可以分块称重出售。

  李占秀说,月饼以前是节日食物,现在变成了平常食物,直营店日销量不错,一天营业额能到2000元左右,而且几乎每天都有西宁市民预订大月饼。

  与李占秀的乐观不同,严兆江冷静分析,尽管经过多年,大月饼市场有了很大发展,旺季一天销售额在3万元左右,但春节之后到“五一”假期前这段时间,是大月饼的销售淡季,做月饼存在赔本赚吆喝风险,所以大月饼的市场还有待进一步拓展。

  从开馍馍铺、组建合作社,到公司化运营,再到创设平安月饼传承空间,其中的无数个片段让严兆江记忆深刻,他对无数人心存感激。

QQ图片20250423062259

  老手艺被认可,但他差点被“逼疯”

  严兆江做的“平安月饼”,也可以称为“青海大月饼”,这种在青海河湟地区流传的面点,其吸引力在于老手艺、手工制作、家乡味道。

  然而,随着青海大月饼不断开拓市场,一系列困难接踵而至。其中,人力资源短缺和人工成本高成为发展的瓶颈。被严兆江称为“老嫂子”的大月饼制作师傅普遍年龄偏大,而有手艺的中年人不愿干,有体力和脑力的年轻人不想干。

  尽管如此,严兆江仍然从选料、制作等环节精益求精,力求传承老手艺,努力让老手艺开拓新市场。2023年,“老严哥平安月饼”制作技艺被列入海东市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其后不久,“老严哥平安月饼”上了央视,同时被平安区多个部门在各种场合重点推介。

  大流量带来众多订单。当时,2023年中秋节快到了,一年中的最旺季来了,但严兆江快被“逼疯”了,他的大月饼事业遭遇生死考验。距离中秋节还有半个月,他的两部手机几乎被打爆,一个电话还没挂断,另一个来电不断提醒,订单量远远超过了预计。

  “区长,你可要帮帮我,现在不帮我,我就是死路一条。”凌晨时分,严兆江紧急致电帮助他发展大月饼产业的国家税务总局挂职干部、海东市平安区政府副区长张齐。

  得知情况,张齐告诉严兆江:“老严,你不要着急,现在先休息。明天早上一上班,我立即帮你联系三合镇党委、政府,用最快的速度给你找帮手。”

QQ图片20250423062309切开的大月饼,层次分明。受访者供图

  想做事的“老哥”,遇到一群能干事的人

  每年的中秋节,对严兆江来说,都要面临一场大战。他和妻子每天晚上最多休息两三个小时。而2023年这场大战,是大月饼火出圈后遭遇的一场前所未有的生死存亡战:扛过去,大月饼事业的关键一步就走出去了;扛不过去,刚刚做起来的市场,就可能在无法完成订单的失信中土崩瓦解。

  第二天,张齐和三合镇政府相关负责人来现场了解情况,三合镇妇联迅速下发通知,为严兆江找来锅炉工和制作月饼的师傅。此后,三十多人在大月饼制作、销售等环节协作配合,圆满完成了订单。面对这次“突发事件”暴露出的问题,张齐深入调研沟通,联合乡镇动员留守妇女参与生产,协调就业局开设“月饼技工速成班”,缓解了月饼产量不足的问题。

  2023年的中秋节,严兆江在平安区相关单位、各方人士大力帮助下成功“渡劫”。这场大战让他有了更多思考:如何避免类似“劫难”再现,如何将老手艺传承下去,怎样拓展大月饼市场,带动更多人增收……

  2024年,为了解决大月饼较长时间保存问题,严兆江研发出保质期可延长至7天的烤制平安月饼。这种大月饼外表看起来像烤的蛋糕,切开后里面保留有大月饼的层次感和味道。同时,严兆江和张齐一起推动“平安月饼”参加政府组织的各类文化活动展演,并通过媒体推介拓宽销售渠道。

  所有的努力终得花开:严兆江成为海东市平安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平安月饼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入选省级乡村工匠名单;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与阿里巴巴公益联合发起乡村工匠赋能计划落地平安区,老严哥农产品加工专业合作社成为项目支持对象;“平安月饼”技能培训纳入国家税务总局帮扶项目。

  阿里巴巴乡村特派员、海东市平安区区长助理冯中辉说,这一项目通过工匠学徒、传承空间、学徒奖金、产业扶持,为乡村工匠提升技能水平和市场竞争力搭建平台,促进乡村工匠人才队伍培育,带动更多群众投身乡村特色产业,开拓乡土特色品牌市场,实现从技艺到经济价值的转化,进一步推动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

  平安月饼传承空间已经建成、平安月饼制作技艺学徒培训第一期开班、月饼制作师傅“老嫂子”队伍逐渐年轻、平安月饼店面统一标识设计已启动……说起大月饼的当下与未来发展,严兆江有很多想法,一些想法已经落地,一些谋划提上了日程。

  采访手记

  河湟大地传承多年的青海大月饼,正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如何为青海大月饼开拓新市场,西宁市和海东市等地有不同探索,打造“老严哥平安月饼”的严兆江是为此奋斗的人士之一。

  助力青海特色产业良好发展,需要众多青海手艺人在传承中创新发展,还需要更强大的乡村工匠队伍做支撑,更需要政府部门的大力扶持和帮助。希望在青海大地上,有更多特色产业品牌出现,更好带动美丽乡村建设、助力乡村振兴。

作者 何耀军
编辑:马燕燕
青海新闻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