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内 时评 党建 省情 文化 法治 原创 视频 省委文件 新闻 政务 旅游 生态 体育 专题 图片 融媒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藏文网
 
站内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 : 青海新闻网聚焦青海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高质量发展调研行】
东西部协作,把高原冷凉蔬菜“端上”国际餐桌
来源:青海日报
作者:咸文静 殷之皓
发布时间:2025-04-27 07:34:43
编辑:马燕燕

  青海新闻网·江源新闻客户端讯 “900多栋大棚、100多公顷地,今年咱们出口的高原冷凉蔬菜可真不少!”

  4月26日下午,在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见到铁令梅时,她正在为了地里的事情忙得脚打后脑勺。听记者问起今年的变化,这个种了10年蔬菜的合作社负责人眉眼间难掩骄傲。

  铁令梅的老家民和县隆治乡桥头村地处半川水地区。2016年,性格豪爽、敢闯敢干的铁令梅回乡创业,创办了民和县光林种植专业合作社。从向日葵到小麦再到玉米、土豆,种植的作物越来越多,合作社的规模也越来越大,并在2018年联合当地9家合作社成立了联合社。每年,联合社所产的蔬菜除了通过县城开设的两家蔬菜配送中心供应当地市场外,还以政府采购的形式,长期供应给民和县第一中学、民和县社会福利院等单位。

位于民和县总堡乡的总堡垣设施果蔬基地。殷之皓 摄

  2021年,一次偶然的机会,铁令梅前往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学习。听说当地的枸杞一直在出口,这个“新农人”心里有了新念头。

  “我们的蔬菜品质那么好,不知道能不能卖到国外去?”

  想法虽好,可铁令梅心里清楚,一缺经验,二缺设备,对于合作社来说,出口这条路,难!

  其实,这并不仅仅是铁令梅自己的打算。

  最近几年,乘着东西部协作的东风,民和县锚定“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建设,立足资源、区位、产业优势,全力打造高原冷凉供港(出口)蔬菜产业基地,目的就是推动农产品出口。

栽种辣椒苗。咸文静 摄

  转机发生在2024年。

  去年10月,青海蔬丰源农业有限公司正式成立。作为一家国家税务总局积极协调引进,并由民和县重点扶持的农业企业,这家公司集蔬菜种植、加工、销售(出口)为一体,依托“企业+合作社+种植大户”的模式,通过自营果蔬种植基地和各大果蔬种植基地订单合作的方式,积极开拓国内、国际销售市场。

  众所周知,山东是中国蔬菜的领头羊。引进这样有经验的企业,必然会推动民和县供港(出口)蔬菜基地的建设。但要将高原冷凉蔬菜出口到国外,对于这家来自山东的企业来说,也是一个全新的挑战和机遇。

  经过调研,公司负责人周游渐渐摸清了“底细”:一方面,民和光照强度高,昼夜温差大,蔬菜品质过硬;另一方面,这里的蔬菜上市时,正好赶上东部沿海地区市场的空档期,价格有保障。但“硬币”的另一面,是当地蔬菜产业发展的短板:采摘期短,交通不便。

辣椒苗茁壮成长。咸文静 摄

  如何破题?

  为了提升蔬菜的品质和竞争力,落地民和后,公司将目光放在了两个板块。除了承包总堡垣设施果蔬基地的900多栋大棚种植辣椒、西葫芦、西红柿外,还跟铁令梅所负责的联合社签订种植合同,由企业提供种、苗、肥、药及全部技术指导,种植143.33公顷以辣椒、茄子、红笋等为代表的供港(出口)露地蔬菜。

  另一边,经过几个月的努力,今年3月份公司接到第一批订单。29吨马铃薯顺利销往泰国,成为民和县农产品迈向国际舞台的关键一步。

  马铃薯走出国门,在民和县可真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这次尝试让铁令梅坚定了信心。在她看来,这家公司不仅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更重要的是,它能为家乡农产品搭建一座走向国际市场的桥梁。

  “最近我们正在忙着育苗,除了辣椒苗在本地培育外,茄子、黄瓜等都在山东培育后运到民和。‘五一’过后,露天种植就陆续开始了!”周游说。

  当然,和企业“手拉手”的不仅仅是铁令梅。

  在朋友的介绍下,来自甘肃省白银市的雷雨注今年在总堡垣设施果蔬基地承包了18栋大棚。记者看到他时,他正忙着在大棚里种植辣椒苗。问起投入,他算了一笔账。

  “每栋大棚平均租金3000元,苗子900元左右,化肥需要1000元,还得算上人工、农药。”

  “那收入估计有多少?”

  “保底的话,3000元到5000元。”说到这儿,雷雨注又补充道:“青海蔬丰源农业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指导,还可以保价收购,销路不发愁!”

  你瞧,基地建设也好,走出国门也罢,在东西部协作的浪潮中,过去那些“难走的路”,因区域间的携手互助,变得更宽了……

  (来源:青海日报)

推荐阅读
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召开学习会
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会议召开
`2025“第一缕阳光”全球同拍中国年在青海启动
青海省30名药品安全社会监督员受聘上岗
全省新闻系列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人员的公示
2025年青海省全民阅读优秀项目公示
青海省黄南州开展高校毕业生职业指导巡讲活动
青海玉树州首例国有土地挂牌出让项目顺利完成
24H热点
【坚定信心 实干争先】从拒绝“内卷”到“创造...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东西部...
【文化中国行】马柯河畔,红色薪火代代相传
【坚定信心 实干争先】增长4.6%!从“开门稳”看青...
【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深学细查实改 推...
【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深学细查实改 推...
从香江到京华:一碗面的双向奔赴——青海拉面串联...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高质量发展调研行】向绿要...
【乡村振兴在青海】羊玛日村“金菇”破土出
【坚定信心 实干争先】解码“园中园” “链”出新...
热点图片
高原古城 春色满园
高原古城 春色满园
青海互助南门峡国家湿地公园首次发现蓑羽鹤
青海互助南门峡国家...
军民同心护健康 联勤保障暖高原
军民同心护健康 联勤...
青海西宁:网红街市加紧改造吸引游客打卡
青海西宁:网红街市...
【为建设美丽青海增绿添彩】青海大通:“三北”添新绿 不负好春光
【为建设美丽青海增...
【坚定信心 实干争先】春为农忙,不误农时不负春——二〇二五青海经济首季观察之十
【坚定信心 实干争先...
【坚定信心 实干争先】解码“园中园” “链”出新动能——西宁开发区何以实现“开门红”②
【坚定信心 实干争先...
【乡村振兴在青海】羊玛日村“金菇”破土出
【乡村振兴在青海】...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青海省互联网新闻中心主办  版权所有:青海新闻网
未经青海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闻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3120170001 青ICP备19000163号 青公网安备 63010302000199号
 
img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高质量发展调研行】
东西部协作,把高原冷凉蔬菜“端上”国际餐桌

青海日报
2025-04-27 07:34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二维码查看全文
img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img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高质量发展调研行】
东西部协作,把高原冷凉蔬菜“端上”国际餐桌

青海日报
2025-04-27 07:34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或发送给朋友、保存图片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高质量发展调研行】
东西部协作,把高原冷凉蔬菜“端上”国际餐桌

  • 2025-04-27 07:34:43
  • 来源:青海日报

  青海新闻网·江源新闻客户端讯 “900多栋大棚、100多公顷地,今年咱们出口的高原冷凉蔬菜可真不少!”

  4月26日下午,在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见到铁令梅时,她正在为了地里的事情忙得脚打后脑勺。听记者问起今年的变化,这个种了10年蔬菜的合作社负责人眉眼间难掩骄傲。

  铁令梅的老家民和县隆治乡桥头村地处半川水地区。2016年,性格豪爽、敢闯敢干的铁令梅回乡创业,创办了民和县光林种植专业合作社。从向日葵到小麦再到玉米、土豆,种植的作物越来越多,合作社的规模也越来越大,并在2018年联合当地9家合作社成立了联合社。每年,联合社所产的蔬菜除了通过县城开设的两家蔬菜配送中心供应当地市场外,还以政府采购的形式,长期供应给民和县第一中学、民和县社会福利院等单位。

位于民和县总堡乡的总堡垣设施果蔬基地。殷之皓 摄

  2021年,一次偶然的机会,铁令梅前往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学习。听说当地的枸杞一直在出口,这个“新农人”心里有了新念头。

  “我们的蔬菜品质那么好,不知道能不能卖到国外去?”

  想法虽好,可铁令梅心里清楚,一缺经验,二缺设备,对于合作社来说,出口这条路,难!

  其实,这并不仅仅是铁令梅自己的打算。

  最近几年,乘着东西部协作的东风,民和县锚定“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建设,立足资源、区位、产业优势,全力打造高原冷凉供港(出口)蔬菜产业基地,目的就是推动农产品出口。

栽种辣椒苗。咸文静 摄

  转机发生在2024年。

  去年10月,青海蔬丰源农业有限公司正式成立。作为一家国家税务总局积极协调引进,并由民和县重点扶持的农业企业,这家公司集蔬菜种植、加工、销售(出口)为一体,依托“企业+合作社+种植大户”的模式,通过自营果蔬种植基地和各大果蔬种植基地订单合作的方式,积极开拓国内、国际销售市场。

  众所周知,山东是中国蔬菜的领头羊。引进这样有经验的企业,必然会推动民和县供港(出口)蔬菜基地的建设。但要将高原冷凉蔬菜出口到国外,对于这家来自山东的企业来说,也是一个全新的挑战和机遇。

  经过调研,公司负责人周游渐渐摸清了“底细”:一方面,民和光照强度高,昼夜温差大,蔬菜品质过硬;另一方面,这里的蔬菜上市时,正好赶上东部沿海地区市场的空档期,价格有保障。但“硬币”的另一面,是当地蔬菜产业发展的短板:采摘期短,交通不便。

辣椒苗茁壮成长。咸文静 摄

  如何破题?

  为了提升蔬菜的品质和竞争力,落地民和后,公司将目光放在了两个板块。除了承包总堡垣设施果蔬基地的900多栋大棚种植辣椒、西葫芦、西红柿外,还跟铁令梅所负责的联合社签订种植合同,由企业提供种、苗、肥、药及全部技术指导,种植143.33公顷以辣椒、茄子、红笋等为代表的供港(出口)露地蔬菜。

  另一边,经过几个月的努力,今年3月份公司接到第一批订单。29吨马铃薯顺利销往泰国,成为民和县农产品迈向国际舞台的关键一步。

  马铃薯走出国门,在民和县可真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这次尝试让铁令梅坚定了信心。在她看来,这家公司不仅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更重要的是,它能为家乡农产品搭建一座走向国际市场的桥梁。

  “最近我们正在忙着育苗,除了辣椒苗在本地培育外,茄子、黄瓜等都在山东培育后运到民和。‘五一’过后,露天种植就陆续开始了!”周游说。

  当然,和企业“手拉手”的不仅仅是铁令梅。

  在朋友的介绍下,来自甘肃省白银市的雷雨注今年在总堡垣设施果蔬基地承包了18栋大棚。记者看到他时,他正忙着在大棚里种植辣椒苗。问起投入,他算了一笔账。

  “每栋大棚平均租金3000元,苗子900元左右,化肥需要1000元,还得算上人工、农药。”

  “那收入估计有多少?”

  “保底的话,3000元到5000元。”说到这儿,雷雨注又补充道:“青海蔬丰源农业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指导,还可以保价收购,销路不发愁!”

  你瞧,基地建设也好,走出国门也罢,在东西部协作的浪潮中,过去那些“难走的路”,因区域间的携手互助,变得更宽了……

  (来源:青海日报)

作者 咸文静 殷之皓
编辑:马燕燕
青海新闻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