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内 时评 党建 省情 文化 法治 原创 视频 省委文件 新闻 政务 旅游 生态 体育 专题 图片 融媒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藏文网
 
站内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 : 青海新闻网聚焦青海
【文化中国行】地球上,只有一个坎布拉!
——解码坎布拉世界地质公园的核心价值(上)
来源:青海日报
作者:张多钧 才贡加
发布时间:2025-04-30 07:54:04
编辑:易 娜
QQ图片20250430060734丹霞与黄河交相辉映。坎布拉景区管理委员会供图

  青海新闻网·江源新闻客户端讯 春风轻拂,赤红山脊在晨光中熠熠生辉,丹霞地貌的沟壑间仿佛镶嵌着点点碎金。黄河在丹霞群峰间蜿蜒流淌,如一条翡翠绸带。高原云杉在崖缝间挺立,枝头簇拥,迎接晨曦。

  这便是坎布拉世界地质公园,一个集地质奇观与人文底蕴于一体的神奇之地。

  4月11日,在法国巴黎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执行局第221届会议上,青海坎布拉地质公园荣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称号。这一喜讯,让这片神秘的土地再次闪耀在国际舞台。

  四月春浓,从黄南藏族自治州尖扎县坎布拉镇出发,车轮在黄河岸畔的盘山路上辗转前行。丹霞地貌的山体宛如远古巨匠精心雕琢的雕塑群,岩层褶皱间流淌着亿万年的时光记忆。穿越隆务峡谷,两岸垂直崖壁如同天神撕开的神秘典籍,裸露出古近纪的湖相沉积地层,诉说着坎布拉独一无二的地质传奇。

QQ图片20250430060742坎布拉景区内的五峰。坎布拉景区管理委员会供图

  地质遗迹:时光的低语

  坎布拉,藏语意为“康巴人的家园”,也被称为“康热”。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坎布拉世界地质公园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黄南藏族自治州,公园范围跨越尖扎县、同仁市、泽库县,总面积达3149平方公里,相当于5个青海湖相连。

  这里的地质遗迹,是地球46亿年漫长岁月的生动见证,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和美学价值。

  “申报世界地质公园,拥有国际价值的地质遗迹是必备条件。”坎布拉景区管理委员会综合部部长敏超宫介绍,坎布拉地质公园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是中国一、二阶梯地貌单元的过渡地带。这里记录了三个重要地质时期的构造不整合面,以及印支、燕山两期岩浆活动的历史,揭示了地质历史时期的复杂构造活动。

  尤其是隆务河三叠纪海相地层剖面,是古特提斯洋波浪作用留下的痕迹,堪称该时期的地质教科书,是研究古特提斯洋演替消亡史的天然实验室。

  隆务河三叠纪海相地层剖面,形象地说就是一套“远古海洋的岩石相册”。想象你切一块巨型千层蛋糕,每一层颜色、材料不同,记录着蛋糕做的时候发生了什么。而三叠纪海相地层,就是地球在2.5亿到2亿年前,用海洋当“厨房”慢慢“堆”出来的岩石层,每一层岩石都藏着当时的海洋“生活照”。

  敏超宫告诉记者,公园内还有很多地质遗迹,康杨镇夏藏滩古滑坡群,是研究黄河上游巨型滑坡与气候变化的理想之地,麦秀山是古特提斯海最后消失的地方,麦秀古火山群是研究青藏高原板块拼合挤压及火山地质的天然实验室。

  申报坎布拉世界地质公园时,坎布拉景区管理委员会梳理“家底”,公园内地质遗迹类型丰富多样,共有地质遗迹162处,涉及7大类18类30亚类,以青藏高原麦秀古火山群、隆务河三叠纪剖面、黄河南岸滑坡群为主,同时发育隆务峡蛇绿岩、丹霞地貌、中小型构造等众多地质遗迹景观,并以生态黄河风情走廊和热贡文化艺术走廊为重要内容的综合性地质公园。

QQ图片20250430060750大型现代藏戏《格桑花开的时候》。黄南州民族歌舞剧团供图

  文化遗产:民族的瑰宝

  如果说地质遗迹是坎布拉世界地质公园的基石,那么丰富的文化遗产则是其灵魂的升华。坎布拉地区多民族聚居,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这里拥有青海省唯一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同仁市,以及中国历史文化名村郭么日村、中国民族射箭运动之乡尖扎县等多个文化名片。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历史的见证和地域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尤其是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热贡艺术和黄南藏戏,为坎布拉世界地质公园申报中最大的“加分项”。

  4月18日,记者来到黄南州民族歌舞剧团(青海省藏剧团),演职人员正在紧张排练,副团长李加东周介绍,黄南藏戏属于安多方言“南木特”藏戏剧种的一个重要支系,是由隆务寺藏戏和拉卜楞寺藏戏两大流派构成,也称“隆务寺藏戏”,形成于十八世纪,距今有300余年的历史,也是青海藏戏的主体。

  2006年,黄南藏戏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遗项目保护名录;2008年黄南州民族歌舞剧团(青海省藏剧团)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国藏戏之“黄南藏戏”项目保护与实施单位。2009年,黄南藏戏同全国其他涉藏地区藏戏一起被列入世界级非遗保护名录。

  李加东周告诉记者,黄南藏戏列入世界级非遗保护名录后,得到了前所未有的保护与发展,“最早分布在黄南地区的民间藏戏剧团有22家,2005年前消失到只有4家民间剧团。从2009年起在国家级非遗名录黄南藏戏扶持资金的有力扶持下,如今民间剧团恢复到24家。”

  近年来,黄南州民族歌舞剧团(青海省藏剧团)把藏戏事业作为主要发展方向,先后创演过《诺桑王子》《苏吉尼玛》《藏王的使者》等藏戏剧目,先后荣获过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奖、“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金奖及中国艺术节“文华剧目奖”等国家级大奖,多次成功申报国家艺术基金项目。

  截至目前,坎布拉世界地质公园内涉及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项,世界纪录5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6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4项,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85项。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坎布拉世界地质公园赋予了独特的文化标识。

QQ图片20250430060758秋日山韵。坎布拉景区管理委员会供图

  自然遗产:生态的赞歌

  坎布拉世界地质公园不仅地质遗迹丰富,自然遗产同样令人叹为观止。这里拥有美不胜收的坎布拉森林公园、幽静深远的麦秀原始森林、神秘巍峨的夏琼雪山以及辽阔秀美的草原风光。

  雪山、林海、草原、湖泊交相辉映,既有南国水韵的柔美,又有高原风情的粗犷。

  漫步麦秀林场,仿佛置身于一座天然氧吧,呼吸的每一口空气中都弥漫着林木的清香。麦秀林场场长韩富忠介绍,林场成立于1958年,当时受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林场以伐木为主,最多的一年,林场采伐林木超过3万立方米,相当于近10万棵大树,过度采伐导致茂密的森林变得稀疏,树木患上病虫害,夏季洪水泥石流频发。

  2000年,我国实施“天保工程”,麦秀林场自此停止了商业采伐,转向森林资源管护,人工造林、封山育林、种苗培育等工程实施,昔日稀疏的森林恢复了生机。

  麦秀林场的核心价值在于湿地、森林、草原生态系统,持之以恒的保护修复,使得生态系统不断完善,韩富忠做了一个比较,“二十世纪90年代,麦秀林场森林覆盖率只有30%左右,如今已恢复到51.36%,森林蓄积量从96万立方米恢复到186.5万立方米,动植物资源数量更不用说,难得一见的水貂和雪豹,时常出没在林区。”

  伴随着坎布拉世界地质公园申报,坎布拉地质公园麦秀科普馆应运而生。走进科普馆,馆内设有草木物语厅、奇趣动物厅等多个展示厅,展厅以沙盘、标本、图文及视频等形式集中展示坎布拉地质公园的总体情况、范围、珍贵的地质遗址和火山的科普知识以及麦秀国家森林公园壮丽山川河湖、丰厚的生物多样性“家底”以及生态保护成效。

  “依托科普馆,让更多的人了解坎布拉世界地质公园、了解麦秀林场,让生态文明理念根植每个人心中,谱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篇章。”这是麦秀林场所有职工和护林员的共同心愿。

  丰富的自然遗产是坎布拉世界地质公园的核心灵魂与价值根基,其意义不仅在于地质景观的壮美奇绝,更在于其承载的科学、生态与文化多维价值。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评价此类遗产“以地球故事唤醒人类对生命共同体的认知”,而坎布拉正是通过这些自然遗产景观,向世界传递着高原大地亿万年沉淀的奥秘与智慧。

  坎布拉世界地质公园,以其独特的地质遗迹、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壮美的自然遗产,向世界展示了地球亿万年演化的壮丽篇章。

  这里,地质奇迹与文明共生,自然之美与人文之韵交相辉映。

QQ图片20250430060806黄河蜿蜒。才贡加 张多钧 摄

  (来源:青海日报)

推荐阅读
青海省党政代表团赴江苏考察
省委召开专题会议 吴晓军主持
`2025“第一缕阳光”全球同拍中国年在青海启动
青海省30名药品安全社会监督员受聘上岗
全省新闻系列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人员的公示
2025年青海省全民阅读优秀项目公示
果洛州文旅推介会在成都成功举办
西宁市城中区“阳光市集”启动
24H热点
推动中国式现代化青海实践迈出新的坚实步伐—...
【文化中国行】地球上,只有一个坎布拉!——解码...
第二届青超联赛5月10日打响揭幕战
走近科学 从校园开始——青海改革样本观察·教育提...
【生态深一度】候鸟北归 青海“鹏友圈”再扩大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高质量发展调研行】青鲁共...
【乡村振兴在青海】村企携手,共筑乡村振兴新路
【坚定信心 实干争先】从拒绝“内卷”到“创造价值...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东西部...
【文化中国行】马柯河畔,红色薪火代代相传
热点图片
“五一”假期来西宁植物园邂逅春天
“五一”假期来西宁...
在海拔2200米处读西宁——记南京市对口帮扶西宁市工作组组长刘博
在海拔2200米处读西...
“五一”试运营 新青海国际会展中心即将亮相
“五一”试运营 新青...
【党旗领航】基层治理“小阵地” 托起民生“大幸福”
【党旗领航】基层治...
西宁市城中区“阳光市集”启动
西宁市城中区“阳光...
走近科学 从校园开始——青海改革样本观察·教育提质(二)
走近科学 从校园开始...
青超联赛来了,西宁雪豹足球队正式出征
青超联赛来了,西宁...
【中国梦·劳动美——凝心铸魂跟党走 团结奋斗新征程】用方向盘转动城市温度——记西宁公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运营调度指挥中心城南调度分中心五队2路驾驶员张福生
【中国梦·劳动美——...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青海省互联网新闻中心主办  版权所有:青海新闻网
未经青海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闻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3120170001 青ICP备19000163号 青公网安备 63010302000199号
 
img

【文化中国行】地球上,只有一个坎布拉!
——解码坎布拉世界地质公园的核心价值(上)

青海日报
2025-04-30 07:54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二维码查看全文
img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img

【文化中国行】地球上,只有一个坎布拉!
——解码坎布拉世界地质公园的核心价值(上)

青海日报
2025-04-30 07:54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或发送给朋友、保存图片

【文化中国行】地球上,只有一个坎布拉!
——解码坎布拉世界地质公园的核心价值(上)

  • 2025-04-30 07:54:04
  • 来源:青海日报
QQ图片20250430060734丹霞与黄河交相辉映。坎布拉景区管理委员会供图

  青海新闻网·江源新闻客户端讯 春风轻拂,赤红山脊在晨光中熠熠生辉,丹霞地貌的沟壑间仿佛镶嵌着点点碎金。黄河在丹霞群峰间蜿蜒流淌,如一条翡翠绸带。高原云杉在崖缝间挺立,枝头簇拥,迎接晨曦。

  这便是坎布拉世界地质公园,一个集地质奇观与人文底蕴于一体的神奇之地。

  4月11日,在法国巴黎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执行局第221届会议上,青海坎布拉地质公园荣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称号。这一喜讯,让这片神秘的土地再次闪耀在国际舞台。

  四月春浓,从黄南藏族自治州尖扎县坎布拉镇出发,车轮在黄河岸畔的盘山路上辗转前行。丹霞地貌的山体宛如远古巨匠精心雕琢的雕塑群,岩层褶皱间流淌着亿万年的时光记忆。穿越隆务峡谷,两岸垂直崖壁如同天神撕开的神秘典籍,裸露出古近纪的湖相沉积地层,诉说着坎布拉独一无二的地质传奇。

QQ图片20250430060742坎布拉景区内的五峰。坎布拉景区管理委员会供图

  地质遗迹:时光的低语

  坎布拉,藏语意为“康巴人的家园”,也被称为“康热”。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坎布拉世界地质公园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黄南藏族自治州,公园范围跨越尖扎县、同仁市、泽库县,总面积达3149平方公里,相当于5个青海湖相连。

  这里的地质遗迹,是地球46亿年漫长岁月的生动见证,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和美学价值。

  “申报世界地质公园,拥有国际价值的地质遗迹是必备条件。”坎布拉景区管理委员会综合部部长敏超宫介绍,坎布拉地质公园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是中国一、二阶梯地貌单元的过渡地带。这里记录了三个重要地质时期的构造不整合面,以及印支、燕山两期岩浆活动的历史,揭示了地质历史时期的复杂构造活动。

  尤其是隆务河三叠纪海相地层剖面,是古特提斯洋波浪作用留下的痕迹,堪称该时期的地质教科书,是研究古特提斯洋演替消亡史的天然实验室。

  隆务河三叠纪海相地层剖面,形象地说就是一套“远古海洋的岩石相册”。想象你切一块巨型千层蛋糕,每一层颜色、材料不同,记录着蛋糕做的时候发生了什么。而三叠纪海相地层,就是地球在2.5亿到2亿年前,用海洋当“厨房”慢慢“堆”出来的岩石层,每一层岩石都藏着当时的海洋“生活照”。

  敏超宫告诉记者,公园内还有很多地质遗迹,康杨镇夏藏滩古滑坡群,是研究黄河上游巨型滑坡与气候变化的理想之地,麦秀山是古特提斯海最后消失的地方,麦秀古火山群是研究青藏高原板块拼合挤压及火山地质的天然实验室。

  申报坎布拉世界地质公园时,坎布拉景区管理委员会梳理“家底”,公园内地质遗迹类型丰富多样,共有地质遗迹162处,涉及7大类18类30亚类,以青藏高原麦秀古火山群、隆务河三叠纪剖面、黄河南岸滑坡群为主,同时发育隆务峡蛇绿岩、丹霞地貌、中小型构造等众多地质遗迹景观,并以生态黄河风情走廊和热贡文化艺术走廊为重要内容的综合性地质公园。

QQ图片20250430060750大型现代藏戏《格桑花开的时候》。黄南州民族歌舞剧团供图

  文化遗产:民族的瑰宝

  如果说地质遗迹是坎布拉世界地质公园的基石,那么丰富的文化遗产则是其灵魂的升华。坎布拉地区多民族聚居,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这里拥有青海省唯一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同仁市,以及中国历史文化名村郭么日村、中国民族射箭运动之乡尖扎县等多个文化名片。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历史的见证和地域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尤其是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热贡艺术和黄南藏戏,为坎布拉世界地质公园申报中最大的“加分项”。

  4月18日,记者来到黄南州民族歌舞剧团(青海省藏剧团),演职人员正在紧张排练,副团长李加东周介绍,黄南藏戏属于安多方言“南木特”藏戏剧种的一个重要支系,是由隆务寺藏戏和拉卜楞寺藏戏两大流派构成,也称“隆务寺藏戏”,形成于十八世纪,距今有300余年的历史,也是青海藏戏的主体。

  2006年,黄南藏戏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遗项目保护名录;2008年黄南州民族歌舞剧团(青海省藏剧团)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国藏戏之“黄南藏戏”项目保护与实施单位。2009年,黄南藏戏同全国其他涉藏地区藏戏一起被列入世界级非遗保护名录。

  李加东周告诉记者,黄南藏戏列入世界级非遗保护名录后,得到了前所未有的保护与发展,“最早分布在黄南地区的民间藏戏剧团有22家,2005年前消失到只有4家民间剧团。从2009年起在国家级非遗名录黄南藏戏扶持资金的有力扶持下,如今民间剧团恢复到24家。”

  近年来,黄南州民族歌舞剧团(青海省藏剧团)把藏戏事业作为主要发展方向,先后创演过《诺桑王子》《苏吉尼玛》《藏王的使者》等藏戏剧目,先后荣获过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奖、“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金奖及中国艺术节“文华剧目奖”等国家级大奖,多次成功申报国家艺术基金项目。

  截至目前,坎布拉世界地质公园内涉及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项,世界纪录5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6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4项,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85项。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坎布拉世界地质公园赋予了独特的文化标识。

QQ图片20250430060758秋日山韵。坎布拉景区管理委员会供图

  自然遗产:生态的赞歌

  坎布拉世界地质公园不仅地质遗迹丰富,自然遗产同样令人叹为观止。这里拥有美不胜收的坎布拉森林公园、幽静深远的麦秀原始森林、神秘巍峨的夏琼雪山以及辽阔秀美的草原风光。

  雪山、林海、草原、湖泊交相辉映,既有南国水韵的柔美,又有高原风情的粗犷。

  漫步麦秀林场,仿佛置身于一座天然氧吧,呼吸的每一口空气中都弥漫着林木的清香。麦秀林场场长韩富忠介绍,林场成立于1958年,当时受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林场以伐木为主,最多的一年,林场采伐林木超过3万立方米,相当于近10万棵大树,过度采伐导致茂密的森林变得稀疏,树木患上病虫害,夏季洪水泥石流频发。

  2000年,我国实施“天保工程”,麦秀林场自此停止了商业采伐,转向森林资源管护,人工造林、封山育林、种苗培育等工程实施,昔日稀疏的森林恢复了生机。

  麦秀林场的核心价值在于湿地、森林、草原生态系统,持之以恒的保护修复,使得生态系统不断完善,韩富忠做了一个比较,“二十世纪90年代,麦秀林场森林覆盖率只有30%左右,如今已恢复到51.36%,森林蓄积量从96万立方米恢复到186.5万立方米,动植物资源数量更不用说,难得一见的水貂和雪豹,时常出没在林区。”

  伴随着坎布拉世界地质公园申报,坎布拉地质公园麦秀科普馆应运而生。走进科普馆,馆内设有草木物语厅、奇趣动物厅等多个展示厅,展厅以沙盘、标本、图文及视频等形式集中展示坎布拉地质公园的总体情况、范围、珍贵的地质遗址和火山的科普知识以及麦秀国家森林公园壮丽山川河湖、丰厚的生物多样性“家底”以及生态保护成效。

  “依托科普馆,让更多的人了解坎布拉世界地质公园、了解麦秀林场,让生态文明理念根植每个人心中,谱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篇章。”这是麦秀林场所有职工和护林员的共同心愿。

  丰富的自然遗产是坎布拉世界地质公园的核心灵魂与价值根基,其意义不仅在于地质景观的壮美奇绝,更在于其承载的科学、生态与文化多维价值。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评价此类遗产“以地球故事唤醒人类对生命共同体的认知”,而坎布拉正是通过这些自然遗产景观,向世界传递着高原大地亿万年沉淀的奥秘与智慧。

  坎布拉世界地质公园,以其独特的地质遗迹、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壮美的自然遗产,向世界展示了地球亿万年演化的壮丽篇章。

  这里,地质奇迹与文明共生,自然之美与人文之韵交相辉映。

QQ图片20250430060806黄河蜿蜒。才贡加 张多钧 摄

  (来源:青海日报)

作者 张多钧 才贡加
编辑:易 娜
青海新闻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