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内 时评 党建 省情 文化 法治 原创 视频 省委文件 新闻 政务 旅游 生态 体育 专题 图片 融媒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藏文网
 
站内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 : 青海新闻网图说青海
让学生身上有汗 眼里有光 脚下有力
来源:西宁晚报
作者:衣凯玥
发布时间:2025-05-07 10:11:59
编辑:赵生欣

  青海新闻网·江源新闻客户端讯 打造“能出汗的体育课”、大力开展校园体育赛事、科学精准提升学生体质……今年以来,国家和相关部门出台了多个文件,明确要求保障学生体育活动时间。如何上好“体育课”,让青少年们“身上有汗、眼里有光”,引发市民的广泛关注。连日来,记者走进西宁市多所中小学校看到,操场上,学生们尽情奔跑、挥洒汗水。矫健的身姿、灿烂的笑容,让校园内充满了生命的活力。

  “每天一节体育课”内容丰富,学生期待

  周四下午,在文逸小学的操场上,多个班级正在上体育课,在老师的指导下,上足球课、排球课、田径课的学生正在分组练习,尽情享受运动时间。“我们学校打破了以往的体育课限制,低年级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设计体育课程内容,高年级采用了‘选项走班’的形式,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学习。”文逸小学体育教师张雪玲介绍说,“我们打造了‘6+2+N’体育特色品牌理念,将篮球、足球、排球、游泳、腰鼓、跳绳六种体育锻炼作为学生必修的6项技能,并将攀岩、射箭、高尔夫球等项目作为选修技能,调动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

  “我非常喜欢排球课,我学排球有一年了,每天和我的小伙伴们练习,我特别快乐!”四年级的李宸正在和同学练习排球垫球技巧,对她而言每天在体育课上练习体育项目,和同学一起学习进步,就是每天的快乐来源。

  随着下课铃声的响起,文逸小学的学生迎来了“逸动时间”。随着动感的音乐响起,各年级学生纷纷赶到指定地点,挥动手中的跳绳,脚尖在地面上轻盈地点跳,绳子在空中发出有节奏的呼呼声。“我们学校实施每日一节体育课,并通过体育大课间、‘逸动体育’等多种活动方式,确保学生在校综合运动时间达到2小时。”张雪玲说,“多样的体育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现在,越来越多的孩子开始爱上了体育运动。”

  活力满格,体育活动助力学生成长

  “加油啊!防住他!”“快!射门啊!”前不久,在北大街小学的操场上,一年一度的“校长杯”校园足球联赛在孩子们的欢呼声中正式拉开帷幕。操场两旁的啦啦队早已就位,对战的小球员们用他们的热情与汗水,为校园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我们每个月都会举办一次校园体育活动,按不同项目不同主题设计比赛,吸引全校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现在我们举办的校园足球联赛和跳绳段位赛让校园内有了很好的体育氛围,很大程度调动了孩子们爱体育、学体育的积极性。”北大街小学体育组教师唐定青说道。

  南大街小学大课间“抖空竹”在校园内正如火如荼地开展,掀起了一股传统运动热潮。大课间时段操场上的同学们排列整齐,通过“过桥”“对抛”“串绕”“盘丝”等动作,让空竹旋转腾跃,发出清脆的嗡鸣声。“学校将空竹运动与体能训练结合,通过分年级教学、趣味游戏化练习和创意动作创编,让学生在手眼协调、肢体配合中增强体质,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南大街小学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体育课让学生身上有汗、眼里有光、脚下有力

  西宁市育才学校大课间“玩”出了新花样。欢快的下课铃响起,同学们腰间别着跳绳,拿着足球,飞快赶到操场,整齐列队。伴随着动感的音乐,同学们与足球共舞,踩球、拨球,动感十足、整齐划一的表演,洋溢着阳光的气息、飞扬着动人的神采。“我们学校是青海省足球特色校,为把足球普及到每一个孩子身边,我们编创了足球操,培养学生的球性、球感。”育才学校体育组负责人介绍说,“除了大课间活动,我们还根据学生年龄分层设计了各年级小课间活动,在体育课里融入传统体育项目板鞋等运动,还每月开展一次校园体育活动,提升了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增强了学生间团队合作的能力。”

  “现在我们打造‘有对抗、能出汗’的体育课,全区按照课标要求,基于‘学、练、赛、评’深入开展校园体育课程建设,确保学生百分之百动起来。”城东区体育教研员李增寿说,“现在体育活动多了,校园里的笑声也多了。学生们身上有汗,眼里有光,脚下有力,身体素质也更强了。”

  “为落实学生每天综合锻炼时间不少于2小时、每天安排一节体育课的要求,城东区结合区域教育实际,通过调整课程表编排、合理分配运用场地和器材,统筹综合锻炼时间、推广‘一校一品’特色操、开设内容丰富的体育社团、举办班级联赛等方式,让体育课化作茁壮成长的‘营养剂’,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李增寿介绍道。 

  (来源:西宁晚报)

推荐阅读
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吴晓军主持
吴晓军罗东川会见我省全国劳动模范
`2025“第一缕阳光”全球同拍中国年在青海启动
青海省30名药品安全社会监督员受聘上岗
全省新闻系列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人员的公示
2025年青海省全民阅读优秀项目公示
西宁:多轮驱动激发“五一”消费活力
"五一"假期 海北文旅市场交出亮眼"成绩单"
24H热点
“阿嫂们又来参加非遗技艺学习啦”
青年之力在汇聚 青年作为正当时 ——青海青年突击...
以青春之名,汇聚奋进力量 ——我省各地开展五四青...
古韵今辉交响 业态创新驱动 ——“五一”假期青海...
【文化中国行】省城“爆款夜市” 点燃文旅消费新引擎
【文化中国行】贵德:清清黄河水 风景美如画
青春力量:以行动回应时代召唤
青海互助:“五一”民俗特色体验受热捧
【探寻雪豹之都】灵动十足!“豹”元素点亮西宁街头
“五一”假期前三天6.8万人畅游茶卡盐湖
热点图片
“阿嫂们又来参加非遗技艺学习啦”
“阿嫂们又来参加非...
青年之力在汇聚 青年作为正当时 ——青海青年突击队以青春之名书写新时代答卷
青年之力在汇聚 青年...
以青春之名,汇聚奋进力量 ——我省各地开展五四青年节系列活动
以青春之名,汇聚奋...
古韵今辉交响 业态创新驱动 ——“五一”假期青海旅游市场焕发新活力
古韵今辉交响 业态创...
【文化中国行】省城“爆款夜市” 点燃文旅消费新引擎
【文化中国行】省城...
【文化中国行】贵德:清清黄河水 风景美如画
【文化中国行】贵德...
青春力量:以行动回应时代召唤
青春力量:以行动回...
青海互助:“五一”民俗特色体验受热捧
青海互助:“五一”...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青海省互联网新闻中心主办  版权所有:青海新闻网
未经青海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闻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3120170001 青ICP备19000163号 青公网安备 63010302000199号
 
img

让学生身上有汗 眼里有光 脚下有力

西宁晚报
2025-05-07 10:11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二维码查看全文
img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img

让学生身上有汗 眼里有光 脚下有力

西宁晚报
2025-05-07 10:11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或发送给朋友、保存图片

让学生身上有汗 眼里有光 脚下有力

  • 2025-05-07 10:11:59
  • 来源:西宁晚报

  青海新闻网·江源新闻客户端讯 打造“能出汗的体育课”、大力开展校园体育赛事、科学精准提升学生体质……今年以来,国家和相关部门出台了多个文件,明确要求保障学生体育活动时间。如何上好“体育课”,让青少年们“身上有汗、眼里有光”,引发市民的广泛关注。连日来,记者走进西宁市多所中小学校看到,操场上,学生们尽情奔跑、挥洒汗水。矫健的身姿、灿烂的笑容,让校园内充满了生命的活力。

  “每天一节体育课”内容丰富,学生期待

  周四下午,在文逸小学的操场上,多个班级正在上体育课,在老师的指导下,上足球课、排球课、田径课的学生正在分组练习,尽情享受运动时间。“我们学校打破了以往的体育课限制,低年级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设计体育课程内容,高年级采用了‘选项走班’的形式,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学习。”文逸小学体育教师张雪玲介绍说,“我们打造了‘6+2+N’体育特色品牌理念,将篮球、足球、排球、游泳、腰鼓、跳绳六种体育锻炼作为学生必修的6项技能,并将攀岩、射箭、高尔夫球等项目作为选修技能,调动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

  “我非常喜欢排球课,我学排球有一年了,每天和我的小伙伴们练习,我特别快乐!”四年级的李宸正在和同学练习排球垫球技巧,对她而言每天在体育课上练习体育项目,和同学一起学习进步,就是每天的快乐来源。

  随着下课铃声的响起,文逸小学的学生迎来了“逸动时间”。随着动感的音乐响起,各年级学生纷纷赶到指定地点,挥动手中的跳绳,脚尖在地面上轻盈地点跳,绳子在空中发出有节奏的呼呼声。“我们学校实施每日一节体育课,并通过体育大课间、‘逸动体育’等多种活动方式,确保学生在校综合运动时间达到2小时。”张雪玲说,“多样的体育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现在,越来越多的孩子开始爱上了体育运动。”

  活力满格,体育活动助力学生成长

  “加油啊!防住他!”“快!射门啊!”前不久,在北大街小学的操场上,一年一度的“校长杯”校园足球联赛在孩子们的欢呼声中正式拉开帷幕。操场两旁的啦啦队早已就位,对战的小球员们用他们的热情与汗水,为校园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我们每个月都会举办一次校园体育活动,按不同项目不同主题设计比赛,吸引全校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现在我们举办的校园足球联赛和跳绳段位赛让校园内有了很好的体育氛围,很大程度调动了孩子们爱体育、学体育的积极性。”北大街小学体育组教师唐定青说道。

  南大街小学大课间“抖空竹”在校园内正如火如荼地开展,掀起了一股传统运动热潮。大课间时段操场上的同学们排列整齐,通过“过桥”“对抛”“串绕”“盘丝”等动作,让空竹旋转腾跃,发出清脆的嗡鸣声。“学校将空竹运动与体能训练结合,通过分年级教学、趣味游戏化练习和创意动作创编,让学生在手眼协调、肢体配合中增强体质,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南大街小学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体育课让学生身上有汗、眼里有光、脚下有力

  西宁市育才学校大课间“玩”出了新花样。欢快的下课铃响起,同学们腰间别着跳绳,拿着足球,飞快赶到操场,整齐列队。伴随着动感的音乐,同学们与足球共舞,踩球、拨球,动感十足、整齐划一的表演,洋溢着阳光的气息、飞扬着动人的神采。“我们学校是青海省足球特色校,为把足球普及到每一个孩子身边,我们编创了足球操,培养学生的球性、球感。”育才学校体育组负责人介绍说,“除了大课间活动,我们还根据学生年龄分层设计了各年级小课间活动,在体育课里融入传统体育项目板鞋等运动,还每月开展一次校园体育活动,提升了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增强了学生间团队合作的能力。”

  “现在我们打造‘有对抗、能出汗’的体育课,全区按照课标要求,基于‘学、练、赛、评’深入开展校园体育课程建设,确保学生百分之百动起来。”城东区体育教研员李增寿说,“现在体育活动多了,校园里的笑声也多了。学生们身上有汗,眼里有光,脚下有力,身体素质也更强了。”

  “为落实学生每天综合锻炼时间不少于2小时、每天安排一节体育课的要求,城东区结合区域教育实际,通过调整课程表编排、合理分配运用场地和器材,统筹综合锻炼时间、推广‘一校一品’特色操、开设内容丰富的体育社团、举办班级联赛等方式,让体育课化作茁壮成长的‘营养剂’,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李增寿介绍道。 

  (来源:西宁晚报)

作者 衣凯玥
编辑:赵生欣
青海新闻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