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内 时评 党建 省情 文化 法治 原创 视频 省委文件 新闻 政务 旅游 生态 体育 专题 图片 融媒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藏文网
 
站内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 : 青海新闻网文化旅游
【文化中国行】触摸历史印记 传承红色基因
来源:青海日报
作者:李延平
发布时间:2025-05-12 07:53:58
编辑:孔令磊

青海职业技术大学学生参观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记者 李延平 摄

  青海新闻网·江源新闻客户端讯 在西宁市凤凰山麓,南川河畔,有这样一处庄严肃穆的地方——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它如同一部鲜活的史书,记载着西路军的悲壮征程与不朽功勋,让我们得以触摸历史印记,传承红色基因。

  “这件编织羊毛裤被评定为一级革命文物,1956年出土于‘万人坑’,是西路军烈士遗物之一……”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讲解员杨琳介绍。参观人员仔细打量着展柜中一条千疮百孔的编织羊毛裤,粗粝的毛线交织成深褐色而又斑驳的纹理,羊毛裤几乎没有一处完好,大大小小的破洞、密密麻麻的拼接缝隙遍布……

  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始建于1986年,经过三次升级改造,2023年9月以“信仰的力量”为主题再现了西路军征战河西的这段历程。纪念馆内陈列了各类历史照片、油画、电文等珍贵文史资料以及西路军将士用过的武器、弹药、衣物等珍贵文物800余件,利用声、光、电等手段更加细致、生动地展示了西路军的征战历程。

  西路军的这段历史发生在1936年10月下旬至1937年3月,西路军将士们为了打通国际路线,建立河西根据地,策应河东红军的行动,配合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为了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以坚定非凡的意志品质,怀着对中国革命的无限忠诚,在没有任何补给,缺粮少弹、地冻天寒的极端环境下与占据绝对优势的敌人展开殊死搏杀,铸就了攻关夺隘、建立政权、纵横千里及先后歼敌25000余人的辉煌战绩。

青海职业技术大学学生参观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记者 李延平 摄

  纪念馆内,一幅幅珍贵的历史照片、一件件承载着岁月痕迹的文物、一段段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迹,共同编织成一部立体的历史书卷。

  跟随讲解员来到展陈的第三单元“浴血祁连”部分。一处名为《风雪露营》的实景展现在眼前。“3月的祁连山,冰天雪地,渺无人烟,饥饿和劳累把每个人都折磨到了极点。晚上宿营,部队只能找个避风的地方,大家将身子紧紧地挤在一起,互相取暖……”杨琳生动地讲述。

  青海职业技术大学学生陈庆有注视着实景,拿出手机拍下这一幕。“这些还原了战争场景的展示,无不诉说着西路军将士们的英勇无畏。尽管武器落后、饥寒交迫,但他们没有放弃,勇往直前,用生命捍卫着心中的理想。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要以西路军将士为榜样,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不畏困难。”陈庆有说。

  纪念馆用“革命星火”“辉煌岁月”“浴血祁连”“铁骨铮铮”“多方营救”“再立新功”六个单元全景再现广大红军西路军将士忠于理想、坚定信念、听党指挥、顾全大局、紧密团结、不畏艰险、浴血奋战的英雄主义气概和为党为人民英勇献身的精神。

  “这是一堂生动的思政实践课,让同学们深入了解西路军艰苦卓绝的战斗历程与英勇无畏的牺牲精神,体会革命先辈坚定的理想信念与爱国情怀,有利于同学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民族自豪感与责任感,也激励着大家传承红色基因。”青海职业技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李茜说。

  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充分发挥红色教育资源优势,以西路军革命历史作为思政课的生动教学素材,不断增强思政课吸引力和感染力。3月,纪念馆联合西宁市艺术实验中学举办《“话”说西路军——我心中的红色记忆》主题画展及志愿讲解服务活动,引导学生从思政教育单纯“听看”的被动状态,转变为“听看+思考创作”的主动式参与模式,实现了学而思、思而行、行而悟、悟而醒,知行合一的思想政治教育目的。

  为了更好地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纪念馆还创新应用演艺场景《红军精神光照千秋》,采用真人实拍抠像技术将这段历史艺术化再现;首次采用多媒体微缩场景陈展《马家滩上的唐奶奶》;以沙画的方式讲述西路军老战士陈世英退而不休在街道默默做贡献的故事……在这片土地上,历史从未远去,是文物上的斑驳痕迹,是讲解员的深情讲述,是参观者的拳拳初心。

     (来源:青海日报)

推荐阅读
吴晓军在省委学习教育工作专班调研
吴晓军在省信访局接待来访群众
`2025“第一缕阳光”全球同拍中国年在青海启动
青海省30名药品安全社会监督员受聘上岗
全省新闻系列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人员的公示
2025年青海省全民阅读优秀项目公示
同德县第二届“宗日烽火杯”高原野战赛举行
西宁市营商环境分拨中心首案速办显双效
24H热点
旅游音乐剧《在那遥远的地方》6月上演
首届中国新疆民间艺术季优秀节目巡演青海站活动落幕
【大美青海·高原足球】大通剪纸“穿”出时尚新魅力
【文化中国行】新青两地艺术家青海湖畔联袂献艺
2025“山宗水源·大美青海”短视频大赛正式启幕
山西山阴长城“影像记”:让千年古迹“触屏可及”
粤港澳大湾区首部“制造业”主题原创音乐剧《让世...
大型史诗文旅演艺《徽秀》引入境游客盛赞
市民盛赞:民族团结的文艺盛宴
茶卡盐湖·茶卡天空壹号景区举办开园活动
热点图片
千年藏药遇上现代科技
千年藏药遇上现代科技
共赴健康邀约 多学科专家联合义诊
共赴健康邀约 多学科...
【大美青海·高原足球】绿茵作画布 高原起欢歌——第二届“大美青海·高原足球”超级联赛开幕式侧记
【大美青海·高原足球...
玛尔挡水电站年累计发电量突破10亿千瓦时
玛尔挡水电站年累计...
以青春之名 筑梦想之桥——青海共青团服务青年就业专场招聘会见闻
以青春之名 筑梦想之...
【大美青海·高原足球】一场精彩难忘情谊深厚的揭幕战
【大美青海·高原足球...
【大美青海·高原足球】来自雪豹之都西宁的“礼物”
【大美青海·高原足球...
【坚定信心 实干争先】330千伏玉树二回接入工程保供电“大会战”全面打响
【坚定信心 实干争先...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青海省互联网新闻中心主办  版权所有:青海新闻网
未经青海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闻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3120170001 青ICP备19000163号 青公网安备 63010302000199号
 
img

【文化中国行】触摸历史印记 传承红色基因

青海日报
2025-05-12 07:53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二维码查看全文
img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img

【文化中国行】触摸历史印记 传承红色基因

青海日报
2025-05-12 07:53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或发送给朋友、保存图片

【文化中国行】触摸历史印记 传承红色基因

  • 2025-05-12 07:53:58
  • 来源:青海日报

青海职业技术大学学生参观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记者 李延平 摄

  青海新闻网·江源新闻客户端讯 在西宁市凤凰山麓,南川河畔,有这样一处庄严肃穆的地方——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它如同一部鲜活的史书,记载着西路军的悲壮征程与不朽功勋,让我们得以触摸历史印记,传承红色基因。

  “这件编织羊毛裤被评定为一级革命文物,1956年出土于‘万人坑’,是西路军烈士遗物之一……”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讲解员杨琳介绍。参观人员仔细打量着展柜中一条千疮百孔的编织羊毛裤,粗粝的毛线交织成深褐色而又斑驳的纹理,羊毛裤几乎没有一处完好,大大小小的破洞、密密麻麻的拼接缝隙遍布……

  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始建于1986年,经过三次升级改造,2023年9月以“信仰的力量”为主题再现了西路军征战河西的这段历程。纪念馆内陈列了各类历史照片、油画、电文等珍贵文史资料以及西路军将士用过的武器、弹药、衣物等珍贵文物800余件,利用声、光、电等手段更加细致、生动地展示了西路军的征战历程。

  西路军的这段历史发生在1936年10月下旬至1937年3月,西路军将士们为了打通国际路线,建立河西根据地,策应河东红军的行动,配合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为了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以坚定非凡的意志品质,怀着对中国革命的无限忠诚,在没有任何补给,缺粮少弹、地冻天寒的极端环境下与占据绝对优势的敌人展开殊死搏杀,铸就了攻关夺隘、建立政权、纵横千里及先后歼敌25000余人的辉煌战绩。

青海职业技术大学学生参观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记者 李延平 摄

  纪念馆内,一幅幅珍贵的历史照片、一件件承载着岁月痕迹的文物、一段段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迹,共同编织成一部立体的历史书卷。

  跟随讲解员来到展陈的第三单元“浴血祁连”部分。一处名为《风雪露营》的实景展现在眼前。“3月的祁连山,冰天雪地,渺无人烟,饥饿和劳累把每个人都折磨到了极点。晚上宿营,部队只能找个避风的地方,大家将身子紧紧地挤在一起,互相取暖……”杨琳生动地讲述。

  青海职业技术大学学生陈庆有注视着实景,拿出手机拍下这一幕。“这些还原了战争场景的展示,无不诉说着西路军将士们的英勇无畏。尽管武器落后、饥寒交迫,但他们没有放弃,勇往直前,用生命捍卫着心中的理想。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要以西路军将士为榜样,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不畏困难。”陈庆有说。

  纪念馆用“革命星火”“辉煌岁月”“浴血祁连”“铁骨铮铮”“多方营救”“再立新功”六个单元全景再现广大红军西路军将士忠于理想、坚定信念、听党指挥、顾全大局、紧密团结、不畏艰险、浴血奋战的英雄主义气概和为党为人民英勇献身的精神。

  “这是一堂生动的思政实践课,让同学们深入了解西路军艰苦卓绝的战斗历程与英勇无畏的牺牲精神,体会革命先辈坚定的理想信念与爱国情怀,有利于同学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民族自豪感与责任感,也激励着大家传承红色基因。”青海职业技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李茜说。

  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充分发挥红色教育资源优势,以西路军革命历史作为思政课的生动教学素材,不断增强思政课吸引力和感染力。3月,纪念馆联合西宁市艺术实验中学举办《“话”说西路军——我心中的红色记忆》主题画展及志愿讲解服务活动,引导学生从思政教育单纯“听看”的被动状态,转变为“听看+思考创作”的主动式参与模式,实现了学而思、思而行、行而悟、悟而醒,知行合一的思想政治教育目的。

  为了更好地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纪念馆还创新应用演艺场景《红军精神光照千秋》,采用真人实拍抠像技术将这段历史艺术化再现;首次采用多媒体微缩场景陈展《马家滩上的唐奶奶》;以沙画的方式讲述西路军老战士陈世英退而不休在街道默默做贡献的故事……在这片土地上,历史从未远去,是文物上的斑驳痕迹,是讲解员的深情讲述,是参观者的拳拳初心。

     (来源:青海日报)

作者 李延平
编辑:孔令磊
青海新闻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