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内 时评 党建 省情 文化 法治 原创 视频 省委文件 新闻 政务 旅游 生态 体育 专题 图片 融媒   青海省人民政府网  藏文网
 
站内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 : 青海新闻网青海新闻
【锚定现代化 改革再深化】
老虎沟里寻“大猫”——走进祁连山国家公园②
来源:青海日报
作者:杨红霞 张多钧 才贡加
发布时间:2025-05-17 07:30:43
编辑:童洋
QQ图片20250517061027岩羊与岩石融为一体。杨红霞 张多钧 才贡加 摄

  青海新闻网·江源新闻客户端讯 老虎沟里有老虎吗?

  答案藏在当地老人的口口相传中。很久以前,老人们在这里看到雪豹,因不认识雪豹,遂将雪豹称呼为老虎,老虎沟由此而来。

  5月13日,记者走进祁连山国家公园候选区青海片区老虎沟管护站,跟着那旭花站长和管护员,深入老虎沟,探寻雪豹踪迹。

  老虎沟管护站地处海北藏族自治州门源回族自治县北山乡老虎沟口,管护站最早建于2014年,2019年进行标准化建设。这个拥有80名管护员的站点,管护面积约为1.3435万公顷,其中核心区域0.2万公顷。

  老虎沟内山体多为岩石峭壁,沿途路面为砂砾。从管护站出发,一路颠簸,近一个小时后,到达了管护核心区边缘。接下来的行程需要用脚步丈量。

  车刚停稳,那旭花便发现了山坡上的岩羊群。我们徒步向山坡走去,岩羊群迅速翻过山脊,从视野里消失。

  “从这里走进去,我们有一个红外相机,这是离管护站最近的一个红外相机。”河滩的乱石间,49岁的那旭花体态轻盈,蹦过来跳过去,丝毫不输同行的男子。

  走了没一会,那旭花在河滩发现一具岩羊尸体,“这只岩羊是被雪豹咬死的,就这一两天的事儿。”那旭花看了看还算完整的岩羊尸体告诉记者,不远处就是红外相机,3月份拍到了三只雪豹同框的画面。

  管护员们爬上陡峭的布设点,检查红外相机是否牢固,并向记者说着分别在什么地方记录到哪些野生动物的画面,从这个山头指向那个山头,判断着雪豹可能活动的轨迹。

QQ图片20250517061038检查红外相机。杨红霞 张多钧 才贡加 摄

  “我们管护的辖区内布设了82台红外相机,平均每两个星期就回收一次,看看记录到了哪些动物。”那旭花说。

  管护员的日常工作就是对野生动植物资源和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从肉眼到望远镜,再到无人机、红外相机,巡护设备越来越先进,给大家带来的惊喜也越来越多。

  这段时间红外相机又记录到了什么?

  会不会记录到雪豹?

  巡护工作又多了一份期待。

  老虎沟内虽然没有老虎,却有“大猫”,诸如雪豹、兔狲、荒漠猫,尤其是荒漠猫,在老虎沟内分布密集。

  荒漠猫是中国的特有物种,既罕见又神秘,警觉性非常高,不容易看到,但在那旭花的镜头里,它时而憨态可掬,时而霸气侧漏,在草地上、雪地里都能看到它的身影。

  “荒漠猫以前很少遇到,最近一两年,如果运气好,根据它们晨昏活动的习性,一星期能碰到两三次。”那旭花展示着她所拍到的荒漠猫影像,语气里满是自豪。

  翻看她的相册,随处可见的岩羊是相册里的常客,那旭花笑着说因为两年里几乎天天都要进管护区转一圈,感觉这些动物都认识他们了。“巡护时经常能碰到一只岩羊,它像是在等我一样,我对着它拍几张,它还回过头看我,我拍完就走了,它也走了。”

  来到老虎沟管护站不到两年的时间里,那旭花从摄影小白成长为优秀摄影师,并通过作品宣传老虎沟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同82台红外相机一起见证了老虎沟管护站管护区域内物种的多样性的变化。

  “我们还有一个特别有趣的发现,在一处洞口同时记录到狗獾、旱獭、荒漠猫、藏狐等野生动物进出,就像是人类居住的楼房,有同一个单元门,进去后动物们各回各家。”说话间,那旭花将红外相机记录到的这一画面找了出来。

  管护站虽然面积不大,但那旭花在二楼打造出一个别有生趣的生态文化展示厅,墙面上是老虎沟动植物资源图谱,图谱上的照片是管护员日常巡护时记录到的动植物资源,把它们整理出来,标注名称、属类展示。

  “101种动植物的照片,几乎都是我们管护队员自己拍的,你看这里的疣鼻天鹅、梅花鹿都是在管护区域内首次记录到的。”那旭花说,这些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是对老虎沟的馈赠,管护员保护、记录、传播,只希望这份馈赠能被更多人看到。

  雪豹妈妈带着三只小雪豹的画面、五只荒漠猫同框、一个洞口由五种动物共享……每次发现都是大自然的礼物。从摄影新手到生态记录者,那旭花与管护员用镜头串联起保护与传播的桥梁。他们不仅仅是自然生态的坚守者,更是生命奇迹的参与者、见证者。

  (来源:青海日报)

推荐阅读
全省开门教育和社会监督工作座谈会召开
全省领导干部警示教育大会召开 吴晓军讲话
`2025“第一缕阳光”全球同拍中国年在青海启动
青海省30名药品安全社会监督员受聘上岗
全省新闻系列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人员的公示
2025年青海省全民阅读优秀项目公示
青海海北统筹887.45万元托起老年人幸福"食光"
青海黄南高质量推进国土绿化
24H热点
【锚定现代化 改革再深化】老虎沟里寻“大猫”...
【坚定信心 实干争先】国家能源集团青海共和公司塔...
【坚定信心 实干争先】青海西宁:举办“凤栖夏都 ...
【坚定信心 实干争先】省商务厅:压茬推进消费品以...
公保扎西在海东市调研时指出 坚定发展信心 形成工...
前4个月全省电信业务收入增长超4% 青海激活信息通...
青海省检察院举办“典·亮生活 守护美好”民法典颁...
【感党恩 听党话 跟党走·和谐青海行】灶火上点燃创...
2025年“5·19中国旅游日”倒计时城市(西宁)活动举办
青海多举措激发文旅消费新活力
热点图片
青海湟源县探索高原古城振兴新路径
青海湟源县探索高原...
第十届“万步有约”健走激励大赛青海赛区活动启动
第十届“万步有约”...
“丁香茶室”巧解百姓烦心事
“丁香茶室”巧解百...
青海大通“多乐亲子乐园”开园迎客
青海大通“多乐亲子...
【青海故事·探班三百六十行】从都市白领到乡野“鸡司令” 湟中姑娘返乡养鸡踏上致富路
【青海故事·探班三百...
【最美高原奋斗者·最美科技工作者】河湟菜田的“织梦人”——记西宁市蔬菜技术服务中心主任、研究员孔小平
【最美高原奋斗者·最...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从“诗与远方”到“世界级品牌”的跨越——青海全力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系列报道之一
【新时代 新征程 新...
技炫青春 能创未来
技炫青春 能创未来
关于我们 | 法律顾问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青海省互联网新闻中心主办  版权所有:青海新闻网
未经青海新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闻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3120170001 青ICP备19000163号 青公网安备 63010302000199号
 
img

【锚定现代化 改革再深化】
老虎沟里寻“大猫”——走进祁连山国家公园②

青海日报
2025-05-17 07:30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二维码查看全文
img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img

【锚定现代化 改革再深化】
老虎沟里寻“大猫”——走进祁连山国家公园②

青海日报
2025-05-17 07:30
青海门户 主流媒体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或发送给朋友、保存图片

【锚定现代化 改革再深化】
老虎沟里寻“大猫”——走进祁连山国家公园②

  • 2025-05-17 07:30:43
  • 来源:青海日报
QQ图片20250517061027岩羊与岩石融为一体。杨红霞 张多钧 才贡加 摄

  青海新闻网·江源新闻客户端讯 老虎沟里有老虎吗?

  答案藏在当地老人的口口相传中。很久以前,老人们在这里看到雪豹,因不认识雪豹,遂将雪豹称呼为老虎,老虎沟由此而来。

  5月13日,记者走进祁连山国家公园候选区青海片区老虎沟管护站,跟着那旭花站长和管护员,深入老虎沟,探寻雪豹踪迹。

  老虎沟管护站地处海北藏族自治州门源回族自治县北山乡老虎沟口,管护站最早建于2014年,2019年进行标准化建设。这个拥有80名管护员的站点,管护面积约为1.3435万公顷,其中核心区域0.2万公顷。

  老虎沟内山体多为岩石峭壁,沿途路面为砂砾。从管护站出发,一路颠簸,近一个小时后,到达了管护核心区边缘。接下来的行程需要用脚步丈量。

  车刚停稳,那旭花便发现了山坡上的岩羊群。我们徒步向山坡走去,岩羊群迅速翻过山脊,从视野里消失。

  “从这里走进去,我们有一个红外相机,这是离管护站最近的一个红外相机。”河滩的乱石间,49岁的那旭花体态轻盈,蹦过来跳过去,丝毫不输同行的男子。

  走了没一会,那旭花在河滩发现一具岩羊尸体,“这只岩羊是被雪豹咬死的,就这一两天的事儿。”那旭花看了看还算完整的岩羊尸体告诉记者,不远处就是红外相机,3月份拍到了三只雪豹同框的画面。

  管护员们爬上陡峭的布设点,检查红外相机是否牢固,并向记者说着分别在什么地方记录到哪些野生动物的画面,从这个山头指向那个山头,判断着雪豹可能活动的轨迹。

QQ图片20250517061038检查红外相机。杨红霞 张多钧 才贡加 摄

  “我们管护的辖区内布设了82台红外相机,平均每两个星期就回收一次,看看记录到了哪些动物。”那旭花说。

  管护员的日常工作就是对野生动植物资源和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从肉眼到望远镜,再到无人机、红外相机,巡护设备越来越先进,给大家带来的惊喜也越来越多。

  这段时间红外相机又记录到了什么?

  会不会记录到雪豹?

  巡护工作又多了一份期待。

  老虎沟内虽然没有老虎,却有“大猫”,诸如雪豹、兔狲、荒漠猫,尤其是荒漠猫,在老虎沟内分布密集。

  荒漠猫是中国的特有物种,既罕见又神秘,警觉性非常高,不容易看到,但在那旭花的镜头里,它时而憨态可掬,时而霸气侧漏,在草地上、雪地里都能看到它的身影。

  “荒漠猫以前很少遇到,最近一两年,如果运气好,根据它们晨昏活动的习性,一星期能碰到两三次。”那旭花展示着她所拍到的荒漠猫影像,语气里满是自豪。

  翻看她的相册,随处可见的岩羊是相册里的常客,那旭花笑着说因为两年里几乎天天都要进管护区转一圈,感觉这些动物都认识他们了。“巡护时经常能碰到一只岩羊,它像是在等我一样,我对着它拍几张,它还回过头看我,我拍完就走了,它也走了。”

  来到老虎沟管护站不到两年的时间里,那旭花从摄影小白成长为优秀摄影师,并通过作品宣传老虎沟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同82台红外相机一起见证了老虎沟管护站管护区域内物种的多样性的变化。

  “我们还有一个特别有趣的发现,在一处洞口同时记录到狗獾、旱獭、荒漠猫、藏狐等野生动物进出,就像是人类居住的楼房,有同一个单元门,进去后动物们各回各家。”说话间,那旭花将红外相机记录到的这一画面找了出来。

  管护站虽然面积不大,但那旭花在二楼打造出一个别有生趣的生态文化展示厅,墙面上是老虎沟动植物资源图谱,图谱上的照片是管护员日常巡护时记录到的动植物资源,把它们整理出来,标注名称、属类展示。

  “101种动植物的照片,几乎都是我们管护队员自己拍的,你看这里的疣鼻天鹅、梅花鹿都是在管护区域内首次记录到的。”那旭花说,这些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是对老虎沟的馈赠,管护员保护、记录、传播,只希望这份馈赠能被更多人看到。

  雪豹妈妈带着三只小雪豹的画面、五只荒漠猫同框、一个洞口由五种动物共享……每次发现都是大自然的礼物。从摄影新手到生态记录者,那旭花与管护员用镜头串联起保护与传播的桥梁。他们不仅仅是自然生态的坚守者,更是生命奇迹的参与者、见证者。

  (来源:青海日报)

作者 杨红霞 张多钧 才贡加
编辑:童洋
青海新闻网版权所有